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昨日,甘肅、陝西、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出現分散性暴雨,降雨分布不均,局地雨勢極強,河南鄭州、洛陽、新鄉、平頂山、周口、信陽及甘肅臨夏和蘭州、陝西商洛、湖北十堰、安徽蚌埠和宿州、江蘇鹽城和宿遷等局地出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預計8日至9日,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黃淮、江漢、江淮等地有一次強降雨過程,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安徽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 中央氣象臺今晨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今天,強降雨中心位於河北和山東,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南部、山東北部、河南北部和西部、安徽東北部、甘肅南部等地部分地區將有暴雨或大暴雨。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明天,強降雨位置有所南壓,山東東部、江蘇中部、安徽中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 。 周日,雨帶位置變化不大,川渝成為暴雨中心,江蘇中部、安徽西部、湖北西部和東北部、陝西南部、四川中東部、重慶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氣象專家提醒,未來三天,強降雨影響範圍廣、局地雨勢強、且多伴有強對流天氣,一定要警惕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等災害,公眾外出時應儘量避免前往山區、河谷等地質災害隱患點。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另外,今年第11號颱風「楊柳」(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Podul;名字來源:朝鮮;名稱意義:一種樹)於今天早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5時其中心位於臺灣省花蓮市偏東方大約2550公裡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預計,「楊柳」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將逐漸加強,逐漸向臺灣以東洋面靠近。
新華社蘭州8月7日電題:回望星火燎原處 南梁奔向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梁軍 「看山水輪流轉日久方長,隨朝流趕時代民富國強……」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窯洞裡傳出莊稼漢悠揚的彈唱腔。走近一看,一名農民懷抱三弦,自彈自唱南梁說唱《新農村變化》。歌聲在山間迴蕩,向遠道而來的遊客講述這裡90餘年光陰的滄桑變化。 盛夏的南梁鎮荔園堡村,田野間,一隊參加暑期研學的孩子正體驗「戰地後勤」農耕活動。入夏以來,南梁迎來旅遊旺季,人們紛紛趕到這裡,聽一堂紅色黨課,走一段紅軍小路,幹一場農耕農活,唱一首革命老歌。 南梁是一片紅色熱土。1934年,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這裡後來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了陝甘革命根據地。 硝煙早已散去,革命歲月留給這裡50餘處紅色革命遺址遺蹟。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列寧小學、閻窪子四十二烈士墓等,都得到有效保護。 漫步荔園堡村古城堡,蒼松翠柏間,南梁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不遠處的何溝門安置小區裡,村民楊志慧在美食館內為遊客衝泡當地特色的黃芩茶。「南梁這幾年發展得好,現在旅遊旺季收益很不錯。」這位10年前帶著全家返鄉發展的茶藝師,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信心。 8月1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南梁革命根據地核心展示園落成開園,上千名群眾來此參觀體驗。園內開設的「時光郵局」「南梁星火館」,帶領遊客「穿越」革命年代;南梁說唱、剪紙、香包製作等非遺展示展演項目,豐富了紅色老區的旅遊體驗。 在南梁,「窯洞經濟」方興未艾。荔園堡村村民郭翠玲的「紅軍民宿」,由一孔孔老舊窯洞改造而成,土炕上鋪著粗布床單,牆上掛著革命年代的畫報。她說,如今搞旅遊生意,年收入超6萬元,而且掙錢、顧家兩不誤。 酸菜熬洋芋、黃米麵饃饃、蕎剁面,這些「農家飯」成為遊客體驗紅色文化的必選項。「遊客憶苦思甜,在對比中感受山鄉巨變。」飯店老闆白濤濤說,他的小店年均收入達20萬元,還帶動了村裡老鄉就業。 紅色旅遊不僅接地氣,而且緊跟時代發展。遊客戴上VR設備,仿佛穿越到1934年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的現場;通過AR眼鏡,沉默的文物會「開口」講述背後的故事。這些創新拓展了紅色文化的傳播,令南梁的研學產品吸引了更多年輕人。 當年屬於南梁地區的林鎮鄉豹子川、大鳳川,抗戰時期曾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一度形成「北有南泥灣、南有大鳳川」的生動局面。大生產運動中,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僅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還打破了經濟封鎖。誕生於華池、脫胎於大生產運動的民歌《軍民大生產》自此唱響全國。 鬥轉星移,老區南梁的生產方式日新月異。近些年,華池縣積極推廣發展種、養、菌「三元雙向」循環農業。這是一種綠色生態農業模式,以種植業、養殖業、菌業產生的廢棄物作為資源,在彼此產業之間雙向閉合循環利用。 走進華池縣林鎮鄉食用菌產業園,一摞摞菌棒整齊碼放,空氣中瀰漫著濃鬱的菌香。菌棒生產車間裡,在機械的轟鳴聲中,十幾名工人動作嫻熟地進行著備料、拌料、裝袋、高壓滅菌等工作,合格菌棒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 這裡主要生產高品質香菇,每年能出菇三茬到四茬,年產量800餘噸,實現年產值1100餘萬元。菌業的袋料經過分解處理後,又成為肥料和飼料,實現了循環利用。 從靠天吃飯到多元增收,從傳統農耕到文旅融合,從粗放發展到綠色循環,南梁人民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快猫 | 富贵直播 |
97播播 |
嗨球直播 | 黄播 |
花儿直播 |
雪梨直播 | 婬色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蜜桃直播 | 色花堂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秀色直播 |
咪咕直播 |
嗨球直播 | 桃花直播 |
鲍鱼直播 |
黄播 | 奇秀直播 |
花儿直播 |
优直播 | 荔枝直播 |
黄播 |
花瓣直播 | 黄播 |
心跳直播 |
六月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苹果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