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8月12日電 題:新疆和田:玉出崑岡聞天下 高山引水潤黃沙 記者 李夢 提起新疆和田,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溫潤剔透的「和田玉」。走進和田便會發現,「玉、水、沙」不僅是這片土地最鮮明的特徵,也是當地人描述家鄉時的高頻詞。 地處崑崙山北麓的和田,是典型暖溫帶極端乾旱荒漠氣候區,乾旱少雨。長期以來,「水從何來、如何蓄住」始終是制約當地生產生活的現實難題。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成為改變這一局面的關鍵。 8月6日,洩洪中的烏魯瓦提水庫。裸色山體與岸上綠植交相呼應,吸引人們駐足。記者 李夢 攝 該工程位於和田縣朗如鄉,是南疆第一座高山水庫,於2002年全面完工投入運營,有效緩解了墨玉縣、和田縣、皮山縣皮亞勒瑪鄉等區域的農業灌溉、城鄉供水和生態用水緊張的局面。壩下清流穿山越谷,流入農田與村舍,孕育出一片片「沙中綠洲」。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管理中心水庫管理站副站長羅興日前告訴記者,喀拉喀什河是典型的融雪型河流,特點是洪峰流量高,來得快,持續時間長,大部分的水都集中在6月至8月的汛期內。該水庫有效改善了喀河灌區「春旱冬枯」的季節性缺水問題。 烏魯瓦提村村民肉孜艾力·艾則孜回憶,水庫修建前村裡用水情況不太穩定,這些年來,引水渠道增加了,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如今,他和父母妻子都在村裡過上了好日子,他也在水庫景區找到工作。 水庫不僅滋養著農田與村莊,還成為當地重要的文旅風景。不少遊客沿著水庫遊覽,黃褐色山壁映襯著碧水,山、水、沙交相呼應。洩洪時,奔騰的水流化作壯觀水幕,直瀉山腳的片片綠意,景致如詩如畫。 遊客麥麥提吐送·艾米爾江帶著家人自駕來到景區,在水邊平臺野餐、賞景。「這裡有山有沙有水,風景很美。」他說,許多當地人都了解這座水庫的故事,他也希望孩子們能親身感受新疆的水利奇蹟。 和田墨玉縣姑娘阿曼妮薩·圖爾蓀巴柯暑假回家,特意陪母親到烏魯瓦提風景區走走。「這裡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也總讓人想再來一次。」她說,水庫讓和田的戈壁變成了良田,也讓她真切體會到水的力量。 8月6日,遊客在烏魯瓦提風景區欣賞風光,拍照留念。記者 李夢 攝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是和田治水興水、利民富民的縮影。截至目前,和田累計實施水利建設項目747項,建成阿克肖水庫、吉音水庫、尼雅水利樞紐、博斯坦水庫等工程,並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當地積極推廣節水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節水增效。 在墨玉縣薩依巴格鄉渠首村,村民阿不都克熱木·吐爾地依託水庫做起養魚業,年增收數萬元人民幣;在和田河水利管理中心喀拉喀什河上遊管理站,數位化系統已成熟應用,讓水情監測和農業灌溉更高效精準。 在墨玉縣拉裡昆國家溼地公園,清澈湖水環繞溼地草甸,科學補水為生態與旅遊注入活力。目前已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大天鵝、蓑羽鶴、鳶、蒼鷹等鳥類在此棲息,曾經的「鹼坑子」變身生態美景打卡地。 正值暑期文旅旺季,和田的美景美玉與人文風情,吸引各地民眾紛至沓來。第十五屆和田玉石文化旅遊節正在當地火熱展開。據悉,該節以「玉石+文旅」融合發展為主題,推出和田玉精品展覽、崑崙石系列文創產品發布、崑崙文化大講堂等精彩活動。(完)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要舉措,長江、黃河的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母親河重現生機、活力。 長江流域湖北鄂州梁子湖畔,夜幕降臨,上百萬隻螢火蟲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 付新華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20年監測螢火蟲的遷徙與生存狀況。 研究團隊的高感光監測儀和AI追蹤識別技術記錄下了長江中下遊十多個水棲螢火蟲種群的「足跡」,自2016年起,對水環境最為敏感的一類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持續擴大,十年間,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 而在萬米高空中,遙感衛星也感知著螢火蟲周邊長江水質十年間的變化。 這是2015年4月拍攝於湖北鹹寧段長江幹支流的遙感衛星影像,黃色越深表示主要汙染物總磷的濃度越高;而這是今年4月同一江段的影像,顏色已由黃轉青,表明總磷濃度大幅下降。 十年間,長江流域近萬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汙染源減少的同時,監管排汙口的「天網」越織越密。 截至2024年底,長江經濟帶累計排查了14萬公裡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汙口18萬餘個,整治完成率約90%。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從水系密布的長江流域往北,與長江同源共生的黃河,十年間也經歷著生態的蛻變。 今年夏天,黃河中遊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聯合進行了第30次調水調沙作業。 在小浪底水庫上遊的潼關水文站,在線光電測沙儀用光線穿透黃河水,感知著其中泥沙含量的變化。我們發現,這裡流過的每立方米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從多年平均值27.5公斤減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而黃河泥沙逐年減少的關鍵就在黃土高原。 從高空俯瞰黃土高原溝壑,我們看到了為攔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壩。如今,黃河流域已經有5.83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沙74億噸。 2024年,黃河輸沙量較此前多年的均值減少超八成。當長江入海口的衛星影像褪去昔日的渾濁,當黃河三角洲蛻變成群鳥翔集的生態樂園——母親河的煥新重生不僅讓流域居民共享生態福祉,更鑄就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脊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1632
81
2025-10-24 09:16
57984
64
2025-10-24 09:16
87263
79
2025-10-24 09:16
89315
46
2025-10-24 09:16
94261
72
2025-10-24 09:16
12549
52
2025-10-24 09:16
35984
43
2025-10-24 09:16
62541
81
2025-10-24 09:16
54136
47
2025-10-24 09:16
17623
72
2025-10-24 09:16
39856
24
2025-10-24 09:16
58192
34
2025-10-24 09:16
45817
58
2025-10-24 09:16
36297
63
2025-10-24 09:16
98312
14
2025-10-24 09:16
39251
32
2025-10-24 09:16
39614
65
2025-10-24 09:16
71596
76
2025-10-24 09:16
54137
34
2025-10-24 09:16
52831
38
2025-10-24 09:16
14876
12
2025-10-24 09:16
28653
71
2025-10-24 09:16
61942
21
2025-10-24 09:16
94752
15
2025-10-24 09:16
68321
94
2025-10-24 09:16
38217
45
2025-10-24 09:16
85127
79
2025-10-24 09:16
85347
48
2025-10-24 09:16
65714
31
2025-10-24 09:16
74568
36
2025-10-24 09:16
25478
63
2025-10-24 09:16
76948
52
2025-10-24 09:16
51962
95
2025-10-24 09:16
91682
63
2025-10-24 09:16
98524
74
2025-10-24 09:16
71625
51
2025-10-24 09:16
19457
19
2025-10-24 09:16
43268
18
2025-10-24 09:16
13786
76
2025-10-24 09:16
89247
38
2025-10-24 09:16
98463
71
2025-10-24 09:16
61439
23
2025-10-24 09:16
83596
97
2025-10-24 09:16
47698
32
2025-10-24 09:16
27419
61
2025-10-24 09:16
97546
81
2025-10-24 09:16
72158
14
2025-10-24 09:16
54896
78
2025-10-24 09:16
92465
17
2025-10-24 09:16
46892
16
2025-10-24 09:16
86357
25
2025-10-24 09:16
92568
92
2025-10-24 09:16
79651
52
2025-10-24 09:16
| 趣播 | 夜魅直播 |
| 樱桃直播 | |
| 小狐狸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魅影视频 | |
| 蜜唇直播app | 大鱼直播 |
| 小妲己直播 |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love直播 |
| 秀色直播 | |
| 荔枝网直播 | 五楼直播 |
| 西瓜直播 | |
| 九球直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 魅影直播 | |
| 柠檬直播 | 魅影9.1直播 |
| 绿茵直播 | |
| 趣爱直播 | 伊人下载 |
| 桃鹿直播 | |
| 樱桃直播 | 河豚直播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 柠檬直播 | 柚子直播 |
| 抖音成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