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13日電 (張斌 章是一)8月13日,「百年定庵——紀念沈定庵誕辰100周年書法作品展」暨「神淵寫時雨——沈定庵珍藏徐生翁書畫作品展」開幕式在位於杭州的浙江美術館舉行。 本次展覽於8月9日至8月31日開放,共展出沈定庵書法作品及文獻100件、徐生翁書畫作品及文獻50餘件。 開幕式現場。章是一 攝 沈定庵(1927-2023)為浙江紹興人,早年師從馮凌雲、林眾可等先生,後拜師著名書畫篆刻家徐生翁,曾任蘭亭書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其隸書風格雄強古穆,兼具現代感與視覺力量,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書法家」稱號。 此前,沈定庵先生的子女沈大曄、沈大晟向浙江美術館提出了為父親舉辦紀念展覽的願望,並將父親珍藏的徐生翁先生的書畫作品捐出。因此,浙江美術館此次展出沈定庵早中晚年的代表作品和文獻共100件,紀念其百年誕辰。 「先父的一生是書法的一生,他以書為業,以書為榮,以書為傲。」沈定庵之子沈大曄說。在學術與著述上,沈定庵撰有《論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及其思想》等論文,主編《20世紀書法經典·徐生翁》卷等,著有《沈定庵書法集》《定庵隨筆》《近百年紹興書畫家傳》等,收錄任熊、徐生翁、陳半丁等近百位紹籍書畫家的生平與成就,為傳承鄉邦藝文脈絡留存了珍貴文獻。 徐生翁(1875-1964)同為紹興人,以書畫篆刻名世,民國時期便有「金石書畫,橫絕千秋」之譽。新中國成立後,徐生翁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紹興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政協紹興縣委員會委員。此次展覽集中展現了沈定庵與徐生翁的藝術成就及深厚師生情誼,為觀眾提供了近距離感受浙派書法傳承與魅力的機會。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展覽布局上,浙江美術館4、6號廳展出沈定庵作品,按「蘭亭接武」「虛懷問道」「桑梓情懷」「湖山寄跡」四部分呈現;5號廳展出徐生翁作品42件組,涵蓋書法與繪畫兩類。(完)
興安盟8月12日電 題:那達慕上的「小孩哥」「小孩姐」:血脈裡的文化基因煥發新生機 記者 張瑋 12日,2025興安盟那達慕大會進入最後一個比賽日,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男兒三藝」——搏克、賽馬、射箭也給了孩子們展示的平臺。 賽場內外,400多名穿著蒙古袍的「小孩哥」「小孩姐」格外亮眼,他們用稚嫩卻堅定的腳步,讓流淌在血脈裡的文化基因煥發新生機。 圖為2025興安盟那達慕開幕式現場。 寶音德力格爾 攝 跤服裡的三代傳承 搏克為蒙古語,具有結實、團結、持久之意,漢語譯為摔跤。在內蒙古草原上,搏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不論祭敖包,還是舉辦那達慕,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項。 那達慕的搏克賽場永遠是沸騰的,幾平方米的賽場被觀眾圍得裡三層外三層,選手們身穿牛皮或帆布製成的"卓德格"(半袖坎肩),揮舞著壯實的雙臂,跳著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個個宛如草原上的巴圖魯(蒙語,意為勇士)。 13歲的白志文是兒童組中的佼佼者。隨著裁判一聲號令,比賽開始,只見他穩穩地抓住對手"卓德格"的腰間部位,雙方四目炯炯,分毫不讓。分秒間,白志文將對手摔倒在地。陽光下,他身上的"卓德格"閃著光。 「我5歲就跟著爺爺學搏克了。」白志文抹了把臉上的汗,眼裡藏著超越年齡的沉穩,「搏克要求選手腰、腿部動作協調配合,在對抗中充分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白志文出生在烏蘭毛都草原上的牧民家庭,爺爺和父親年輕時都是那達慕搏克賽場上的常客,如今接力棒傳到了他手上。 第一次參加那達慕時白志文才9歲,面對比自己高半個頭的對手,他嚇得攥著父親的衣角不敢上場。「爸爸說,搏克手的跤服裡縫著勇氣,不可以認輸。」 那天,白志文咬著牙比完全場。如今,他已是連續四年徵戰那達慕的「老將」,跤服的袖口磨出了毛邊,卻承載著三代人的信念:「爺爺說,搏克不光是比力氣,更是比智慧和尊重。」 圖為搏克賽場上,白志文(左一)與對手較量。 王鈺 攝 女孩子也能把箭射得很遠 射箭,蒙古語稱「蘇日哈日布那」。古代,神射手在草原上享有很高的榮譽。在蒙古族傳統中,「男兒三藝」常被視為男性專屬,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草原姑娘加入其中。 拉弓、瞄準、放箭……12歲的扎賚特女孩包於彤站在靶場上,眼神專注,動作一氣呵成,箭穩穩落在靶心上。 這是包於彤第三年參加那達慕射箭比賽,而她與弓箭的緣分,始於姐姐包於鑫的背影。 「姐姐拉弓的時候,像草原上的雄鷹。」包於彤說,16歲的姐姐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射箭手。3年前,她纏著姐姐教自己射箭,「一開始連弓都握不穩,姐姐就用布條把弓柄纏粗,讓我能抓得更牢。」 在一次練習中,包於彤的手指被弓弦勒出了血,哭著想放棄,姐姐卻把自己磨出厚繭的手伸給她看:「你看,繭子是弓箭給勇敢者的勳章。」 「姐姐說,射箭要心淨,就像草原的天空一樣。」包於彤的箭袋裡,一直裝著姐姐送給她的第一支木箭,「我和姐姐想讓更多人知道,女孩子也能把箭射得很遠。」 圖為包於彤站在靶場上專注地射箭。 王鈺 攝 「等明年,我們一定贏。」 蒙古族素有「馬背民族」之美譽。據《清稗類鈔·技勇類》記載,「蒙古族人不論男女孩老幼,未有不能騎馬者,其男女孩童自五歲即能騎馬,馳驅於野」。 11歲的那日蘇自幼和父親騎馬,後來學著賽馬。「每天天沒亮我就起床練習,從騎馬慢跑開始,到後來能在草原上飛馳。」 賽馬的激情總帶著風的速度,只是今年的那達慕賽道略顯安靜——因場地調整,賽馬項目臨時取消。那日蘇牽著他的馬兒站在圍欄外,久久不願離去。這匹慄色小駿馬是他10歲生日時父親送給他的禮物。為了今年的比賽,他們已經準備了半年。 那日蘇記得,有一次練習時馬受驚狂奔,他死死抓住韁繩不敢鬆手,最後被甩在草地上,膝蓋磕出了血。父親沒扶他,只是說「真正的騎手,要懂馬,更要懂自己」。那日蘇聽後爬起來,又跨上了馬背。 雖然今年沒能站在賽道上,那日蘇卻把父親的話記在心裡:「賽馬比得不是快慢,是騎手和馬之間的相互信任。」 那日蘇給馬兒梳著毛,輕聲說:「等明年,我們一定贏。」風拂過草原,仿佛在應和他們的約定。(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美女直播 | 月夜直播 |
六月直播 |
黄瓜直播 | 橘子直播 |
黑白直播 |
四季直播 | tvn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蜜唇直播app | 魅影9.1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比心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绿茵直播 | 嫦娥直播 |
婬色直播 |
鲍鱼直播 | 曼城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趣播 | 樱桃直播 |
四季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大鱼直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小蝌蚪app | 蜜糖直播 |
橘子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