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9日電 (記者 高凱)據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截至北京時間8月9日上午9時35分,中國內地2025年電影暑期檔票房已達80.06億元(人民幣,下同),票房火熱的同時,口碑佳作不斷,持續推高觀影熱潮。 從《南京照相館》中七位普通人用生命守護歷史證據底片,到《東極島》將鏡頭聚焦漁民以平凡之舟付出人道大愛,從《長安的荔枝》與《戲臺》中大歷史下小人物的辛酸與堅持,到《浪浪山小妖怪》中無名小妖為非凡夢想的執拗拼爭……這個夏天,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以微觀視角切入,通過成功的凡人敘事呈現出對個體命運的深度關照,以與時代共振的「貼地」表達收穫觀眾認可,在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中照亮大銀幕。 作為今年春節檔後首部票房突破10億元的院線影片,截至目前,《南京照相館》以超20億元的票房領跑暑期檔,實現口碑與熱度的雙收。該片取材於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故事圍繞「日軍罪證照片」展開。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南京照相館》從一間照相館、幾個普通人切入,以微觀視角將歷史具象化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令歷史記憶可感、可觸。 同為歷史戰爭題材作品的《東極島》通過普通漁民的視角,將1942年「裡斯本丸」號營救事件還原為平凡人的樸素大義。影片以平民為主人公展開敘事,當漁民面對日軍槍口時,主創者沒有將其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而是展現「恐懼-掙扎-覺醒」的心理過程。正如該片導演管虎所言,「承認人性的軟弱,才能讓最終的勇氣更有力量」。 這種去中心化的敘事,讓主旋律電影在宏大主題之下更顯人性關照。歷史記憶的當代表達、聚焦凡人微光的敘事方式,成為電影與觀眾建立緊密聯繫的重要助力。 《長安的荔枝》通過「微觀歷史」的視角關注唐代基層官吏李善德的命運浮沉,片中諸如「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等臺詞、橋段所引發的職場困境、誠信堅守思考等,得到眾多觀者的共情。 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將鏡頭對準西遊世界裡的無名小妖,用荒誕喜劇的外殼包裹現實主義內核,通過四位底層小妖的冒險歷程,不僅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美學意境的奇幻世界,更以「去主角化」敘事,讓故事天然攜帶了強烈的代入感。這則關於「平凡者自我接納」的現代寓言,傳達出「我們不必都是英雄,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軌道上活出意義」的內核,實現了對普通人個體命運的觀照。 圍繞京劇戲臺展開的《戲臺》則以「戲中戲」的嵌套結構,將焦點置於亂世中的小人物小場景,不僅拓展了喜劇片的表達邊界,更通過戲曲唱段完成了對民族氣節的隱喻呈現。 在新近上映亦取得不俗票房的小成本喜劇電影《奇遇》中,一場雙向穿越看似荒誕,觀眾卻於平凡主人公不同生命階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衝突碰撞中看見自己,進而重新審視人生中的無奈和在無奈中堅守初心的意義。 無論題材類型還是風格樣式,今年的暑期檔電影都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而剝離類型創新與技術突破的表象,這個夏天的大銀幕最令人欣喜的或更在於對不同背景下凡人微光的成功呈現。事實上,觀眾也以持續的觀影熱情給出了最真實的反饋。 這種對個體命運的深度聚焦無疑加深了電影與觀眾的情感聯結,也為此間銀幕創作勾勒出一番新景新貌。(完)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自2021年中國碳市場啟動以來,已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提高了約4%。 —————————— 中國碳市場的啟動正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的提高。「全球現在已經有80個碳定價機制,包括37個碳排放交易體系和43項碳稅,覆蓋全球28%的碳排放量。」在近日舉行的北京綠色交易所2025年參與人大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馬愛民說,在我國正式啟動碳市場之前,這個數字大約是24%。 4年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強制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於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今年3月,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範圍」逐步落地,強制碳市場首次正式納入水泥、鋼鐵和鋁業三大行業,擴圍後預計新增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比將達60%以上。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即自願碳市場啟動,今年3月,首批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正式籤發並啟動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由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形成「雙輪驅動」。 「自願碳市場與強制碳市場不同,強制碳市場實行國家配額,自願碳市場建立在企業自主自願的基礎之上。」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原一級巡視員葉燕斐看來,自願碳市場未來潛力巨大的原因就在於自願碳市場是跨境的市場。 他在上述參與人大會上舉例說,中國是全球的製造中心,也是全球綠色技術中心,不進入強制碳市場的企業如果要自願減排肯定要通過自願碳市場,如購買碳匯(碳匯是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記者注)等抵消碳排放,「所以這個市場一定是跨境的、是全球大市場,這裡面潛力巨大。」 葉燕斐注意到,如今有很多跨國公司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500強企業在全球開展業務,這些企業在碳減排方面會有更多需求。「在購買碳匯的消費品企業、能源企業、金融機構中,汽車行業企業可能是最有潛力(促進自願碳市場發展)的。」 但有需求只是自願碳市場發展的第一步。在葉燕斐看來,有了碳排放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加碳匯的供應,「這可能要考慮碳減排的額外性,比如項目要聚焦商業可行性、技術影響,還有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葉燕斐說。 有專家測算,到2060年時,無論是發電端還是能源消費端都會有相當數量的碳排放存在,需要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予以中和的二氧化碳大約在18億噸。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正流向綠色項目。除煤電、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領域的CCUS項目外,還有漁光一體項目。「水上光伏發電,支持整個魚塘用電。」中國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洪浩在上述大會圓桌討論環節中談到,在漁光一體項目中,金融機構可以將用地權、取水權、排汙權等環境權益納入銀行授信認可範圍,有效拓寬融資渠道,在林業碳匯項目中,CCER未來的收益權也可以用來質押,以開展綠色融資。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42.3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4.4%,上半年增加5.35萬億元。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貸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貸款、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貸款餘額分別為18.75萬億元、8.25萬億元和4.95萬億元,上半年分別增加2.11萬億元、5889億元和5622億元。 聯合赤道環境評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景允也注意到,如今綠色金融的「面」不斷擴大,比如今年7月新印發的《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在內容上包含271個三級分類,「不僅是綠色項目的類別在增加,範圍在擴大,綠色金融的內涵也在延伸。」這名從事十年綠色金融產品信用評估的高級工程師在上述大會上表示,過去,更多的純綠項目能夠獲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資金支持,如今,純綠項目和需要改造的傳統項目均可以通過綠色金融獲得支持。 今年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在大會上介紹,截至7月28日,全國自願碳市場累計成交量接近24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同意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為主體,設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目前,該所官網已上線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專區,對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北京市歷年《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推薦目錄》以及各類市場渠道搜集到的綠色技術進行宣傳推介,加速綠色技術轉化落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黄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魅影直播 |
茄子直播 | 桃花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小白兔直播 | 趣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凤蝶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蝶恋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520直播 |
五楼直播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趣爱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魅影直播视频 | sky直播 |
蜘蛛直播 |
婬色直播 | 荔枝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黑白直播体育 | 鲨鱼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彼岸直播 | 免费直播 |
六月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