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8月5日電 (記者 鍾升)第二十七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大賽全國總決賽5日在蘇州市吳中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1200支團隊、3000餘名學子於此展開角逐。 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大賽自1999年開賽以來已成功舉辦26屆,是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專業水平最高的機器人競賽之一。 機器人組隊在綠茵場上拼搶。 大賽組委會供圖 「往屆賽事中,無數青年學子以智慧為筆、以代碼為墨,在機器人創新、人工智慧應用等領域書寫了精彩篇章,為推動我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注入了蓬勃生機。」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程光期望參賽選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比賽,在團隊協作中碰撞思維火花、在實踐操作中錘鍊過硬本領、在挑戰自我中詮釋創新真諦。 本屆大賽自2025年3月啟動以來,吸引了全國各地900餘所高校參賽,參賽隊伍達3萬餘支,參賽學生達9萬餘人。本屆大賽在賽事設置上更加多元化,總決賽設立創意類、挑戰類、應用類、競技類四個類別的20個機器人賽項。 八角籠中「機」情碰撞。 大賽組委會供圖 八角籠內輾轉騰挪「機」情碰撞;綠茵場上,機器人組隊拼搶,破門進球;「月面基地」裡,複合機器人選取礦產資源帶回「月球資源庫」……賽場上,參賽隊伍使出看家本領,展示著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最新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安實寄語參賽選手珍視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無論是工業機器人精準定位的控制奧秘,還是人形機器人動態平衡的技術挑戰,都將在你們持之以恆的探索中轉化為改變世界的現實力量。要勇於投身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始終保持對科學真理不懈的追求、對破解難題堅定的信念、堅信技術向善的初心。」 參賽隊伍拍照留念。 記者 鍾升 攝 作為大賽的舉辦地,吳中區近年來加快建設「機器人+人工智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全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第一區」,是國內機器人及人工智慧領域創新能力最強、創新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現階段已建設成為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動能強勁的現代化產業高地。2023年,哈工大蘇州研究院落地吳中區,於機器人、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方向謀篇布局,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示範基地。 開幕式上,大賽組委會聯合吳中區揭牌設立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大賽吳中培訓基地,整合「賽訓-研發-孵化」全鏈條功能,加快培育創新拔尖人才。(完)
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突破6000萬人,但仍面臨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問題 「白領」和「藍領」,年輕人該如何擇業(民生一線) 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222萬人,創歷史新高;同時,部分行業經營承壓,「白領」崗位數量增長趨緩甚至萎縮。調整職業路徑,投身技能型「藍領」工作,成為一部分年輕人應對現實的務實之舉。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穩就業政策密集發力:舉辦招聘活動、加強就業指導、拓寬基層崗位、扶持創新創業……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相信隨著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崗位供給會逐步改善。 拉遠看,經濟周期與任何一代人都不可能完全同頻,只要不放棄、不躺平,總能迎來轉機。 沒當「白領」絕非「降格」,如今的「藍領」職業早已打破刻板印象,展現出新魅力。 新型工業化浪潮呼喚「智」「技」融合的頂尖工匠。我國正從製造大國加速邁向製造強國,信息通信、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加快,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顯著增加。高學歷人才不斷加入,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大學生詹兆君入職聯想合肥生產基地,從一線操作員幹起,逐漸成長為技術骨幹,薪資超過了很多同齡「白領」。放眼全國,越來越多的「詹兆君」正以精湛技藝和創新智慧,為夯實我國工業體系的質量基石作出貢獻。 消費升級也需要知識型服務人才。服務行業正朝高品質、個性化、體驗式方向躍升,從業者不僅要有專業技能,還要有文化底蘊、審美素養和溝通智慧。鄭州師範學院家政專業學生在校學習茶藝與插花等知識,畢業生早早便被錄用;上海某高端養老機構引入具備心理學、營養學背景的本科畢業生擔任「健康管家」,顯著提升了服務滿意度。當前,高端家政、定製旅遊等新興領域,驅動著服務業的理念革新與業態升級,成為高技能人才施展才華的新舞臺。 「白領」或「藍領」,不過是外在標籤。對國家、社會而言,無論是攻克晶片難題的科學家,還是提供溫暖陪伴的護理員,滿足社會真實需求即是對發展的貢獻。於個人,一份合理收入保障生活尊嚴,一段能帶來成長與滿足的職業體驗滋養人生,便是最踏實的收穫。 根據最新數據,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已突破6000萬人,但仍面臨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問題。 國家正加大力度為技能人才成長鋪路:職業教育法打通職教升學通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大力推進「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多地推行「新八級工」制度,拓展職業發展路徑;社保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多地積分落戶政策優化調整……政策多維發力,不斷提升技能型崗位的福利保障、成長性與職業尊嚴。 未來,讓「藍領」更有吸引力,還需各方協同發力:相關部門做好前瞻規劃,強化人力資源分析預測,加大對職教和技能培訓投入;院校教育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個人規劃與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結合,不盲目跟風;企業完善內部培養體系,建立科學的技能人才評價與晉升機制。當國家培養與個人投入,都能精準轉化為社會所需、個人所長時,人才浪費的擔憂方能消解。無論是「白領」還是「藍領」,都能在合適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職業價值不在「領子的顏色」,而在於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和時代需要。每一個崗位、每一份工作都是有意義的,也都會熠熠生輝。 本報記者 曲哲涵 《人民日報》(2025年08月08日 第 14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97246
91
2025-10-30 12:29
82473
17
2025-10-30 12:29
63427
42
2025-10-30 12:29
28394
78
2025-10-30 12:29
89364
13
2025-10-30 12:29
83672
95
2025-10-30 12:29
94367
37
2025-10-30 12:29
42975
81
2025-10-30 12:29
58293
37
2025-10-30 12:29
24391
31
2025-10-30 12:29
69475
34
2025-10-30 12:29
94657
26
2025-10-30 12:29
37245
15
2025-10-30 12:29
41258
35
2025-10-30 12:29
18469
91
2025-10-30 12:29
17539
12
2025-10-30 12:29
61489
86
2025-10-30 12:29
84265
95
2025-10-30 12:29
69258
82
2025-10-30 12:29
92167
93
2025-10-30 12:29
24591
16
2025-10-30 12:29
49265
29
2025-10-30 12:29
69584
93
2025-10-30 12:29
54712
38
2025-10-30 12:29
78395
78
2025-10-30 12:29
15486
69
2025-10-30 12:29
18352
78
2025-10-30 12:29
14839
61
2025-10-30 12:29
14289
38
2025-10-30 12:29
18574
12
2025-10-30 12:29
63982
62
2025-10-30 12:29
53472
87
2025-10-30 12:29
71594
45
2025-10-30 12:29
51423
92
2025-10-30 12:29
73245
76
2025-10-30 12:29
54136
96
2025-10-30 12:29
61458
75
2025-10-30 12:29
46187
81
2025-10-30 12:29
92631
45
2025-10-30 12:29
31867
39
2025-10-30 12:29
75236
38
2025-10-30 12:29
75468
51
2025-10-30 12:29
81592
81
2025-10-30 12:29
97234
98
2025-10-30 12:29
23587
29
2025-10-30 12:29
98215
46
2025-10-30 12:29
54867
93
2025-10-30 12:29
72935
34
2025-10-30 12:29
36758
48
2025-10-30 12:29
24968
38
2025-10-30 12:29
52396
25
2025-10-30 12:29
16349
68
2025-10-30 12:29
72658
48
2025-10-30 12:29
| 巧克力直播 | 青柠直播 |
| 黄播 | |
| 趣播 | 午夜直播 |
| 花瓣直播 |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橙色直播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小狐狸直播 |
| 仙凡直播 | |
| 桔子直播 | 桃花app |
| 五楼直播 | |
| 莲花直播 | 蜜桃直播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荔枝直播 | 青草直播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夜月视频直播 | |
| 金桔直播 | 韩国直播 |
| 祼女直播app | |
| 黑白直播体育 | 莲花直播 |
| 魅影5.3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