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8月10日至12日),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南部至黃淮南部、江漢、江淮一帶將出現新一輪持續較強降雨天氣。 此次降雨過程具有強降雨落區分散、短時雨強大、夜雨特徵明顯、單點累計雨量大的特點,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將達到特大暴雨級別。 為什麼近期降水這麼多?又這麼強?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董全說,今年無論是華北、西北還是黃淮,降水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面上不均勻但單點強度強。 眼下正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夏季風將水汽和熱量源源不斷地輸送至華北、黃淮、江漢、江淮等地,就像為短時極端降水提供了充沛的「彈藥」。 極端強降雨 甘肅榆中突發山洪災害 近日,甘肅蘭州市榆中縣等地遭遇連續強降雨引發山洪災害。截至9日18時,甘肅榆中縣等地山洪災害已造成15人遇難,28人失聯。受災涉及8個鄉鎮、485戶,共2002人。 據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部門與中國氣象局聯合研判:9日下午至12日,四川中東部、雲南東北部、重慶中部、安徽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發生山洪災害的氣象風險高。8月9日18時,水利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橙色山洪災害氣象預警,豫鄂川31個縣市區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大。 當前汛期強降水多發,山洪、地質災害等風險增加,應該如何提前防範?收到預警後,要做哪些行動?面對暴雨、山洪來襲,如何安全逃生? 提前設置災害預警 開啟手機提醒 防災減災,預警先行。 公眾可在微信內搜索「國家應急廣播預警」進入小程序,點擊「開啟應急預警」,並允許「災害預警發布通知」與「獲取位置」,成功添加關注地後,即可開啟多災種預警服務。 點擊關注 國家應急廣播預警小程序 第一時間獲取預警信息 及時避險 ↓↓↓ 在關注地區可能出現暴雨、山洪等災害時,小程序將主動以微信消息通知的形式,彈出推送本地區的災害預警信息,不分智慧型手機品類、作業系統與運營商,確保預警信息有效觸達。 收到預警 快!高!避! 快 「快」是指行動快。如果收到了高級別的預警信息,就要立即撤離,不要貪戀財物。 高 「高」是指向高的地方轉移,如果處於低洼地區,要儘快向房屋屋頂、山坡、堅固的高層建築這些高處轉移。 轉移路線應向溪流河谷兩側的山坡、滑坡體兩側的高地轉移,千萬不要順著溪河溝谷上下遊、滑坡體的滑動方向轉移,這是非常危險的。 避 「避」是指要避開危險的地方,避開一切可能被洪水衝垮、衝毀以及可能帶電的地方,如圍牆、老舊房屋、電線桿、陡坡等,避免被砸到、被掩埋,受到電擊等傷害。 若被洪水圍困,應迅速抱住身邊的大樹等固定物體,或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第一時間用手機求救。若不慎落水,可以藉助身邊的漂浮物(門板、木床、大塊泡沫等),儘快向岸邊遊動,爭取上岸避險。 不下雨=絕對安全? 無雨也需防山洪 山洪是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大、衝刷破壞力強等特點。 洪水不僅僅只在暴雨時發生,如果當地無雨,但上遊地區發生了強降水也會使當地形成山洪。此外,因炎熱導致的積雪融化也可能會引發山洪。 同時,山洪也受地形地質的影響。山洪災害易發地區的地形往往是高山、陡坡、深谷,河床縱比降較大,流域形狀便於水流匯集。複雜的地質條件是加劇山洪災害的內部因素。 山洪災害易發區往往地質條件惡劣,風化嚴重,土體疏鬆,遇水易軟化、崩解,在較強的地表徑流侵蝕下,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災害。 警惕大自然的山洪「警報」 發現這些山洪前的明顯徵兆,應迅速果斷地撤離現場: 溪流水位急速上升,可能由於上遊大量降水引發山洪。 溪流水位驟降,可能是上遊暴雨致山體崩塌阻塞河道,導致斷流。要警惕堰塞體突然潰決,上遊積壓的洪水下洩,引發山洪。 原本清澈的溪流突然變渾濁,可能是上遊暴雨將泥沙、石塊帶入水中,形成山洪泥石流。 注意觀察是否有井水渾濁、地面突然冒渾水的現象。 是否有動植物出現異常反應,或是山裡傳出山鳴聲,類似火車轟隆隆的聲音或悶雷聲。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近期強降雨短時雨強大 夜雨多發 山洪災害風險顯著上升 請密切關注預警信息 遠離山區、河谷等危險區域 遇險牢記快!高!避!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國家應急科普宣傳、中國水利
山西幹部群眾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黃土地上續寫傳奇(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山西,「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東渡黃河,取得平型關大捷,在此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動百團大戰等戰役,鑄就太行精神、呂梁精神。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百團大戰的歷史壯舉,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現了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磅礴力量。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近日,記者深入三晉大地,訪歷史印記,感今昔巨變,見證紅色熱土升騰新氣象。 初心如磐:紅色記憶永不磨滅 大同靈丘縣白崖臺鄉白崖臺村,「勝利之光」窯洞廣場上,一座「引路人」雕塑熠熠生輝。 時針撥回到1937年,八路軍115師向冉莊集結。當地百姓當嚮導、送軍糧、做軍鞋,為平型關大捷作出貢獻。 「老鄉別怕,我們是八路軍,能不能給我們帶路?」村民曾懷的孫子曾富生回憶,曾懷從家裡取了口糧,正準備給在山上避難的家人送去,這時,一名年輕戰士攔住了他。 曾富生說:「爺爺帶著一位騎馬的『首長』到了大石頭溝,那裡可以看到喬溝。」 距村4公裡、長城一號旅遊公路旁,平型關大捷主戰場喬溝,掩映在蔥蘢草木中。當年,八路軍巧用這一天然伏擊場,殲滅日軍1000餘人,擊毀日軍汽車100餘輛,繳獲一批輜重,取得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八路軍軍歌》的這句歌詞,體現了這場戰鬥的影響。抗戰勝利後,曾懷成為「義務講解員」,一遍遍講述喬溝伏擊戰的故事,賡續紅色記憶。 受曾祖父曾懷事跡感召,曾科峰選擇參軍入伍。退役後,他返鄉創業,在白崖臺村辦起富民箱包廠,當起致富帶頭人。村裡10餘名脫貧戶實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 借力喬溝的名氣,白崖臺村對八路軍115師將士居住過的窯洞「修舊如舊」,復建了八路軍機要處場景,在老爺廟高地爭奪戰遺址建設了紅色文化主題商街「平型關驛站」,積極發展紅色旅遊。依託紅色資源,村裡引入專業公司,打造紅色實景教育基地,2024年全年接待紅色研學團隊40多個、6000餘人次。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黨員幹部帶領下,村民們辦餐館、開民宿、賣特色農產品,共同把昔日人均不足「3畝坡地、1頭耕牛」的貧困村建設成為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莊。 白崖臺鄉黨委書記劉慧聰說:「紅色資源變成實實在在的文旅產業,老鄉們嘗到了甜頭。」 恆心如鐵:綠色發展久久為功 呂梁興縣,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內,一本封面泛黃的《論持久戰》引人駐足。 晉綏邊區土地貧瘠、物產稀少,加之敵人封鎖、「掃蕩」,最艱苦時120師的戰士們每人每天只能分到7兩黑豆。根據地克服困難,在黃土高原的窯洞裡辦起抗戰學院,讓《論持久戰》的真理之光照亮前行道路。 「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為功」,從取得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無不如此。 依託紅色資源,寫出農工文旅融合文章。 興縣蔡家崖鄉蔡家崖村,過去祖祖輩輩種地,交通也相對落後,咋能致富?交通先行,調整產業結構。 鐵路部門開行「蔡家崖號」列車,結束興縣不通旅客列車的歷史。村裡開發紅色景區,打造商業街,還鼓勵村民承包果園、搞雜糧加工廠、辦農家樂。僅今年6月初試營業的農家樂「晉綏大院」,就帶動近20名村民就業。 產業豐富了,增收渠道也寬了。蔡家崖村黨支部書記溫永利算了筆帳:10年間,村民人均年收入由4000多元增長到1.2萬多元。 厚植綠色家底,將生態優勢轉為發展動能。 靈丘「九分山水一分田」,如何擺脫資源束縛,開闢新賽道?科學規劃,發力有機農業。 走進靈丘車河有機社區,山水田園美景盡收眼底,與「荒山荒坡破房」的老照片形成鮮明對比。「先吃螃蟹」的下車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春感慨:「科技興農,讓『空心村』變成了康養地。」 生態治理,土壤改良,有機認證,質量追溯……車河的「試驗田」被複製推廣,靈丘有機農業的「高產田」逐步壯大。如今,全縣有機農產品累計認證133個品種,認證面積3萬多畝,生產經營主體30多家。 「科技讓農民嘗到甜頭,農民就會把科技放在心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小芬介紹,目前學校常年在靈丘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推廣,「論文寫在田間,成果出在地頭,高等教育與鄉村全面振興雙向奔赴。」 信心如炬:金色收穫照亮未來 走進靈丘縣下關鄉楊莊村,情景劇《紀念白求恩》正在村口廣場上演。 今年80歲的村民耿玉鳳,演繹了當年老大娘為救治傷員用自家老母雞熬雞湯的故事。她每次排練都精神抖擻,還把家裡保存的老風箱拿出來做道具:「俺們從小就知道,要多為別人、多為集體做事情。」 1938年10月上旬,由於創建的「模範病室」被燒毀,白求恩跟隨大部隊在晉冀一帶迂迴,11月來到靈丘。他在這裡開展巡回醫療,創建特種外科醫院,開創了群眾參與醫院管理的先河。 靈丘縣文旅局幹部劉軍,曾擔任楊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那時候條件多艱苦,白求恩還堅持做手術,搶救傷員!今天我們更要有發展信心。」劉軍說。 信心賽黃金。堅定信念,鼓足幹勁,發展面貌就大不同。 信心,源自因地制宜。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潛力大。 在興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中鋁華潤有限公司生產車間,960攝氏度的電解鋁水生產出來後,通過抬包車直接進入園區鋁業生產車間的爐子內,實現無縫銜接式協同生產。公司電解鋁生產部副總經理程志強說,鋁液無須製作成鋁錠即可直供工業園企業,既節能減耗,也降本增效。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興縣向著建設百萬噸千億元級鋁鎂產業集群目標穩步前行。 信心,源自搶抓機遇。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新興產業活力足。 鄰近「東數西算」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靈丘立足優勢,規劃建設佔地1萬多畝的大數據園區,吸引秦淮、京東、秦雲等20多家企業落戶,搭上了「新能源+算力」產業的快車,伺服器總量佔全省1/3。在秦淮數據中心,30餘萬臺伺服器吞吐海量信息,20毫秒低時延光纜直通北京。基地運維經理宋善仁表示:「從先期的水冷到現在的板式液冷,新技術不斷夯實競爭力。」 信心,既在當下,也在未來。 聚力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這片黃土地正積蓄變革與創新之力,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勇爭先。(人民日報 記者 李浩燃 劉鑫焱 鄭洋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月神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黑白直播体育 |
秀色直播 | 绿茶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青稞直播 | 名模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红楼直播 | 五楼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杏爱直播 | 山猫直播 |
花间直播 |
仙凡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伊人app |
飞速直播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魅影直播视频 |
零点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榴莲视频 |
love直播 | 花瓣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