景德鎮8月11日電 (記者 李韻涵)11日,「瓷的未來」2026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以下簡稱「雙年展」)新聞發布會在景德鎮陶瓷大學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本屆雙年展將面向全球徵集作品220件(套),總獎金高達200萬元,共66個獲獎名額。 8月11日,「瓷的未來」2026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新聞發布會在景德鎮陶瓷大學舉行。景德鎮陶瓷大學 供圖 據了解,本屆雙年展由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陶藝學會(IAC)、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將於2026年6月底在景德鎮舉行。此外,本屆雙年展邀請並確定了國內26位、國際14位共40位代表,涵蓋11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教授、專家和學者代表、機構代表、陶瓷產區代表、國際知名的雜誌代表組成的藝術委員會。 「這是中國面向世界最重要的陶瓷展覽,也是國際陶藝學會一直參與主辦重要展覽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主席Oriol表示,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性陶瓷文化與藝術交流平臺,獲得了世界範圍內陶瓷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劉昌兵表示,「瓷的未來」不僅關乎技藝的傳承與突破、材料的探索與革新,更指向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美好圖景。本屆雙年展廣邀全球藝術家,搭建東西方陶瓷藝術交流平臺,將陶瓷的輝煌歷史、多元現狀與創新發展緊密聯繫,推動陶瓷藝術在互學互鑑中共同進步,為世界陶藝的繁榮貢獻中國智慧、江西方案。 中共景德鎮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龍表示,過去兩屆「雙年展」,分別以「瓷的精神」「瓷的旅程」為主題,詮釋了當代陶瓷新材料、新工藝以及設計理念創新的無限可能。連續兩屆「雙年展」的舉辦,有效搭建了全球藝術家展示創新成果的高端國際舞臺和學術平臺,有力促進了不同文化和藝術形式的交流互鑑。 本屆雙年展執行策展人、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金文偉表示,本屆雙年展作品徵集繼續維持往屆的五大類別,分別是:器皿類80件(套)、雕塑類80件(套)、繪畫類30件(套)、裝置類25件(套)、影像類5件(套),總計220件(套)。 金文偉稱,本屆雙年展總獎金高達200萬元,共66個獲獎名額,提高了青年獲獎人數。獎項分別是:組委會設立的最高獎「景藍獎」1名,獎金30萬元;「高嶺獎」5名,獎金10萬/人;由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道氏藝術獎」10名,獎金6萬元/人;由北京國中陶瓷藝術研究院設立的「國中新銳獎」50名,獎金1.2萬元/人。(完)
黝黑的皮膚,精幹的身板,走起路來腳步生風。儘管從事文化工作多年,何文權依舊保持著農民的本色。見到記者第一件事,他便是從辦公桌下拿出一個袋子,裡面是各樣用剪刀裁剪的報刊資料,還有一沓沓列印稿。全都是和葉榭鎮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草龍相關。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千年以來,舞草龍已經成為葉榭地區的民間習俗,並流布與松江的其他地區,進而擴散到太湖流域。然而由於其具有很強的民間和地域屬性,歷史上文字稀少,再加之城市生活的興起,其傳承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去年,何文權的師傅,舞草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費土根去世,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又重了許多。圖說:何文權(左)向費土根(右)學習編制草龍。「百姓明星」傳承絕技1988年,葉榭鎮文藝匯演突發意外臨時缺了演員。當時還是小夥的何文權被推上舞臺救場,誰料這個「替補隊員」一亮相就贏得滿堂彩。掌聲像浦江潮水般湧來,點燃了他心中的文藝火種。自此,他正式加入鎮文藝宣傳隊。每年的納涼晚會,送戲下鄉他都是主力。年復一年,他還成了表演多面手,小品、魔術、草龍滾燈樣樣行。後來,因為表現優秀,他進入到鎮文體所工作。2007年,因為拍攝非遺宣傳片,何文權喜歡上了舞草龍這項技藝。「葉榭草龍的造型和舞姿樸實而有力量,深深吸引了我」,何文權說,當時他拜入國家級的舞草龍代表性傳承人費土根門下,系統學習舞草龍這門非遺,參與到傳承和保護的工作當中。草龍不能沒有稻草採訪這天,何文權帶著記者來到了「秘密基地」。在鎮文體中心的一角,倉庫裡滿滿堆著被水浸泡處理後的稻草。除此之外,還有鑼鼓、魚燈、老虎鉗、柴刀等各色用具。再往裡走,幾條稻草紮成的長龍被竹竿固定在半空中,姿態矯健。「龍的骨架用竹子,龍角是用葡萄藤做的,龍的身體則用豐收的稻草」,一邊說著,何文權就隨手抄起一旁剛剛做好的龍頭,手持長杆舞動起來,「牛頭象徵勤勞善良,虎口象徵勇敢堅韌,鹿角象徵健康長壽……」圖說:一把抄起龍頭,何文權舞了起來。記者看到,現場製作好的草龍有大有小,差異甚大,這是怎麼回事呢?何文權告訴記者傳統的草龍分量很重,由於現在許多表演需在室內的舞臺上,空間有限,因此對草龍大小做了優化。然而,對待非遺的態度,他卻是傳統派。一次,在草龍訓練中,幾名隊員向他提出,草龍很重,稻草也比較容易脫落,何不將草龍換成綢帶龍?何文權查閱相關資料,考慮再三還是否定了。他說:「稻草是民間闢邪祈福的吉祥物,若換成綢帶,就背離了草龍背後的文化含義,傳承也就斷了。」不設龍珠主打求雨舞草龍的習俗,有著千年的傳說。相傳唐朝儀鳳年間,葉榭境內遭遇了一場特大旱災。八仙中的韓湘子,途經葉榭,見鄉親父老跪地長拜、焚香點燭祈求蒼天下雨,遂逗留雲間,吹起神簫,召來東海青龍降了一場大雨。為報答韓湘子「吹簫召龍」的恩惠,人們便紮起草龍,翩翩起舞。在歷史的長河中,舞草龍的儀式,往往與祭祀求雨,慶祝豐收相關。條條草龍見證著江南稻作文化的興衰流變。圖說:舞草龍活動。一般的龍舞有「龍珠」引導,而葉榭草龍不設「龍珠」。有人扮演韓湘子以簫引龍。其基本動作與一般龍舞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多了「求雨」「取水」兩部分。草龍舞表演風格沉穩,身段動作遲緩。「求雨」一段龍身下伏,龍首仰天叩拜,表現老龍向神靈祈禱。「取水」一段則是龍體盤成一盤,龍首仰昂擺動,以示正在吸水。走街串巷搶救「記憶」每年,春節前後和元宵節,還有四季「村晚」,葉榭鎮都會舉行盛大的舞草龍活動。然而,何文權卻依舊焦慮。目前製作草龍、舞草龍的這項技藝的深度參與者和傳承者都年事已高,平均下來也過了花甲之年。為此,何文權一有時間,就走街串巷,揣著一臺錄音機,收集老人們的口述歷史。有一次,他在梳理資料時候,遇到一位90歲的老人,向他講述曾經村裡舞草龍的記憶。後來,他發現有些細節需要進一步確認,等他再去核實時,老人已經離開人世了,這樣的經歷還有很多。他越來越覺得「非遺需要搶救性保護」。圖說:葉榭鎮非遺竹編傳承工作室成員正在製作草龍。何文權認為,吸引年輕人參與葉榭草龍的傳承中來,讓這項地域文化走出葉榭,走出松江,是破題的關鍵。近年來,在葉榭鎮有關部門支持下,舞龍培訓、草龍道具製作培訓、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動已逐步走向成熟,非遺傳習基地、竹編傳承工作室、非遺體驗館等場所成為鄉村旅遊中的重要目的地和傳承非遺文化的重要陣地。「過去,舞草龍的活動是人人都要參與的,現場人山人海,非常熱鬧。而我的努力,就是要讓舞草龍真正重新回到百姓的生活當中。」何文權說。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蜘蛛直播 | 六月直播 |
贵妃直播 |
9i安装下载 | 牡丹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蜜桃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蝶恋直播 |
牡丹直播 | 520直播 |
雨燕直播 |
现场直播 | 柚子直播 |
秀色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黑白直播 |
苹果直播 |
巧克力直播 | 桃花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小草莓直播 | 四季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大鱼直播 | 魅影直播 |
杏仁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西甲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