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20年前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的「兩山」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重訪浙江安吉縣餘村,看到村裡的變化後欣慰地說:「餘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答卷,寫在綠水青山間,也寫在億萬人民心間—— 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2024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約60%; 成為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貢獻了全球1/4的新增綠色面積; 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我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 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 向世界鄭重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一項項「之最」「率先」,有力印證了「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動詮釋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誌。 思想之脈—— 「實現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 一條江,映照科學理論的實踐偉力。 一江清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新安江,皖浙人民共同的母親河。 一座兩省交界處的水質自動監測站,藏著一段「15萬元撬動Ⅰ類水」的故事。 「受益於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安徽宣城績溪縣荊州鄉和下遊的浙江杭州臨安區島石鎮籤訂了互融合作協議,下遊鄉鎮每年支付上遊15萬元生態補償資金,大家一起常態化聯合巡查、齊抓共管。」績溪縣發展改革委工作人員楊芳介紹,如今,跨區域共護的石門潭水庫水質從Ⅱ類躍升至Ⅰ類,上下遊群眾共享生態紅利。 人們對新安江曾經的故事並不陌生: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河流汙染,進而影響到下遊水質。這也是擺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時代課題之一:發展和保護,如何抉擇? 更何況,大江大河涉及跨區域的綜合治理,怎樣「協同」? 「避免重蹈先汙染後治理的覆轍」「浙江、安徽兩省要著眼大局,從源頭控制汙染,走互利共贏之路」……跳出傳統發展範式,這樣的破題方式打開思路:2012年,新安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 從「試點」到「樣板」,從資金補償到產業協作,從協同治理到共同發展,兩省持續開展3輪試點,如今「新安江模式」已升級到「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新階段,「一水共護」正在邁向「一域共富」。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指出:「要推廣新安江水環境補償試點經驗,鼓勵流域上下遊之間開展資金、產業、人才等多種補償。」 「從3輪試點到合作區建設,都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一次次打開人們思想文化空間的結果。」浙皖兩地幹部形成共識。 江河奔湧,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思接千載,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擘畫新時代的國家「江河戰略」。 4次主持召開以長江經濟帶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反覆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3次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諄諄囑託「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想得最深的,「水」是主題之一。「我們不僅抓戰略,還要起而行之,篤行不怠,一以貫之,久久為功。」 「我家門前那條河,變清了,變美了!」這是很多群眾發自內心的感慨。與10年前相比,我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從64.1%提高到90.4%,首次超過90%。 「我對生態環境工作歷來看得很重。在正定、廈門、寧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間,都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大工作來抓。」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回憶。 新時代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新思想新理論的科學解答。 「中國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艱難,不能走老路」,習近平總書記思慮深遠。 「先汙染後治理」,就是我們決不能走的「老路」。 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身處新的歷史方位,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怎麼走? 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提出「永續發展」的深刻命題,強調:「要實現永續發展,必須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 「我們一定要取捨,到底要什麼?」總書記提出的問題振聾發聵。 直面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 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 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 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戰; 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 …………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治國理政實踐中,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處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突出位置,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 對於生態文明建設,要從政治上認識。總書記強調:「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裡面有很大的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一些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為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總書記先後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首先從政治紀律查起,徹底查處整而未治、陽奉陰違、禁而不絕的問題」。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高舉起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旗幟。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其中之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3年7月,時隔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再次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新徵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重大關係,系統部署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豐富發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我們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實現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闡明人與自然關係,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 深刻闡明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 深刻闡明環境與民生的關係,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論斷; 深刻闡明自然生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 ………… 旗幟引領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生態文明建設既是理論指導,也是實踐要求,是新時代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美麗中國的思想旗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軍表示。 治理之道——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一粒沙,蘊藏生態治理的系統思維。 「153公裡,全線閉合!」又一個沙漠「鎖邊」工程合龍。中國的治沙故事,再添新篇章。 今年6月30日,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長流水村,最後50米草方格扎進溼沙層,寧夏境內騰格里沙漠鑲上「綠鏈」。空中俯瞰,無數的草方格猶如一張巨網,縛住連綿起伏的沙丘。寧夏中衛市國有林業總場正高級林業工程師唐希明說,草方格內,植下草籽、灌木,長成後就能達到長效固沙的效果。 翻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寧夏騰格里沙漠全面鎖定行動布局圖,除了通過工程固沙、退化林修復等措施治理沙漠以外,中衛市還規劃了「光伏治沙示範區」「林果增收樣板區」「沙漠旅遊度假區」等示範工程。 從「單一治理」轉向「系統治理」,中衛市構建起防沙治沙用沙新格局,為守護黃河中上遊安瀾築起生態防線。 2000多公裡之外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綠色阻沙防護帶「合龍」點,去年種下的玫瑰蓬勃生長。隔絕萬裡黃沙的「綠圍脖」,生機勃勃。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蘊含了豐富的系統觀念,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方法論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4年後,將「草」納入這個體系;2021年全國兩會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總書記強調一字之增:「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這裡要加一個『沙』字。」 「要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著眼生態文明建設的複雜性、長期性、艱巨性,總書記登高望遠,打開視野。 理念一變天地寬。 治沙如此,治水、治山、治汙亦如是。 問題在河裡,但根子在岸上。湖南長沙瀏陽河,長沙人民的「母親河」,也曾因養殖廢水、生活廢水的排放而發黑髮臭。「我們堅持流域綜合整治,狠抓養殖汙染治理,通過源頭控汙、集鎮截汙、農村減汙,有效改善了河水水質。」瀏陽市普跡鎮黨委書記趙舟飛說。 「上遊重生態涵養,中遊重控源治汙,下遊重基礎設施建設。」長沙市水利局副局長彭萬貴介紹,治理理念和方式的變化,讓瀏陽河恢復水清岸綠景美,成為百姓身邊的「幸福河湖」。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採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開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等深入實施,土壤汙染源頭防控行動、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等穩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創造性提出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把最珍貴的自然資產、最美的國土嚴格保護起來,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從內蒙古烏梁素海到甘肅瑪曲草地,從江西於都的丘陵治理,到湖北石首的農田生態系統修復,我國實施52個「山水工程」,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超過1.2億畝,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穩步提升。 實踐之重——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一本「天空日記」,記錄製度建設的鏗鏘腳步。 「環境變好了,天藍了,水也綠了,我可以拍攝的主題越來越多。」河北石家莊市民王汝春,用4000多張照片記錄同一片天空,見證藍天之增。 「連續拍攝了11年,藍天照一年比一年多。」王汝春打開電腦,展示自己製作的《2014—2024年石家莊市空氣品質變化圖》。這張圖以空氣品質指數100為水平線,空氣品質優良天拍攝的照片放在水平線以上,汙染天拍攝的照片放在水平線以下。 「一目了然!2014年的時候,汙染天數比較多,大多數照片都在橫線下邊,而近些年隨著空氣品質越來越好,照片基本在橫線上面了。」王汝春說。 如今,王汝春的鏡頭裡不僅有藍天白雲,還有滹沱河澄澈如鏡的河面、珍稀的野生動物,以及口袋公園裡居民的幸福笑臉。 壓減燃煤、調整產業、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後,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接續實施,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國家,攻堅克難,力度空前。 制度建設鮮明貫穿其中。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中的關鍵一環。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 當年年底,因空氣品質而備受關注的河北省,成為首個督察試點。督察組直奔問題、直奔現場,反饋報告直指病灶、一針見血。 曾經,全國10個汙染最嚴重城市中,河北佔了7個。如今,河北省設區市已全部退出全國「後十」。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對生態文明尤其如此。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強調:「要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兩個重要文件相繼出臺,形成生態文明體制的綱領性架構,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重大部署,以「制」促「治」,築牢基石。 「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只有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制度才不會成為『稻草人』、『紙老虎』、『橡皮筋』。」習近平總書記嚴肅指出。 牢牢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全面壓緊壓實。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縱深推進。10年來,動真碰硬開展兩輪督察「全覆蓋」,第三輪已完成4批次督察,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環境效果和社會效果。 今年4月,《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發布實施,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對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作出更高層級、更加全面的規範。 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不斷建立健全。 今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規定(試行)》,明確提出「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健全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 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幹部,根本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深入推進,「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全方位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生態文明建設既是發展課題,也是改革命題。 一邊是企業發展需要新建廠房,一邊是生態保護紅線,如何破解? 江西鷹潭市生態環境局的解題辦法就是「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我們運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綜合考慮汙染物排放量管控、環境風險防控等,幫助一家新材料企業落戶鷹潭市移動物聯網產業園。」鷹潭市生態環境局政務服務科科長吳芳實介紹。如今,該企業已經順利投產,帶動當地銅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 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制度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一項項改革創新舉措,不斷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根基。 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律保障,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汙染防治編、生態保護編、綠色低碳發展編……前不久,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 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這是繼民法典之後,我國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充分彰顯了我們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必將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治本之策——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座城,成為生態優先的生動寫照。 河北雄安新區大清河畔千年秀林9號地,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董增巨仔細查看一棵油松長勢。「這是我在雄安種下的第一棵樹,眼瞅著從3米躥高到了5米多。當年種下這棵油松時,新區總體規劃還未出爐,植綠就已經開始了。」 先植綠、後建城。擘畫千年大計,千年秀林是起筆,也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註腳。 從重綻光彩的白洋澱,到「會發電」的高鐵站,再到一棟棟智慧樓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刻入城市基因。在這裡,城市的黃金地段要留給公園、綠地。 推開中國星網總部的後門,就進入了中央綠谷公園,讓許多北京來的年輕人真切感受到「妙不可言」,也吸引了更多創新人才。作為首批疏解央企中第一家進駐辦公的企業,中國星網已吸引空天信息領域60餘家鏈上企業聚集,助力雄安新區打造第一條產業鏈。 不遠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已有200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等入駐。一座充滿活力的「未來之城」正拔節生長。 城在林中、人在景中,雄安新區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加具象。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今日中國,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生態福祉,讓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更加堅定我們的戰略抉擇:「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 生態興則文明興。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不可逆轉,生態文明也必將伴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愈發壯大。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如此,需要生態文化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生態文明建設是久久為功的事情,「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 暑期,廣西桂林陽朔縣迎來旅遊旺季。灕江江面上,一張張電動竹筏載滿遊客。「以前這些排筏要燒燃油,不僅成本高,還有噪聲、尾氣。換成電動的之後,用電便宜還環保。」筏工徐卿深有感觸。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灕江綠電中心負責人凡華介紹,灕江1200餘艘竹筏「油改電」,每年可減少碳排放2400多噸。 小小竹筏江中遊,照見中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進程。 綠色能源發展迅速。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規模同比翻一番。 碳市場建設持續推進。2025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建設持續取得新進展。 綠色發展提質增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6.2%、53.3%,綠色產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 「早晨騎單車、乘地鐵,在家節約用電,這些都能計入我的『碳帳本』,攢下來可以做公益,也能兌換商品。」湖北武漢市民魏英積極分享「減碳」生活。 上海徐匯區樂山六七村小區,居民劉月梅對新投用的智能化垃圾箱房連稱方便。「一靠近,投放口就會自動打開,旁邊就是洗手池。」《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6年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居全國前列。 陝西延安黃龍縣,街頭擺放的四色垃圾桶井然有序。吃完晚飯,居民王玉芬把菜葉倒進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剛開始覺得麻煩,現在養成了習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從「隨手扔」到「主動分」,群眾環保意識加強,社會文明程度也在提升。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理念貫穿經濟全領域、生產全過程,也融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當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直抵每個人的內心,綠色生活方式成為每個人的行為習慣,生態文明建設就有了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生態環境要有保證。」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闢廣闊前景。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把美麗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馮華、李紅梅、寇江澤、董絲雨、潘少軍)
上周末,62歲的鄒迷婭與丈夫就前往仙女山避暑的交通方式產生分歧——丈夫堅持開車,她則想騎著自己的山葉NMAX155踏板摩託。「大熱天騎車太曬了。」丈夫試圖勸服她,無果。最終以理服人:「才跑一個多月,上萬公裡,還沒過癮?手不痛了?」鄒迷婭彎了彎酸痛的手指,想到接下來規劃中的貴州行程,她妥協了。最終兩人驅車前往。 抵達仙女山後,鄒迷婭通過微信向記者吐槽:「隔著玻璃看風景沒勁,吹不到風,走路又太慢。」此時她正與親友漫步鄉間小道,這位剛帶領「銀髮騎行團」完成「重慶-西藏-新疆環線騎行」的資深騎手,話語裡透著意猶未盡。 自2018年退休以來,鄒迷婭保持著年均騎行4個月,累計超20萬公裡(相當於繞赤道5圈)的騎行強度。「別人退休帶孫子,跳壩壩舞,我帶車輪子到處轉。」她笑著總結自己的退休生活。 第一課是敬畏安全 很難想像,這位習慣風馳電掣的機車「女俠」,曾經是一位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 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護理系的她,曾在新橋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後轉業至沙坪垻區民政局。回憶往昔,鄒迷婭說:「那些年工作節奏很快,我基本都在重慶本地活動,每天睜眼就知道今天要做什麼,幾點該去哪裡,生活軌跡規律得像心電圖曲線。」這種被工作填滿的生活讓她覺得充實,也悄然埋下一顆種子——「等退休了,一定要試試沒做過的事。」 2018年,55歲的鄒迷婭退休,迎來人生急轉彎。當同齡人忙著帶孫輩、跳廣場舞時,她開始研究摩託車駕考攻略。「與其在家刷手機看別人看世界,不如自己跨上機車親眼看風景。」考取駕照後,她先從重慶周邊丘陵線路練手,漸漸把騎行半徑延伸至雲貴高原的盤山公路,在中短途海拔落差超千米的起伏路況中打磨車技。 命運總喜歡給狂熱追夢者安排點「必修課」。2020年,自認為「技術已過關」的鄒迷婭與五位騎友組隊進藏。當車隊行至川藏線巴塘段一個急彎時,意外降臨——她的摩託車失控衝入路溝。忍痛爬起來繼續騎行兩百多公裡到達駐地後,左腳踝已經腫得像發酵的麵團,專業防摔靴死死卡在腳上無法脫下。檢查結果令人心驚:左腳踝粉碎性骨折。緊急情況下,她被空運回重慶進行手術,摩託車也通過物流運回。 這場意外沒有澆滅她的熱情——休養三個月後,左腳打著鋼釘的她轉戰海南繼續騎行。但這次,她學會了敬畏:「技術孬就得練。」從此每次出發前必做詳細路書,騎行時嚴格控制車速車距,全套防護裝備成為標配。「安全不是限制,而是為了騎得更遠。」 騎行與年齡無關 引擎發出一聲輕快的「噗」聲,一輛大紅色山葉NMAX155踏板摩託穩穩停在路邊,騎士單腳輕點地面,右手一抬,摘下頭盔——頭盔左右綴著粉色蝴蝶裝飾,背後彩色飄帶輕揚。62歲的鄒迷婭取下護目鏡,眼角帶著笑意,目光明亮有神。她微微仰頭,甩了甩被頭盔壓平的短髮,嘴角揚起一抹自信的微笑——騎行的樂趣,從來與年齡無關。 8月7日,記者在山葉小龍坎店見到鄒迷婭。她剛從新疆回來,帶著穿越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線、羌塘腹地的勇士證書,正與摩友熱切交流。 截至當日,她手機裡高德地圖的足跡報告顯示:她已點亮中國214個城市,歷時2447天。從最初的豪爵TR150開始,7年來她換了三輛車,總裡程已超20萬公裡。 6月19日,鄒迷婭與重慶摩友「追風天際」,貴州摩友「深谷幽蘭」一起,開啟今年的長途遠徵。這場旅行早在去年來巴中看紅葉時就已約好。 「她倆在德格就開始出現高反,到醫院輸液、吸氧,休息兩天,症狀減輕後又出發。」談起同行的兩位夥伴,鄒迷婭眼中閃爍著溫暖的光,「到了珠峰大本營,同伴還服用了速效救心丸。而我,一點反應也沒有,這大概是以前的職業經歷所賦予的基礎吧。」這支被摩友們親切稱為「奶奶團」的三人組,年齡加起來184歲,在珠峰高程測量紀念碑旁留下了珍貴的合影。視頻在摩友圈發布後,收穫了無數點讚與驚嘆。 「沒有遇見網紅狼,但當看到藏野驢、野駱駝時,所有的疲憊一掃而空。」穿行羌塘無人區時,雨夾雪讓頭盔結滿冰碴,中午一點,性子急的鄒迷婭一踩油門衝進雨幕,晚上12點成功穿越這片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土地。 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時,鄒迷婭一天跑了近800公裡,「有大貨車經過時,都會躲在陰影裡歇涼,但更多時候是暴曬。」 「三人只同路一段,各有各的目標,在共同的行程內互相幫助。」鄒迷婭坦言,摩旅約伴不比找對象容易——三觀相合、性格相投、生活習慣相近,缺一不可。對她而言,更享受獨自騎行的時光,儘管孤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需要拍照時還得停下來找路過的摩友幫忙。 從新藏線的雪山之巔到羌塘腹地的無人區,從塔克拉瑪幹的漫天黃沙到撫遠的東方第一縷曙光,鄒迷婭的騎行版圖不斷擴展。最東至黑龍江撫遠,西抵新疆烏恰,北達漠河北極村,南至海南三亞——她的車輪丈量著遼闊疆域,也書寫著一位六旬騎士與年齡無關的傳奇。 視摩託為「移動的家」 翻開鄒迷婭的朋友圈,一幅幅跨越中國版圖的騎行畫卷徐徐展開:今年1月,她在海南椰林間追逐海風;3月至4月,足跡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北京、雲南;6月至8月,又踏上西藏、新疆的高原之旅。「每年至少騎行4個月,總裡程5000~10000公裡的長途跋涉是常態,再加上說走就走的周邊短途。」這位將摩託車視為「移動之家」的騎行者如是說。 摩友們眼中的鄒迷婭是個傳奇——不僅因她的年齡和騎行強度,更因那組令人咋舌的數據:山葉摩託自重132公斤,加上至少50公斤的裝備,而鄒迷婭體重僅60公斤。「若摩託車倒下,一個普通女性都難以扶起,更何況是在高海拔地區出現高原反應時。」然而,在鄒迷婭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力量可以鍛鍊,何況,哪怕是單車獨行,路上不時還有無處不在的摩友嗎?」 鄒迷婭的「移動之家」裝備齊全得令人驚嘆:左側邊箱裝著四季衣物,右側邊箱安置著帳篷,尾座的防水馱包裡更是「五臟俱全」——電炒鍋、電壓力鍋、米麵糧油醬醋、蔥姜蒜,甚至還有香腸臘肉。這些裝備支撐著她在旅途中自給自足:有時搭帳篷露營,有時入住賓館、客棧或農家院。每到駐地,她都會補充物資,清晨為自己煮一碗雞蛋湯圓或稀飯饅頭,再精心準備一葷一素一湯的午餐,比如紅燒肉配涼拌胡蘿蔔、黃瓜、洋蔥,佐以番茄雞蛋湯或紫菜湯。 這次為期40餘天、行程約10000公裡的旅程,她僅花費7000元,低於往常1元/公裡的平均成本。「在新疆摩友家借住幾天,大夥又熱情辦招待,降低了開支。」鄒迷婭笑著說。在她看來,「出門在外,摩友就是一家人。」穿越羌塘時,她發現路邊溝裡有一輛重慶牌照的摩託車,立即拍照發到重慶摩友群詢問車主情況;作為重慶摩友會的活躍成員,她還經常為摩友們提供醫療諮詢。 旅途中也不乏暖心時刻:進藏途中,兩名同伴出現高原反應,她迅速架起吊床讓他們在路邊小樹林休息,對面正在蓋房的藏族同胞見狀,端來板凳和開水;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時,執勤警察關切地詢問她的行程,還邀請她到警亭休息喝水。「這些點滴溫暖,讓漫長的旅途充滿了人情味。」鄒迷婭說。對她而言,每一次跨上摩託車,都是向著更廣闊的世界出發,而摩託車這個「移動的家」,承載著她的勇氣、熱愛與無數難忘的故事。 「野孩子」家族 「我們家人都有各自的愛好,彼此關心但互不幹涉。」當被問及長期漂泊在外的騎行生活是否遭到家人反對時,鄒迷婭笑著給出了這個答案。在這個家裡,每個人都是自己領域的「野孩子」。 她的丈夫是資深驢友,玩得比鄒迷婭還要野。「他不僅在國內徒步,還去過日本、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去年,這位硬核丈夫與兩位好友負重50公斤挑戰烏孫古道,整整失聯7天。當時正在新疆騎行的鄒迷婭每天焦急致電卻聯繫不上。「那裡不僅有高原反應的威脅,還可能遭遇泥石流、塌方和迷路。」回憶往事,鄒迷婭至今感到後怕,「徵服自然是個偽命題,活著繼續走才是最大的勝利。」 丈夫其實會騎摩託車,但在上世紀90年代摔過一跤導致手臂劃傷後,就再也不敢碰摩託了。「偶爾,鄒迷婭提出順道載他一程,但得費好大勁兒勸說。其實就是皮肉傷,自己處理了一下,醫院都沒去。但不能勉強,估計他對摩託車的看法和我對轎車差不多。」鄒迷婭說,「野孩子」家族的相處之道,在於尊重彼此的恐懼與熱愛。 女兒秦詩的人生軌跡同樣充滿冒險精神。原本從事金融行業的她,2017年第一次接觸滑雪後,覺得刺激,一下子就愛上了。逐漸跨界轉行,成為北京冬奧會上來自重慶的唯一雪上項目國內技術官員。現在,女兒跟11歲的外孫又迷上了自行車運動。「我們家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熱愛的事情,外孫現在每天要練習騎車10多公裡。」鄒迷婭自豪地說。 雖然家人都熱愛戶外運動,但家務事主要由丈夫打理,包括照顧外孫。鄒迷婭雷厲風行的管理風格讓小外孫給她起了個「狼外婆」的綽號,她有些鬱悶。 「回重慶不到一周,又有摩友約我去貴州騎行。」她笑著說,「明年我計劃挑戰東北極寒地帶。」對於未來,這位不想停歇的騎手已經做好規劃:「年齡從來不是限制,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騎下去,看自己到底能走多遠。」在這個家裡,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速度與激情。 上遊財經-重慶晨報記者 路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9184
29
2025-11-10 15:53
21947
86
2025-11-10 15:53
37816
12
2025-11-10 15:53
21543
96
2025-11-10 15:53
85462
13
2025-11-10 15:53
36157
65
2025-11-10 15:53
83459
56
2025-11-10 15:53
93648
95
2025-11-10 15:53
72563
95
2025-11-10 15:53
97328
76
2025-11-10 15:53
96542
68
2025-11-10 15:53
37142
79
2025-11-10 15:53
48713
54
2025-11-10 15:53
73524
94
2025-11-10 15:53
62387
23
2025-11-10 15:53
14632
28
2025-11-10 15:53
37945
57
2025-11-10 15:53
24381
97
2025-11-10 15:53
81956
19
2025-11-10 15:53
78124
16
2025-11-10 15:53
85273
83
2025-11-10 15:53
59234
62
2025-11-10 15:53
95137
13
2025-11-10 15:53
12654
81
2025-11-10 15:53
98726
45
2025-11-10 15:53
68953
81
2025-11-10 15:53
96814
18
2025-11-10 15:53
34569
96
2025-11-10 15:53
41235
38
2025-11-10 15:53
38651
18
2025-11-10 15:53
13678
12
2025-11-10 15:53
16829
17
2025-11-10 15:53
61827
89
2025-11-10 15:53
92715
45
2025-11-10 15:53
41267
85
2025-11-10 15:53
23184
46
2025-11-10 15:53
61745
38
2025-11-10 15:53
52796
51
2025-11-10 15:53
84371
47
2025-11-10 15:53
27491
62
2025-11-10 15:53
71894
41
2025-11-10 15:53
95821
34
2025-11-10 15:53
27581
51
2025-11-10 15:53
75462
92
2025-11-10 15:53
85479
37
2025-11-10 15:53
81456
83
2025-11-10 15:53
32917
75
2025-11-10 15:53
18539
17
2025-11-10 15:53
12786
87
2025-11-10 15:53
19473
74
2025-11-10 15:53
83579
47
2025-11-10 15:53
42538
85
2025-11-10 15:53
73968
29
2025-11-10 15:53
| 蜜桃视频 | 樱花直播 |
| 糖果直播 | |
| 山猫直播 | 樱桃直播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 比心直播 | 五楼直播 |
| 迷笛直播 | |
| 茄子直播 | 百丽直播 |
| 花蝴蝶app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 伊人app | |
| 杏仁直播 | 水仙直播 |
| 月夜直播 | |
| 曼城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 9i安装下载 | |
| 蜜糖直播 | 迷笛直播 |
| 520直播 | |
| 优直播 | 绿茵直播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六月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 奇秀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