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7日,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正式落地。從高達100%的半導體進口關稅,到對多個發展中國家商品實施「對等關稅」,川普政府宣告「貿易戰勝利在望」。然而,就在華盛頓慶祝「關稅大限」如期執行之際,市場與政策觀察人士卻更關注接下來的另一個問題——美國準備好面對關稅帶來的全面挑戰了嗎?△路透社報導,川普政府看起來似乎正在贏得貿易戰,但其實前方還有很多障礙。制度合法性懸而未決司法阻力或將加劇政策不確定性儘管川普以國家安全和貿易逆差為由,動用《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和《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簡稱 IEEPA)來推動關稅落地,但已有多個行業協會、貿易組織以及州檢察長發起法律挑戰,指控政策缺乏國會授權、程序草率,而且違憲。聯邦法院已受理數起案件,其中至少兩起聚焦於關稅授權是否構成「行政權力濫用」。一旦最高法院介入,川普的關稅體系或遭遇根本性衝擊,政策穩定性與國際信用將同步受損。△美聯社報導,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對川普未經國會批准而徵收關稅的權力表示質疑。通脹壓力與民眾生活成本的拉鋸戰仍在持續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6月,美國「核心通脹率」同比上升至3.2%,這意味著除去食品和能源價格後,其餘商品與服務的價格整體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2%。其中,服裝、電子產品以及家具類消費品漲幅尤為明顯。受關稅影響,低收入家庭首先面臨「價格擠壓」,多個零售商報告稱,消費者正轉向「分量更小」的「低價套餐」,以「削減非必要支出」。同時,許多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也開始持續上漲。原先因為供應鏈改善而趨於平穩的物價,如今因進口成本上升再次承壓,形成了更難逆轉的漲價趨勢。此外,儘管川普承諾將通過調控國際藥價、提供國內能源補貼等措施來抵銷關稅帶來的副作用,但這些政策的成效尚不明確。△路透社報導,由於關稅和通脹帶來的壓力,美國低收入消費群體正在更多轉向小包裝商品以及5美金以下的餐食。貿易夥伴報復與談判博弈的連鎖風險開始顯現據路透社披露,目前至少有7個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和歐盟)正在研究應對措施。其中,印度已在世貿組織提交抗議備忘錄,並警告不排除徵收對等農產品關稅。更嚴峻的是,川普此輪關稅覆蓋面廣、政治意味強,撕裂了過去多年建立的多邊合作秩序,令美國在關鍵領域的協調空間日益收窄。以半導體、醫藥與綠色能源為例,美國在強化本土技術安全管控的同時,仍需依賴韓國、日本和歐洲在製造環節提供產能與替代方案。然而,隨著這些國家本國企業利益受損、出口市場受限,原本的戰略協作關係也開始出現明顯裂痕,一些傳統盟友對美國政策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猶豫與抗拒。△路透社報導,印度最知名、最具影響力的跨國企業之一信實工業公司稱,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將對國際貿易造成極大影響。「財政紅利」背後的產業空心化困境川普多次強調,關稅每年可為美國財政帶來「3000億以上」收入,足以支持減稅與基建。但實際數據表明,這一「紅利」其實是建立在對民眾與企業加徵成本的基礎上。與此同時,美國本土製造業目前仍未建立起足夠充分的替代能力,即使臺積電、三星等企業在美建廠,其產業鏈上遊設備、下遊封裝測試等也依舊嚴重依賴亞洲。其他諸如汽車零部件、太陽能組件、基礎藥物等多個領域的供應,也存在著不可轉移的依賴性。此外,本土化製造的推行,毫無疑問需要數年時間、數千億的美元投入,短期內很難填補進口空缺。同時,關稅反而可能加速企業將總部與利潤外移,進一步空心化國內產業結構。△路透社報導,分析人士警告,依賴於關稅收入的模式可能是「表面繁榮」,背後掩蓋的是製造業與供應鏈逐步空心化的結構隱憂。靴子落地後,更複雜的戰役才剛開始顯然,8月7日之後,美國貿易政策將進入到一個高度不確定的階段。表面看,川普政府暫時贏得了「戰術勝利」,然而,這場勝利是否會以更高的制度成本、全球信任損耗以及民眾壓力為代價,正成為擺在美國政府和社會面前最嚴峻的戰略命題。正如一位華爾街資深分析師所言:「貿易戰的代價不是反映在生效那天,而是會在未來五年逐漸浮出。」(央視記者 武衛紅)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加力穩外資!我國全力打造全球投資強「磁場」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周蕊 外資,聯通國內國際,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複雜嚴峻的國際經貿環境下,我國吸引外資交出亮眼答卷——「十四五」以來,累計吸收外資超7000億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標,新設外資企業比「十三五」期間多出2.5萬家。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面對經濟全球化深度調整,我國全力打造全球投資強「磁場」,以全方位、多維度的戰略優勢為跨國公司構築投資熱土。 外商加碼投資 折射中國市場強磁力 今年以來,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在天津開診,歐洲空中巴士公司等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擴大開放試點,拜耳、輝瑞、阿斯利康等跨國醫藥企業紛紛入駐北京醫藥創新公園…… 面對不確定性增多的外部環境,中國市場持續釋放「磁吸效應」: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 畢馬威在《2025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中強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和消費市場潛力,是外資持續加碼的核心動力。許多跨國公司表示,中國是跨國投資「理想、安全、有為」的目的地,是「確定性的綠洲和投資熱土」。 從著力抓好「四穩」,到出臺「穩外資20條」;從制定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到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我國打出穩外資政策「組合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說,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備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持續優化的創新環境,為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土壤,穩外資依然具備堅實基礎。 引資結構優化 世界工廠疊加創新樞紐 7億元人民幣升級改造廣州生產基地,4億元人民幣升級數位化智能化基礎設施;5億元人民幣升級遍布全國的100多家體驗館體驗店……深耕中國市場30年,安利自前年起啟動為期5年、金額達21億元人民幣的在華投資計劃。 「安利過去4年實現年均複合增長率7%,中國是增長最快最好的市場。」安利(中國)總裁餘放說,安利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不斷強化中國作為安利全球的供應鏈樞紐、創新源發地及戰略增長引擎的地位。 外資企業不僅在中國市場獲得可觀回報,更深度融入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來,中國引資結構變化尤為顯著—— 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7.1%、53%、36.2%、17.7%。2024年,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到34.6%,較2020年提升6個百分點。 7月11日,上海新認定的3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5家外資研發中心獲頒證書。同時,56個外商投資項目籤約,投資總額約36.8億美元,涉及生物醫藥、時尚消費品、金融、汽車、商務服務等重點領域,以及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賽道。 「我們將重點發力跨境電商以及康養領域。」保赫曼(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玄說,紮根上海20多年來,企業見證了中國的開放決心,中國區總部的成立將助力企業更好推出創新業務模式。 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2013至2023年,跨國公司在華研發經費增長達86.5%。跨國公司與中國的投資合作已由「市場導向型」「成本導向型」延伸至「創新驅動型」。 大門越開越大 持續釋放政策效應 上海南翼的金山區,豐田汽車獨資設立的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項目建設正酣,從籤約落地到開工建設僅2個多月。 金山區為項目「量體裁衣」,創新推出「專班式服務」「鏈式化保障」等舉措,折射中國營商環境的「速度和溫度」。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已全部「清零」;推動擴大電信、醫療領域的開放試點,穩妥有序擴大教育、文化領域自主開放;累計制定、修訂、廢止法規文件500多部;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建立各級外資工作專班…… 無論風雲變幻,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資來華之路越拓越寬。 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美國參展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繼續位列境外參展商之首,其中,六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今年上半年,東協地區實際對華投資增長8.8%,瑞士、日本、英國、德國、韓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68.6%、59.1%、37.6%、6.3%、2.7%。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中國正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共贏新機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月神直播 | 樱桃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仙凡直播 |
桃花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花间直播 |
妖姬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西甲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黄瓜直播 | 小猫直播 |
杏爱直播 |
妖姬直播 | 么么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曼城直播 |
河豚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妲己直播 | 夜魅直播 |
桃鹿直播 |
夜魅直播 | 趣爱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