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法(草案)》。會議指出,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一體保護,綜合施策持續恢復和提升耕地生態功能,確保永續利用。 這個消息讓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團隊很振奮。前不久,該團隊剛剛在《科學》雜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調控植物-土壤反饋,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強調種地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把目光轉向土壤健康。 民以食為天,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張福鎖在介紹課題研究背景時表示,團隊曾對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體系長期定位試驗的105個數據點進行了數據統計測算,由於土壤問題,當前每公頃耕地存在約1.5噸的隱形糧食損失。 為何「丟了」這麼多糧食?張福鎖表示,是由於「作物-土壤負反饋」。當前集約化農業生產不合理管理造成各種土壤健康問題,如壓實引起土壤結構變差,土壤化學性狀的變化包括土壤酸化、鹽漬化,土壤生物活力降低,生物群落失衡等,導致土壤內在效率下降,作物容易染病,對氣候變化的抵抗力下降等。他說:「一畝地100公斤的隱形產量損失,我們應該拿回來。」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王光州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俊伶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這項研究中,團隊基於前期研究進展及科技小院16年來生產一線的實踐積累,結合團隊近年來在根際生命共同體理論研究方面的進展,將生態學研究中發展較快的「植物-土壤反饋」思想引入農田生態系統,提出了作物高產與土壤健康協同的系統化研究範式。 張俊伶和王光州指導的學生,在田間地頭的科技小院駐紮時,發現「改土」確實可以增產。 博士生欒冬冬2020年進入課題組時,在河北曲周的麥田裡,看到大片即將灌漿成熟的麥子中,有不少麥穗提前枯白、乾癟。「這是小麥患上了莖基腐病。」他說,這種由土傳病原真菌-鐮刀菌引起的病害,能夠侵染小麥莖基部,導致莖基部腐爛、植株早衰,甚至顆粒無收。不僅如此,這種病害還會產生有毒的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等,威脅糧食安全和人畜健康。 他說,研究顯示基腐病的病因有很多,具體到曲周這片土地,團隊分析,這裡冬小麥和夏玉米收穫後大量秸稈還田,改變了土壤微生態環境,促進了有利於病原菌生長的微生物的富集,成為引發小麥莖基腐病的關鍵原因。 為了找到一種有益菌和病原菌進行鬥爭,欒冬冬長期在田裡、實驗室兩頭跑。去田裡把患病的小麥樣品和土壤樣品取回,在實驗室裡篩選土壤,分離出微生物。而後培養微生物、鑑定微生物,再將潛在的「對手」微生物和引發莖基腐病的病原菌進行功能拮抗試驗,驗證其是否發揮了抑制病原菌的作用,從而製備能夠抑制病原菌的有益菌劑。 在實驗室中尋找有益菌的過程雖然繁瑣,但和在酷暑裡下地噴灑生防微生物菌劑比起來,卻還不算辛苦。欒冬冬說,同學們和老師經常是下午兩點就帶上菌劑,頂著火辣的日頭出門,在田裡一直忙到晚上七八點。 經過4年的篩選與驗證,欒冬冬和團隊成員初步研製出了一種生防微生物菌劑。他說,團隊2024年在曲周建立了總面積近5畝、由16區塊組成的試驗田,田塊中應用生防微生物菌劑的結果令人欣喜:小麥莖基腐病發病率顯著下降,根際土壤中病原菌豐度下降超過25%,平均每畝小麥增產近17%。 和欒冬冬相似,博士生倪剛在山東東營的鹽鹼地上種小麥和玉米,檢驗土壤中的微生物對作物的影響。 倪剛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們從2021年開始,在山東東營的8畝地試驗田上,每年6月播種玉米,10月收穫,玉米收穫後再播種冬小麥,來年6月收穫。在這個輪作的過程中,他和同學們一起提取玉米、小麥根際的微生物進行研究,研製出有益於作物生長的微生物菌劑,並在大田試驗的基礎上驗證菌劑效果。 「上個月,我們剛收穫了微生物菌劑試驗的冬小麥。」倪剛說,目前,與不施加微生物菌劑的處理相比,施加微生物菌劑試驗田的冬小麥增產了約30%。 研究人員由此發現,土壤對於作物的影響遠比想像中大,而土壤健康似乎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張俊伶表示,當前以追求高產為目標的集約化農業過度依賴高產品種和外源投入,植物-土壤互作關係被削弱,造成系統負反饋作用加大,而正反饋作用減少,土壤退化嚴重,土壤健康現狀惡化。 張俊伶說,由於長期忽視土壤健康,在面對農業生產實際問題時多採用「快餐式」,「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片面解決方式,土壤生態系統失衡,土壤多功能性難以發揮,嚴重威脅耕地質量和農業綠色發展。因此團隊在此次研究中提出農業轉型要紮根大地,「低頭」關注土壤健康。 「不能光看一茬的產量,還要看長遠的整體效應;不能只管作物,還得看護好土壤。」張俊伶說,「我們希望大家從『朝上看』,轉向『朝下看』,要扎到土裡去;希望大家不僅僅是看短期的作物產量,更要著眼於長遠的健康土壤培育。」 近些年,張福鎖在走訪全國各地的農田時,觀察到地方農業部門對「改土」的需求日益增長。研究團隊提出了未來農業科學研究的一些重點方向,他們希望構建作物高產與土壤健康協同提升的長效機制和管理策略,支撐農業系統的氣候韌性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實習生 劉璇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8月11日 08版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群峰 發於2025.8.4總第1198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多座停工的建築周邊雜草叢生,地面上鋪滿瓦礫、石塊等。這些爛尾建築上的腳手架早已鏽跡斑斑,樓體周圍的綠色防塵網破損嚴重。一棟17層的住宅項目已經封頂,尚未砌牆,也處於停工狀態。附近還寫有「康養住宅,盡享健康安逸」「歡迎參觀樣板間」等宣傳語。 該住宅項目內,還立有寫著「最優秀的新城規劃」「最宜居的生態環境」等「六最核心價值」字樣的展板,吸引訪客購買該樓房。 2025年7月下旬,《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瑤漢養壽城文旅項目(下稱「瑤漢養壽城」)看到上述場景。 近日,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瑤漢養壽城位列其中。 通報稱,2018年,恭城縣不顧當地實際條件,在缺乏人才、產業基礎的情況下,強行推動建設總佔地面積約140畝的瑤漢養壽城。項目規劃總投資16.5億元,目前實際投資5.4億元,後因資金鍊斷裂部分項目已停工爛尾,成為「半拉子」工程,已建成的11棟建築中有6棟閒置,利用率低、效益不佳、浪費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中國新聞周刊》實地走訪調查了解到:作為瑤漢養壽城的操盤手,鄧曉強早在擔任恭城縣委書記大約一個月前,就與女下屬成立公司,並找人做名義老闆,他們倆是「幕後老闆」。鄧曉強任縣委書記期間還強制改變土地性質,違規將41.72萬元/畝的建設用地,以25萬元/畝的旅遊用地名義出讓給這家公司。 「巧妙」通過後爛尾 瑤漢養壽城曾有多個「帽子」。 此前,其對外發布的宣傳資料顯示,項目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準建造,是桂林建設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重點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統籌「雙百雙新」重點項目,是恭城縣成立30周年大慶重點項目。 《中國新聞周刊》從多個信源了解到,瑤漢養壽城是時任恭城縣委書記鄧曉強傾力推進的工程項目。而考慮到恭城縣經濟基礎薄弱等原因,鄧曉強提出要在恭城縣上馬該項目時,遭遇到他人質疑,導致該項目的決策受到阻力。 恭城縣曾屬於國家級貧困縣,財政自給率較低,總人口30萬。根據恭城縣財政局數據,2018年,也就是項目上馬之年,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4億元,此後連續下滑,2021年才止跌增至約2.8億元,2024年恢復至約4億元水平。可見,瑤漢養壽城實際投資的5.4億元,已超過當地一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多位恭城縣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鄧曉強提出準備推出該16.5億元的項目後,時任縣政府主要領導明確表示不支持該項目。「這位領導是土生土長的恭城人,常年在恭城工作,對實際情況非常了解。他認為對恭城而言,搞這種項目的時機並不成熟。」 遇到阻力後,鄧曉強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據桂林市紀委監委介紹,為防止部分縣領導反對項目實施,鄧曉強以縣「四家班子」領導會議代替縣委常委會,營造「一把手」推動、領導集體決策的假象。 瑤漢養壽城的項目承建方為桂林瑤漢養壽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下稱「瑤漢公司」)。「瑤漢公司與縣城投公司籤訂投資協議,由鄧曉強利用『四家班子』會議、縣委財稅金融會議決定,目的是能夠有效推進鄧曉強的部署和意圖。會上鄧曉強先表態發言,對其他人的發言產生了影響,最後會議都按照鄧曉強的意思通過。」一位參加過該「四家班子」領導會議的時任官員稱。 2018年8月,養壽城項目奠基。建設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主要建設15個少數民族醫館、瑤醫院、茶江書院等業態,同時建設遊客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2019年10月,一期落成。2020年7月二期開工,二期建設內容包括商務公寓住宅、多功能商務辦公樓、養老養生住宅等功能區。 2022年7月27日,據桂林市紀委監委消息:桂林市二級巡視員鄧曉強被查。恭城縣城投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蘭思瑤向媒體介紹:鄧曉強涉案後,該項目被紀委監委查封,查封期為一年,2023年11月解封。 恭城縣委向央視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該項目的現狀為,已建成11棟建築,未完工建築2棟(1棟酒店式公寓、1棟住宅樓),未竣工驗收建築4棟(3棟商業別墅、1棟連排養生別墅)。 而根據恭城縣財政局在今年2月19日的相關報告,該縣財政運行管理中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財源結構單一,縣域經濟基礎薄弱,縣級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縣級可用財力嚴重不足,各類剛性支出需求有增無減,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政府債務規模較大,償債資金籌集難,還本付息壓力大等。這份報告透露,截至2024年底,全縣政府債務餘額約26.8億元。 與女下屬做「幕後老闆」 鄧曉強被查後,其隱匿的「老闆身份」逐漸浮出水面。恭城縣委一位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聽到鄧曉強是瑤漢公司的實控人後,他和多位恭城縣幹部都很震驚。「沒想到他隱藏得這麼深。」這位官員稱。 《中國新聞周刊》從一位接近桂林市紀委監委的知情者韓星(化名)處了解到,鄧曉強「亦官亦商」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九年前,他的「生意夥伴」為其時任女下屬唐玲鳳。 2016年4月,時任桂林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鄧曉強與時任副主任唐玲鳳(1971年出生,桂林臨桂人)成立桂林景宸文化交流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景宸公司」)。 天眼查信息顯示,景宸公司是一家以從事娛樂業為主的企業,法定代表人為李榮生,股東為李榮生和李喜榮,持股比例分別為90%和10%。2017年8月,瑤漢公司成立,該公司是景宸公司100%控股的企業。 不過,核心信源提到,李榮生、李喜榮二人系上述公司掛名的法定代表人和股東,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 韓星稱,2017年下半年,李榮生和李喜榮按照鄧曉強和唐玲鳳的要求,籤訂了一份關於鄧曉強和唐玲鳳系景宸公司與瑤漢公司實際股東(鄧曉強佔股51%,唐玲鳳佔股49%)的隱名股東協議和保密協議。 「該協議被辦案人員查獲,成為證實鄧曉強與唐玲鳳系幕後老闆的物證。」韓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5月,在景宸公司成立的次月,鄧曉強赴恭城縣,出任縣委書記、一級調研員。而唐玲鳳在三年後,也就是機構改革之後,出任桂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 桂林市紀委監委在其官方公眾號曾發文介紹,鄧曉強以打造「生態養生城」是該縣「十三五」期間的總目標為背書,以借款的名義挪用恭城縣城投公司引導資金6500萬元給其實際控制的公司。鄧曉強甚至大肆把「身邊人」安排在縣城投公司等重要部門、關鍵崗位,處心積慮為「私人項目」實施鋪平道路。 根據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確認書等證明,2018年,瑤漢公司從恭城土地儲備交易中心購得一、二期土地,單價約41.72 萬元/畝。 但多位受訪者透露,事實上,鄧曉強是違規將商住用地最低單價為41.72萬元的瑤漢養壽城項目的土地,按照旅遊產業用地價單價25萬元的標準出讓給瑤漢公司。 根據桂林市2014年—2018年統籌推進重大旅遊建設項目清單(第一批)的通知項目清單、桂林市旅遊產業用地基準地價相關文件,瑤漢養壽城並不符合旅遊用地指標。 既然不符合該用地指標,鄧曉強又是如何運作通過的? 相關信源證實:2018年2月,鄧曉強主持召開「四家班子」會議,隱瞞他和唐玲鳳為瑤漢公司實控人的身份,違規套用桂林市旅遊產業用地政策,強行推進將商住用地的瑤漢養壽城項目土地,按照旅遊產業用地價單價25萬元的標準出讓給瑤漢公司,其中溢價870萬元,由恭城縣城投公司以幫助瑤漢公司建好瑤漢養壽城項目基礎設施工程的形式變相返還給瑤漢公司。 恭城縣城投公司一位時任高管稱,溢價的870萬元,鄧曉強曾希望通過降低縣城投公司出借給瑤漢公司的6500萬元引導資金借款利率來抵扣。「但後來,他改變這種抵扣方式,改為縣城投公司替瑤漢公司等額代建基礎設施的方式來抵扣。」 相關書證顯示,2020年底,恭城縣城投公司代建瑤漢養壽城項目的「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工程量已達520餘萬元,鄧曉強、唐玲鳳為保證縣城投公司繼續足額代建餘下工程,要求縣城投公司以借款名義將400萬元轉入瑤漢公司帳戶,待代建工程全部完工後再將借款返還。截至案發,這400萬元一直由瑤漢公司佔有使用。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鄧曉強、唐玲鳳二人還曾共同貪汙公款1220萬元,共同受賄2600萬餘元等。二人為一名叫唐彰鍵的商人,在工程承攬、徵地拆遷、款項撥付等方面提供幫助,收受唐彰鍵給予的房產1套、車位2個、價值 21.5萬元的房屋裝修及其代為支付的瑤漢公司瑤漢養壽城工程款1770萬元,共計2013萬餘元。 多個信源表示,唐彰鍵為唐玲鳳的侄子。 2022年8月15日,在桂林市紀委監委宣布鄧曉強被查後半個多月,唐玲鳳被宣布留置。2024年10月,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因犯受賄罪、貪汙罪、挪用公款罪,鄧曉強獲刑19年,唐玲鳳獲刑13年。 時任恭城縣城投公司董事長莫紹華因涉及嚴重違紀違法問題,2023年8月,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待解的遺留問題 鄧曉強被查後,一系列遺留問題如何解決也受到關注。 柳州市桂海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桂海公司」)瑤漢養壽城項目部負責人孫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7月,桂海公司進場負責二期項目的施工,2022年7月,因為瑤漢公司不能足額支付工程款,工程停工。同年年底,因為瑤漢公司被桂林市紀委監委查封,導致項目全面停工。後來桂林市紀委監委指派桂林市城鄉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桂林城建集團」)代管瑤漢公司及公章。 孫嘉稱,桂海公司進場後,按照工程進度,瑤漢公司陸續支付了桂海公司3100多萬元工程款,但至今仍拖欠6200萬元左右的工程款。 屈濟榮是瑤漢養壽城項目的一位鋼筋材料供應商,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7月,他開始為該項目供貨,目前還有接近400萬元費用未結清。 「該項目出現資金鍊斷裂對我們形成了嚴重衝擊。我們當時是跟桂海公司籤訂的供貨合同,我多次找過桂海公司,該公司因受瑤漢養壽城項目影響,公司資金鍊也斷裂了,無法支付我們的貨款。我們也期待政府相關部門能早日解決好這些問題。」屈濟榮稱。 孫嘉稱,桂海公司曾多次聯繫桂林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桂林城建集團持股比例100%),但未獲明確答覆。他們也曾通過法律途徑起訴瑤漢公司,但未被恭城縣人民法院受理,上訴後,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予以維持原裁定。 關於未立案的原因,桂林中院這樣解釋:本案中,因被起訴人瑤漢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涉嫌刑事犯罪,且刑案事實包含實際控制人涉嫌操控瑤漢公司的問題,故上訴人提起的本案民事訴訟暫不具備起訴條件。因此,一審法院對上訴人的起訴不予受理並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桂林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瑤漢公司現任法定代表人曾凱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只是代管,中央通報後,統一的整改落實工作主要由恭城縣負責。 除了施工方,一些購房者也受到影響。《中國新聞周刊》在該項目走訪時,數位已經入住的業主表示,目前水電供應正常,但因為配套設施不完善,所以有的業主買房後至今沒有裝修入住,已經入住的只有十多戶。目前,還沒有辦下房產證。 瑤漢養壽城項目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房子價格每平方米在4000元左右,「由於一些原因,現在不對外出售」。 恭城縣委書記陳代昌向媒體表示,目前最主要的整改任務還是解決好這個項目涉及的104戶購房群眾的訴求。其中,對88戶已經交房的居民,儘快完善項目內住宅供電、安防等配套措施,加快項目竣工驗收,為住戶儘快辦理房產證、產權登記證;制定就近入學方案,確保這些住戶的子女在今年9月開學前,全部能夠就近入學。對另外16戶沒有辦法按時交房的居民,採取異地安置或者退款的措施,目前仍在溝通。 陳代昌還強調,恭城縣已成立整改工作專班,列出一系列問題清單,加大了對項目遺留問題的清理。現在已明確了整改任務、責任單位和具體責任人,限時進行整改。 目前,該縣對於這個項目的打算,主要還是進行招商引資,把資產盤活,特別是要解決項目周邊區域業態不豐富、產業路徑不足問題,確保這些閒置的房產能夠有效盤活利用。 恭城縣委一位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恭城縣已經制定了初步整改方案,需要上報等待批覆。「項目雖然發生在鄧曉強主政恭城時,但恭城的現任領導班子要擔得起責任,要『新官理舊帳』,千方百計把相關項目盤活好、利用好。」這位官員稱。 陳代昌也表示:「鄧曉強案給我們很多警醒,在未來的整改過程中,要避免領導拍腦袋決策,抵制『一言堂』,整改過程中每一項都進行集體討論研究,接受社會監督,要立足本地實際,要量力而行。」 《中國新聞周刊》2025年第28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秀色直播app下载 | 香蕉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柚子直播 | 69美女直播 |
红杏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美女直播app |
深夜直播 |
蜜桃app | 魅影直播 |
快猫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奇秀直播 |
小猫直播 |
小猫咪视频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妖精直播 |
荔枝网直播 | 9i安装下载 |
榴莲视频 |
魅影5.3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蜜桃视频 | 优直播 |
曼城直播 |
魅影9.1直播 | 苹果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