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8月12日電 (記者 馮志軍)在加拿大超市裡,有甘肅隴南產的豆腐泡;韓國餐桌上,響鈴捲成了火鍋新寵;英國華人超市的貨架上,腐竹成了搶手貨……記者12日從蘭州海關獲悉,天水麻辣燙必備食材隴南豆製品持續走俏海外,今年前7個月新開拓了澳門、芬蘭、阿根廷、阿曼、約旦5個市場。 據蘭州海關最新統計,今年前7個月,隴南豆製品出口貨值757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逾五成,已拓展至美國、澳大利亞、瑞典、新加坡、加拿大、俄羅斯、泰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的消費者對此食材最為青睞。 連日來,甘肅隴南市徽縣的甘肅兆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工人們將封裝完好的響鈴卷、腐竹搬上冷鏈車,這批貨物在36小時後便會擺上阿根廷的貨架。 圖為蘭州海關所屬天水海關關員對出口豆製品企業開展日常監管。(資料圖)葛曉玲攝 該車間裡,嶄新的不鏽鋼生產線正勻速運轉,黃豆經浸泡、研磨、煮漿、成型,變身金黃的腐竹。該公司負責人冉奎指著成體系的管理臺帳說:「從黃豆產地的土壤檢測報告,到每一批次的出廠檢驗數據,全鏈條記錄完整,國外客戶特別認這個『可追溯』。」 隴南的黃豆,藏著大山的饋贈。這裡海拔1200米以上的坡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孕育的黃豆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品種。但多年來,當地豆製品多在國內流通,想邁出國門,並非易事。 去年以來,以「天水麻辣燙」為代表的「甘味」特色產品持續火爆出圈,包括響鈴卷、腐竹、豆皮等種類繁多的豆製品,頻頻被海外消費者所關注和嘗鮮,並逐漸成為出海的爆款產品。 「我們給出口企業畫了張『通關路線圖』:原料採購要查農殘,生產車間按標準整改,出廠前必須過『自檢+海關抽檢』雙關。」蘭州海關所屬天水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洪卓玉說,今年以來,該關帶著翻譯好的十餘個國家的準入標準手冊,深入隴南山區,為更多「隴字號」特色產品出海答疑解惑。(完)
抗日戰爭期間 有一名年輕的印度醫生心懷理想 踏上戰火紛飛的中國大地 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 把壯麗年華乃至生命 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 走近被譽為「白求恩式的好大夫」 中印友誼的象徵——印度醫生柯棣華 我知道這次去中國面臨失去生命和工作的風險,但與能夠醫治抗日受傷士兵相比,這些都不算什麼。 ——柯棣華 這是印度醫生柯棣華在參加援華醫療隊面試後寫給家人信中的一句話。 柯棣華,原名德瓦卡納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紹拉普爾。1936年,他從印度知名的醫學院——格蘭特醫學院畢業。 抗日戰爭爆發後,印度國大黨決定派一支小型醫療隊到中國。1938年,28歲的柯棣尼斯毅然決定加入醫療隊,並於同年9月隨隊抵達中國。 為了表達援華抗戰的決心,醫療隊的5名隊員特意起了帶「華」字的名字:巴蘇華、卓克華、愛德華、木克華,而柯棣尼斯則成為柯棣華。 來到中國後,柯棣華目睹了日軍的殘酷暴行,這讓他感到非常悲憤。1939年2月,柯棣華抵達延安,隨後在八路軍軍醫院工作,他把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很滿,高明的醫術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同年秋,柯棣華一行人提出追隨白求恩的足跡去前線。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並經歷了突破封鎖線的戰鬥,他們到達了晉東南太行山區的八路軍前方總部。 1940年6月,柯棣華來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唐縣和家莊。沒過多久,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戰役打響。柯棣華主動申請上前線,並將救護所設在離前線最近的地方。 河北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前館長陳玉恩介紹,柯棣華當時率領醫療隊,到了南線第四軍分區參加戰地救護。在前線的13天裡,柯棣華救治傷員800多名,為其中的585人做了手術。柯棣華當時患上了絛蟲病,他是帶病堅持到前線去救治傷員。 據親歷者回憶,當時,一批批傷員不斷從前線上被運下來,柯棣華曾經三天三夜都沒有合眼。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深深打動了晉察冀軍區白求恩學校的護理教員郭慶蘭。1941年11月,二人喜結連理。 郭慶蘭生前接受採訪時曾說,感覺柯棣華人挺好,來到我們國家,這麼艱苦。「我特別感動的是,一個白求恩,一個柯棣華,他們特別能在艱苦的環境裡面,振奮人的精神。」 除了在戰火紛飛的前線搶救傷員外,柯棣華還從1941年起擔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首任院長。在從事醫療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戰爭日趨激烈,必須儘快為前線輸送更多的醫護人員,首要任務就是編寫醫學教材,但這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並不簡單。每天早上,柯棣華都要拿出至少一到兩個小時來練習寫漢字。 在柯棣華紀念館,還留存著一些柯棣華當年的手稿,中文後標註著印地語和英文,幫助他來理解記憶。 柯棣華的三妹馬諾拉瑪生前接受採訪時曾說,由於他膚色較黑,所以也被稱為「黑媽媽」。被稱做「媽媽」,是因為他像媽媽一樣照顧他人。當時由於戰亂,食物短缺,但八路軍給柯棣華等外國醫生提供了較好的食物。柯棣華總說先不要給我,先看看病人是否有吃的。 根據原計劃,印度援華醫療隊的援助時間只有半年到一年。但當去留問題擺在柯棣華面前時,他堅定地選擇繼續留在中國。1942年7月,這位印度醫生站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夏,柯棣華的癲癇病發作。由於抗日根據地醫療條件太差,聶榮臻曾勸他去延安或回國治病,他卻不顧危險留下工作。 河北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前館長陳玉恩介紹,在柯棣華臨終的前一天,還為當地村民郝慶順做了急性闌尾炎切除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 1942年12月9日,因癲癇病反覆發作,柯棣華在河北唐縣逝世,年僅32歲。 「抗戰必勝」,這是1941年1月28日柯棣華給白求恩學校畢業學員的題字。「抗戰必勝」,柯棣華的信念後來終於實現,而他的青春,卻永遠定格在了32歲。 柯棣華逝世後,毛澤東在輓詞中寫道:「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蜜糖直播 | 仙凡直播 |
蜘蛛直播 |
魅影直播间 | 柠檬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趣爱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妖姬直播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妲己直播 |
魅影5.3直播 | 迷笛直播 |
苹果直播 |
金桔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红杏直播 | 六月直播 |
蜜桃视频 |
名模直播 | 蜜桃视频 |
青柠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雨燕直播 |
桔子直播 |
柚子直播 | 莲花直播 |
春雨直播安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