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堆事」變成「一件事」、首創「企業點單 政府跑腿」模式……在全國各地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當下,地處我國南端的海南自貿港重鎮儋州市打開「方便之門」,圍繞海南自貿港建設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樣板間」。 最近,海南一心堂西區分部門店管理部經理朱春燕為儋州轄區連鎖分店辦理了延續藥品經營許可證並取得電子證書。「在網上遞交材料當天就能取證。」朱春燕說,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真正為企業著想,「降低了因證件過期帶來的經營風險,也讓我們對發展更有信心。」 2022年4月,儋州市在海南省率先成立營商環境建設局。跨過架在海面上的洋浦大橋,在這個建立僅3年多的部門,一群年輕人秉承「萬般解釋,不如一個解決」的理念,在政企之間架起高效便捷的「快車道」,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優質服務。 問需於企,服務多想一步 90後顏世宇曾在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過,2023年來到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他感覺,「過去側重監管,在監管過程中服務企業;現在不僅要直接面向企業,更要主動深入,精準對接企業群眾的具體需求。」 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有一家石油化工企業想將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液化石油氣作為副產品出售,為此向營商環境建設局諮詢充裝許可事宜。「實際上如果企業自己生產液化石油氣進行售賣,屬於擴大經營範圍,還需要辦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顏世宇介紹,在該企業辦理充裝許可申請時,他主動問及企業液化石油氣是否由自己生產,最終幫助該企業完成兩項許可證的申請工作。「我們為企業服務不能只是泛泛而談,只是簡單地給一張事項清單、給一張材料清單就算解決問題,要為企業提供所需的更專業、更具體的內容。」 依託23712345服務專線、「企業點單」小程序、「企業服務專區窗口」等渠道,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持續落實企業訴求一體化集成聯動機制,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暢通企業訴求響應與問題化解渠道;為更好地服務企業需求,該局還推進項目管家服務機制,升級推出「企呼即應,審必速達」服務模式,編制「審批手續全流程服務卡」,主動上門開展審批指導服務,高效服務項目建設;通過積極推廣「綜合查一次」「亮碼檢查」,建立「綜合查一次」場景169個,累計將674個檢查任務,撮合為292次聯合檢查,減少檢查382次,檢查減少率達56.68%。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企業有需求我們就會做,不熟悉、沒先例都不是問題。我們能做的,一定做到位。」顏世宇說。 有求必應,事事有回音 丁順吉在儋州從事房地產行業15年,她曾為一塊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土地辦理報建,多方奔波協調未果。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成立後,幫助她順利完成報建。「效率提高了、流程簡化了、事事有回音了。」 「歷史遺留問題時間跨度長、成因複雜,有些問題因年代久遠,原始資料不全,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核查、釐清責任邊界。」營商環境建設局監督考核科科長史智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們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出臺《儋州市營商環境問題核查處理工作實施細則》,規範流程、壓實責任。另一方面,通過發函提醒、專題協調會、「病例問診」、政企面對面等方式,加強對問題的跟蹤督辦。同時建立營商環境問題「吹哨」機制,通過強化與紀檢監察等部門的聯動,形成「發現-轉辦-督辦-反饋」的問題處理閉環。 推進「營商環境歷史遺留問題攻堅」工作以來,儋州市解決了一批多年歷史遺留問題。其中,2025年針對涉及儋州市的85個問題分類梳理精準施策。截至目前,已正式銷號辦結問題41件。 在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常務副局長陳文強看來,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建設,需要有朝氣的團隊和創新服務精神。他介紹,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秉承「萬般解釋,不如一個解決」理念,制定了海南省地級市首部關於營商環境的地方性法規,還有首個政府合同履約監測機制。他認為,化解歷史遺留問題,還要注重預防機制的建立,就是為了不再出現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陳文強提供的數據顯示,儋州市建立的政府合同履約監測平臺從2024年試運行以來,累計將儋州市98個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籤訂的682個合同納入監測範圍內,歸集合同執行信息569條,預警提醒266次,督促各單位按時序支付合同款項6.3億元。 搭建平臺,當好全流程「服務員」 作為海南首個成立營商環境建設局的市縣,儋州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樣板間」的路上持續探索。 這個地處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年輕部門,一直面臨著諸多新業態、新挑戰和新需求。陳文強說,營商環境建設的堵點難點在於,很多事情會涉及多個政府部門,有許多需要填補的空白。他認為,他們不僅要建立機制搭建場地,讓企業來這裡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還要作為營商環境『裁判員』,定好規則強化督辦建設,讓運動員(企業)不越軌,依法高效在規則的範圍裡辦好事。」 為高效解決民生和企業訴求,儋州依託「12345+網格化+直通聯辦」改革,建立了快速協調機制。「針對各類12345問題工單,我們搭建『五位一體』快速調處小組,由市委編辦、市紀委監委營商環境監督檢查室、市司法局、市檢察院、市熱線平臺組成,及時推進工單處辦,確保工單快速高效處置,有人管、有人抓,避免職責真空。」陳文強介紹,截至目前,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已辦結直通聯辦工單超1.5萬件,辦結率超過99.78%,實際參評滿意率超過98.34%。 為更好地對工作流程進行「查漏補缺」,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還定期梳理「辦不成事清單」,明確事項、原因、責任單位及協調路徑,確保每個環節的「出發點」都有「落腳點」,由相應層級的責任人跟進解決。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記者 任明超來源:中國青年報
徐州醫科大學深耕細胞治療藥物研發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核心技術串聯產業鏈上下遊要素,成為細胞治療藥物產業的「聚能器」。學校通過深度對接政府產業園區、聯動行業領軍企業及科研院所、組建細胞治療醫療創新聯盟等戰略舉措,創新產教融合辦學模式,與合作主體雙向驅動,在管理體制機制、人才培養體系、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深化產教融合,精心構建出適配細胞治療藥物產業發展需求的交叉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在精準施策、破立並舉中提供了校地合作共贏的樣本,為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創新產教融合育人模式 培育交叉複合型人才 重建專業建設方案。學校立足細胞治療藥物產業的發展需求,打破學科、專業間的壁壘,高水平建設以細胞治療為特色、與產業鏈高度契合的生物醫藥學科群。學科群由臨床醫學、藥學、生物學、醫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五個學科組成,覆蓋細胞治療藥物的研發、生產、質控、臨床應用、評價等全產業鏈。五大專業相互支撐、互為依託,通過跨學科資源整合,實現生物醫藥人才的產教融合的特色化培養。 重構人才培養體系。學校立足生物醫藥產業中細胞治療藥物領域的需求,通過政校行企醫多方協同,確立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科學思維、產品思維、設計思維、跨學科協作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與潛質,能夠在生物醫藥產業特別是細胞治療藥物領域從事研發、生產、質控、臨床應用與評價等工作的交叉複合型產業人才。 開展課程體系改革。一是課程模塊化重構:圍繞產業動態與企業用人標準,校企對傳統專業課程進行優化升級,協同打造「模塊化、遞進式」課程體系,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前沿無縫銜接;二是實訓情境化升級:依託真實生產環境與先進技術平臺,開展沉浸式實景教學,強化學生實操能力與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實現從課堂到產業的零距離過渡;三是師資多能化培養:創新「一專多能」型教師的培養和聘任機制,共建企業師資培訓基地,鼓勵教師深入企業鍛鍊,採集真實教學案例,將產業經驗反哺教學。通過校企聯合授課、案例開發及技術攻關,打造一支既精通理論又熟悉產業的「全能型」教學團隊,為人才培養提供堅實保障。 聚焦細胞治療藥物產業 打造多要素產業生態圈 學校「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作為我國細胞治療藥物研發領域的先行者之一,憑藉在細胞治療領域近20年的技術積澱與創新突破,通過深度聯動政府產業園區、整合行業龍頭企業及科研院所資源,牽頭組建細胞治療醫療聯盟,成功打造集「政、教、醫、研、產、資」於一體的多要素細胞治療產業生態圈。 一是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圍繞細胞治療藥物產業全流程學科群:聚焦生物學和藥學對應產業上遊(細胞藥設計構建),生物醫學工程和醫學檢驗技術對應產業中下遊(細胞藥規模化生產與質量控制),臨床醫學和藥學專業對應產業下遊(細胞藥的臨床應用與評價)。三大板塊協同發力,形成貫穿「研發-生產-應用」全鏈條體系;二是課程體系與崗位能力深度契合。創新構建「初階基礎通用-中階分立交叉-高階特色自選」三階遞進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確保學生知識結構、技能水平與行業崗位需求無縫銜接;三是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無縫融合。推動行業領軍企業參與課程開發,將產業技術標準、生產流程及創新項目深度融入教學實踐。動態跟蹤行業技術變革,實現課程內容與產業需求同步更新。以企業真實項目、產品研發案例作為實踐教學載體,通過「項目驅動、實景演練」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產業適應力與創新實踐能力。 打造產業集聚溢出格局 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學校在細胞治療藥物產業領域的引領集聚作用受到徐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多方位支持。依託學校在細胞治療領域的核心優勢資源,徐州市經開區斥資數億元重點打造以細胞治療為特色的東湖醫藥產業園(細胞谷),吸引上海復星醫藥、江蘇迅睿生物、上海賽傲生物、蘭衛醫學檢驗中心等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入駐。 東湖細胞谷專門為產業學院投資1.5億元,高水平建設一幢集教學、科研、實踐實訓、成果轉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樓,成為產業學院的獨立辦學場所。目前,東湖細胞谷已初步形成細胞治療藥物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生產、臨床服務及配套服務的產業鏈閉環,為徐州經開區直接拉動投資20餘億元。 自學校產教融合模式實踐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細胞治療藥物產教融合基地成功獲批為首批立項建設的53個省級產教融合重點基地之一,獲批1個省級產業學院、1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專業建設點、2個產教融合品牌專業建設點、3門省級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2項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重大課題,為學校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有機融合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 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徐州醫科大學將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模式,以細胞治療藥物產業為引領,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與產業生態圈。通過進一步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匯聚,助力東湖細胞谷等產業園區蓬勃發展,為區域生物醫藥產業輸送大批交叉複合型人才,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信息來源:徐州醫科大學)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8731
91
2025-11-05 20:26
12354
27
2025-11-05 20:26
42763
26
2025-11-05 20:26
62374
51
2025-11-05 20:26
23658
73
2025-11-05 20:26
34281
73
2025-11-05 20:26
97625
56
2025-11-05 20:26
24513
68
2025-11-05 20:26
26374
54
2025-11-05 20:26
16483
18
2025-11-05 20:26
98754
94
2025-11-05 20:26
49625
12
2025-11-05 20:26
68139
28
2025-11-05 20:26
16328
81
2025-11-05 20:26
15982
75
2025-11-05 20:26
93287
72
2025-11-05 20:26
57231
59
2025-11-05 20:26
17693
46
2025-11-05 20:26
25481
52
2025-11-05 20:26
36758
97
2025-11-05 20:26
95876
35
2025-11-05 20:26
68513
56
2025-11-05 20:26
97351
63
2025-11-05 20:26
89214
71
2025-11-05 20:26
78412
68
2025-11-05 20:26
72358
12
2025-11-05 20:26
15378
48
2025-11-05 20:26
37962
46
2025-11-05 20:26
91245
54
2025-11-05 20:26
78395
64
2025-11-05 20:26
62958
41
2025-11-05 20:26
47689
85
2025-11-05 20:26
35476
67
2025-11-05 20:26
92648
85
2025-11-05 20:26
34175
17
2025-11-05 20:26
25346
19
2025-11-05 20:26
43891
95
2025-11-05 20:26
19864
26
2025-11-05 20:26
48697
39
2025-11-05 20:26
74169
32
2025-11-05 20:26
36981
75
2025-11-05 20:26
36958
39
2025-11-05 20:26
97312
57
2025-11-05 20:26
89231
96
2025-11-05 20:26
26453
69
2025-11-05 20:26
65413
58
2025-11-05 20:26
74532
59
2025-11-05 20:26
98246
64
2025-11-05 20:26
63985
25
2025-11-05 20:26
91256
52
2025-11-05 20:26
35916
42
2025-11-05 20:26
13587
63
2025-11-05 20:26
83467
89
2025-11-05 20:26
| 比心直播 | 牡丹直播 |
| 九球直播 | |
| 免费直播 | 曼城直播 |
| 美女直播 | |
| 小妲己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花瓣直播 | |
| 花间直播 | 嗨球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富贵直播 |
| 柠檬直播 | |
| 伊人下载 | 妖精直播 |
| 妖姬直播 |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魅影9.1直播 |
| 榴莲视频 | |
| 莲花直播 | 魅影直播 |
| 樱花直播nba | |
| 夜月视频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 河豚直播 | |
| 韩国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