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10日電(張煜歡)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加速,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勢愈發嚴峻。心臟瓣膜疾病作為中國繼冠心病、高血壓之後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逐年攀升,成為老齡化趨勢中突出的健康問題,心臟瓣膜疾病也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臟是保證全身血液供應的重要器官,瓣膜就是控制血液單向流動的關鍵『閥門』,每天要開合超過十萬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主任傅國勝說,這種持續數十年的機械性勞損,疊加年齡增長帶來的鈣鹽沉積,會導致瓣膜逐漸增厚、變硬、失去彈性。 專家團隊在手術中。受訪者供圖 「其中最常見、臨床危害最大的就是主動脈瓣疾病,它主要表現為狹窄,就是門打不開,或者關閉不全,也就是門關不攏。這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跟年齡密切相關。」傅國勝說。 然而由於瓣膜疾病進展緩慢且隱匿,症狀無特異性,且公眾對疾病及療法認知不足,導致誤診漏診率較大,檢出較晚。尤其在高齡患者中,因其常表現為虛弱乏力,往往會被患者本人、家屬甚至醫務人員誤認為是自然衰老的結果,從而錯過了最佳的診斷與治療時機。數據顯示,大多數心臟瓣膜疾病患者通常在出現嚴重心臟功能不全後才就診,總體手術幹預率僅為37.3%。 傅國勝解釋稱,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活動耐力下降、胸悶氣急,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夜間無法平臥、輕微活動即感胸悶氣促,甚至突發暈厥或心絞痛,生命隨時可能受到威脅。「因此,如果患者一旦確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都要儘快地把『門』換掉,如果拖太久才做手術,治療預後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心臟瓣膜病的治療會根據患者的年齡、基礎體質、預期壽命和患者意願等情況,綜合運用藥物、外科手術、介入手術等方法來治療。其中,手術治療依然是心臟瓣膜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不過傳統外科手術需要開胸並在體外循環的支持下進行,創傷較大、術後恢復時間較長等問題給老年患者及體質較弱者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現在有一種新的介入技術,可以通過微創的方法,通過導管把主動脈瓣植入到壞的瓣膜當中去,來替代已經壞掉的瓣膜。患者完成手術以後,最快六小時就可以下床,大部分患者兩三天就可以出院。」傅國勝強調,「相比外科手術,微創介入也更安全,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也更顯著。」 「之前聽說換人工瓣膜費用很高,要二十來萬,我們根本不敢想手術的事。現在報銷比例高了,可以省下來十幾萬,心理負擔也輕了不少。」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病房,剛完成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的82歲患者許大爺(化名)說道。 據悉,從今年5月起,浙江省取消了人工瓣膜等4類醫用耗材醫保支付最高限額3萬元的標準,按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 在浙江醫保新政落地百天之際,已有不少像許大爺這樣的心臟瓣膜疾病患者體會到醫保政策調整帶來的切實利好。傅國勝認為,醫保政策的適時調整,能讓更多創新技術真正惠及普通百姓,為更多患者帶來了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的希望。(完)
矗立在蘭州市城關區的"黃河第一橋"中山橋,如今銀灰色的橋身與奔流的黃河相映成趣。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座百年鐵橋最初的"衣裳"是土紅色。是什麼原因讓它換了"新裝"?這背後藏著一段與抗戰歷史緊密相連的故事。 2025年4月30日,甘肅蘭州,蘭州百年中山橋遊人如織。記者 李亞龍 攝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隨著華北、華東、華中大片國土相繼淪陷,作為大後方的蘭州,其在全國抗戰中的戰略地位驟然凸顯。這裡既是西北國際交通線的樞紐,蘇聯援華的大量物資經此中轉送往前線;又是中國空軍的重要戰區和訓練基地,這讓蘭州成了日本空軍頻繁空襲的目標。 日軍飛機轟炸蘭州。(資料圖)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蘭州空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這場戰役的勝利,挫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擊和切斷西北國際交通線的企圖,有力保障了以蘭州為中心的國際交通線暢通,為全國抗戰提供了堅實支援。 蘭州空戰的告捷,離不開蘇聯的鼎力相助。抗戰初期,國際援華物資中相當一部分來自蘇聯。1938年至1939年間,50架輕型轟炸機最先抵達蘭州,隨後150架海鷗式E-15-3戰鬥機從蘭州轉往其他戰區,還有200門七五野炮、500挺馬克沁重機槍、300輛6輪卡車等物資陸續運抵……據統計,抗戰初期經蘭州轉運的蘇聯驅逐機、轟炸機、運輸機約有千架。 蘇聯派出空軍志願航空隊來華參加對日作戰。(資料圖)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供圖 為方便蘇聯援華人員往來住宿,當時的國民政府在蘭州永登縣設立了專門招待機構,當地人稱之為"俄國站"。"俄國站"分三個院落:前院是客房和遊藝室,後院為飯廳及工作人員宿舍,另有一個院子作為停車場。這裡常年住著兩名蘇聯人及10多名永登本地工作人員。往來的蘇聯人待人謙和,每次少則數十人,他們支援中國抗戰的舉動深受當地人好評,工作人員總會熱情備好麵包等食物招待。 1939年初,日軍發動"第一次大規模內陸攻勢",對蘭州狂轟濫炸,古城一度陷入火海。危急時刻,中蘇空軍將士同仇敵愾,與敵機英勇激戰,一舉擊落15架敵機。同年年底,面對日軍陸海軍航空兵聯合實施的"百號"轟炸,中蘇空軍將士再度長空搏殺,展開一場慘烈血戰。 日本飛機轟炸下燃燒的蘭州城。(資料圖)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供圖 彼時的甘肅雖貧瘠,卻在抗戰中付出了令人動容的努力。當地民眾最大的貢獻便是繳納公糧,戰時農民繳納的公糧數量是戰前的數倍。即便負擔加重,百姓們仍全力支持,這正是中華兒女空前大團結的生動體現。 1939年,蘭州空戰照片。(資料圖)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供圖 蘭州的農民也積極參與到支援空戰的行動中。在來紫堡鄉駱駝巷村外,種稻子的農民曾救起一名跳傘的蘇聯飛行員。當時,幾位農民蹚水衝過去,拽住鼓脹的傘衣,將半身泥水的飛行員從坐墊上扶下來,一路攙扶到村裡的小學。事後,蘭州有關方面特意將這幾位救人者請到城裡,設宴款待並請他們看了電影。 為應對空襲,甘肅省防空司令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向市民普及防空、防毒知識,要求家家戶戶備好乾糧;在城牆上挖掘大量防空洞;在今廟灘子一帶修建民房供難民躲避;同時在白塔山和今二熱附近設立高炮陣地。 1939年,蘭州空戰被擊落的日機殘骸。(資料圖)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供圖 經過空戰的洗禮,蘭州在防空工作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組織體系和有效的行政法令,包括設置防空警報、配備消防器具、修建防空壕洞、建設防毒設施、開展防毒訓練、制定防空交通管理規定、組織防空救護訓練等,形成了一套系統的防空機制。 1939年2月,蘭州人民慶祝空戰勝利。(資料圖)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供圖 作為蘭州地標,土紅色的中山橋因易成為轟炸目標,被改塗為銀灰色(即如今的顏色),這一細節正是蘭州空戰作為「生死防線」的生動物證,見證了那段保家衛國的歷史。 1939年,蘭州報紙關於空戰勝利的報導。(資料圖)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供圖 蘭州空戰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成功,更凝聚了中蘇協作與全民抗戰的力量,守住了西北國際交通線這一抗戰「生命線」,因此被稱為抗戰時期「中國領空的生死防線」。 資料來源:《蘭州空戰》 記者:閆姣 來源: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莲花直播 | 97播播 |
荔枝直播 |
樱花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婬色直播 |
夜魅直播 | 西瓜直播 |
雨燕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色花堂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青柠直播 |
心跳直播 | 色花堂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婬色直播 | 桔子直播 |
雨燕直播 |
奇秀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雪梨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午夜直播 |
橘子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秀色直播app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