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8月4日電 題:以史為鑑,中德如何共築和平未來? ——專訪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黑爾佳·策普·拉魯什 記者 馬秀秀 近日,中國駐德國使館在柏林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研討會。專家學者圍繞「《波茨坦公告》發表80周年,維護正確二戰史觀及戰後國際秩序」深入研討。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黑爾佳·策普·拉魯什(Helga Zepp-LaRouche)會後接受「東西問」專訪表示,當今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和平理念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銘記歷史、以史為鑑顯得尤為重要。她呼籲中德加強文化對話,共同為世界和平貢獻智慧與力量。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您希望通過此次紀念活動向世界傳達怎樣的信息? 拉魯什:銘記歷史極其重要。如今在歐洲,尤其是在德國,可以觀察到一種普遍的歷史淡忘現象。也許年長者中還有人清楚記得那段往事,但在二戰後出生的幾代人中,對這段歷史的記憶似乎正在淡化。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趨勢。 許多專家——包括我自己——都認為,如今距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甚至可能比古巴飛彈危機時還要接近。而德國也正在擴張軍備。在這樣的背景下,正值《波茨坦公告》發表80周年,回顧歷史尤為重要。為了準備在活動上的發言,我又觀看了一些關於那段歷史的紀錄片。那些恐怖的事件、轟炸、驅逐和難民潮令人震撼。歷史真相不容忽視。如果人類不想再次重蹈覆轍,就必須銘記歷史。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4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行。研討會以「《波茨坦公告》發表80周年,維護正確二戰史觀及戰後國際秩序」為題。 記者 馬秀秀 攝 記者:在德國及歐洲,二戰歷史是如何被教育與記憶的? 拉魯什:在德國,人們常稱讚這個國家已經認真反思了自身的戰爭罪行。然而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德國就歷史反思確實進行了大量工作,但其範圍逐漸變得狹隘,主要集中在與大屠殺相關的罪行上。相比之下,德國在戰爭中對蘇聯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和戰爭罪責卻被忽視甚至遺忘。據統計,約2700萬蘇聯公民在前線、德軍戰俘營中喪生。與之相對,「偉大衛國戰爭」在俄羅斯民族記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通過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這一事實在歐洲的歷史敘述中卻很少被提及。歐洲的歷史書寫往往以歐洲為中心,雖然名義上稱之為「世界大戰」,但在講述中卻常常忽略太平洋戰場。 記者:德國今年舉辦多種活動紀念二戰勝利,中國也將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您多年來致力於推動中歐之間的文明對話,您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和平理念上的共鳴與差異? 拉魯什:我必須遺憾地指出,當今歐洲對「和平」的理解不到位。今年3月,歐盟推出了一項名為「重新武裝歐洲」(ReArm Europe)的計劃,擬通過高達8000億歐元的融資來重整歐洲軍備。與此同時,德國也已取消「債務剎車」機制,為政府大規模加強防務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在我看來,這種做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時任德意志帝國銀行行長亞爾馬·沙赫特在二戰前推行的「梅福券」(Mefo-Wechsel)政策——一種通過脫離實體經濟、與真實生產無關的貨幣創造手段,專門服務於軍事化。從實體經濟角度分析,這實則是在損毀真正的「實體資產」。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認為如果沒有和平的環境,任何發展都無從談起。因為戰爭將摧毀一切。中國正在為維護全球和平作出實際努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踐行著一個核心理念:「和平的新名稱是發展」。唯有實現包容性發展,才能真正為和平奠定堅實的基礎。只要各方能從合作中受益、實現共贏,那麼即便存在矛盾,也總能找到更高層次的理性來化解衝突。 因此,我認為,當今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亟須重新學習,認知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締造和平」。 2025年7月8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在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圖為小朋友參觀澳門鏡湖醫院救助難民微縮場景。 記者 張祥毅 攝 記者:德國戰後秉持對戰爭的深刻反思態度,中國倡導和平發展,您認為這兩種和平路徑對國際關係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拉魯什:當今國際政治中,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破壞。因此,我認為,僅憑局部性方案已難以有效解決各地區的衝突與危機——無論是中東問題、烏克蘭危機,還是太平洋地區的緊張局勢。正因如此,我長期以來一直提議建立一個新的國際安全與發展架構,這一架構應當考慮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利益,無一例外。 歷史上並非沒有類似經驗。例如,1648年籤署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當時交戰方終於認識到:如果戰爭繼續,將無人倖存來慶祝所謂的「勝利」。而在今天這個核武器時代,理解這一道理愈發顯得緊迫。 因此,構建一個全球性的安全與發展新架構應當儘快被提上國際議程。我希望聯合國大會能就此召開一場專題會議。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朝著這一方向所做的重要努力。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9日,「全球發展倡議新進展 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行動」主題展覽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取閱國合署發布的新報告——《國際發展合作的中國實踐》。 記者 廖攀 攝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德在和平建設方面加強合作的可能性? 拉魯什:我認為,這一問題必須上升到一個新層面來加以思考,將文化因素納入其中考量。早在17世紀,德國著名學者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就曾指出,歐洲和中國分別位於歐亞大陸的兩端,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兩大文明。他主張,雙方應攜手合作。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關注中國文化與德國文化中的優秀思想,或許能為當代世界的和平與合作提供新路徑。例如,孔子提出的關於整體和諧發展的思想與弗裡德裡希·席勒關於審美教育的觀點有相似之處。如果我們能在文化層面展開這種更深入的對話,彼此之間的理解與尊重也將隨之加深。 遺憾的是,如今很多德國人根本不了解中國。只有那些親自到中國旅行、經商、投資,或者與中國人建立起親密關係(如婚姻)的人,才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中國。這些人在回到德國後常常感嘆:「天啊,中國太棒了!這是一個美好的國家,擁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如此現代化,如此高效,在許多領域都如此先進。」這與那些從未踏足中國、卻僅憑媒體片面報導就對中國下判斷的人,形成了強烈反差。 因此,我認為,必須找到一種有效方式,讓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彼此的文化,通過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對話,為和平建設與合作奠定基礎。(完) 受訪者簡介: 黑爾佳·策普·拉魯什。受訪者供圖 黑爾佳·策普·拉魯什,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研究領域涵蓋德國古典人文主義思想以及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1971年,她成為最早前往中國採訪的歐洲記者之一,1984年創立了席勒研究所,致力於推動建立新的公正的世界經濟秩序,特別關注發展中國家發展,以及各文化經典傳統的復興。
溫州8月13日電(周健)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衡量地區發展水平與潛力的關鍵指標。近年來,浙江瑞安市大力實施「811」生態文明先行示範行動計劃,其以生態環境為基底,因地制宜,為縣內各地「私人訂製」出一系列發展方向。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瑞安,擁有不少山區鄉鎮。如何擺脫地緣因素造成的發展桎梏,成為它們持續探索的命題。而眼下,以湖嶺、林川、芳莊、高樓、平陽坑等為代表的瑞安山區,瞄準生態農文旅共富先行示範品牌創建,通過提升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文化+」鄉村旅遊等系列舉措,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共富之路。 綠水青山 「好生態」滋養好「錢」景 溪水潺潺聲如韻,青山鬱秀色可餐……一到夏季,位於湖嶺鎮湖源村的十裡灘林就熱鬧非凡,歡笑聲、嬉水聲此起彼伏。 湖源村山環水抱、田園開闊,浙江省級美麗河流三十三溪依村流淌。隨著房車自駕遊、露營基地等新業態經濟的興起,當地數年前對溪水周邊的環境進行改造提升,打造了集露營、嬉水、休閒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十裡灘林露營基地。紛至沓來的遊客,帶動不少村民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 湖嶺鎮湖源村十裡灘林露營基地一景。 湖嶺鎮 供圖 優質的生態環境是寶貴的財富。如同湖源村一樣,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鮮活例子在瑞安山區鄉鎮間遍地開花。 放眼林川鎮燕子窩自然村,奇巖怪石與飛瀑流泉相得益彰,車子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終點處的山頂大草坪讓人眼前一亮,坐落於此的雲端咖啡店更是成為「網紅」打卡點。林川鎮平和村相關負責人說,平和村包含燕子窩等多個自然村,曾因交通閉塞、資源匱乏而「空心化」,如今通過發展鄉村旅遊,逐漸開始煥發生機。 林川鎮一景。 林川鎮 供圖 高樓鎮則擁有「萬畝茶園」這一獨特生態資源,其栽種的清明早茶是浙南四大名茶之一,年產茶青70多噸、茶幹超過15噸,年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近年來,該鎮深化農旅產業融合,打造「寨寮茶境」茶旅綜合體,設計茶園觀光、制茶體驗、茶文化研學、星空茶室等10條主題路線,延伸產業鏈推出香氛茶包、茶語新書等農旅產品,讓陣陣茶香飄進百姓錢袋子。 非遺煥新 歷史瑰寶點燃「文旅引擎」 瑞安素有「百工之鄉」的美譽,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它們是農耕文明的沉澱,更是一方百姓智慧的結晶。而如今,在該市的山區鄉鎮,它們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鄉村振興的「文旅引擎」。 逛完中國木活字印刷展示館,穿過小巷,便可打卡「活自在」咖啡圖書館,喝完一杯「非遺味」咖啡後,一邊走一邊和路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們打招呼,不久就來到東梨民藝博物館欣賞藍夾纈工藝品……平陽坑鎮東源村擁有木活字印刷技術、藍夾纈技藝兩項國家級非遺和紙馬雕版印刷術等浙江省級非遺。近年來,村莊在保護傳承非遺的同時,用其魅力引來「大流量」。 2025年,浙江瑞安平陽坑鎮東源村,遊客在「活自在」咖啡圖書館品嘗咖啡。 周健 攝 「東源村非遺氛圍濃厚,很符合我暢想中的基地模樣。」數年前,熱愛藍夾纈技藝的徐夏怡與丈夫來到該村,先後創辦了未見山非遺體驗基地和東梨民藝博物館。兩人將木活字等非遺元素與藍夾纈結合,開發出眾多文創產品,同時聘請村民參與產品製作、場地管理,幫助他們增收致富。 芳莊鄉同樣位於大山深處,當地的南屏紙製作技藝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延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已被列入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量的水碓造紙作坊群遺址遍布此地,對此,芳莊鄉將非遺資源轉化為可消費文旅產品,吸引遊客到來。 從湖嶺的灘林歡笑到林川的雲端景致、高樓的茶香四溢;從平陽坑的非遺新韻,再到芳莊的千年技藝……這些曾受困於地理環境的鄉鎮,憑藉對生態的守護與文化的創新,闖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共贏之路。隨著更多創新舉措的落地,瑞安這片土地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7981
16
2025-11-16 09:27
13248
73
2025-11-16 09:27
74516
25
2025-11-16 09:27
56719
17
2025-11-16 09:27
83729
47
2025-11-16 09:27
61857
87
2025-11-16 09:27
18359
39
2025-11-16 09:27
31546
34
2025-11-16 09:27
73459
53
2025-11-16 09:27
56173
27
2025-11-16 09:27
39145
13
2025-11-16 09:27
42579
13
2025-11-16 09:27
85634
81
2025-11-16 09:27
49637
79
2025-11-16 09:27
96583
79
2025-11-16 09:27
53674
63
2025-11-16 09:27
26419
27
2025-11-16 09:27
12567
13
2025-11-16 09:27
12759
84
2025-11-16 09:27
19285
29
2025-11-16 09:27
47896
19
2025-11-16 09:27
35674
53
2025-11-16 09:27
74583
98
2025-11-16 09:27
65723
81
2025-11-16 09:27
19435
46
2025-11-16 09:27
17483
69
2025-11-16 09:27
85472
26
2025-11-16 09:27
39816
47
2025-11-16 09:27
23654
87
2025-11-16 09:27
26148
49
2025-11-16 09:27
58796
51
2025-11-16 09:27
29465
95
2025-11-16 09:27
27368
58
2025-11-16 09:27
96321
81
2025-11-16 09:27
34716
15
2025-11-16 09:27
61435
78
2025-11-16 09:27
48132
63
2025-11-16 09:27
79386
31
2025-11-16 09:27
58213
86
2025-11-16 09:27
86351
48
2025-11-16 09:27
47186
83
2025-11-16 09:27
92764
48
2025-11-16 09:27
61754
36
2025-11-16 09:27
32946
59
2025-11-16 09:27
34176
56
2025-11-16 09:27
23947
35
2025-11-16 09:27
51748
18
2025-11-16 09:27
32489
24
2025-11-16 09:27
95123
86
2025-11-16 09:27
34518
81
2025-11-16 09:27
76281
78
2025-11-16 09:27
18265
27
2025-11-16 09:27
| 橙色直播 | 婬色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 小猫咪视频 | 红杏直播 |
| 趣播 | |
| 绿茶直播 | 苹果直播 |
| 河豚直播 | |
| 美女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 美女直播app | 花儿直播 |
| 秀色直播 | |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秀色直播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金桔直播 | |
| 极速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蜜糖直播 | |
| 成人免费直播 | 密桃直播 |
| 咪咕直播 | |
| 心跳直播 | 黄播 |
| 免费直播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