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8月13日電(傅飛揚)「20多年來,麗水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20年排名浙江省第一,成為全國唯一空氣、水環境質量均躋身前十的地級市……」 8月13日,麗水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成果新聞發布會(下稱:發布會)舉行,麗水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樓志堅說。 8月13日,新聞發布會現場。賈恆 攝 20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安吉餘村誕生。多年來,這一理念深刻塑造浙江、深遠影響中國、深得世界讚譽。循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的重要囑託,該市正努力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與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實踐路徑。 盛夏時節,走進麗水市縉雲縣仙都景區,昔日採石遺蹟——「巖宕」被活化改造為劇場、書房、展示廳等公共文化空間,成為文藝演出、宣傳宣講和地方傳統文化展示的新陣地。「2023年,縉雲巖宕正式向遊客開放,目前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品牌,這裡成了時尚新空間,是年輕人必到的打卡點。」縉雲縣仙都街道黨工委書記丁藝表示。 如今,隨著客流增長,縉雲巖宕周邊鼎湖村等地的農家樂、餐飲業態受益明顯,生態修復與文旅融合相互促進。 縉雲巖宕一景。麗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仙都景區鼎湖村民宿經營者勤湘平感受深刻:「從最早的六七家開始,我們這條街上現在已經有將近100家民宿了。巖宕的改造幫助我吸引不少老客戶回來打卡,他們甚至願意為了幾張大片,一連住上三四天。」 上述美好蝶變,正是麗水通過「兩山」轉化賦能山區共富的縮影。近年來,該市不斷釋放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書寫山區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故事。 發布會現場,麗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委書記、局長蔡毓良介紹說,雲和縣以修復後的梯田自然風貌吸引村民回歸創業,已發展民宿175家,戶均年營業額超20萬元;景寧縣包山廢棄鐵礦修復吸引社會資本15億元建設那雲·天空之城,建成後年遊客量達30萬人,實現礦地資源向生態資源、旅遊資源的成功轉化…… 雲和梯田風光。(資料圖)劉麗莉 攝 一直以來,秉承「生態就是經濟、經濟必須生態」的理念,麗水以創造性實踐交出「生態產品價值可實現」改革答卷。 許多到訪麗水的遊客都知道,當地有個「山」字系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作為全國首個地方政府主打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近3年銷售額突破160億元;「麗水山居」成為國內民宿發展的排頭兵,年接待遊客超2000萬;「麗水山泉」憑藉純正優異的水質、清冽甘甜的口感、獨樹一幟的設計迅速出圈…… 今年,麗水又在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VEP)評估及應用方面做出了諸多探索。譬如,松陽縣圍繞傳統村落開發利用方向,完成全國首單傳統村落生態資產權益交易,成交金額938萬元;雲和縣則圍繞雲和湖區域,探索基於文旅項目經營開發的VEP評估,應用於綠色金融融資。 8月12日,《麗水市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VEP)評估與應用指引(試行)》(下稱:《指引》)發布,旨在構建一套系統完備且具備高度可操作性的評估應用體系。 麗水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王世強說,在評估框架上,《指引》創新提出「生態資源資產+輔助要素」組合框架,運用集水區、視域分析等技術精準劃定評估單元;在核算模型上,《指引》突出市場化導向,首次將閒置農房、廢棄礦山等輔助要素納入生態資產包,為交易定價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近年來,麗水「無中生有」培育形成了以關鍵材料為核心的特色半導體產業鏈,成為重點生態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先行者。 數據顯示,依託生態創新優勢,麗水目前正在構建1個千億級產業集群、3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和15個以上縣域特色百億級產業鏈,涉及特色半導體、精密製造、健康醫藥、時尚產業、數字經濟五大主導產業集群。 樓志堅表示,新時代新階段,麗水將繼續以頂格標準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系統質量」雙鞏固、雙提升;全面推進生態產業鏈群化發展,做大美麗經濟;完善生態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全面落實生態福祉,持續講好「兩山」實踐的「麗水故事」,讓「綠色發展標杆地,秀山麗水活力城」成為最閃亮的城市名片。(完)
「快看,復興號!」當高鐵列車從盧溝橋旁飛馳而過, 一群小遊客興奮地高喊。7月24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與00後大學生組成的「凱歌穿越八十年」尋訪團在北京盧溝橋畔發現,「盧溝橋上遠眺復興號」已成為熱門「打卡」項目。很多遊客駐足等候,只為定格「歷史的見證和未來的希望同框」這一經典瞬間。 一旁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自7月8日開展以來,已迎來10多萬觀眾。其中,一本泛黃的《保衛盧溝橋》劇本靜靜陳列,這部1937年由中國戲劇「天團」集體創作的三幕話劇,僅用3天時間便完成初稿創作,被譽為「話劇創作史上的奇蹟」。 集體吶喊:群星共同「保衛盧溝橋」 「保衛盧溝橋!保衛華北!保衛祖國!一切不願作奴隸的人們,起來呀!」在《保衛盧溝橋》劇本「代序」的結尾,用加粗黑體標註的4行臺詞格外醒目。 1937年8月7日,話劇《保衛盧溝橋》在上海蓬萊大戲院首演,舞臺上下共同振臂高呼「保衛盧溝橋、保衛華北」,磅礴的氣勢和抗戰的激情讓該劇轟動一時。當天《申報》刊發的宣傳語也相當「炸裂」——「使你敵愾同讎!」「使你決心抗戰!」並稱該劇是「抗戰第一聲的悲壯事實」。 話劇上演的1個月前,七七事變爆發,盧溝橋畔的槍聲激起中國人民奮勇反抗,吹響了全民族抗戰總動員的號角。7月15日,中國劇作者協會在上海成立,決定集體創作話劇《保衛盧溝橋》,控訴侵華日軍暴行、謳歌中國軍民浴血奮戰。 「當時限定3天內拿出初稿。」著名劇作家陳白塵參與該劇第三幕創作,他的女兒、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授陳虹介紹,「三幕話劇分別為《暴風雨的前夕》《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全民的抗戰》,五六位作家一組同時寫一幕,寫得快的人十幾個小時就完成了,最終7月30日劇本印刷。」 「《保衛盧溝橋》打破傳統的戲劇創作模式,開創了文藝界集體創作的先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革命文物部副研究館員徐源感慨道,從沒有一部話劇,聚集如此多的名家:崔嵬、張季純、阿英、於伶、宋之的等17位編劇參與,冼星海、周巍峙等人譜寫同名主題曲,陳白塵、辛漢文等7人成立演出籌備委員會,並邀請洪深等19人組成導演團,趙丹、金山、王人美、王瑩、吳茵等近百位電影人踴躍參與排練和演出。 「沒有那麼多角色,有演員表示演一個群眾也行。」陳虹說,當時周璇已是當紅明星,但在這部劇中只扮演了一個群眾角色。 南京圖書館研究員夏彪給記者出示了《保衛盧溝橋》首演當天的《大公報》公演特刊,其中,郭沫若題詞「盧溝橋雖然失掉了,我們依然要保衛盧溝橋」;著名導演萬籟天以《抗戰戲劇的開始》為題指出,《保衛盧溝橋》如抗擊敵人的大刀一般「掀起了全民抗戰的熱誠」。首演次日,《申報》發表評論稱《保衛盧溝橋》「猛烈地激動每一個觀眾的神經,沸騰他們的熱血。」 愛國無罪:一劇停而萬劇生 《保衛盧溝橋》被稱為中國戲劇陣線的戰鬥宣言,而它從來不是舞臺獨唱。抗戰史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告訴記者,1937年7月16日,「南京新聞記者協會」派代表找到劇作家田漢,稱他們準備舉行一次慰勞前方抗日將士的募捐義演,邀請田漢寫一個話劇劇本。田漢當即應允,當晚就動筆寫作,取名為《盧溝橋》。 「這部劇其實沒有什麼情節,基本都是激情鼓舞抗戰的內容。」經盛鴻說,除了部分導演、明星來自上海外,其他演員都由南京的記者出演,所有人都無報酬。經過幾天緊張的排演後,1937年8月9日,話劇《盧溝橋》在南京大華大戲院等地公演,成為《保衛盧溝橋》的「姊妹篇」,掀起了民眾抗戰的熱潮。 在上海,振奮人心的《保衛盧溝橋》演出被「八·一三」淞滬會戰的炮聲打斷。雖然《保衛盧溝橋》只演出了14場,但以話劇為載體創作、以盧溝橋事變為題材的作品如一石投水,激起無數漣漪。 「我們有筆的時候用筆,有嘴的時候用嘴,到嘴筆都來不及用的時候,便勢將以血肉和敵人相搏於戰場,我們不甘心作奴隸,我們願以鮮血向前!」正如《保衛盧溝橋》臺詞所言,中國文藝界在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發出了熱血的抗戰吶喊。 「七七事變後,尤其看到黨中央向全國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包括父親在內的很多進步文藝工作者都異常激動。」 陳虹對記者說,「在此之前,所有的文學刊物上都不允許出現『抗日』字樣。為宣傳抗日,父親遭到通緝甚至毒打,如今愛國終於不再有罪了!」 陳虹介紹,這一時期,除陳白塵獨立創作的四幕劇《盧溝橋之戰》外,還誕生了張季純的《血灑盧溝橋》、胡紹軒的《盧溝橋》等以盧溝橋事變為核心背景的話劇作品。這些作品仿佛烽火中的萬人大合唱,形成了中華民族以血肉為音符、以山河為舞臺的音畫史詩。 霧季公演:掀起文藝抗戰新高潮 《保衛盧溝橋》停演後,聚集於上海的戲劇、影視工作者紛紛奔赴前線與敵後。對此,周恩來專門指示:以話劇為突破口,繼續堅持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支「文化的軍隊」在大後方迅速掀起了文藝抗戰運動的新高潮。 1941年10月,中華劇藝社在重慶成立。在當年10月至次年5月的重慶霧季,該社趁著日軍轟炸間隙排演了《大地回春》《天國春秋》《屈原》等7部大戲。受其感召,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幾十個戲劇團體在重慶霧季上演100餘部話劇,史稱「霧季公演」。《新華日報》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導,讓這場「舞臺上的抗戰」更加深入人心。 沒有資金、生活困頓,這些都沒有澆滅中華劇藝社成員的創作熱情,他們把舞臺變成沒有硝煙的戰場。「《大地回春》公演後,全場觀眾群情激昂。演至高潮時,有觀眾高喊『我報名參軍』!父親常跟我說,一部戲能有這樣的效果,身為編劇這輩子都值了。」陳虹回憶道。 「當年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述這段文化抗戰史印象頗深。戰爭年代,戲劇人手中的筆就是槍,口中的臺詞就是射向敵人的子彈。鼓舞民眾奮起抗爭,這就是戲劇的力量。」文華獎獲得者、一級演員郝光一邊翻閱著88年前的戲劇臺本,一邊說:「今天的戲劇工作者仍要紮根人民,生動演繹和平年代的美好故事。」 如今,盧溝橋石獅靜立如初,前來參觀、遊覽的年輕面孔絡繹不絕。他們或許不知,80多年前曾有這樣一群人在劇場內振臂高呼,但《保衛盧溝橋》劇中那句「不願作奴隸的人們,起來呀」仍如88年前那般錚錚作響。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總策劃:雙傳學 顧雷鳴 策 劃:田 梅 薛穎旦 馮海青 統 籌:塗 珂 顧星欣 文 字:徐 寧 攝 像:張 筠 曹凱琪 王詩宇 剪 輯:王詩宇 美 編:朱 麗 檢 校:王 瑾 刊頭題詞:孫曉雲 海報指導:師 悅 海報設計:武軒伊 支持單位: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 南京藝術學院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出 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2937
84
2025-11-07 14:40
23678
96
2025-11-07 14:40
59726
92
2025-11-07 14:40
29186
23
2025-11-07 14:40
47983
84
2025-11-07 14:40
56438
58
2025-11-07 14:40
41953
98
2025-11-07 14:40
18649
87
2025-11-07 14:40
16849
79
2025-11-07 14:40
94281
45
2025-11-07 14:40
84629
86
2025-11-07 14:40
73291
71
2025-11-07 14:40
28137
76
2025-11-07 14:40
58937
23
2025-11-07 14:40
63475
32
2025-11-07 14:40
48761
16
2025-11-07 14:40
26894
62
2025-11-07 14:40
64527
63
2025-11-07 14:40
84623
26
2025-11-07 14:40
63725
98
2025-11-07 14:40
19458
18
2025-11-07 14:40
39845
67
2025-11-07 14:40
47192
62
2025-11-07 14:40
71652
69
2025-11-07 14:40
58374
81
2025-11-07 14:40
74519
76
2025-11-07 14:40
71829
15
2025-11-07 14:40
71539
63
2025-11-07 14:40
86123
48
2025-11-07 14:40
56832
93
2025-11-07 14:40
75938
23
2025-11-07 14:40
93716
93
2025-11-07 14:40
69278
78
2025-11-07 14:40
73618
69
2025-11-07 14:40
34789
35
2025-11-07 14:40
73962
49
2025-11-07 14:40
51243
73
2025-11-07 14:40
48193
25
2025-11-07 14:40
57426
75
2025-11-07 14:40
16483
82
2025-11-07 14:40
59371
78
2025-11-07 14:40
59384
96
2025-11-07 14:40
12695
43
2025-11-07 14:40
84659
18
2025-11-07 14:40
86153
13
2025-11-07 14:40
96784
61
2025-11-07 14:40
72689
85
2025-11-07 14:40
39467
36
2025-11-07 14:40
17623
62
2025-11-07 14:40
18542
14
2025-11-07 14:40
85923
74
2025-11-07 14:40
27469
76
2025-11-07 14:40
| 零点直播 | 暖暖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彼岸直播 |
| 六月直播 | |
| 婬色直播 | 柚子直播 |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小草莓直播 |
| 看b站a8直播 | |
| 小蝌蚪app | 直播软件下载 |
| 青草直播 | |
| 红杏直播 | 橘子直播 |
| 9.1樱花ppt网站大片 | |
| 鲍鱼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花瓣直播 | |
| 妖姬直播 | 魅影直播 |
| 花瓣直播 | |
| 青柠直播 | 六月直播 |
| 魅影看b站直播 | |
| 趣播 | 花间直播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