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去世,享年95歲。許倬雲是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精通上古史、經濟史、文化史、考古學、社會學。 他的童年在重慶度過,目睹了日機對重慶慘無人道的大轟炸。作為一名中國歷史文化滋養出來的深厚學人,雖然身在海外,但他從無一刻放下過家國關懷:「中國事是我的事!」歷經滄桑,看民族渡劫,山河改顏,他寄語中國青年:「我勸你們振作!」 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 許倬雲,漢族,江蘇無錫人,1930年9月2日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1970年許倬雲赴美,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校聘教授;1986年當選為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 許倬雲曾先後被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夏威夷大學講座教授、杜克大學講座教授、匹茲堡大學歷史系退休名譽教授等職。 許倬雲是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精通上古史、經濟史、文化史、考古學、社會學。其學術代表作有「古代中國三部曲」(《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另有「中國文化三部曲」(《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大眾史學著作數十種,其作品《萬古江河》獲得第三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2004年,許倬雲榮獲亞洲學會特別貢獻獎;2020年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2023年獲頒「2022-2023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大獎」;2024年獲得唐獎第六屆漢學獎。 南山萬松叢中聽父親讀名臣奏議 許倬雲的童年和重慶關係甚密。他在2024年出版的《長江小史》一書中寫道:「長江於我,印象深刻。江行一路,兩岸風光,如同拉洋片,從南京一直到沙市。更往上行,進入三峽,過峽要耗時一日,豐都以上緩水平流,一直到重慶。重慶是兩江相夾的半島,一邊是嘉陵江,一邊是長江:北岸的嘉陵江水清,南岸的長江水濁;在唐家沱清濁合流,就像『涇渭分明』一樣。」 抗戰時,許倬雲一家住在重慶南山,有數年之久。許倬雲出生時手掌內屈,雙腳無踝,足背向地。身體有恙,加之戰亂,高中之前一直沒進過學堂。1946年,許倬雲從重慶回到江蘇無錫,到輔仁中學就讀。 在重慶南山萬松叢中,父親許鳳藻喜歡給少年時的許倬雲讀名臣奏議。家住重慶期間,不到10歲的許倬雲經歷了一次次轟炸,看到了一幕幕百姓逃亡的殘酷景象。在萬縣(今重慶萬州區)大轟炸後,從防空洞回家的路上,許倬雲看到了電線上半具屍首、樹幹下一條大腿……多年後,已成為歷史學家的許倬雲,依然無法忘懷少年時所看到的景象。 著作入選重慶「百本好書」 許倬雲心懷天下悲憫蒼生,不斷思考和著述,以獨樹一幟的大歷史觀聞名於世,畢生致力於為中國文化尋找出路、為世界文明提供解決方案。他的兩部作品也先後入選重慶市全民閱讀活動辦公室主辦的「百本好書送你讀」推薦書目,向全市讀者推廣。 2023年9月的書單推薦了《往裡走,安頓自己》,他在書中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有往裡走,才能安頓自己。如果你總感覺活著很累,那就翻開本書,從今天開始安頓自己的心。 2023年12月的書單推薦了《經緯華夏》。「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圍繞著這一發端,許先生以九十高齡迎難而上,八易其稿,結撰出這部華夏文明從成長到成型的傳記《經緯華夏》。該書跳脫出中國文化內部演變的敘述,以大歷史觀的視角與思維方式,對華夏內外的歷史互動進行了全新的歸納排列,再現了中國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動融合的軌跡。 縱深 許倬云:中國事是我的事 在2022年世界讀書日來臨前,記者曾與他對話。 作為一名中國歷史文化滋養出來的深厚學人,雖然身在海外,但他從無一刻放下過家國關懷:「中國事是我的事!」歷經滄桑,看民族渡劫,山河改顏,他寄語中國青年:「我勸你們振作!」 這位歷經世間百態的老人,已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他的中國,也把他的中國融入了他的生命。這個生命,這個中國,都將如他鍾情的江河,奔流萬世,生生不息。 1 家與國 他的童年時期,恰逢日本入侵,國家與民族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戰火、飢餓、恐懼等切身經驗,深入骨血。他回憶戰亂之中的離亂歲月:逃亡途中,看見日本人掃射難民;有些人逃難路上,體力衰竭就倒斃途中,旁人走過都沒餘力埋葬;傷兵每天一半一半地死掉,沒有藥,喝一大碗高粱酒,就截肢了,痛得「鬼哭狼嚎」;「火光血影,流離失所,生離死別,人不像人」。 「在那種經驗裡長大的孩子,快樂不起來。」八十歲以後,他時常回顧逃亡的經歷,一講就忍不住哭。 對於他,「民族」和「國家」都是活的,後人生在太平日子,生計和安全都不復成為問題,民族和國家在日常意識裡便自然隱遁了。對兒子,他自知「不能把自己所沉溺而他不了解的家國之思強加在他身上,每次面對他時,以他的處境為前提」。 但他的家國思考,沒有停留在同理心式的豁達理解,走得很深。 2 人與群 關於人與群的關係,他曾講過這樣一個比喻:「人類是動物,是跟猴子一樣的動物。很少有孤獨的猴子,猴子是成群的。雖然猴群裡面有被欺負的小猴子,但群猴在一起了,它的生存要靠猴群。聰明的猴子會利用小猴子,人基本就是動物,我們要理解這一點。」 進入人生後半程的許倬雲,對於群體,仍保有深摯感情,但思考更為冷峻。 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 許倬雲的求學、教學、治學生涯,有相當一段時間在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和匹茲堡大學度過,在那裡,他廣泛接觸中外學人,交了不少各國朋友。其中,有二戰期間被日本政府迫害的日本教授,有從德國跑出來的猶太人,他們雖生在法西斯國家,但反對給世界招致災難的國家主義。與他們的交往,促成了許倬雲思想的轉變。50歲之後,他已反思到,要「關懷全世界的人類跟個別人的尊嚴。」他依然反戰,傷痛刻骨銘心,但他理解普通人的難。 時代會強人所難,群體也會迫人窒息,但人要始終記得:「一個群體的歸屬,應是自己的選擇。」 3 普通人與大歷史 許多老一輩讀書人心中有天下。他們身上普遍匯集了三種特質:濃厚的家國情懷,大問題意識,以及啟蒙濟世的使命感。 許倬雲的學術生命,當然也流淌在同一條河流裡。他著眼大問題,從具體處著手;他寫中國,視野在全球,不自外於他者;他寫當下,背景是長周期的歷史變化。 他說自己關心的「就是21世紀大轉變的問題」,我們「關心自身,心系周圍的事情,永遠不能離開今天的世界」。 在採訪中,他提醒知識分子,要努力認識真實的中西雙方,「認識中國傳統的意義,認識西歐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過程,玄想未來的世界該是如何,會是如何」,這也是他自己的終身志業。 當他以歷史學的進路書寫時,要處理的問題有兩個:記錄誰的歷史?以什麼方式記錄歷史? 因為有深入中國民間和農村的經歷,他能理解普通人的真實和不易;在中國文化中浸染,他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氣度;他身為知識精英,但保有對精英階層的質疑和反思。 從兵荒馬亂年代走出來的許倬雲,對書寫帝王將相本能地拒斥。他在《西周史》三聯版的序言中寫道:「我治史的著重點為社會史與文化史,注意的是一般人的生活及一般人的想法。在英雄與時勢之間,我偏向於觀察時勢的演變與推移——也許,因我生的時代已有太多自命英雄的人物,為一般小民百姓添了無數痛苦。」 為了讓普通讀者可以明白他想表達的內容,他將《萬古江河》寫得「很淺」,力爭打破學術著作一貫的知識壁壘,在他心中,「為生民立命,就是為世界幫忙,這是儒家的本分」。 在新書《許倬雲十日談》裡,他同樣流露了誠摯的理想主義關懷:「理想境界永遠到不了,但我們自己永遠要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性,永遠要有糾正錯誤的可能性。任何制度都會演變,好的制度要留下可以改變的空間。」 「知識分子,是為用自己的理想去幫助社會的其他成員一起走到理想的大同世界而工作。」這是他的立場自覺,也是道義責任。 4 抵抗與重建 太太孫曼麗眼中的許倬雲,很穩,但情緒起伏大,「他腦子裡的事情太多,總也停不下來。」 最近幾年,許倬雲關心的是全人類的當下困境:疫情恐慌下的社會民情、美國的衰落、中美的競爭、人類的科技化未來,等等。 其中,尤為我們關注的是:在塑造人類社會的種種因素中,科學技術是否正從一項重要因素變成決定性力量,是否會顛覆從前解釋人類行為與組織方式的理論範式? 他幾乎是沒等問題提完,就語氣肯定地連答了幾個「會」。 在他看來,知識通向兩途:一途是像他這樣,為知識而知識,通過知識反觀自我與社會;另一類是尋找生產事業所需的工具,為效率邏輯所統領。如今,生產領域的自動化已經勢不可擋,技術工具逐漸替代了人,他擔心人被工具奴役。這兩類人所代表的力量,每天都在進行激烈的搏鬥,在新聞裡、在校園裡、在彼此的談話間。 他關心:當技術統攝一切,文化逐漸凋零,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在哪裡? 我們問他,當下的意義困境、價值困境如此突出,讀書也正在退化為一種工具化的、非道德的行為,不再關乎人的心靈秩序,這種時候,讀書是否還可以通向良好生活? 他沒有從學理的層面進行回答,而是直截了當:「我勸你們振作一點。」 在這種普遍迷茫的時期,他主張回歸生活本身。打開自己的感受力,向生活世界的四周張望,是生命力迸發的表現。他解釋道:「境由心轉,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不轉的話,什麼都不會發生。即便你的生活朝九晚五、在工廠的流水線討生活,也要注意到每一天是不一樣的。」 在許倬雲看來,價值虛無是全世界的共同危機,這不唯獨是西方社會的問題,「中國在經濟上已經走出一條路來了,後半段將來怎麼走,怎麼實現社會公義,怎麼創造共同價值,中國怎麼在安身立命之外為世界文明貢獻一把力,現在是重要時期。」 當世界行至此時,民眾的敵人只多不少,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他說,知識分子要成為民眾的眼睛,幫助他們看清這個世界的真實。 據南風窗、新重慶-重慶日報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張馨予 發於2025.8.4總第1198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從業30餘年來,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之稱的吳澎主持和參加了超過120項工程設計和科研項目,最近幾年,「運河」成為他工作中的關鍵詞。作為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水規院」)原總工程師,吳澎是平陸運河工程設計專家,也為規劃中的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研究工作提供專業指導。 2022年8月28日,平陸運河開工建設,預計將於2026年底通航。這是中國自京杭大運河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運河,具有格外重大的意義。相比正在修建的平陸運河,浙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雖然仍然處於前期研究論證階段,但也格外受外界關注。 浙贛粵運河由贛粵運河和浙贛運河組成。5月10日,浙江印發的《關於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其中明確提出「謀劃推進浙贛運河」。去年10月,江西省交通運輸廳發布了7份關於贛粵運河工程中標的消息,涉及預可行性研究、投融資模式及方案研究、經濟帶發展研究等。 湘桂運河也時有新消息傳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以代表團名義向大會提交建議11件,打頭的一件就是《關於將湘桂運河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建議》。2月,湖南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與項目辦公室就《湘桂運河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進行公開招標。 除此之外,荊漢運河和渝黔桂運河也有各自的動靜。正因如此,一些學者提出「運河時代」概念,認為運河工程是新一輪基建代表。不過,也有一些長期研究交通的學者認為,在平陸運河之外,應暫緩啟動其他運河建設,至少應該更加審慎地作出相關決策。 運河提速 贛粵運河北起贛州、南至韶關,湘桂運河則起於永州、西至桂林,兩條運河都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截至目前,它們都已分別開展三輪針對開發必要性、可行性等的研究論證。 與平陸運河類似,建設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的構想,早在幾十年前就已提出。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提出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的設想。 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交通設計院」)副總經理、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張愛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早在1983年,湘桂兩省(區)就編制了《湘桂運河航道規劃報告》,當時規劃航道等級為1000噸級。2007年,湖南省政府批准和發布《湘江幹流航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結合水利水電梯級開發,把湘桂運河建成高等級航道。 至於贛粵運河,20世紀80年代,交通部編制了《長江水系航運規劃報告》和《珠江流域航運規劃綜合報告》,其中都對贛粵運河方案做了規劃和說明。1992年,交通部編制《贛粵運河踏勘報告》,提出通過踏勘認為贛粵運河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未發現難以解決的制約性問題」。 兩條運河的推進提速是在2011年,《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發布,張愛平表示,這意味著「加快內河水運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5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提出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建設新大運河,形成京杭運河、江淮幹線、浙贛粵通道、漢湘桂通道縱向走廊。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分別是浙贛粵通道和漢湘桂通道的組成部分。 除了這兩條已經開展前期研究工作的運河,2015年以後,地方還提出了關於荊漢運河和渝黔桂運河的構想。荊漢運河是將長江「容彎取直」,從荊州松滋市松滋口利用現有河道和新挖掘河道,建設一條約230公裡長的運河,到武漢東荊河口。渝黔桂運河則連接長江與珠江上遊水系,由於這條運河還處於初期準備階段,規劃路線和規劃長度還不明晰。 在此背景下,長沙理工大學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教授盧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2022年平陸運河開工後不久,他就提出了一個觀點:中國正在進入運河時代,2022年很可能是運河時代元年。 運河能夠帶來什麼? 用張愛平的話說,有關湘桂運河的研究是湖南交通設計院最重視的工作,「排在我們所有工作的第一位」。 湖南省亦然。202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湖南調研,張愛平說,當時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進湘桂運河建設作為三件大事之一,向李強作了匯報。另外,湖南已兩次將湘桂運河寫入全國兩會時的全團建議。 江西對贛粵運河也十分重視。2024年3月,江西省省長葉建春帶隊走訪交通運輸部,懇請交通運輸部大力支持加快推進浙贛粵運河工程前期工作。當年7月,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謝德強與贛州市政府副市長鄒治宇一同專門赴交通運輸部對接工作,鄒治宇就贛粵運河相關工作「懇請交通運輸部給予關心和支持」。今年5月21日,葉建春在推進交通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時,又特別提到要「紮實做好浙贛粵運河前期工作」。 幾位深入參與兩條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兩省對於推動運河修建這麼積極,是因為運河能夠直接給區域運輸格局帶來改變。 湘桂運河方面,張愛平說,運河建成後,湖南附近地區的運輸可以不再從長江出海繞行至東協,而是可以直接從湘江下到北部灣,大大縮短時間和成本。至於贛粵運河,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焦芳芳曾在《贛粵運河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指出,贛粵運河將提供南下出海第二條水運新通道,打破中西部外貿內支線經由長江出海的單一通道格局,「極大地方便了與東協、中東、歐洲等地區的外貿貨物運輸交流,縮短1200餘公裡的海上距離、提高運輸時效」。 從全國布局來看,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作為「四縱四橫兩網」中「兩縱」的組成部分,均連接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可將中西和東南諸省連接構成廣闊聯運網,完善國家航運網絡布局。 盧毅解釋說,中國的河流大多是東西走向,南北走向的航道是稀缺的,如果修建南北走向的運河,可以形成更密集的航道網絡,水運潛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挖掘。 而建設更密集的高等級航道網,可以全面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張愛平說,水運運輸成本是鐵路的1/3至1/2,是公路的1/10至1/7,具有成本低、運量大的特性,可以顯著減少大宗貨物比如煤炭、鐵礦、糧食的運輸費用。 更重要的是,幾個省份都認同,運河能夠「以線帶面」,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乃至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以湘桂運河為例,盧毅說,當前湖南國家級高等級航道(可通行千噸級以上船舶)僅163公裡,且為湖南、湖北兩省共有,湘桂運河建成後,打通漢湘桂通道,湖南將擁有935公裡的國家級內河水運通道,「它將與沿線的鐵路、公路等陸運通道一同發揮『1+1+1>3』的通道複合效應,形成黃金通道,推動通道經濟、廊道經濟高質量發展」。 湘桂運河也被寄希望於能夠使湖南經濟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使得湖南能夠內外兼修」。張愛平說,一旦湘桂運河建成,湖南將擁有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雙入海通道,這意味著沿線的嶽陽、長沙、湘潭、衡陽、永州等城市的港口地位將進一步提升,運輸格局也會得到優化調整,強化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的聯繫,「推動湖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高向海經營和對外開放的水平」。 王緝憲是香港大學地理系原主任,現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暨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在他看來,幾個省份之所以積極推動運河建設,還有另一原因,即通過運河投資,拉動地方GDP增長。 他以湖南作為示例,「過去十多年,湖南的GDP大部分是靠投資拉動,其中最大部分是基建項目,特別是高速公路」。長城證券的研報顯示,固定資產投資是湖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2014年之後,湖南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逐漸高於全國,且差距逐漸擴大。可以理解,隨著高速公路投資邊際效益不斷降低,部分地方政府開始將基礎設施投資的對象轉向運河。 是否有需求,是否有效益? 隨著平陸運河的建設過半,以及多條運河開展前期研究,越來越多人圍繞「是否應該新建運河」進行激烈討論。 一位深度參與贛粵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工程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即便是參與論證的人,也各持不同觀點,「有的很積極,希望(運河項目)儘管上,有的還是認為重大工程要更全面地去論證」。 各種爭議與分歧中,最先出現的是:運河作為一種水路運輸方式,過時了嗎? 2024年8月底,中國科學院院士、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發表的《對中國「狂挖」運河輿論的評述》一文受到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給各地「運河熱」澆了一盆冷水。陸大道認為,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大運河之所以成為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有自然、歷史、現實等多重原因,具有獨一無二性,其他正在規劃的運河無法相比擬。此外,儘管歐洲運河發達,但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及鐵路發展時代的到來,運河發展時代也就結束了。 吳澎也聽過許多類似的說法,「一些人認為,現在有了公路、鐵路這些現代交通,水運就沒有優勢了,但其實不是這樣」。吳澎表示,雖然運河的運輸速度較慢,但是運費成本遠遠低於公路和鐵路,「只要運河建成了,這就是它永遠抹不掉的優勢」,因此運河非常適合運輸砂石料、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也適合於運輸貨櫃和液體化工品。 由此延伸的爭議,是在公路與鐵路交通網絡已經非常發達的當下,運河是否還具有比較優勢。 相較公路和鐵路,運河的優勢是運輸成本低,劣勢是運輸時間長。王緝憲指出,選擇運河運輸的主要是砂石料、煤炭等價值較低的大宗散貨,「它們不怕等」,但是在房地產下行的背景下,建築材料運輸需求會有所下降。 而對於價值高的貨物,即便運河的運輸成本遠遠低於公路、鐵路,它們仍會通過後者進行運輸。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謝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在福建寧德調研時,發現寧德時代的電池等高價值貨物出口幾乎不走寧德港,而是通過公路運輸到廈門港再出口,因為這類貨物的價值高、時效性更敏感,通常會選擇運輸時間更短的運輸方式。 這些討論都指向那個核心問題:規劃中的運河到底有沒有運輸需求?能不能產生效益?吳澎說,這也是開展運河項目論證時排第一位的問題。 如何評估運河的運輸需求?吳澎說,主要會考慮運河影響區域腹地裡產業的特點,評估這些產業有哪些貨物適合走水路運輸,以及這些貨物現在採用什麼運輸方式,「如果走運河比現在的運輸方式有優勢,就按比較大的比例把運量轉移過來;如果走運河運輸的優勢不是很大,就按比較小的比例把運量轉移過來,然後預測出一個數字」。 在預測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概念——誘增運量。張愛平說,在湘桂運河的預可行性研究中,「我們認為,只要水運體系建成,會產生一定的誘增運量」。過去,一些礦石因為沒有相對經濟的運輸方式,「可能根本不存在運輸需求」,但是一旦修建了運河,就有了合理且經濟的運輸方式,因此會產生礦石的誘增運量。 運河的誘增運量確實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很難進行預測。吳澎記得一個案例:京杭運河有一條過濟寧的支流洙水河,菏澤希望修一條航道與其連接,這個項目的研究論證由中交水規院負責。「當時我們認為這裡沒有太多貨運,預測運量大概400萬噸,就開始做可行性研究報告了,但是沒多久得到消息,有一家玻璃廠得知那裡要通航道,打算把工廠遷過來,他們一年就有500萬噸的運輸需求,產品和原材料全部走水路。這種需求,你說怎麼預測?」吳澎認為,現在國內傳統的運量需求分析手段,仍很難預測清楚轉移運量和誘增運量。 需要注意的是,誘增運量是否會產生,仍是未知數。謝燮認為,經濟社會的運行機制非常複雜,超乎研究者的想像,「甚至誘增運量有可能以反面形式出現」。 謝燮曾提出,內河水運有第一次窗口期和第二次窗口期。第二次窗口期指的是2000年以來,中國內河水運在土地價值和環境價值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重新煥發生機的時期。謝燮說,這是因為內河水運相對於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來講具有節約土地和節能環保的優勢,受到重視。因此在這一時期,誘增運量往往以超乎想像的規模出現。 一旦過了內河水運的窗口期,謝燮認為,內河水運快速發展的條件也就不再具備,並且現在已經能看到一些跡象。他舉例說,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僅在部分地區生產,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貨運需求,很長一段時間裡,內河水運和海運的發展都受益於這種需求。但是近幾年全球的能源運輸需求在下降,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已經成為趨勢,未來水運需求也可能會下降。 2023年,謝燮曾調研內河水運物流平臺「物潤船聯」,得到的典型數據是:內河船舶的活躍度為67%,即只有2/3的船舶處於運營當中,其他船舶都因為市場需求不足而處於停航的狀態。「長江、西江(珠江流域的主流)等內河水運發達地區的水運市場需求尚且如此,如何保證未來運河大工程建成後有貨可運是一個大問題。」 上述深度參與贛粵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工程師說,在上一輪交通運輸部主導的前期研究工作中,一共有幾家機構做了運量預測,其中比較理想的預測運量是一年4000萬噸至5000萬噸,而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研究中心當時作為前期研究參與方之一,預測贛粵運河2035年的運量僅約1500萬噸,是其他機構預測的一半。 從運河自身角度來說,其投資回報率和運量緊密相關,收入主要來自船閘通行費。謝燮以浙贛粵運河為例算了一筆帳,「規劃研究中的浙贛粵運河全長1988公裡,總投資3200億元。假設運河每年貨運量滿打滿算為1億噸,按照一半的運輸距離來計算運距,則可以產生1000億噸公裡的運輸周轉量。假設每噸公裡的運費按照0.05元計算,則每年可以產生50億元的運費收入」。 而相較之下,修建運河的成本是很高的。平陸運河項目總投資727.2億元,湘桂運河預計總投資1500億元,浙贛粵運河預計總投資3200億元,這樣大規模的投資,如果沒有足夠匹配的效益,顯然是不合算的。 正因如此,王緝憲並不贊成修建運河,「如果負責修建運河的企業也是負責運營運河的企業,可能就不會支持修運河了,因為修了一定賠本」。另外,他還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轉型,不斷加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修建運河仍是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 上述深度參與贛粵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工程師說,在預測運量不太足夠的時候,研究機構會更多地向運河帶來的產業協同效應、運河建設增加的就業機會、運河維護國防安全等各類效益方面,挖掘修建運河的必要性。 張愛平也認為,運河作為一個綜合性工程,不能僅從單一的經濟指標去看,「還要綜合水利、交通、生態、防災等各方面的綜合效益,有些效益是可以量化的,但是大部分效益是難以量化的」。 正如吳澎指出的,隨著內河航道向內陸腹地的延伸,不僅沿線地區之間以及沿線地區與海港之間的貨物運輸成本可大幅降低,也可使這些地區各自的自然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得到更充分發揮,甚至帶來產業、城鎮和人口等的重新分布,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內河航道的空間布局受自然條件制約,相互間的連通不盡如人意,因此,在相互隔離的水系間開挖運河,可以優化天然航道網絡布局,更充分發揮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 當前圍繞運河的探討很多,「大家就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讓政府或者研究機構能夠進行專題研究,這不是阻力,而是為了讓決策更加科學」。張愛平認為,一些運河不是馬上就要建設,當下還需要把各種問題研究清楚。 幾年後,見分曉 多位深入參與贛粵運河、湘桂運河前期研究工作的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都在爭取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如果情況比較樂觀,也許「十五五」中後期可以開工建設。 一些地方已經為運河的修建「做好準備」。吳澎說,在贛粵運河的預定線路上,最新修的一些高鐵橋已經為運河留了口。 一定程度上,各地都在等待平陸運河的正式通航,那會是一個「見分曉」的時刻。平陸運河通航後能有多少運量?能發揮多少效益?這些都會在2026年以後顯現出來。一旦平陸運河的表現足夠優秀,將給其他規劃中的運河帶來利好,產生示範效應。 不過,受訪者普遍認為,即便要再新修運河,也會是贛粵運河和湘桂運河中擇其一率先修建,因為兩條運河同時修建所需資金規模太大。至於是哪一條走在前面,現在還很難說,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作為國家決策的依據。 對於這些主張哪條運河都不要再修建的學者來說,他們更贊同的是,提高現有內河航道的能力。王緝憲曾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現有的長江、大運河和珠江等水系,應該更好地發揮運輸功能。未來,應該是鐵路、公路、航空和進一步疏浚整治後的江河及沿海航運一起,形成更有效的多式聯運綜合運網,滿足物流運輸需求」。 他認為,假如修建運河的投資,花在提高現有內河航道能力上,收效更快也更靠譜,因為沿線已經有社會經濟活動的聚集。 謝燮也提出,在有需求的、高度城市化的地方,「現有高等級航道不斷升級改造,釋放更大潛能,以『公改水』的方式解決大城市群的交通擁堵和環境保護問題,才是正道」。 河南正打算做這個事。4月30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發布《河南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修編 (2025—2035 年)(徵求意見稿)》,提出2050年之前,河南將打通3700公裡內河航道,全面建成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原本,河南內河航道均為四級及以下航道,根據上述規劃,到2035年,河南規劃全面建成「兩縱兩橫兩幹六支」航道,其中「兩縱兩橫兩幹」均為三級或二級航道,三級以上航道裡程達到1300公裡以上。 但是,提高現有內河航道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謝燮舉例說,在真正有運輸需求的、相對發達的區域,各種設施已經建得差不多了,提高航道能力意味著巨大的拆遷費用等一系列成本。 無論是修建運河,還是提高現有內河航道能力,都需要科學審慎的研究、論證。可以想見,決策是十分艱難的,也應該是艱難的。 《中國新聞周刊》2025年第28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95471
82
2025-10-28 19:15
27153
64
2025-10-28 19:15
94523
95
2025-10-28 19:15
91864
52
2025-10-28 19:15
64157
42
2025-10-28 19:15
41932
75
2025-10-28 19:15
36128
89
2025-10-28 19:15
52637
49
2025-10-28 19:15
62347
47
2025-10-28 19:15
56347
16
2025-10-28 19:15
68421
16
2025-10-28 19:15
43857
37
2025-10-28 19:15
36984
61
2025-10-28 19:15
89741
59
2025-10-28 19:15
69243
51
2025-10-28 19:15
64371
79
2025-10-28 19:15
27498
67
2025-10-28 19:15
37568
27
2025-10-28 19:15
47618
92
2025-10-28 19:15
65743
74
2025-10-28 19:15
28617
29
2025-10-28 19:15
35218
27
2025-10-28 19:15
63892
58
2025-10-28 19:15
31284
42
2025-10-28 19:15
91754
62
2025-10-28 19:15
78452
83
2025-10-28 19:15
29645
48
2025-10-28 19:15
27415
12
2025-10-28 19:15
87251
58
2025-10-28 19:15
83469
97
2025-10-28 19:15
56918
21
2025-10-28 19:15
71639
86
2025-10-28 19:15
28694
25
2025-10-28 19:15
15794
91
2025-10-28 19:15
95628
74
2025-10-28 19:15
97483
67
2025-10-28 19:15
15637
98
2025-10-28 19:15
26415
23
2025-10-28 19:15
19856
38
2025-10-28 19:15
82463
36
2025-10-28 19:15
64817
28
2025-10-28 19:15
85937
12
2025-10-28 19:15
86729
65
2025-10-28 19:15
41562
94
2025-10-28 19:15
36485
37
2025-10-28 19:15
39487
35
2025-10-28 19:15
67854
38
2025-10-28 19:15
64758
82
2025-10-28 19:15
67329
39
2025-10-28 19:15
26359
97
2025-10-28 19:15
91267
31
2025-10-28 19:15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
| 魅影9.1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 红杏直播 | |
| 凤蝶直播 | 心跳直播 |
| 樱花直播nba | |
| 河豚直播 | 柠檬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荔枝直播 | 黄播 |
| 魅影直播 | |
| 西甲直播 | 西甲直播 |
| 月神直播 | |
| 黑白直播 | 迷笛直播 |
| 浪花直播 | |
| tvn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春雨直播 | 蜜糖直播 |
| 么么直播 | |
| 金桔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金桔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