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恩博 美國財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美國國債總額首次超過37萬億美元。 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平均每個美國人背債約10.7萬美元,差不多可以買兩輛特斯拉Model Y汽車。如果把這筆巨款換成1美元紙幣,首尾相連可以繞地球赤道超過14圈。 如此大筆債務,美國能還得上嗎?會不會有一天突然「爆雷」? 美國債務為何飛漲? 美國債務飛漲,並非一夜之間的事,而是由多年財政赤字累積而成。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2020年曾預測,至2030財年美國國債才會達到37萬億美元。但2025年,便提前「撞線」。 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花得太多。美國政府一邊減稅,一邊狂撒錢——軍費、醫保、社會福利,樣樣不能少。最近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將債務上限進一步提高了5萬億美元,未來10年預計赤字還會增加超過3.4萬億美元(不含利息)。花得多、借得多,連利息也成了「吞金獸」。2025財年,美國光還利息就要接近1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天睜眼先欠約27億美元利息。 第二,收得不夠。近幾年,美國稅收佔GDP的比例總體已低於戰後歷史平均水平。儘管對外屢屢揮出關稅大棒,但對內大規模減稅疊加經濟結構變化,仍然讓財政收入增速趕不上支出膨脹。有專家指出,現在美國的債務每5個月就多出1萬億美元,這幾乎是過去25年平均速度的兩倍。 巨額債務能否還上? 很多人會說,美國不會破產,因為它可以自己印錢。 的確,美國的債務幾乎全部以美元計價,而美元是其自己發行的貨幣。理論上,美國總能用新債換舊債,把帳一直「滾」下去。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約四分之一的美債由政府內部持有,比如社保信託基金,相當於左口袋欠右口袋。 而且,2024年美國經濟總量超29萬億美元,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債依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安全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認為,美債短期違約風險很低。 但問題是,這種借新還舊的利息成本正越來越高。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今年5月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理由正是美國政府債務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 此前,惠譽、標準普爾已經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這意味著,美國在三大主要國際信用機構中的主權信用評級均失去了AAA的最高等級。 還不上債會怎樣? 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警告,如果投資者開始懷疑美國的還債能力,後果可能是多米諾骨牌式的:國債利率飆升、美元貶值、進口價格上漲,股市和債市同步大跌。 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美元的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據IMF數據,全球近六成外匯儲備是美元,幾乎所有石油、黃金、大宗商品都用美元定價。如果美國財政失控、債務爆雷,就像在金融體系的心臟引爆一顆炸彈。這不僅是美國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系統性風險。 雖然美債短期內不太可能會像某些「爆雷預言」那樣瞬間崩掉,但債務雪球越滾越大,財政空間就越被壓縮。靠著經濟體量和美元霸權,美國當然可以繼續「躺著還錢」,但也可能在某個臨界點被迫作出痛苦選擇。 更重要的是,這筆帳不是美國一個國家的事。全球經濟已在同一條船上,一旦債務風浪翻船,浪頭會打到每一個人。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該長長心了。
世間萬物,如同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似乎都有生命周期,逢高則落,唯有創新突破,才有可能穿越周期。電影亦是如此。 近日,暑期檔電影市場,雖然若干作品票房尚可,但總體而言,業內期盼的紅紅火火場景並沒有出現,暑期不熱,甚至有人驚呼市場出現了難以承受之重。這是偶然,還是必然呢? 其實,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小銀幕到大銀幕,彈指百年間,電影市場一路走來,演繹了一部精彩的行業周期史。 70年代末,筆者剛上小學,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看露天電影了。當時大家一聽說村裡要放電影,就早早搬個小板凳去等候著。甚至鄰村要放電影,幾個小夥伴瞞著家人,不遠數公裡,也要去看一看。此時,看電影帶來的心理效用極高;更重要的是,電影供給在那時是極其稀缺的,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的,是一個典型的情緒密集型奢侈品。 80年代中期,上了中學,家裡有了電視,從14英寸的黑白電視到21英寸的彩色電視,從新聞即時播報到聲情並茂的紀錄片,從電影到電視劇,從體育頻道到音樂頻道,精彩紛呈。剎那間,電視的小屏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電影的大銀幕,電視的全天候供給開始衝擊電影的非常態供給。偶爾記得,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去看場電影,有時幾個同學一起相約看場電影,卻沒有了小時候看電影的心潮澎湃,情緒價值明顯下降了。是電影邊際效用減弱也好,是人們喜新厭舊也罷,總之,大銀幕不再「一枝獨秀」。 90年代,上了大學,最大的變化是失去了中學時代的家庭電視自由。宿舍裡沒有電視,同學相約周末看電影成為閒暇生活的選擇之一。電影市場有了小眾的感覺,成了學生生日、戀人約會、親子互動、節假日休閒等活動的重要場所。春節檔、賀歲檔、暑期檔、國慶檔等電影標籤應運而生,為的是爭取有限的觀眾走進影院,力爭點燃觀眾的情緒價值。與之對應的是,一眾電視劇也各出奇招,行業內的競爭是激烈的,電影與電視「搶觀眾」開始白熱化。電影成了偶爾的情緒價值點綴,儘管有幾部電影票房創了新高,但也有許多部電影無奈陪跑。 如今,參加工作多年後突然發現,這個世界變化快,既沒有時間看電影了,甚至也沒有時間看電視了。更為重要的是,手機來了,永遠在線的移動智能來了,電影、都市劇、短視頻隨時隨地都可以在手機上看了。二次元世界的虛擬與現實體驗,劇本殺、密室逃脫的角色扮演,娛樂、餐飲、購物、知識等無所不包的直播,無處不在。電視、電影都式微了。大銀幕好像逐漸招架不住小屏幕了,而這一次是更小的屏幕:手機。手機成了身體的一部分,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情緒價值宣洩的關鍵載體。 這一次,電影碰到了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與阿爾法世代(2010年後出生)。這些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原住民」,行為特徵是:重體驗、求品位、愛品牌、快行樂。TA們謀求「零等待」的情緒化消費,重視情感價值和情緒價值。 此時,電影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不僅面臨與手機的行業間競爭,更面臨激烈的電影行業內競爭:聲光電的精美畫面,扣人心弦的情節翻轉,刺激心靈的對白和價值觀,一個都不能少。心動決定行動,誰能觸動觀眾的心靈,誰能帶動觀眾體驗感悟人生,誰能帶給觀眾更多情緒價值,誰就能爭取到貨幣選票。為此,院線不僅僅放電影,更要提供細緻齊全的吃喝玩樂的配套服務,通過全方位為觀眾提供情緒價值,才能夠把人氣變成現金流。 可見,電影業式微背後的行業間競爭與行業內競爭是趨勢性的,唯有精益求精,提供更好的體驗型商業業態,才有可能穿越周期、逆勢生長。 展望未來,電影不會消失,也會有爆款出現,但似乎無法判斷,何時哪一部電影將成為下一個網紅?畢竟,不同時代的人偏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的偏好也是會變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情緒價值,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網紅大片。我們等待著更加精彩的下一部大片的到來。 【作者系暨南大學投資諮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成人免费直播 | 大鱼直播 |
雨燕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魅影直播 |
名模直播 |
柚子直播 | 绿茶直播 |
五楼直播 |
蝶恋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小猫直播 |
优直播 | 趣播 |
飞速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蜜桃app |
tvn直播 | 趣播 |
大鱼直播 |
夜魅直播 | 黄播 |
9.1樱花ppt网站大片 |
97播播 | 抓饭直播 |
仙凡直播 |
蜜桃app | 名模直播 |
小妲己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