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8月14日電 (陳靜)「血肉築就抗戰生命線——抗戰時期滇緬公路檔案文獻圖片展」14日在雲南昆明開展。400餘件檔案文獻和圖片呈現了滇緬公路搶修、軍運、切斷、復路全過程,以及雲南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軀築就滇緬公路「一寸公路一寸血」的英雄史詩。其中,九成展品為首次公開展出。 滇緬公路東起雲南昆明,西行經畹町出境,直通緬甸臘戍,全長1146.1公裡,中國境內長959.4公裡。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沿海口岸被日軍封鎖,20餘萬雲南各族民眾在雲嶺山脈中「鑿」出這條「生命線」,一度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唯一的對外陸上交通通道。 8月14日,遊客參觀「血肉築就抗戰生命線——抗戰時期滇緬公路檔案文獻圖片展」。李嘉嫻 攝 本次展覽分為「山川震眩烽火危局」「血肉築就抗戰通途」「戰略動脈託舉山河」「護路保通斷裂重生」「歷史回聲精神傳承」五個部分。九成展品為首次公開的檔案文獻,包括滇緬公路的各種訓令、指令、辦法、呈、函、代電及會議記錄、工程報告、公路路線圖及施工圖、照片等檔案。 此次展覽還展出曾任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局長譚伯英保存的120幅反映雲南各族人民參與建造、維護滇緬公路的照片及圖紙,系譚伯英後人捐贈給雲南省檔案館,首次向公眾展示。 8月14日,南僑機工陳亞楷之女陳銘英介紹滇緬公路險要地段「老虎嘴」。李嘉嫻 攝 南僑機工陳亞楷女兒陳銘英也來到現場觀展。在滇緬公路險要地段「老虎嘴」的照片前,她向在場觀眾介紹,「父親每每提到這裡,都能從他的話語和神情中感受到驚險萬分。車輪一半掉在外面,稍有不慎就會墜江。」她說,滇緬公路凝聚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團結禦侮的抗戰精神,只有銘記,才不辜負先輩的犧牲。 本次展覽由國家檔案局、雲南省委宣傳部指導,雲南省檔案館主辦。除昆明外,還將在滇緬公路沿線的保山市、楚雄州、大理州、德宏州展出。(完)
安徽淮北相山區優化社區幹部值守窗口機制 社區事「一崗通辦」,讓更多幹部沉下去 下午3點,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濱河社區濱河花園小區廣場上,桌椅一字鋪開,場面熱鬧非凡,社區工作人員正引導居民進行「舊物互換」。在一旁的空地,公益理髮、公益問診攤位前也擠滿了人。 「『公益集市』活動每月舉辦一次,專門圍繞群眾所需,提供公益服務。」濱河社區黨總支書記汪良娥說,「自從實行『一崗通辦』後,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了更多時間服務群眾。」 相山區推進社區「一崗通辦」改革,打破原有崗位職責限制,逐步實現「一人在崗,事項通辦」,釋放更多人員力量下沉網格。濱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規章制度、工作人員信息張貼上牆,一目了然;曾經的鐵椅子被幾張柔軟的沙發替代,傳統的「長櫃檯」服務窗口被服務臺取代,僅設兩個「百通崗」工位。 汪良娥說,以前服務窗口一字排開,有9個工位,儘管都標註了說明,但群眾來辦理業務,也搞不清哪個窗口「接單」。汪良娥說:「9個服務窗口就意味著要有9名社區工作人員在此值班,但並不是所有窗口每天都忙,有些崗位一天都沒一個人來辦理相關業務。」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將原有的黨建、民政、社保等多個辦事窗口整合為兩個「百通崗」工位,設置開放式辦理窗口。汪良娥說:「我們化繁為簡,現在每天兩人值班即可,一天一換。」 相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肖偉說:「窗口減少,社區工作人員服務能力則要相應提高。以前一個人只負責一個條塊的事項,現在要求他們對社區的所有業務都要掌握。」相山區委組織部部長謝軍介紹,相山區聚焦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收回與基層工作無直接關聯或基層無力承接的事項140餘項,並通過骨幹幫帶、業務輪訓等方式,提升社區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實現從單項辦事員向服務「多面手」轉變。 目前,相山區95%的社區已經推廣「一崗通辦」模式,1/3的社區已經完成去行政化改造。2024年以來,社區工作人員當值時長同比減少40%。「社區『一崗通辦』改革是相山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接下來,我們將加強人員培訓,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此外,我們要求社區工作人員沉下去,到群眾身邊找問題、解難題。」相山區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本報記者 田先進 《人民日報》(2025年08月13日 第 10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阴桃直播 | 牡丹直播 |
心跳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小妲己直播 |
伊人app |
橙色直播 | 阴桃直播 |
柚子直播 |
牡丹直播 | 仙凡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蜜桃app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69美女直播 |
贵妃直播 | 伊人app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榴莲视频 | 柠檬直播 |
魅影直播 |
六月直播 | 秀色直播 |
金桔直播 |
韩国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趣爱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成人抖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