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廣東氣溫升高、降雨增多,蚊蟲進入繁殖高峰期,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兩熱」防控進入關鍵階段。為緩解地方政府防控物資壓力,8月5日,中建七局六公司總承包公司中旅·阿那亞九龍湖項目組織開展「兩熱」防控物資捐贈活動,為共同築牢蚊媒防控防線注入堅實力量。活動當天,項目部為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人民政府捐贈了烯丙·氯菊水乳除蟲劑20餘箱。獅嶺鎮黨委委員、婦聯主席江遠玲對項目此次捐贈表示感謝,指出此次物資將妥善分配用到實處,並囑咐建築工地作為人員複雜且流動大的場所,務必做好相關防護防控工作。活動結束後,花都區獅嶺鎮人民發來感謝信,對項目部在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防控關鍵階段的無私支援表示肯定。目前,這批物資已在獅嶺鎮的鎮街社區投入使用,成為守護健康的新力量。「作為深耕地方的央企,我們期望通過實際行動,為地方防控貢獻一份力量。」項目負責人說,「未來,我們也將繼續加強與周邊鄉政府的合作,開展好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在建設好項目的同時,積極為社會貢獻更多的溫暖和力量」。(劉明)
衢州8月10日電 (記者 陳溯 左宇坤 吳君毅)在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的山上,有一座高几十米的「麵包窯爐」,這裡烤制的麵包香氣撲鼻、鬆軟可口,每到節假日就有不少遊客前來品嘗打卡。事實上,這座「麵包爐」曾是一個石灰窯。如今,路裡坑村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將閒置資源變廢為寶,讓村民們吃上了生態飯。 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曾經的「石灰窯」如今變身「麵包爐」。記者 陳溯 攝 8月的一個早晨,在路裡坑村「羊棚咖啡」工作的村嫂曾美君調製出了一杯柚香咖啡,曾美君今年50歲,是土生土長的路裡坑村人。回憶起曾經的家鄉,她用「漫天的灰塵」形容,「以前村子裡到處都是灰濛濛的,家家戶戶都燒石灰,環境汙染嚴重」。 20世紀90年代,路裡坑村是遠近聞名的「石灰村」,三衢山腳下,100餘座石灰窯晝夜不停地燒制石灰,石灰產業也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2000年前後,響應國家環保號召,村子的石灰窯陸續關停,石灰窯的關停,讓整座村子陷入沉寂,年輕人陸續出走他鄉,只留下荒廢的礦坑和孤獨的老人。 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沉寂的村莊開始迎來生機。 常山縣輝埠鎮路裡坑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劉志亮向記者表示,2021年,路裡坑村和文旅企業共同組建鄉村運營團隊,依託自身資源打造了一系列文旅融合項目。 記者看到,沿著路裡坑村600餘米的道路上山,曾經的羊棚變成了羊棚咖啡館,荒廢的石灰窯變成了麵包窯、窯書房,閒置農房變成精品民宿和餐飲店,曾經荒蕪的老礦坑也華麗轉身,變成「瀑布泳池」和「礦坑營地」。 8月10日,常山縣路裡坑村「瀑布泳池」。記者 陳溯 攝 劉志亮回憶道,剛開始在網上推廣項目時,有些網友並不看好這裡的發展,認為這裡太荒涼、不會有人來,「當時這些評論讓我們壓力很大,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項目啟動後受到很大歡迎,不少年輕人到此打卡遊覽,感受路裡坑村美麗的環境和工業遺址文化。」 統計顯示,2024年以來,路裡坑村各業態共吸引遊客15餘萬人次,帶動150餘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促進村集體增收達600餘萬元。 曾經荒涼的鄉村在特色產業的加持下重新煥發生機,更多人開始回鄉就業創業。 「我以前在青海開店,疫情後路裡坑村引入了很多新業態,所以我就選擇回鄉就業。」曾美君說,現在村裡環境好了,發展機會更多了,回到家鄉可以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一邊照顧家人。 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原來的礦坑變成了如今頗受歡迎的「巖洞自然餐廳」。記者 陳溯 攝 從無人問津到自帶流量,路裡坑村的轉型之路離不開「特色+文化」。 作為路裡坑村的開發者和返鄉創業者,畢業於中國美院的常山人餘家富向記者談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感悟,「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一些在地文化屬性,還有一些產業特色,路裡坑村原先是一個礦坑,也有石灰窯,我們就基於這種特色發展新業態,讓遊客體驗『入坑文化』。目前國內村莊發展業態同質化比較嚴重,通過在地的文旅融合,鄉村產業發展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花蝴蝶app直播 | 妲己直播 |
桃花直播 |
樱花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山猫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比心直播 |
樱桃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魅影直播 |
红杏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西瓜直播 |
美女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香蕉直播 |
魅影9.1直播 |
么么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嗨球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免费直播平台 |
樱花直播 |
97播播 | 茄子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榴莲视频 | 杏爱直播 |
黑白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