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月9日電 題:成都世運會龍舟為何與皮划艇馬拉松同湖競渡? ——專訪成都世運會龍舟項目國際裁判趙曉俐 記者 賀劭清 8月9日,成都世運會龍舟項目開賽,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龍舟首次作為正賽項目登上世運會賽場。 而與龍舟同一時間、同一水域進行比賽的,是發源於西方的皮划艇馬拉松。 成都世運會皮划艇項目有何亮點?如何看待龍舟首次作為正賽進入世運會?龍舟為何與皮划艇馬拉松同湖競渡?中國首位女子皮划艇世界冠軍、成都世運會龍舟項目國際裁判趙曉俐接受「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2025年8月9日上午,成都世運會龍舟項目開賽,千年龍舟首次作為正賽項目在成都興隆湖劈波斬浪。 記者 張浪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何為皮划艇運動?現代皮划艇運動起源於何時? 趙曉俐:皮划艇運動是皮艇、划艇兩項運動的統稱。 皮划艇運動的源頭可追溯至原始社會的獨木舟。通常認為,皮艇起源於格陵蘭島上的因紐特人所製作的一種小船;划艇則起源於加拿大,因此又稱為加拿大划艇。 觀眾區分皮艇與划艇最快的方法是看姿勢:划艇沒有舵,需要運動員單膝跪在船艙內,使用單葉槳控制方向;而皮艇需要運動員坐在艙內,用腳控制舵的方向,使用雙葉槳前進。 1867年,蘇格蘭探險家麥克格雷戈舉辦了首屆皮划艇比賽,被視為現代皮划艇運動的開端。 1924年,國際皮划艇聯合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立。同年,皮划艇作為表演項目進入巴黎奧運會。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皮划艇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國際皮划艇聯合會現有上百個協會會員。中國於1974年加入該聯合會。最初中國皮划艇運動主要在湖北開展。隨著中國體育發展,各種水上運動快速普及。如今僅中國西南內陸的成都就有超過10家水上運動俱樂部,每年有超過10萬人次在成都體驗皮划艇運動。 2024年6月5日,「藝術半壁—通惠河畔第四屆大運河文化節」在北京啟幕。作為文化節組成部分,2024年「京杭大運河」皮划艇馬拉松系列賽同時啟動。 記者 賈天勇 攝 記者:成都世運會皮划艇項目有何看點? 趙曉俐:作為成都世運會34個大項之一,皮划艇項目包括皮划艇馬拉松、皮艇球、龍舟。 成都世運會的皮划艇馬拉松與皮艇球同屬於皮艇。成都世運會是皮划艇馬拉松第二次作為比賽項目亮相世運會。如果說普通皮划艇比賽類似田徑中的短跑,那麼皮划艇馬拉松就相當於長跑與障礙跑的結合。 皮划艇馬拉松包含水上航道和陸上跑道,參賽選手不僅要在水中競賽,還需扛著8公斤至12公斤的皮艇在陸地奔跑。陸地扛艇段需按既定路線完成,船艇不得拖行,對選手的水上技術、力量與耐力是雙重考驗,這也是該項目的最大看點。 皮艇球是結合划艇技術與球類技術的運動,比賽分上下半場,每隊5名場內球員,規定時間內進球多的一方獲勝。與皮划艇馬拉松、龍舟相比,皮艇球對抗強度更高,更凸顯團隊戰術。 龍舟曾作為表演項目亮相世運會賽場。在成都世運會,龍舟首次成為正賽項目。不同於民俗活動中可容納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龍舟,世運會的龍舟比賽為競技龍舟,參賽人數限定為8人或10人,保留鼓手和舵手,船型更小、材料更輕。 成都世運會龍舟項目設有6條賽道,比賽距離分別為200米、500米和2000米,採用男女混合參賽模式。參賽隊伍同時出發,以龍頭最先抵達終點的順序決定名次。相比皮划艇馬拉松與皮艇球,龍舟更側重集體協作與團隊精神。 2025年8月9日上午,成都世運會龍舟項目比賽現場。 記者 張浪 攝 記者:如何看待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龍舟首次成為世運會正賽項目? 趙曉俐:龍舟源於中國戰國時期紀念屈原的民俗活動,是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符號,蘊含著全人類推崇的團結與進取精神。 龍舟歷經千年而不衰。如今全球約有5000萬名龍舟愛好者,開展龍舟運動的國家和地區超90個。今年端午節,美國、英國、巴西、阿根廷、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舉辦了龍舟活動。 世運會是非奧項目最高水平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一項運動要成為其正式比賽項目,需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開展。龍舟成為世運會正賽項目,既得益於其在全球的受歡迎程度,也因為這項古老運動所持續進行的現代競技轉型。 此前,龍舟曾作為表演項目登上世運會、亞運會及東京奧運會。本屆世運會的8人龍舟便是為現代競技設計,既保留龍舟運動特色,採用環保材料,又精簡人數,提升了賽事觀賞性與轉播適配性,滿足「年輕化」「可持續性」要求。 當地時間2025年6月14日,加拿大多倫多中央島,第37屆多倫多國際龍舟節龍舟賽參賽隊伍在比賽中揮槳競渡。 記者 餘瑞冬 攝 記者:成都世運會,龍舟為何與皮划艇馬拉松同湖競渡? 趙曉俐:賽艇是背對終點的競速項目,而龍舟與皮划艇馬拉松均為面向終點的競速運動。不同的是,皮划艇馬拉松分男子、女子組,龍舟則為混合組別,更強調性別平等參與。 成都世運會是全球首次在國際大賽中讓龍舟與皮划艇馬拉松同湖競渡,這並非偶然。成都世運會龍舟、皮划艇馬拉松的比賽場地位於興隆湖,興隆湖水深穩定、水質清澈、流速平緩,完全符合兩項賽事的比賽標準。 同時,龍舟、皮划艇馬拉松共享賽事設施與保障體系,高效利用同一水域的辦賽窗口期,體現了節儉、低碳辦賽理念,優化了時間與人力配置。 2024年成都世運會龍舟、皮划艇馬拉松測試賽期間,國際皮划艇聯合會馬拉松委員會主席魯德·海瑟拉爾與龍舟委員會主席陸偉洪曾到場觀賽。二人認為,龍舟與皮划艇馬拉松同場競技,實現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水上對話,大幅增強了賽事觀賞性,能推動兩項運動更好地走向世界。(完) 受訪者簡介: 趙曉俐。 受訪者供圖 趙曉俐,中國皮划艇世界冠軍、成都世運會龍舟項目國際裁判。1991年,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亞洲錦標賽上,趙曉俐與隊友斬獲女子雙人皮艇500米和女子4人皮艇500米兩項冠軍,這是中國皮划艇運動員首次獲得亞洲冠軍。1992年,在匈牙利站皮划艇世界盃中,趙曉俐與隊友奪得女子4人皮划艇500米冠軍,這是中國女子運動員首次獲得皮划艇世界冠軍。
在梅江區攀桂坊片區的防疫站宿舍樓前休閒廣場上,78歲的侯伯坐在嶄新的休閒長椅上,看著孫輩在健身器材旁嬉戲…… 而在兩年前,這裡還是雜草叢生、牆皮如魚鱗般剝落的破敗景象。「種了十幾年的菜地,說讓就讓出來了。」侯伯指著休閒廣場笑道:「改造是大家的事,不能拖後腿。」 作為梅州中心城區,梅江區的老舊小區大多建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層高不足、設施老化、通道狹窄等問題日益突出。 2020年,梅江區吹響老舊小區改造號角,在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服務、社區治理等方面不斷提高老舊小區的宜居水平。五年間,3.3億元資金注入社區血脈。截至今年6月,249個小區開工改造,124個小區實現「新生」,超萬戶居民的生活被悄然改變。 文:南方日報記者張柳青 通訊員鍾戈陳綺冰陳鴻 以點帶面 蝶變故事上演改造數量和質量居前列 「4個月,從『蜘蛛網』纏身到清爽整潔,我們小區成了全市標杆!」江南街道新中苑小區的居民至今仍記得2021年那場「閃電改造」。 作為梅州市首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這個建成於1995年的小區,曾因管線雜亂、道路坑窪、停車位匱乏讓居民怨聲載道。 改造團隊帶著捲尺逐戶丈量,拿著圖紙反覆徵求意見,最終用「一戶一策」的精細方案,在120天裡完成了外立面翻新、三線入地、停車位規劃等12項工程。 如今走進新中苑小區,柏油道路平坦開闊,牆面整潔乾淨,綠植縈繞點綴,處處可見文明標語,一旁的「黨群連心亭」給小區居民提供了可以遮陽擋雨的休閒地。 統一規劃好的停車位上,小車、摩託車停放得井井有條。在小區樓下,老人們悠然自得地散著步,大夥話著家常,一片寧靜和諧的景象。 這樣的蝶變故事,正在梅江各處上演。 在金山街道灣咀塘小區,工程師們用「繡花功夫」解決頑疾。剝落的外牆被修復,蛛網般的「三線」被規整入地,智能監控系統覆蓋角落;西郊街道樂育中學旁的教師宿舍改造後,周邊商鋪老闆驚喜發現:「環境好了,生意都旺了三成。」 「新中苑小區改造後的大變樣,讓大家看到了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民生福祉,使得其他居民改造意願愈發強烈,以點帶面推動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鋪開。」梅江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梅江區現有城鎮老舊小區492個,建成年代較早,普遍存在「老、破、小」等問題,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2020年以來,梅江區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3.3億元,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49個,其中已完成改造124個,正在改造125個,惠及居民超萬戶,改造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市前列。 為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梅江區成立以區長為組長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和區級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改造工作。針對城鎮老舊小區建成年代跨度大、涉及人員面廣、居民改造需求各異等問題,梅江區組織區、鎮(街道)、村(社區)、小區四級聯動,摸清底數,分類建檔。 與此同時,梅江區編制實施「十四五」期間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選取改造意願強烈、需求迫切的片區作為切入點,通過以點帶面、分批推進的形式,穩步推進230個老舊小區改造。 一區一策 遵循群眾意願發揮居民主人翁作用 城北鎮白圍社區科委宿舍樓設計了荷開蓮塘、燕飛竹林的牆繪,老舊破敗的牆皮煥然一新。 不僅外牆粉飾一新,宿舍樓一樓還成為了鄰裡中心,對外開放。居民們可在這裡參加社區舉辦的系列活動,還可看書閒聊、休閒娛樂。鄰裡中心還設置了「積分兌換超市」,吸引著小區居民通過文明積分,兌換生活物品。 「以前最怕颱風天,牆皮像下雪一樣往下掉,現在可以安心睡整覺了。」居民葉勇勇感慨道。 「老舊小區『改什麼』『怎麼改』都充分遵循居民的意願,努力改到群眾心坎上。根據前期向居民收集的意見建議,我們對樓體破損的牆皮進行修補,並在一樓設置鄰裡中心,居住環境更便捷、智能了,這是大家最滿意的地方。」城北鎮幹部、百圍下鄉組組長李利春說。 在城北鎮車站社區新洲路上,老舊小區的變化同樣獲得了群眾的讚譽。 只見街道旁的8棟樓體煥然一新,每棟樓下安裝了門禁系統,提升了居民安全感。樓道裡更新了照明系統,為部分居民家中加裝了防盜網。 「這8棟樓都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樓體十分破舊,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影響居民的居住體驗。」城北鎮老舊小區項目負責人陳標元介紹,項目於2022年入場,今年初竣工驗收,總投資600多萬元,其中建安費400多萬元。「我們除了對小區樓道內部進行改造完善,還整修了周邊道路,並完善消防水管的建設。」陳標元說,8棟老舊小區的改造惠及200多戶住戶。 梅江區按照「以人為本、安全為重、功能為先、治理為效」原則,「一小區一對策」確定改造方案,優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房屋滲漏、道路破損、下水不通、停車混亂、安防消防設備缺失等突出問題,全力滿足群眾「點菜式」的適老宜居改造需求,力求不同情況的樓房經改造後都能達到群眾滿意水平。 老舊小區的改造不能只是政府的「一頭熱」,需要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梅江區堅持黨建引領,鎮街積極引導居民成立小區黨支部,推舉居民黨員為樓棟長,充分發揮黨員「八帶頭」作用:帶頭提改造建議、帶頭做群眾工作、帶頭參與小區改造、帶頭監管施工建設、帶頭破除衛生痼疾、帶頭營造文明新風、帶頭參與公益活動、帶頭參與小區管理。以此引領居民積極參與小區改造,實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 改造完成後,小區黨支部不撤、樓棟長幹勁不減,著力鞏固提升小區改造成果,從「軟體」上推動居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締造。 新中苑小區的「黨建+多元共建」模式堪稱典範。改造初期,部分居民擔心施工影響生活,牴觸情緒強烈。小區黨支部組織黨員成立調解隊,在工地旁設意見箱。 居民反映施工噪音大,施工隊就調整作業時間;擔心材料質量,黨員們輪流旁站監督。這種「全程參與式」改造,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主人翁」。 ■典型案例 廢棄菜地建起小廣場 居民贈送匾額表感謝 「我們住了十幾二十年的老房子,沒想到還能迎來這麼大的變化,感覺自己的老屋與周邊現代化新小區沒什麼區別。」站在防疫站宿舍樓前的休閒小廣場上,侯建昌感慨道。 梅江區攀桂坊片區的防疫站宿舍樓始建於1996年,於2021年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小區改造前,主體外牆馬賽克脫落嚴重,樓道老舊、管線設施老舊雜亂,居民『飛線』情況普遍,安全隱患較大。同時,小區內雜草叢生,周邊道路設施等也較為破舊。」金山街道辦幹部吳嘉慶介紹。由於該小區宿舍樓有12戶為老年群體,針對這一情況,金山街道充分考慮了安全、舒適、便民、適老的需要,並通過對住戶進行走訪了解、公示意見反饋渠道接收書面意見等途徑,廣泛了解群眾的切實需求並將意見落實到改造內容中。 目前,小區已完成改造。土黃色的外牆面煥然一新,原本雜亂的空地打造成1700平方米休閒廣場,規劃停車位及運動場,配套休閒座椅、健身器材等,為周邊住戶提供茶餘飯後的休閒場所。 「你現在看到的休閒廣場,之前都是雜亂的菜地。居民用閒置的空地種植蔬菜,看起來破亂不堪,還容易滋生蚊蟲。」侯建昌說,聽說政府要將菜地建成休閒廣場,居民們紛紛主動讓地,參與到廢棄地改造中。 除此之外,項目對樓道、弱電、消防、供排水設施、照明、適老化設施和安防系統等進行了全面的提升改造。「同時,我們改造周邊道路2700平方米,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促進鄰裡和諧。」吳嘉慶介紹。 為感謝政府部門對小區的精心改造,小區住戶特地贈送了「貼心服務情暖民心」的匾額。「多虧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讓我們晚年生活既舒適又安全。」侯建昌為小區的改造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觀察 讓「民生小事」成為「治理大事」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另一頭連著城市發展,從來不是簡單的「翻新工程」,而是一場關乎民生福祉、社區活力與治理能力的綜合變革。梅江區用以點帶面的智慧破解了共識難題,用「一小區一對策」的精準回應了民生剛需,更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喚醒了社區活力。 以「小切口」撬動「大循環」,破解「改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小區,往往面臨設施老化、產權複雜、居民訴求多元等問題,一紙改造方案容易淪為紙上談兵。梅江區的破局之道,是用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打破僵局。一個個「點」的成功最終匯聚成「面」的推進。這種「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全面推廣」的路徑,既降低了初期動員成本,更用實實在在的成果打消了居民的顧慮,為大規模改造鋪平了道路。 從「眾口難調」到「眾人拾柴」,破解「怎麼改」。老舊小區改造最大的阻力,往往不是技術,而是人心。梅江的經驗是「一小區一對策」,把「我要改」變成「我們一起改」。無論是「黨員樓棟長」的「八帶頭」,還是意見箱裡的逐條回應,抑或是菜地讓出後建起的1700平方米廣場,背後都是一套民主的機制設計: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當居民從旁觀者變成主人翁,眾口難調就自然轉化為眾人拾柴。 從「改得好」到「管得久」,破解「可持續」。很多老舊小區改造「一年新、三年舊、五年回潮」,根子在長效機制缺位。梅江的可貴之處,是把硬體改造與軟體治理同步推進:黨建引領、業委會成立、物管引入、公共收益分配、維修資金續籌……每一條制度都在回答「改完之後怎麼辦」。新中苑小區用公共收益更換滅火器,白圍社區用「積分兌換超市」激活社區自治,這些細節讓人看到:當治理的「最後一公裡」被打通,老舊小區才能真正擺脫「反覆修、修反覆」的宿命。 一座城市的溫度,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梅江區用五年時間,把492個「老破舊」當作492個「微課題」,在牆麵粉刷、管線入地、廣場新建的「小事」中,完成了「大民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9546
61
2025-10-23 00:22
38657
57
2025-10-23 00:22
76895
13
2025-10-23 00:22
48215
17
2025-10-23 00:22
69754
16
2025-10-23 00:22
92438
98
2025-10-23 00:22
91256
15
2025-10-23 00:22
43781
97
2025-10-23 00:22
15837
56
2025-10-23 00:22
91682
94
2025-10-23 00:22
78451
67
2025-10-23 00:22
47638
29
2025-10-23 00:22
82461
62
2025-10-23 00:22
93146
37
2025-10-23 00:22
73958
34
2025-10-23 00:22
97645
73
2025-10-23 00:22
59378
64
2025-10-23 00:22
58641
13
2025-10-23 00:22
26735
65
2025-10-23 00:22
82459
75
2025-10-23 00:22
46721
43
2025-10-23 00:22
35147
16
2025-10-23 00:22
52134
67
2025-10-23 00:22
13827
68
2025-10-23 00:22
38672
58
2025-10-23 00:22
26149
53
2025-10-23 00:22
98261
79
2025-10-23 00:22
49675
72
2025-10-23 00:22
97613
27
2025-10-23 00:22
52613
72
2025-10-23 00:22
15283
21
2025-10-23 00:22
67913
93
2025-10-23 00:22
52894
87
2025-10-23 00:22
39526
38
2025-10-23 00:22
93124
56
2025-10-23 00:22
75186
31
2025-10-23 00:22
75692
14
2025-10-23 00:22
64385
29
2025-10-23 00:22
41263
32
2025-10-23 00:22
25497
12
2025-10-23 00:22
47219
39
2025-10-23 00:22
56372
14
2025-10-23 00:22
96814
69
2025-10-23 00:22
85236
19
2025-10-23 00:22
19265
49
2025-10-23 00:22
39682
35
2025-10-23 00:22
72169
89
2025-10-23 00:22
65913
47
2025-10-23 00:22
15267
51
2025-10-23 00:22
92738
89
2025-10-23 00:22
69142
78
2025-10-23 00:22
29745
92
2025-10-23 00:22
| 午夜直播 | 成人抖阴 |
| 花瓣直播 | |
| 魅影直播间 | 蜜桃app |
| 雨燕直播 | |
| 四季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 榴莲视频 | |
| 五楼直播 | 月神直播 |
| 夜月视频直播 | |
| 黄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 桔子直播 | |
| 荔枝直播 | 小蝌蚪app |
| 香蕉直播 | |
| 青柠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 五楼直播 | |
| 桃鹿直播 | 零点直播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
| 魅影5.3直播 | 黄播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彼岸直播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