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月14日電 (堯欣雨 呂楊)14日下午,成都世運會市場開發與文化活動專場發布會在世運會主媒體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現場,成都世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專職副部長高怡強介紹,自8日啟動以來,世運廣場通過文藝展演、體育互動、非遺體驗、科技展示等多元形式,為市民遊客與國際友人呈現了兼備國際表達與巴蜀韻味的文化盛宴,已累計吸引超13000人次參與。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 呂楊 攝 世運廣場是世運會期間在成都世界園藝博覽園精心打造的一個城市活力空間。據高怡強介紹,8日-17日的每日18:00至21:30,世運廣場主舞臺成為文化交融的核心區域。「在世運廣場上,我們設置了體育項目展示體驗區和主辦城市文化展示區、美食區、舞臺區、贊助商和特許商品區、城市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區、儀式活動區等功能板塊,集文化體驗、體育互動、商業消費於一體,形成了『遊、購、娛』一站式的體驗鏈。」 世運村內,每日都會開展豐富多元的文化活動。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世運村部專職副部長蘇波介紹,目前世運村A區開展了中國非遺、中醫藥文化等互動體驗活動,讓參賽客群沉浸式體驗書畫、繩編、蜀繡、剪紙、中醫推拿、脈診等獨具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項目,每天超過900人次參與;同時還打造了「漢語橋」中文學習互動體驗區,現場指導境外客群朋友學說中國話、學寫漢字、學唱中國歌、學起中國名、學做中國菜,受到了境外運動員的廣泛青睞,日均有超過600人次熱情參與。「從8日開始,我們還在世運村內分時段和場景每天組織開展多場的露天演出活動,累計有3000餘人次參與,成為村內最受歡迎的互動交流活動。」蘇波說道。 同時,為了讓來蓉參賽的運動員、技術官員等近距離地感受成都魅力,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以公園城市、時尚商圈、煙火成都為主線,甄選了17個點位串聯成7條城市文化觀光體驗線路,供來蓉的運動員和嘉賓們自由選擇。 「這幾天到世運村A區、B區城市文化體驗活動服務臺,諮詢報名城市文化體驗活動的朋友可以說是絡繹不絕。」成都世運會執委會城市工作服務部負責人汪鋒介紹,該活動自3日開展以來,已經有超過2200名運動員和嘉賓報名參與了城市文化體驗活動的線路。其中,「國寶粉絲探訪之旅」線路最受青睞。 此外,成都所有國有A級旅遊景區針對世運會的運動員、志願者等群體推出系列優惠政策,同時針對購買世運會賽事門票的觀眾本人,推出了憑世運會賽事門票可享受景區門票折扣等優惠活動。「大家可通過成都文旅的公眾號、各景區景點等渠道查詢。我們熱忱邀請運動員、嘉賓朋友們,在比賽、工作之餘,參加到城市文化體驗活動中來,切身感受成都這座城市的魅力,把收穫與體驗向家人、朋友們分享。」汪鋒說道。(完)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自2021年中國碳市場啟動以來,已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提高了約4%。 —————————— 中國碳市場的啟動正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的提高。「全球現在已經有80個碳定價機制,包括37個碳排放交易體系和43項碳稅,覆蓋全球28%的碳排放量。」在近日舉行的北京綠色交易所2025年參與人大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馬愛民說,在我國正式啟動碳市場之前,這個數字大約是24%。 4年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強制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於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今年3月,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範圍」逐步落地,強制碳市場首次正式納入水泥、鋼鐵和鋁業三大行業,擴圍後預計新增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比將達60%以上。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即自願碳市場啟動,今年3月,首批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正式籤發並啟動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由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形成「雙輪驅動」。 「自願碳市場與強制碳市場不同,強制碳市場實行國家配額,自願碳市場建立在企業自主自願的基礎之上。」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原一級巡視員葉燕斐看來,自願碳市場未來潛力巨大的原因就在於自願碳市場是跨境的市場。 他在上述參與人大會上舉例說,中國是全球的製造中心,也是全球綠色技術中心,不進入強制碳市場的企業如果要自願減排肯定要通過自願碳市場,如購買碳匯(碳匯是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記者注)等抵消碳排放,「所以這個市場一定是跨境的、是全球大市場,這裡面潛力巨大。」 葉燕斐注意到,如今有很多跨國公司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500強企業在全球開展業務,這些企業在碳減排方面會有更多需求。「在購買碳匯的消費品企業、能源企業、金融機構中,汽車行業企業可能是最有潛力(促進自願碳市場發展)的。」 但有需求只是自願碳市場發展的第一步。在葉燕斐看來,有了碳排放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加碳匯的供應,「這可能要考慮碳減排的額外性,比如項目要聚焦商業可行性、技術影響,還有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葉燕斐說。 有專家測算,到2060年時,無論是發電端還是能源消費端都會有相當數量的碳排放存在,需要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予以中和的二氧化碳大約在18億噸。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正流向綠色項目。除煤電、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領域的CCUS項目外,還有漁光一體項目。「水上光伏發電,支持整個魚塘用電。」中國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洪浩在上述大會圓桌討論環節中談到,在漁光一體項目中,金融機構可以將用地權、取水權、排汙權等環境權益納入銀行授信認可範圍,有效拓寬融資渠道,在林業碳匯項目中,CCER未來的收益權也可以用來質押,以開展綠色融資。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42.3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4.4%,上半年增加5.35萬億元。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貸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貸款、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貸款餘額分別為18.75萬億元、8.25萬億元和4.95萬億元,上半年分別增加2.11萬億元、5889億元和5622億元。 聯合赤道環境評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景允也注意到,如今綠色金融的「面」不斷擴大,比如今年7月新印發的《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在內容上包含271個三級分類,「不僅是綠色項目的類別在增加,範圍在擴大,綠色金融的內涵也在延伸。」這名從事十年綠色金融產品信用評估的高級工程師在上述大會上表示,過去,更多的純綠項目能夠獲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資金支持,如今,純綠項目和需要改造的傳統項目均可以通過綠色金融獲得支持。 今年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在大會上介紹,截至7月28日,全國自願碳市場累計成交量接近24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同意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為主體,設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目前,該所官網已上線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專區,對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北京市歷年《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推薦目錄》以及各類市場渠道搜集到的綠色技術進行宣傳推介,加速綠色技術轉化落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蜜桃直播 | 小k直播姬 |
97播播 |
飞速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四季直播 |
嗨球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魅影5.3直播 |
魅影9.1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柚子直播 |
蜜桃app | 小k直播姬 |
蜜唇直播app |
蜜桃app | 黄播 |
樱花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小蝌蚪app |
海棠直播 |
优直播 | 69美女直播 |
魅影视频 |
love直播 | 魅影5.3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花间直播 |
美女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