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上海展覽中心的噴水池廣場熱鬧非凡,書展日場與夜場交接之際,首次設置的「閱界夜市」如約拉開帷幕,交織的煙火氣、不時的叫賣聲,將書展的熱度延續至夜晚,打造集飲食、休閒、閱讀於一體的城市夜讀樂園。市集上,書香上海流動書房化身「餘華文學小賣部」,將「精神食糧」化作菜單上的一道道真「食糧」,《在細雨中呼喊》是話梅,體會青春的酸澀滋味;《活著》是芥末薯片,辛辣,卻又引人忍不住品嘗;《文城》是杏仁餅,中式點心,一口穿越百年前;《第七天》是靈魂冰汽水,喝一口,透心涼……讀者挑選的是口味,體驗的是人生。餘華文學小賣部。阮佳雯 攝市集設置的長椅上,坐著不少逛展逛累的觀眾,他們或手持一根草原大羊肉串,或託著一盒章魚小丸子。從廣東來的蔡女士吃下最後一顆章魚小丸子,心滿意足地說:「在裡面逛了三個鐘頭,現在出來吃口飯,等下還要進去繼續逛。這裡的小丸子挺好吃的。」餐飲攤位。阮佳雯 攝逛書展,餓不著。「閱界夜市」匯聚西點、羊肉串、蚵仔煎、熱乾麵、臭豆腐等各地美食,鮮榨果汁等清涼飲品同樣不會缺席,更有光明、星巴克、亨氏等品牌入駐。展館內品鑑「精神食糧」,展館外,則提供了「乾飯」的多種選擇。星巴克攤位。阮佳雯 攝除了「吃」,市集還兼具多種玩法,非遺宋錦飾品、核雕飾品、漆扇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宋錦攤位上,工作人員正為一位女士試戴耳墜。此外,童年遊戲氣球射擊、套圈圈等也為書展增加了不少趣味性。互動玩法更貼近年輕人喜好,手串DIY也玩上了「MBTI」,工作人員介紹,「自己DIY9元9一次,買成品13元。」互動玩法攤位。阮佳雯 攝8月13日至18日,「閱界夜市」每天從17:30開放至22:00,周五、周六更延長至22:30。每晚9點後,當天沒有購票的市民遊客也可從延安中路入口2號、3號門進入上海展覽中心逛夜市。「閱界夜市」 均賴鑫琳攝
最近這些年你有沒有發現,點開朋友圈,經常能看到大家曬好山好水好天氣。 出門旅遊,跟風景同框美美地拍些照片;家門口的風景,抬眼就是綠,轉角就有美。 除了看得見的美,還有更綠色的產業、越來越多的新質生產力,另外還有經濟結構的升級、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 這一切的源頭就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餘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年過去了,美麗中國一路走來,走進我們的生活,更走進我們的心裡。 視頻:看見美麗中國丨20年「灰山」變「青山」 老鄉村「長」出新業態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小溪邊、田野旁、草地上,沒有天花板的「大自然工位」,是沈晨在餘村最喜歡的辦公地點。作為一名鄉村影像記錄者,他的工作就是給大家講述中國鄉村的故事。這個夏天,他和小夥伴們把鏡頭對準了餘村。 過去: 靠礦山吃飯 青山成「灰山」 這個暑期,葛叔家的民宿一房難求。天南海北的遊客,為餘村而來。民宿的一樓,擺滿了葛叔從各地淘來的石頭擺件,每一塊都雕刻著他的回憶。 葛叔是村裡的老礦工,他帶著沈晨回望了那段石灰漫天的歲月。 村民 葛元德:我那塊石頭就是在這裡撿到的。我們那時候開礦,是靠礦山吃飯的,當時餘村也是一個首富村。後來環境越來越差。 一車車礦石運出去,換回了真金白銀,但青山也變成了灰山。這段經歷,在老餘村人心裡仍然記憶猶新。 葛元德兒子 村民 葛軍:那個時候,洗完臉、洗完手的水都是黑乎乎的,跟我寫毛筆字洗筆的水差不多。 村民 胡青法:那片山都是灰濛濛的。那時候很明顯,靠近礦山、靠近水泥廠的毛竹,都很小的。 原餘村村委會主任 胡加仁:我們家門口不能曬棉被,也不能曬襯衫,白襯衫更不能曬,窗簾也不能開,開的話房間都是灰塵。 現在: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 走綠色發展之路 餘村創業者 沈晨:這裡以前是村裡的羽絨廠,現在被改造成餘村文化禮堂,在白天的時候這邊會放映宣傳片,每逢周三和周六的晚上,這邊還會播放電影,供村民和遊客們免費觀看。 二樓的會議室,就是「兩山」理念誕生的地方,每天都有許多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來到這裡感受礦山的「舊貌」和「新顏」。 導遊 潘春林:我們當時開礦山的時候,村集體收入比較高,村裡面家家戶戶成了萬元戶。隨著炸山開礦,給我們的毛竹打得橫七豎八。錢是賺到了,但是我們以健康與環境為代價。 痛定思痛,餘村人陸續關停了礦山、水泥廠,開始了礦山復綠、治理汙水、改造農房。 原餘村黨支部書記 鮑新民:以前我們辦的企業都會破壞生態環境,現在你看我們要保護生態環境,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貫徹到每一處。 餘村創業者 沈晨:餘村青年圖書館是全國首個鄉村鉑金級的碳中和建築,它是由之前廢棄的化工廠改造而成的。樓頂有光伏玻璃瓦片,為圖書館發電。在一二樓給我們提供閱讀的地方、地下一層還有國漫主題茶咖,到了晚上圖書館還會有英語角和餘村夜話等活動,給新老村民提供談天說地的一個好地方。 曾經的石灰窯和礦區,變身礦山遺址公園;曾經髒亂差的小加工廠,變身「兩山」會址公園;曾經的水泥廠和周邊荒地,變身露營地和生態農業觀光園;而曾經堆放化肥和雜物的倉庫,則變身年輕人共享辦公、交流音樂和創意的地方。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如今的餘村竹海搖曳、茶園飄香,主要發展生態農業、生態經濟和生態旅遊。原來在礦山工作的村民們開起了民宿、咖啡吧、生態農場。僅2024年,就吸引了122萬名遊客,帶來6000多萬元的旅遊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05年的8000多元,增長到7.4萬元。 遊客:餘村是一個風景很好、景色很美的地方,來這裡我覺得很開心、很值得。 未來: 築巢引鳳 綠水青山「長」出新業態 餘村的好風景,不只引來了遊客,更吸引來許多新村民。熱愛騎行的上海青年徐亮和女朋友卓莉,一起在餘村創辦了一家騎行俱樂部。來自上海、江蘇甚至國外的騎友們慕名而來,除了可以享受速度與激情,還能在山水間飽覽沿途的鄉村美景。 餘村鄉野騎行俱樂部負責人 徐亮:「大山在召喚。」這裡有高山有峽谷,可以體驗上坡下坡的快樂,環境又這麼優美,綠水青山,藍天白雲,還能看到真的是建設得非常現代化的鄉村。 守住「青」和「綠」,引來「金」和「銀」。 2022年,安吉以餘村為核心,統籌周邊3個鄉鎮24個村發展「大餘村」景區,向全球招募綠水青山「合伙人」。三年間,已有60多個合伙人和新項目落地,研學教育、文化創意、數字經濟等人才不斷湧入新餘村。1200多名新村民,來到這裡創業、就業、生活。 餘村創業者 陳乙文:有一種很接地氣、被群山環繞保護的感覺,這是我對餘村的第一個印象。 DN餘村數字遊民基地創始人 許崧:幾個人湊在一起,我們研發個新產品吧,我們做一個小程序吧,我們開發一個App吧……像這樣的事情是很頻繁地在發生的。 餘村黨支部書記 汪玉成:把綠水青山守護好,築好這個巢,引來金鳳凰。年輕人的入鄉,他們的一些創新思維給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 20年,餘村的調色盤被徹底改寫。 曾經的石灰白,變成了白牆黛瓦;曾經的灰山臭水,變成青峰疊翠;曾經的礦渣場,如今是漫山竹海;曾經渾濁的黃泥溪,此刻清澈流淌。曾經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如今「步步皆景、戶戶迎客」。這就是20年,餘村人修復的家鄉畫卷。而這幅畫卷裡,如今正在加入更多的新餘村人,為其揮毫潑墨、填色增輝。 (央視新聞客戶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20直播 | 午夜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花瓣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蜜糖直播 |
蜜糖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九球直播 |
浪花直播 | 花间直播 |
柚子直播 |
西甲直播 | 秀色直播 |
夜魅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love直播 |
色花堂直播 | 青柠直播 |
love直播 |
心动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黑白直播 |
比心直播 | 苹果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杏仁直播 | 糖果直播 |
婬色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