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8月3日電 (記者 蔡敏婕)廣東省疾控局8月3日發布消息稱,7月27日0時至8月2日24時,全省新增報告2892例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未報告重症和死亡病例。 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廣州65例,東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門、肇慶各6例,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陽江、雲浮各1例。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傳染病防控首席專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熱是經伊蚊(花斑蚊)叮咬傳播,伊蚊是生活在清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積水可以控制疫情。因此預防關鍵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 康敏指出,當前廣東省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全省新增報告病例數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核心區佛山市順德區報告病例數連續下降。但國際基孔肯雅熱疫情高發,廣東對外交流頻繁,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存在。疊加汛期颱風、降雨等影響,蚊媒活動頻繁,疫情防控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廣東省疾控局倡導市民、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等一起參與防蚊滅蚊工作,包括家家戶戶點蚊香、掛蚊帳、裝紗窗、清積水、清垃圾,人人出門塗驅蚊水等。(完)
吉林鎮賚8月4日電 (郭佳 王凱)鵝還沒出欄,帳已經算明白了。吉林省鎮賚縣的一個小村莊,今年預計出欄35萬隻大鵝,年產值有望接近5000萬元。從雛鵝進棚到銷往長春、哈爾濱等周邊城市,這條「鵝經濟鏈」讓村民嘗到實打實的甜頭。 東升村養殖基地的水面上,成群大鵝正舒展羽毛嬉戲。 王凱 攝 這個「鵝村」是鎮賚縣東屏鎮的東升村。全村養鵝已有十多年歷史,今年迎來高點,養殖規模達35萬隻。村裡的養殖戶從去年的二十幾戶增至現在的36戶,幾乎家家上規模,成了名副其實的「專業村」。 眼下,鵝棚裡的大鵝羽翼漸豐,進入育肥關鍵期。等到8月中旬,它們將集中出欄,發往長春、哈爾濱、大慶等地,搶佔餐桌消費旺季。主打的三花白鵝、霍爾多巴吉鵝,肉質細嫩,脂肪低、蛋白高,市場價格穩定在每斤13元左右。 東升村養殖戶王力抓住一隻鵝向記者展示。 王凱 攝 「今年行情不錯,我家養了一萬隻,眼瞅著能掙個二十來萬(元)。」養殖戶王力說,從雛鵝進棚那天起,村裡請的技術員就三天兩頭上門,教控溫、防疫、餵料,「照著幹就成,咱也踏實。」 東升村能養得好鵝,靠的是一整套科學的養殖體系。鵝舍按照統一標準建設,地面抬高、硬化防潮,供暖設備一應俱全。雛鵝住進來後,頭一個月溫度維持在28℃到30℃,再逐步降溫,幫助它們平穩適應室外環境。 飼養環節也不馬虎。大鵝每天洗澡、吃料都有講究。技術員會根據鵝齡調整糧食配比,還定期稱重,發現個頭偏小的還要「開小灶」特別照料。 防疫更是重中之重。鵝舍墊料每周消毒,疫苗統一接種,出現病鵝立即隔離治療。「我們村的鵝,防疫程序一步不少。」王力說,整個過程由畜牧技術人員全程跟進,確保養殖風險降到最低。 早些年,東升村也曾遇到發展瓶頸。最現實的就是「想養沒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村黨支部挨家挨戶走訪調研,統一規劃養殖用地,把原本零碎的小塊地整合成幾處集中養殖區,建設起成套鵝棚。「以前是各養各的,現在是抱團幹了。」東升村黨支部書記王傑說。 東升村養殖基地裡,大鵝在水中暢遊。 王凱 攝 隨著「東升大鵝」在周邊逐漸打開銷路,外地收購商也越來越多地上門洽談。目前,村裡正謀劃延伸產業鏈,推動鵝肉深加工,由單純「賣活鵝」向銷售分割鵝、醬滷鵝、速凍鵝肉等產品轉變,提升附加值。 不過,「鵝經濟」要飛得穩,還需要更多保障。業內人士指出,鵝養殖對市場行情和疫病控制依賴度高,一旦出現價格波動或疫情,將直接影響收益。儘管挑戰不小,但村民信心十足。 鵝棚裡每天早早就亮起燈,養殖戶們翻料、添水、觀察鵝群,一直忙到晚上才歇氣。「現在有技術有人教,養鵝不怕沒出路。」王力說。(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伊人直播 | 青草直播 |
蜜糖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伊人直播 |
妲己直播 | 蜜疯直播 |
嗨球直播 |
魅影直播 | 魅影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就要直播 |
桃鹿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么么直播 |
趣播 |
美女直播app | 黑白直播体育 |
蜜糖直播 |
西瓜直播 | 深夜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魅影视频 | 曼城直播 |
迷笛直播 |
97播播 | 小草莓直播 |
鲍鱼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