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見的氣象災害中,哪些因突發性強、影響範圍小而難以實現精準監測?公眾有時感覺「天氣預報不準」又是什麼原因?面對洪澇或乾旱災害,不同場景下公眾應掌握哪些核心自救技能?針對這些問題,人民網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進行解讀。 哪些氣象災害最難精準監測?為何有時感覺「預報不準」? 談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難點,朱定真指出,在常見的14類氣象災害中,春夏季局地暴雨、冰雹、雷電、雷雨大風因「突發性強、影響範圍小」,因而最難實現精準監測。預報時,我們可以依據天氣背景判斷其可能出現的上述天氣,但要精準到具體時間、具體地點,至今仍是世界性難題。 朱定真解釋道,天氣系統是開放的,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非常多,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會因發生時的季節、地區、環流分布等變得極為複雜。因此,以當前的天氣學理論、預報技術方法、觀測手段及密度等,還無法實現天氣預報100%的準確率。 洪澇與乾旱,不同場景下如何自救互救? 關於洪澇災害,朱定真指出,洪澇本是自然現象,自然界中積雪融化、大雨暴雨、山洪泥石流等都可能引發洪澇現象。當洪水、澇漬威脅人類安全、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並造成損失時,便形成了包括洪災、澇災和漬災在內的洪澇災害。 面對洪澇,朱定真強調個人需做好預防:汛期易受洪水影響地區的群眾應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及預警信息的習慣,偏遠地區群眾要關注危險警示;洪水到來前,需抓緊時間轉移或做好準備——有條件者可修築或加高圍堤,無條件者應選擇基礎牢固的屋頂、臨時避難臺等場所;準備幾天的食品,將衣被等禦寒物放至高處,搜集木盆、木塊等加工為救生設備;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好防水處理,綑紮後埋入地下或放至高處,小件貴重物品可縫在衣物中;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可用的通信設施。 若被洪水圍困,朱定真提醒,被困者切不可絕望或消極等待,要主動尋找生機;洪水洶湧時絕對不能下水,因水中的漩渦、暗流,上遊衝下的漂浮物,以及可能遭遇的毒蛇毒蟲咬傷、觸電等,都極易造成傷害。在互救方面,遇到他人水中遇險,需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伸出援手,且應掌握心肺復甦、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識。 「乾旱災害是因降水減少、水利工程供水不足導致用水短缺,進而危害生活、生產和生態的事件。」朱定真指出,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和溼潤、半溼潤氣候區都可能發生,尤其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因降水量年際變化大,乾旱發生頻率更高。 應對乾旱時,朱定真建議,旱區群眾可通過修建家庭水窖蓄水、改種作物品種、打井取水、尋找新水源等措施,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減少損失;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節約用水,個人力量雖有限,但全社會共同努力能產生顯著效果。
西安8月7日電 (阿琳娜 張開元)記者7日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悉,在信息感知技術領域的國產化、高集成、自主化過程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力學與感知工程學院肖國堯、全英匯教授團隊取得產業化突破。 團隊核心專利《基於FPGA的雷達回波信號採集/回放微系統電路晶片》攻克了信息感知系統在信號採集、信號處理、近存計算等方面的極小空間片內集成關鍵技術難題,與上海威固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該項專利成果轉化(轉化金額1050萬元),助力上海威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浙江省麗水市成功落地特種封裝基地,該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先進位造封裝產線,二期擬打造年產百萬片規模的微系統/晶片製造能力。 團隊開發了多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信息感知微系統晶片產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供圖 該團隊面向空天信息感知技術(低空經濟、民用航空、商業航天等)領域新一代綜合電子系統所面臨的SWaP-C(尺寸、重量、功耗、成本)極限約束問題,圍繞「超異構計算密度」與「納米級功能集成」的範式變革需求,突破在嚴苛SWaP-C約束下實現算力密度躍升與功能性能倍增的核心技術瓶頸,重點突破基於芯粒異構集成的自主可控多功能綜合電子微系統技術、支持認知電磁頻譜的智能射頻微系統、數字陣列異構計算架構及分布式邊緣智能處理等技術集群,著力構建空天信息系統的微納化智能處理基座,實現了從關鍵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關鍵跨越,為空天信息領域產業鏈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團隊開發了多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信息感知微系統晶片產品,通過校企合作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解決了新一代信息感知綜合電子系統所面臨的小型化、高集成、高性能瓶頸問題,並成功應用於某專項工程、中電科及航天科工工程產品、「引力波」探測科學裝置、「微釐空間導航星座」S3星等,有力支撐了重大工程和前沿科學裝置的整體性能提升。 前期,團隊依託陝西多源融合探測識別創新中心的技術創新成果,在西安中電科西電科大雷達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協助下開展了產業化相關部署,並取得一定成效,獲得行業的肯定。2024年肖國堯教授獲陝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支持,該成果獲得陝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陝西省第三屆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三等獎兩項省級產業領域獎項。未來,在該校科技園的協助與政策支持下將會大力推進信息感知微系統的產品化與產業化落地。 長期以來,肖國堯、全英匯教授團隊踐行「研教融合」理念,指導學生研發的《智芯未來——全國產高集成存儲微系統晶片》項目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陝西賽區金獎,指導學生參加「華為」終端硬體挑戰賽獲全國總決賽亞軍。 從實驗室的圖紙到生產線的晶片,肖國堯、全英匯教授團隊以自主創新的堅實步伐,在智能感知微系統領域實現了從核心技術突破到產業應用落地的貫通,將繼續為中國高端感知裝備的自主可控與創新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為「中國智造」添磚加瓦。(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1246
62
2025-11-15 12:25
17253
53
2025-11-15 12:25
68327
69
2025-11-15 12:25
72954
51
2025-11-15 12:25
67532
13
2025-11-15 12:25
41259
39
2025-11-15 12:25
69873
17
2025-11-15 12:25
79185
86
2025-11-15 12:25
82451
78
2025-11-15 12:25
79246
63
2025-11-15 12:25
68439
42
2025-11-15 12:25
92486
23
2025-11-15 12:25
69435
63
2025-11-15 12:25
64712
34
2025-11-15 12:25
67894
69
2025-11-15 12:25
14329
65
2025-11-15 12:25
97468
86
2025-11-15 12:25
53187
74
2025-11-15 12:25
98631
35
2025-11-15 12:25
43285
58
2025-11-15 12:25
34765
12
2025-11-15 12:25
27368
71
2025-11-15 12:25
38675
98
2025-11-15 12:25
54618
89
2025-11-15 12:25
56143
64
2025-11-15 12:25
92415
56
2025-11-15 12:25
93684
78
2025-11-15 12:25
19263
73
2025-11-15 12:25
96748
54
2025-11-15 12:25
61429
92
2025-11-15 12:25
42859
73
2025-11-15 12:25
23798
18
2025-11-15 12:25
54762
85
2025-11-15 12:25
83514
74
2025-11-15 12:25
18674
84
2025-11-15 12:25
78519
27
2025-11-15 12:25
71536
76
2025-11-15 12:25
78193
13
2025-11-15 12:25
14532
63
2025-11-15 12:25
51627
43
2025-11-15 12:25
68514
63
2025-11-15 12:25
74251
39
2025-11-15 12:25
53978
85
2025-11-15 12:25
63459
73
2025-11-15 12:25
83471
37
2025-11-15 12:25
52391
62
2025-11-15 12:25
69785
35
2025-11-15 12:25
41368
21
2025-11-15 12:25
81453
74
2025-11-15 12:25
68539
71
2025-11-15 12:25
95231
12
2025-11-15 12:25
35894
32
2025-11-15 12:25
| 五楼直播 | 大鱼直播 |
| 妲己直播 | |
| 么么直播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 曼城直播 | |
| 黄瓜直播 | 小蝌蚪app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免费直播平台 | 名模直播 |
| 打开b站看直播 | |
| 九球直播 | 百丽直播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
| 桔子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抖音成人版 | |
| 花椒直播 | 蜜疯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花间直播 | 黄播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青柠直播 |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伊人下载 | 杏仁直播 |
| 西瓜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