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新思想引領新徵程丨民營經濟發展向好活力增強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民營企業活力競相迸發,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以來,民營經濟發展向新向好。 突破5800萬戶大關!民營企業數量不斷刷新紀錄,我國每10家企業中,就有超9家是民營企業。 連續21個季度同比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持續領先,外貿主力軍地位更加凸顯。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民營經濟的發展。在福建考察時,他要求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充分激發全社會投資創業活力。在深入企業考察時,他鼓勵民營企業要在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上大有作為。 今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扎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帳款問題、強化執法監督。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 李志起: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了民營經濟發展的總體方向和基本思路,有效促進了企業家精神的回歸與釋放,切實增加了大家的發展信心,使得他們能夠輕裝上陣、專注發展、創新創造,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實踐力量。 今年以來,法治護航、政策加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施行,第一次明確了民營經濟法律地位。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進一步縮減,企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寬。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更加健全。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全面開展。 政策「組合拳」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民營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更加優化。今年以來,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加速放開,重大項目裡民企身影越發活躍。3200餘個優質項目集中推出,帶動上半年基礎設施民間投資跑出9.5%的增速。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截至今年6月末,通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銀行已對相關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3.6萬億元。 創新競技場上,民營企業展現蓬勃生命力。民營企業牽頭研發的國產作業系統在個人電腦領域實現重要突破,民營企業積極投身中國經濟新一輪「智」變升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的佔比達到了80%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的佔比都超過90%。 民營經濟國際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2萬億元,同比增長7.3%,佔我國外貿比重達57.3%,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特別是,民營企業出口結構不斷優化,裝備製造業產品佔了半壁江山。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前500位的企業中,民營企業已佔據218席,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風浪中成長壯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 劉民: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全面實施好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實各項紓困政策,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自2021年中國碳市場啟動以來,已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提高了約4%。 —————————— 中國碳市場的啟動正助力推動全球碳定價覆蓋率的提高。「全球現在已經有80個碳定價機制,包括37個碳排放交易體系和43項碳稅,覆蓋全球28%的碳排放量。」在近日舉行的北京綠色交易所2025年參與人大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馬愛民說,在我國正式啟動碳市場之前,這個數字大約是24%。 4年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強制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於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今年3月,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範圍」逐步落地,強制碳市場首次正式納入水泥、鋼鐵和鋁業三大行業,擴圍後預計新增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比將達60%以上。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即自願碳市場啟動,今年3月,首批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正式籤發並啟動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由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形成「雙輪驅動」。 「自願碳市場與強制碳市場不同,強制碳市場實行國家配額,自願碳市場建立在企業自主自願的基礎之上。」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原一級巡視員葉燕斐看來,自願碳市場未來潛力巨大的原因就在於自願碳市場是跨境的市場。 他在上述參與人大會上舉例說,中國是全球的製造中心,也是全球綠色技術中心,不進入強制碳市場的企業如果要自願減排肯定要通過自願碳市場,如購買碳匯(碳匯是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記者注)等抵消碳排放,「所以這個市場一定是跨境的、是全球大市場,這裡面潛力巨大。」 葉燕斐注意到,如今有很多跨國公司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500強企業在全球開展業務,這些企業在碳減排方面會有更多需求。「在購買碳匯的消費品企業、能源企業、金融機構中,汽車行業企業可能是最有潛力(促進自願碳市場發展)的。」 但有需求只是自願碳市場發展的第一步。在葉燕斐看來,有了碳排放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加碳匯的供應,「這可能要考慮碳減排的額外性,比如項目要聚焦商業可行性、技術影響,還有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葉燕斐說。 有專家測算,到2060年時,無論是發電端還是能源消費端都會有相當數量的碳排放存在,需要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予以中和的二氧化碳大約在18億噸。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正流向綠色項目。除煤電、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領域的CCUS項目外,還有漁光一體項目。「水上光伏發電,支持整個魚塘用電。」中國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洪浩在上述大會圓桌討論環節中談到,在漁光一體項目中,金融機構可以將用地權、取水權、排汙權等環境權益納入銀行授信認可範圍,有效拓寬融資渠道,在林業碳匯項目中,CCER未來的收益權也可以用來質押,以開展綠色融資。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42.3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4.4%,上半年增加5.35萬億元。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貸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貸款、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貸款餘額分別為18.75萬億元、8.25萬億元和4.95萬億元,上半年分別增加2.11萬億元、5889億元和5622億元。 聯合赤道環境評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景允也注意到,如今綠色金融的「面」不斷擴大,比如今年7月新印發的《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在內容上包含271個三級分類,「不僅是綠色項目的類別在增加,範圍在擴大,綠色金融的內涵也在延伸。」這名從事十年綠色金融產品信用評估的高級工程師在上述大會上表示,過去,更多的純綠項目能夠獲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資金支持,如今,純綠項目和需要改造的傳統項目均可以通過綠色金融獲得支持。 今年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在大會上介紹,截至7月28日,全國自願碳市場累計成交量接近24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同意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為主體,設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目前,該所官網已上線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專區,對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北京市歷年《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推薦目錄》以及各類市場渠道搜集到的綠色技術進行宣傳推介,加速綠色技術轉化落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香蕉app免费下载 | 看b站a8直播 |
心跳直播 |
蜜疯直播 | 绿茵直播 |
桃鹿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黑白直播 |
榴莲视频 | 秀色直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比心直播 | 密桃直播 |
大鱼直播 |
月神直播 | 月神直播 |
阴桃直播 |
魅影视频 | 牡丹直播 |
小蝌蚪app |
桃子直播 | 榴莲视频 |
抖音成人版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金桔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绿茶直播 |
九球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