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天津古文化街。中國經濟網 年巍/攝這個暑期,天津的文旅經濟持續「升溫」。在古文化街,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張、泥人張、楊柳青年畫等特色店鋪內,新舊產品琳琅滿目,顧客們穿梭其間選購;在國家海洋博物館,家長帶著孩子在展廳中瀏覽,領略地球、海洋、人類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真諦……流動的經濟社會圖景裡,處處洋溢著獨特的「中國風」「文化味」。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圍繞六個方面,提出18項具體措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擴大文體旅遊消費」。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共接待國內遊客13483.88萬人次,同比增長3.9%;國內遊客旅遊花費1437.61億元,同比增長12.1%。越是有需求,越是有潛力,越要精心呵護、用心培育。對各地來說,消費者的文旅需求就在那裡,而且還會持續迸發。是追求「一時熱」還是助推「一直熱」?這是發展課題,也是治理命題。只有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人們在旅遊過程中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才能推動旅遊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堅持守正創新是重要的原則。楊柳青木版年畫是天津市民間傳統美術,正如「玉成號畫莊」第七代傳承人張宏所說,「作為傳承人,守的是技藝與文化的根脈。創新要符合時代的審美,構圖可以去創新。用傳統技藝製作新年畫,這就是守正創新。」為了便於人們更深入直觀地了解楊柳青年畫,張宏在2019年創辦了「玉成號」年畫體驗坊,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學習體驗,加入到年畫的傳播和傳承中。此外,隨著大數據、虛擬實境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數位化已成為很多文旅項目創新產品、優化體驗的關鍵詞,由「數字+文旅」催生的文旅項目在各地不斷湧現。比如天津博物館,就運用前沿數位技術賦能展陳形式:在展廳內,形式多樣的互動體驗讓文物「活」起來,傳世珍寶可以「指尖把玩」,「拉洋片」窺見老城津韻。從實踐來看,當歷史文化變得「可觀、可感、可玩」,就會吸引眾多年輕人,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與城市更加親近。文旅深度融合的背後,是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人們對旅遊的認識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風景」,而是日益向「觀文品史、體驗生活」的模式轉變。在天津的吉鴻昌舊居,講解員身著民國服飾,以情景劇形式還原吉鴻昌與戰友密謀抗日的場景。通過沉浸式互動劇、多媒體展陳,吉鴻昌舊居突破傳統展館模式,讓歷史「活」在當下。2023年推出的《我是中國人》沉浸式講解劇,至今已接待遊客超過10000人次,成為天津紅色教育的新地標。經濟融入人文、人文浸潤經濟。隨著文旅市場持續創新發展、促進消費擴容提質,「詩與遠方」將繼續為美好生活寫下精彩註腳。(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香港8月12日電 題:九旬「小鬼」交通員林珍:從經歷烽火童年到傳承愛國薪火 記者 韓星童 戴夢嵐 「小鬼」交通員林珍的抗戰記憶,是從那首《松花江上》開始的。那年她不過4歲,家住香港啟德機場附近的她常跟著姐姐林展到宋皇臺參加抗日活動,聽有志青年唱抗戰歌曲。 而今,林珍年屆九十,白髮如霜。她領著記者爬上香港沙田觀音山,指向高樓林立的九龍城,「我們家就住在打鼓嶺道41號。」1941年12月8日清晨,她正是在自家陽臺上,第一次看見日軍飛機轟炸啟德機場,轟鳴聲令人心驚;難民抱著孩子蜷在路邊;板車拉著蓆子卷蓋的屍體經過……人生憂患,自此開始。 7月31日,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接受記者專訪。圖為林珍在香港沙田觀音山遠眺九龍城。 記者 李志華 攝 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姐姐林展從事地下工作,混入日軍公寓做洗衣女工。一天,幾個日本軍人押著雙手被反綁的林展破門而入,叫囂她偷了軍票,要抄家。「其實是他們想侮辱姐姐不成,就來找麻煩。」年幼的林珍躲在母親身後,眼睜睜看著日本軍人在家中翻箱倒櫃,把姐姐打得全身青腫。「突然聽姐姐喊:『弟弟妹妹,我要是被殺,你們一定要為我報仇』」這一幕,林珍一生難忘。 國恨與家仇刻進心裡,8歲那年,林珍毅然追隨姐姐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為一名「小鬼」交通員。 「在部隊大家都對我很關懷。」班長教她認路,沿途在樹上刻痕或用石頭做記號,也教她接頭暗號。班長講一遍,林珍複述一遍,便獨自上路了。她打扮成客家女孩的模樣,把情報捲成火柴棒藏在衣襟,手提一籃水果,光著腳走過旱地、海灘、紅樹林和山坡,將情報送往四方。 7月31日,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 李志華 攝 半年後,林珍被分配到傷兵醫院當護理員。起初只是打掃衛生、送水餵飯,慢慢地也學著給傷員洗傷口、換紗布。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紗布要反覆使用,「紗布換下來後,我就拿去河邊洗。」林珍回憶,春夏時還好,一旦入冬,血塊在冷水裡化不開,就要用手使勁搓,「洗完手就凍壞了,生了凍瘡,又痛又癢。」 說到這,林珍嘆了口氣,「其實我遇到的都是小困難,有些戰友中槍後動手術,連麻醉藥都沒有。」戰士們用溼毛巾捂著嘴,醫生一刀下去,那痛苦的叫喊聲像扎在林珍心裡一樣。「即便這樣,等他們縫好了針,消完炎,又會馬上申請歸隊。」 林珍照顧過一位臉被炸傷、雙目失明的戰士曾九。「我對曾大哥說,我幫不了你的眼睛,怎麼辦?」曾九笑著安慰:「阿珍,不要怕,我們總能打勝仗。」那種保家衛國的信念與勇敢堅韌的精神,影響林珍至今。 7月31日,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 李志華 攝 多年後,林珍與曾九數次在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抗戰紀念活動中重逢。曾九每次都會主動給林珍「利是」(紅包),林珍拒絕說:「我不要,我已經長大了。」曾九卻堅持,「當初沒有你的照顧,也沒有我的今天。」 鮐背之年的林珍依舊忙碌。作為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她時常拄著拐杖在校園講述當年光著腳送情報的抗戰故事,帶領年輕人瞻仰烏蛟騰、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看著那些朝氣蓬勃的年輕面孔,她總會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們不能遺忘歷史,要把自己的心與國家的情連在一起,這才是民族魂。」(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花蝴蝶app直播 | 嫦娥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桔子直播 | 免费直播 |
红楼直播 |
蜜桃直播 | 柠檬直播 |
四季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秀色直播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优直播 | 心动直播 |
海棠直播 |
免费直播 | 快猫 |
免费直播 |
青稞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桃花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小白兔直播 | 午夜直播 |
河豚直播 |
九球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直播全婐app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