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三環鵬龍大廈前,輝映經年的奔馳三叉星徽悄然退場。光影流轉間,「鴻蒙智行」四個大字懸於晨曦之中。這樣的更迭,正在中國多個城市上演。 「買BBA就是買個標。」這句曾經略帶戲謔的調侃,如今正成為中國豪華車消費觀念劇變的註腳。 2025年上半年,奔馳、寶馬、奧迪(BBA)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過。財報顯示,奔馳淨利潤下滑55.8%,寶馬淨利潤下滑29%,奧迪稅後利潤下滑37.5%。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這個曾為BBA貢獻眾多銷量,被奉為「利潤奶牛」的支柱,如今正經歷深刻變革。 在交付量上,上半年BBA三家在中國市場分別下滑14.2%、15.5%和10.3%。奔馳財報顯示,中國市場成為奔馳營收減少最多的市場,期內下滑28.6%。 從財報表現到終端市場,BBA集體面臨的轉型壓力,已遠超燃油車時代的任何挑戰。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堪稱「失血點」。 近年來,以國產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在外觀設計、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體驗,乃至用戶運營模式,都在以顛覆性創新,重構豪華車定義。 如,今年7月鴻蒙智行全系銷量47752輛,單車成交均價39萬元,總成交額達186億。其銷量連續10周位列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一,年度累計銷量在新勢力品牌及豪華品牌中也位居第一。 相比之下,BBA面臨較大壓力。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由於新能源汽車的分流,豪華車促銷力度持續加大。7月,豪華車促銷幅度達到27.2%的高位,環比增加0.4個百分點,同比增加2.1個百分點。 國內某企業高管曾放言「把奔馳、寶馬、奧迪三十幾萬到五十幾萬的車空間一把幹掉。」 目前看,這並非吹牛。 據不完全統計,因銷量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有超過80家奔馳4S店終止授權。BBA在中國新能源豪華車市場的存在感,與燃油時代的統治地位形成刺眼反差。 實際上,BBA羸弱的銷量表現,同其在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中面臨的「諾基亞時刻」不無關係,燃油車時代的中國市場打法,在新能源戰場不再奏效。 如,寶馬在華電動車滲透率不足20%,遠低於中國整體新能源汽車44.3%的滲透率。 面對中國新能源品牌的凌厲攻勢,BBA未拿出真正匹配時代速度的電動化戰略與產品,是其中高端市場份額被蠶食的根本原因。 其實,更深層次的顛覆,還在於產業價值鏈條的全面重構與市場佔有率的洗牌。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同比激增75.2%。據崔東樹測算,2025年上半年中國佔世界新能源汽車份額的68%。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終端產品的攻城略地,更在於掌控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產業鏈上下遊形成了高效且極具成本競爭力的電動化供應鏈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新能源勢力的步步緊逼,BBA開始積極求變,主動尋求和中國高科技企業合作,擁抱中國本土科技。 如,奧迪在智能輔助駕駛上選擇與華為合作,推出新款車型,為燃油車未來發展探索出全新路徑。 擁抱變化是好事,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市場從不會為巨頭的遲疑與陣痛而駐足等待,這場電動化和智能化驅動的市場主導權更迭,才剛剛開始。 BBA若不能銳意變革,其在中國汽車市場,乃至全球豪華車版圖中的主導地位,恐將進一步遭到削弱。 (「三裡河」工作室)
高溫「催熱」上門服務,市場升溫更需提質 專家呼籲推動相關行業職業技能認定,讓上門服務「熱」得規範、長久 閱讀提示 入夏以來,全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上門進行美甲美睫、做飯保潔等到家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市場升溫的同時,從業者技能參差不齊、服務環境保障難、定價標準模糊等行業痛點暴露。專家呼籲應進一步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保障立法、推動上門服務類從業人員職業技能認定,讓上門服務更好引才留人,讓市場「熱」得更規範、長久。 電話溝通時間地點、上門確認客戶需求、當面設計服務方案……8月4日早上9點,河南鄭州的美睫師陳香走進位於該市某小區的顧客家中,開始了當天第一單上門美睫服務。 「大熱天不想來回跑,再加上假期需要在家上網課,不方便出門太長時間。認識的美睫師可以上門服務,我經常叫她來家裡做美睫。」陳香的客戶小趙表示,上門服務節省時間,非常方便。 美甲美睫、家電維修、做飯保潔……隨著夏日氣溫攀升,不少上門服務業也日漸「升溫」,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成為這一領域的從業者。 記者採訪發現,上門服務行業在火熱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服務環境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對此,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保障立法、推動上門服務類行業職業技能認定,讓上門服務更好引才留人,讓市場「熱」得更規範、長久。 高溫「催熱」上門服務 「現在每天都有近20個客戶前來諮詢,業務量大幅增加。」北京市東城區家電維修師傅馬現衛告訴記者,夏日氣溫高,空調等電器使用頻繁,容易出現故障,上門維修迎來高峰期。 除了電器維修,上門做飯、上門美甲美睫等也成為近年來上門服務的熱門領域。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廚師上門O2O(線上引流線下消費商業模式)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5.4億元增長至11.9億元 ,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7億元。 來自重慶的魏梨目前在北京專職從事上門做飯服務。「我按照菜量收費,一天能接6單左右,每單價格在68~128元不等。」魏梨表示,經過一年多的積累,自己目前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和收入。 「每年5月後就是美甲行業的旺季,但天熱了以後大家不願意出門,不少客戶會選擇上門美甲。」河南鄭州的上門美甲師周閃閃入行已經有5年的時間,目前她通過個人的社交平臺帳號接單,客戶以回頭客為主,基本每天都有穩定的單量。 在上門服務行業中,除了像魏梨、周閃閃這樣的個體戶,還有不少平臺、企業。「工作內容是負責做家常菜,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7點,中間休息2小時,月收入穩定在7500~8000元。」北京一家上門做飯機構的負責人介紹,通過機構接單,從業者不用操心客戶和訂單問題,收入相對更穩定。 行業存在多重痛點 「做上門業務時,我最擔心的是安全和衛生問題。」周閃閃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某次穿短褲去一位衛生條件較差的客戶家服務後,發現自己得了皮膚病。「從那以後,再去做上門業務時,我都會儘量穿長袖長褲,做好自我防護。」周閃閃說。 如何讓顧客放心、減少糾紛,也是不少上門服務者的關注點。從業10年的陳香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上門服務法則」:「上門主動穿好鞋套、備好酒精等消毒工具;服務時儘量選擇客廳這類私密性較低的場所,全程不離開顧客的視線範圍,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還有多位不同領域的從業者反映,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是當前各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上門做飯幾乎沒有門檻,只要你自認為做飯好吃就可以開始接單」「上門美甲美睫行業沒有統一的、由國家認定的技術職稱標準,只要對自己的技術足夠自信就可以直接上崗」…… 相比於個人從業者,家政公司、中介機構在職業技能把關方面相對更有保障。記者以應聘者身份諮詢了多家中介機構,對方均表示:「通過面試的員工會接受專門的學習培訓和跟崗實踐,以確保服務質量。」 然而,由於中介分成太高,不少從業者還是會選擇自己接單。「自己接單時薪至少能達到80元,而在中介機構,時薪則是30~40元,低了一半。」魏梨說。 此外,服務定價方面也存在標準模糊的情況。「有些維修問題通過線上視頻就能給客戶進行診斷解決,有的同行卻會故意上門收取高價維修費。」馬現衛說,家電維修專業性強,顧客往往分不清收費是否合理,「有時候被坑了都不知道」。 讓上門服務「熱」得規範、長久 「目前,上門服務行業中存在的勞動關係比較複雜,在實踐中難以統一進行認定和管理。」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張燁陽分析,企業或平臺與從業者之間,有構成勞動關係的,也有形成勞務關係的,還有從業者以個體身份自行繳納社保、通過平臺接單的情況。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勞動者的技能認證體系,形成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雙重保障。202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也包含了整理收納師、長期照護師等部分與上門服務行業相關的職業。「隨著新的職業形態不斷出現,相關認定製度還在進一步拓展其外延。」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建峰說。 針對服務環境不確定性高、上門服務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張燁陽認為,有從屬企業的服務人員應籤訂勞動合同,保留工牌、考勤記錄等勞動關係證據。「對於個體勞動者,應當做好服務記錄,購買商業保險等,加強自身保障、降低服務風險。」張燁陽說。 「從長遠來看,針對包括上門服務行業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體系的完善是夯實權益保障根基的關鍵。」沈建峰表示,目前,勞動監察部門等已推出相關政策文件與實踐指引,為這一群體初步構建起針對性的權益保障框架。 「上門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通過立法完善制度框架,也需要平臺主動建立更健全的權益保障機制。」沈建峰表示,平臺內部應建立起更完善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和衝突調解機制。通過法治先行、多方協同,才能讓上門服務「熱」得規範、「熱」得長久。 本報記者 秦亦姝《工人日報》(2025年08月08日 07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绿茵直播 | 黄瓜直播 |
妲己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百丽直播 |
魅影5.3直播 |
四季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极速直播 |
六月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橘子直播 | 榴莲视频 |
仙凡直播 |
九球直播 | 心跳直播 |
tvn直播 |
大鱼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樱桃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直播软件下载 |
花椒直播 | 河豚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阴桃直播 | 蜜疯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