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佘倩文 當湘江兩岸的燈光與橘子洲頭的晚風交織,當瀏陽河畔的焰火與四方坪夜市的煙火氣共鳴,暑期的長沙正以一場場熱氣騰騰的文旅盛宴,詮釋著「人氣旺、文旅熱、消費興」的生動內涵。2025年上半年,長沙接待國內外遊客9740.24萬人次,實現遊客總花費1037.0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65%、5.65%。如今,穩居全國熱門出行目的地TOP10的長沙,正以多元場景、貼心服務與旺盛消費,讓暑期經濟的「熱力值」持續飆升。 山水城郭皆成景 文旅新場景點燃打卡熱情 「提前預約和購票,做好攻略,15分鐘就能從地鐵口直達青年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這體驗比想像中舒服多了!」來自衡陽的大學生小伊在橘子洲頭按下快門時,背後是日均近6萬人次遊客的熱鬧人群。暑熱時節,這片紅色熱土用「105臺觀光小火車全運力投入」「59個閘機快速入園」的服務智慧,讓遊客實現了「少等待、多舒心」的遊覽體驗。 從江心洲到嶽麓山,長沙的文旅熱場域不斷延伸。嶽麓山索道轎廂裡,62個智能溫控風扇正不知疲倦地轉動——為破解亞熱帶高溫下的乘坐體驗難題,索道團隊創新的「三段式降溫法」(上車區移動空調降溫、轎廂即時送風、終點站清涼補給),讓每一趟上山的旅程都帶著清風。而在不遠處的大王山旅遊度假區,地下36米的歡樂雪域正上演著「冰火兩重天」的奇妙體驗:這裡常年保持零下5℃,7月接待遊客4.3萬人次,而隔壁的歡樂水寨、歡樂海洋7月更是收穫11.9萬人次和11.1萬人次的客流,它們仨在美團趣玩遛娃親子榜上佔據高位,總熱度達622萬。 城市之外,自然秘境成為新寵。「天太熱,城裡人太多,想逃離城市,親近大自然,獲得打工人短暫的快樂。」8月1日,都市白領林女士和好友自駕來到瀏陽市張坊鎮溪谷部落,在林間樹下喝茶聊天,看孩子們在溪邊嬉水。據溪谷部落負責人介紹,雖開業不久,但人氣還不錯,暑期以來日均接待遊客近3000名,成為城裡人「躲進自然」的縮影。 而在瀏陽河畔的天空劇院,7月的3場「焰遇瀏陽河·仲夏花火夜」以莫奈色系的白日焰火打破時空想像,劇場9000餘個座位場均上座率達八成。8月2日,接棒燃放的「瀏花之夜·盛夏的夢想」周末焰火秀不僅帶「燃」現場氛圍,更帶動「焰火+」的聯動發展。除「1元」票外,該場焰火秀還售出5000多張「煙花直通車」票,天空營地「紅色+焰火」文旅直通車持續火爆,讓「中國花炮之鄉」的文旅IP再升級。 煙火氣裡藏商機 消費熱潮湧動市井與商圈 「搞份糖油粑粑,再搞一籠蒸餃!」8月2日13時,長沙新華樓東塘店裡,長沙話、普通話、粵語交織成熱鬧的市井交響曲。「本地老客加外地遊客,每天用餐高峰期根本搞手腳不贏。」店裡主管運營的肖霄一邊回答,一邊腳不著地忙著指揮員工。為穩穩接住這波熱潮,提升食客消費體驗,該門店臨時調整班次,確保用餐高峰期服務人員充足,並在原有370個品種供給的基礎上新增了水果冰粉等夏季時令菜品,目前近400個食物品種選擇讓南來北往的男女老少食客都能在這找到心頭好。「忙起來是有蠻累,但7月店裡營收比上月增長約20%,心裡還是沁甜的。」肖霄擦著額頭的汗水笑著說。 餐飲熱只是消費興的一個切面。在大王山旅遊度假區,8月2日單日主題樂園接待量突破2.5萬人次,大王山朗豪酒店、假日酒店同步滿房,親子遊、家庭遊催生的「住宿+體驗」消費鏈持續拉長。而在五一商圈,IFS的「泡泡瑪特自然的形狀」全國首展前,年輕人舉著手機排隊打卡;大悅城「小黃人香蕉節」快閃活動裡,家長帶著孩子與卡通形象互動——這些把商場變「體驗場」的創新,讓消費場景更具吸引力。 從老字號到新消費,長沙的暑期消費圖譜愈發多元。茶顏悅色門店前的長隊裡,遊客舉著「來長沙必喝」的攻略打卡;四方坪夜市700家攤位日均接待5萬人,節假日更是能突破10萬+,撒貝寧曾在此與攤主對談脫口秀的攤位,如今已成「網紅打卡點」。 據長沙市商務局消息,7至8月,長沙推出的「樂購」「樂吃」等六大板塊活動將超200場,淘寶閃購每日3萬張免單卡、美團大額神券將持續點燃消費熱情。 夜色如晝不打烊 新「夜」態激活城市新動能 當暮色染紅杜甫江閣,長沙的「第二時空」正式開啟。8月1日晚,在長沙博物館,「魏晉風華·博物館奇妙夜」讓千年畫像磚在琵琶聲中「甦醒」,遊客跟著持燈舞者穿越到1600年前的河西走廊;而在館外,濱江文化園的智能噴淋系統灑下清涼水霧,不久前市民們還在清涼晚風裡欣賞了「百團百角唱瀟湘」的文藝演出,科技與文化的碰撞,讓夜的魅力持續發酵。 夜經濟的活力,更藏在多元體驗裡。湘江夜遊的畫舫上,遊客憑欄遠眺兩岸燈火;梅溪湖的Livehouse裡,年輕人跟著音樂搖擺;魔脫喜劇的小劇場內,脫口秀演員的妙語連珠引得滿堂喝彩——「白天逛景點,晚上看小劇」已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新玩法。8月1日,在寧鄉吾悅廣場,青島啤酒嘉年華正上演「酒王爭霸賽」,1分鐘豪飲2升啤酒的比拼,讓「寧鄉之夜」的消費熱潮持續升溫。 數據顯示,長沙夜間消費已佔全天消費比重的60%,100萬從業人員在夜色裡書寫著城市活力。從五一商圈的霓虹閃爍到漁人碼頭的觥籌交錯,從非遺打鐵花的璀璨到無人機表演的炫酷,長沙的夜正以「產品+場景+文化」的融合姿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從橘子洲頭的晨光到湘江兩岸的夜色,從冰雪世界的清涼到焰火大會的熾熱,長沙的暑期正以文旅為筆、消費為墨,繪就一幅活力四射的經濟圖景。這裡有山水洲城的自然饋贈,有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蘊,更有敢為人先的創新活力。當遊客帶著「快樂長沙」的記憶離開,這座城市的熱度,早已刻進每一個升騰的煙火、每一次會心的笑容裡,持續書寫著暑期經濟的「長沙答案」。
「家裡有礦」的鄂爾多斯,未止步於「天資」。 這座中國煤炭大市,坐擁2500多億噸煤炭儲量,佔全國的1/6,每天產煤200多萬噸,源源不斷地輸送至25個省區市,以一市之力溫暖千座城、點亮萬家燈。 近年來,煤炭,從「燃料」過渡向「原料」,推動著鄂爾多斯從幾十年前粗放式的挖煤賣煤,延伸出以煤制油、制烯烴為主的煤化工創新。 烯烴製品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飛機、汽車、冰箱、電視、鞋子、衣服等一切有塑料的地方,大都有烯烴的存在。涉及領域廣泛,且需求具有一定剛性。而在傳統技術中,烯烴的生產高度依賴石油資源。我國資源現狀為富煤、貧油、少氣,近些年油氣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煤制烯烴可以作為對石油烯烴的重要補充,緩解石油資源供應緊張局面,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鄂爾多斯依託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甲醇和烯烴、煤基新材料等多條產業鏈,實現了「從一塊煤到一束絲、一匹布」的轉身。作為「國民生活的基石」,每一次化工技術進步,都在無形中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現代煤化工技術將一塊煤「吃幹榨淨」,黑色的原煤變成透明的新原料,經過加工變成輪胎、汽車配件、手機殼、衣服等,走進千家萬戶。 「暖城」鄂爾多斯,不僅用羊絨產業溫暖全世界,也構築著世界級現代煤化工產業。 「聚寶盆」 躺在黃河「幾」字形臂彎裡的鄂爾多斯市,是個「聚寶盆」。這裡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能源資源。 但,也走過彎路。上世紀90年代,隨著資源開發熱潮,煤炭成為鄂爾多斯市經濟和生活的主角。然而,伴隨而來的是,依靠簡單開採和轉化的大批「粗、散、小」型企業蜂擁而至,「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鄂爾多斯從傳統汙染高、能耗高、資源消耗高的產業入手,淘汰了境內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耗能企業,全面推行粉狀物料堆場全封閉和電廠、煤化工企業超低排放改造。而面對「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鄂爾多斯明確提出「結構轉型,創新強市」的思路,推動資源經濟向資源清潔化和深度開發轉變、向非資源型產業轉變。 「烏金之城」準格爾旗,是資源清潔化、深度開發的實踐者。 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帶,「七山二沙一分田」的地貌曾讓這裡的土地滿是砒砂巖的斑駁。如今,準格爾旗已是鄂爾多斯市GDP名列前茅的經濟大旗,也是黃河幾字彎上的一顆明珠。 1976年,準能集團在準格爾旗開始籌建,經歷三次創業。昔日荒涼的小村落,成為今天的百裡煤海,湧出滾滾烏金,貧瘠的「雞爪子」山成為煥發著勃勃生機的綠色礦區。40餘年來,在三代人的傳承努力下,科學的復墾工藝流程,讓整座礦山的綠化面積已超過9.5萬畝。攫取礦產資源的同時,沒有給後代留下滿目瘡痍。 綠色和智能,成為現代化煤礦的兩個重要標籤。 由於低硫低磷和較高發熱量的特點,準格爾煤炭天生就帶有「綠色」基因。作為鄂爾多斯智能化示範煤礦的先行者,國能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的礦用卡車已完成無人駕駛技術改造,推土機和液壓正鏟已實現遠程操控,與無人駕駛卡車協同作業,實現了「採、運、排」全過程無人化運行,提升資源回收率。 準能煤炭更多用作動力煤,而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的上灣煤礦——這座神東煤炭集團所屬骨幹礦井,也是目前全球單井單面產量最高的井工煤礦之一,產出的煤,用於發電冶金之外,還可以作為原料煤。 上灣煤礦創造了連續12年產煤億噸無傷害的紀錄,並首創了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於2011年成為國家標準,在全國煤炭行業推廣應用。上灣建成了全球首個規模最大的5G煤礦企業定製專網。自主打造礦井智能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實現採掘、運輸、通風、供電、供排水等系統智能化決策和自動化協同運行。此外,研發推廣錨杆支護機器人、噴漿機器人等16類機器人,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並讓採煤過程更加安全。 煤,從「黑姑娘」變成「白公主」 現代化礦井改變了人們過去對煤礦的刻板印象。鄂爾多斯沒有停下腳步,不僅打磨源頭開採的升級,也探索煤炭深加工的「蝶變」。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煤化工生產基地,而鄂爾多斯市是內蒙古這一產業發展的核心。《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調整產業布局,加快構建優勢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煤化工要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進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產品技術開發應用,推動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耦合發展,高水平建設鄂爾多斯國家現代煤化工示範區。 要讓煤炭,從「黑姑娘」變成「白公主」,往往要經過甲醇這個環節。 以煤為原料,通過煤氣化(煤與氧氣、蒸汽在高溫下發生氣化反應)生成含氫氣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氣,經調整組分(調整氫碳比等)、淨化(脫除硫化氫、二氧化碳等)後,送甲醇合成裝置在高溫高壓下通過催化劑(CuO等)生產甲醇。 甲醇是重要的化學工業基礎原料和清潔液體燃料。甲醇經脫水可以生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建立了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之間的橋梁。 煤炭到甲醇相當於樹幹,從甲醇開枝散葉,製成不同後續產品。甲醇轉化為烯烴,包括乙烯和丙烯等,進而生產聚烯烴等下遊產品。其中煤制甲醇、烯烴聚合制聚烯烴均為傳統的成熟技術,而甲醇制烯烴則是近年來開發成功的新技術,也是煤制烯烴的核心技術環節。 煤基甲醇制烯烴現有技術基於產物側重點和工藝特點分為兩大類:MTO(甲醇制烯烴)技術與MTP(甲醇制丙烯)技術。兩種技術的工藝流程、使用的反應器和催化劑、產物都存在不同。MTO主要產品為乙烯和丙烯;MTP主要產品為丙烯。 目前,MTO技術主要的工藝包括:由UOP(美國公司)和Hydro(挪威公司)共同開發的UOP/Hydro MTO工藝,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DMTO工藝,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SMTO工藝,神華集團SHMTO工藝等。MTP技術主要有德國Lurgi的MTP以及清華大學的FMTP工藝等。 大連化物所從上世紀80年代起便致力於DMTO技術的研究。2010年,世界首套180萬噸煤基甲醇制60萬噸烯烴裝置在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公司一次開車成功,開拓了非石油路線生產基礎化工原料的新路徑。 走出實驗室,走向工業化生產示範項目,往往需要經過小試、中試,以及大量數據的積累和反覆的驗證。從示範項目再到大規模產業化,又需要改進工藝來適應不同規模的裝置。由於我國的能源結構特點,以及國際石油價格不穩定的現狀和人們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以煤基甲醇生產乙烯和丙烯的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 「中國煤制烯烴的產業化主要集中在鄂爾多斯,而且能耗水耗等指標均走在全國前列,發揮著『頭雁』的作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的引入也比較全面。」中天合創化工分公司綜合計劃部部長孟慶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相關技術沒有實現革命性突破之前,每一次工藝的改進主要是從安全性、穩定性和效益出發。 2016年,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建成,並產出合格的聚烯烴產品。運用了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SMTO技術,很多大型機組、高壓煤漿泵等都實現了國產化。中天合創SMTO裝置單系列規模能力達180萬噸/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甲醇制烯烴裝置。自2017年商業運營以來至現在,累計生產煤炭1億噸,生產MTO級甲醇3000萬噸,向社會提供各類聚烯烴產品1000萬噸。 與過去相比,現階段產業化的工藝邏輯差別不大,但在裝置和流程細節上,追求效率更高,管控更精準。今年3月,中天合創舉辦烏審旗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制氫工程動工儀式,這標誌著其綠電制氫項目進入建設快車道。 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不斷被發現,烏審旗煤炭低灰、低硫、高熱值、高活性的煤質特點,為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和高效利用提供了資源基礎。依託這一資源優勢,先後成功引進中煤、中石化、中石油、寶豐、匯能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初步構建了以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尿素為主導的三大產業鏈。 「寶豐內蒙古300萬噸烯烴佔到全國總產量的23.4%,採用的設備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替代了進口。」寶豐能源副總裁韓華山表示,項目用18個月建成投產,刷新了產能規模、建設工期、裝備替代、能耗成本等多項行業新紀錄。 寶豐能源與國內能源領域的院士、科研專家、研究和設計機構、設備製造商聯合推動科技攻關,推動技術成果轉化落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全新DMTO-III技術首次在內蒙古項目上產業化應用,實現單套烯烴裝置產能超過100萬噸,烯烴產品甲醇單耗大幅降低。 此外,項目採用的國產化裝置設備中,有23項達到了國內國際領先水平,創造了煤制烯烴單廠規模、粉煤加壓氣化爐處理能力、甲醇合成裝置、等溫變換爐、DMTO裝置「五個全球規模之最」和空分裝置、低溫甲醇洗、全密度氣相流化床聚乙烯裝置「三個全國規模之最」的行業紀錄。 中天合創、寶豐等企業的到來,為烏審旗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使其近些年在鄂爾多斯的經濟排名迅速上升。而作為準格爾旗現代煤化工產業的領軍者,內蒙古久泰集團自2007年入駐大路工業園區以來,也從單一的甲醇生產企業蛻變成為集「煤—化—材」全產業鏈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且並未止步於此,而是繼續探索煤基產業鏈下遊,籌備丁辛醇、特種橡膠等項目,以煤為原料將乙烯丙烯繼續往高附加值產品延伸,打造煤基新材料全產業鏈。 煤變油 「煤變油」,人類從二戰前就開始探索。 煤制油,即煤炭的液化,指以煤炭為原料製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的技術。煤和石油的形態、形成歷史、地質條件不同,化學組成卻大同小異。主要差異是含氫量和分子量的不同,人為地改變壓力和溫度,設法使煤中的氫含量提高,讓煤的結構發生變異。當其碳氫比降低到和石油相近時,煤就可能液化成石油產品。 我國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近年來也加大了對這項技術研究發展的投入。煤的液化分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種。直接液化就是煤在高溫高壓下加氫裂解,轉變成油料產品;間接液化就是先對原料煤進行氣化,淨化後,得到一氧化碳和氫氣的原料氣,然後在高溫、高壓以及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有關油品或化工產品。 煤制油項目,過去因高投入、高耗能等問題受到爭議,這一技術主要還是作為戰略儲備及替代能源的重要途徑之一。近些年一批重大工程的能耗、水耗及排放水平持續優化。 以中科合成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費託合成技術為核心,2009年3月,內蒙古伊泰集團煤制油工廠產出我國煤間接液化工業化第一桶合格成品油,成為我國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發展的裡程碑——標誌著我國的煤間接液化制油技術已由實驗室研究、中試階段,進入工業化生產示範階段。 伊泰煤制油工業化示範工廠位於鄂爾多斯準格爾旗大路工業園區,該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項目對於技術的驗證、工藝的優化、人才的培養,起到前沿探索和積澱的作用。「現在中科仍派駐有一部分科研人員在現場做技術優化驗證並收集運行數據。實驗室是靠前的裝置,要從千噸級放大到萬噸級,甚至百萬噸級,不僅要考慮投資的經濟,成本的可控性,也要解決因為規模擴大帶來的實際問題,規模放大並不是單純的複製累加。」 作為技術驗證的先鋒,伊泰煤制油工業化示範工廠也是截至目前同等規模中運行指標最為優良的項目之一。 伊泰年產16萬噸煤炭間接液化工業化示範項目費託合成反應系統主裝置。受訪者供圖 我國也自主建設了全球首套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工業化裝置,該裝置由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公司運營,位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於2008年試產成功,2011年起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項目採用國家能源集團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以煤炭為原料,採用科技部「863」項目研發的納米級催化劑,使煤粉在供氫溶劑的作用下,通過高溫、高壓液化反應及提質加工過程,生產優質的清潔油品。該項目的成功運營,也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掌握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關鍵技術的國家。 科研,塑造產業肌理 現代煤化工領域,科研與工業生產密不可分。 科研成果需要在工業生產中進行驗證和應用,以確定其可行性和穩定性。而工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也為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需求。 這種良性互動,正被鄂爾多斯實踐。 作為以煤化工和新能源化工為主要方向的新型研發機構,清華大學和鄂爾多斯市政府共同成立的鄂爾多斯實驗室,為當地現代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合成氣一步法製備烯烴工藝,可以省去中間甲醇的步驟環節,從源頭提高煤炭的轉換效率。 「一步法制烯烴」,目前已完成實驗室小試,正在聯合中天合創建設千噸級的中試驗證,這也是工業化驗證的必要過程。「如果實現,在煤化工領域會是一個顛覆性技術,投資少、三廢排放小,而且能夠大幅降低能耗。」鄂爾多斯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而該項目也將入駐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 基地瞄準新型煤化工技術、煤基高端化學品、新能源配套材料、資源再生利用4個領域,已籤約「一步法制烯烴」技術、核晶造粒工藝技術及裝置研發與示範等中試項目。 中試基地可以理解為縮小版的化工廠、放大版的實驗室。在化工和材料領域,從實驗室成果變成產品,中試是降低投資風險及安全生產風險的一個重要環節,打通實驗室到工業化的「最後一公裡」。 鄂爾多斯市的羊絨產業歷史悠久,從「羊絨大王」到「烏金神話」,也成為這座資源型城市轉型的註腳之一。未止步於天資,也當然不會止步於當前。如今,鄂爾多斯在「烏金之海」這一天賦上依然在不斷發揮其創造力,通過延伸煤炭產業鏈、布局新能源產業,從煤化工闖出現代化的新路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看b站a8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莲花直播 |
橘子直播 | 零点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蜜糖直播 |
午夜直播 |
西瓜直播 | 香蕉直播 |
比心直播 |
伊人直播 | 咪咕直播 |
比心直播 |
红桃直播 | 青柠直播 |
青草直播 |
深夜直播 | 午夜直播 |
青草直播 |
成人抖阴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山猫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蜜疯直播 |
蜜桃视频 | 魅影看b站直播 |
小蝌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