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電 據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決策部署,築牢暑期文化和旅遊領域安全防線,文化和旅遊部於7月中下旬派出多個暗訪組,對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新疆8個省(區、市)開展暗訪,發現部分地區仍存在安全生產和市場秩序問題,現將有關情況予以通報。 經營場所消防器材設施損壞或配備不足問題較為突出。部分旅遊景區景點、酒店民宿及有關經營場所內滅火器過期或缺乏維保記錄,消防器材損壞維修不及時,消防標誌脫落。天津東疆凱萊悅享酒店、黑龍江哈爾濱華旗酒店、甘肅嘉峪關匯力商務公寓設置的部分滅火器壓力不足,未及時維護或更換;甘肅臨夏松鳴巖景區部分寺廟、道觀存在使用明火現象,但未設置滅火器;內蒙古呼和浩特魅KTV安全出口外火災報警控制器損壞。 經營場所封堵或者鎖閉安全通道問題普遍存在。部分酒店民宿、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娛樂場所、演出場所鎖閉安全出口,在安全通道中堆放雜物,佔用疏散通道作為倉庫,違規安裝封閉門窗柵欄。內蒙古呼倫貝爾星城酒店11層走廊消防通道鎖閉;遼寧瀋陽環球魔幻馬戲嘉年華演出入口右側安全出口被柵欄圍堵無法打開;甘肅蘭州逗魚電競安全通道被電動車、自行車等雜物佔用;新疆喀什隨緣網吧在窗戶上安裝固定的封閉柵欄。 旅遊景區景點設施維護管理不到位問題較為頻發。部分旅遊景區景點道路設施損壞,危險區域缺少安全提醒或疏導,施工區域未合理設置隔離。遼寧營口芙蓉山景區一處假山步道未完成施工,其懸空橋梁處橋板空缺,未設置任何隔離設施或警示標誌;內蒙古鄂爾多斯銀肯塔拉響沙生態文化景區「驚險滑沙」項目周邊護欄間距較大,遊客有墜落風險。 涉水旅遊項目安全管理不足問題時有發生。部分遊船、漂流項目未配備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臨水危險區域缺少安全提示,防護設施設備老化缺乏維護。如,天津濱海公園遊船碼頭區進口附近救生設備嚴重老化、破裂;吉林延邊大泉河魔界漂流未配備救生浮標、救生圈、救生繩等救生器材,未設置安全警示標誌;新疆昌吉天山天池景區西王母廟遊船碼頭旁大量遊客在戲水,無防護措施和警示標誌,該處水位較深風險較大;黑龍江伊春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天賜湖設有「水深危險 禁止戲水」標誌,但有遊客玩水無人制止。 旅遊大巴、景區交通車司機違章駕駛問題反覆出現。個別旅遊大巴司機存在玩手機、打電話等違章駕駛行為,旅遊團導遊、景區工作人員未提示遊客系安全帶、防護繩,景區交通車安全帶無法正常使用。長春市眾信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使用的車輛司機駕駛期間長時間接打電話、發送信息、打視頻電話;哈爾濱晟壟旅遊客運有限公司旅遊大巴車前擋風玻璃破裂,裂紋已近1.5米;遼寧營口山海廣場景區觀光車安全帶被繫於座椅固定,遊客無法正常使用;內蒙古包頭希拉穆仁草原網紅越野車項目駕駛員未系安全帶,也未提醒遊客系安全帶。 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違規經營情況有所抬頭。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部分地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存在違規接納未成年人、未按規定核對上網消費者的身份證件等問題。遼寧瀋陽綠雲電競、速速網吧、營口銀河電競館,吉林延邊巔峰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黑龍江哈爾濱聚緣網吧、伊春奔騰網吧,內蒙古呼倫貝爾新起點網吧未按規定核對上網消費者的身份證件。 針對暗訪發現問題,文化和旅遊部已反饋有關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立即開展核查處置,並督促有關經營主體整改落實,並舉一反三排查安全生產隱患。對整改不到位的經營主體,依法從重處理或將問題線索移交有關部門,營造健康有序的暑期市場環境。
武漢8月5日電 題:中國如何拯救極度瀕危長江江豚? ——專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 記者 馬芙蓉 今年7月,世界首頭人工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這是中國長江江豚保護歷程中又一代表性標誌。 作為中國特有淡水鯨類動物,長江江豚曾陷入種群持續衰退困境。經採取保護措施,終於迎來止跌回升的轉變。 飼養員為長江江豚「淘淘」餵食(資料圖)。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供圖 長江江豚種群得到怎樣的保護?世界上存在哪些與長江江豚類似的瀕危鯨類?中國的保護經驗有何世界性啟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鯨類專家組成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日前就此接受「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為什麼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晴雨表」?其種群數量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王丁:長江江豚俗稱「江豬」,形似海豚,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部分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陽湖等大型通江湖泊,是長江中現存唯一鯨類動物。 長江江豚以小型魚類為食,處於長江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加之對河床、岸線、水質、噪聲變化極為敏感,因此其種群分布及數量變化,可以直觀反映長江生態環境和魚類資源變化,是衡量長江生態的「晴雨表」。 20世紀90年代初,長江江豚約3600頭。後來,受水域汙染、航運幹擾、過度捕撈等帶來的棲息地破壞、餌料減少等影響,2012年僅剩約1045頭。201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2016年1月,中國提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據2017年科考結果,其種群約為1012頭,與2012年相比,儘管數量依然有所下降,但是大幅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此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頒布實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等系列措施落實,長江江豚身影頻現。2022年科考結果顯示,其種群約為1249頭,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實現止跌回升。 2021年9月3日,江西南昌,幾隻野生長江江豚在贛江水域暢遊。記者 劉佔昆 攝 記者: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探索建立了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繁育三大保護策略。三大保護策略在長江江豚保護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王丁:三大保護策略相互支撐、協同聯動,既讓長江江豚等得起生態變好,又構建起物種存續的多重保障。 就地保護即在長江江豚分布相對密集的水域建立自然保護區。目前,中國在長江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已建立8個就地保護區,保護區長度佔長江中下遊長度的30%以上。 遷地保護承擔「保種備份」功能,即將長江江豚遷入與長江生態環境相似的封閉或半封閉水域進行專門保護,待長江環境改善後再放歸。如今,中國已建立3個自然遷地保護種群和1個半自然遷地保護種群,長江江豚數量超160頭,每年有15頭以上幼豚出生。 2023年4月,經野化訓練,4頭生活在遷地保護區的長江江豚重返長江,標誌著遷地保護與野生種群恢復技術初步形成閉環。目前,又有3頭長江江豚正在接受野化訓練,將擇日放歸長江。 人工飼養繁育是在保護種質資源同時,通過對人工飼養群體繁殖生物學、發育生物學、行為學、生物聲學、營養學等研究,為野外種群保護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經過近30年努力,構建起人工環境下成熟的飼養繁殖技術體系。如今,武漢白鱀豚館飼養著12頭長江江豚,其中5頭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出生,包括3頭二代江豚。 在長江大保護背景下,中國長江江豚保護正從「拯救保種」轉入「種群復甦」階段,相信不久將迎來自然種群的再度繁榮。 2025年4月25日,生活在武漢白鱀豚館的長江江豚。記者 馬芙蓉 攝 記者:世界範圍內存在哪些與長江江豚類似的瀕危小型鯨類,其生存境況如何? 王丁: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鯨類專家組統計,截至2020年7月,全世界已知鯨類動物有131種/亞種,其中22種為極度瀕危物種,20種為瀕危物種。 比如,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狹窄水域的加灣鼠海豚,是全球最小鯨類動物。因體形短小,極易被漁民使用的刺網纏繞誤傷致死,現存可能僅10頭左右。 為保護加灣鼠海豚,當地政府頒布禁令,禁止在其棲息區域使用刺網捕魚。然而,非法捕撈屢禁不止。2017年嘗試遷地保護時,因對其應激反應認知不足,一頭被捕個體起水後死亡,另一頭被迫釋放,計劃宣告失敗。 伊洛瓦底江豚同樣岌岌可危。其全球淡水種群僅存三個相互隔離的亞群,分別位於柬埔寨湄公河、緬甸伊洛瓦底江和印度尼西亞馬哈坎河,每個亞群數量均不足100頭。漁業誤捕、刺網纏繞是導致其意外死亡的首要因素。 目前,柬埔寨政府已設立保護區,明令禁止刺網捕魚,限制船隻速度和觀鯨活動;緬甸也與國際組織合作推行保護區管理計劃,通過培訓漁民和提供替代生計來減少漁業誤捕。然而,跨境協調、執法力度、替代漁具推廣等仍存瓶頸。 受水體汙染、灌渠工程建設、過度漁業、誤捕等影響,南亞的印河豚、恆河豚,生活在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奧裡諾科河流域的亞馬孫河豚、土庫海豚,棲息於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沿岸海域的赫氏矮海豚,生存現狀同樣不容樂觀。 記者:在推動長江江豚保護經驗出海方面,您和團隊開展了哪些工作? 王丁: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評價:「中國長江江豚保護實踐,為全球小型鯨類保護點亮了黎明的曙光。」 作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鯨類專家組成員,我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分享長江江豚保護經驗。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多次組織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柬埔寨、印尼、泰國等國家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赴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區、人工飼養繁育基地等地考察。 今年5月底,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聯合相關企業啟動「國際小型鯨類保護研究計劃」,探索將AI技術應用於小型鯨類保護研究,並與相關國家政府部門、管理機構及國際組織開展深度合作,協同各方深入研究當地小型鯨類生存現狀,輸出長江江豚保護技術與創新科技,為當地定製保護技術解決方案。 如今,長江江豚保護經驗正向東南亞國家推廣,長江江豚被動聲學監測技術已應用於柬埔寨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豚的監測和保護。 王丁(右一)向外國專家學者介紹長江江豚保護經驗。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供圖 記者:中國長江江豚保護經驗可以為拯救世界瀕危小型鯨類提供哪些啟示? 王丁:長江江豚保護並非「單一措施的成功」,而是「生態治理、政策保障、科研支撐、跨域協作、公眾參與」的協同。 小型鯨類對於自然棲息地的喪失極為敏感,因此自然棲息地保護是鯨類動物保護最重要、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長江江豚保護經驗證明:僅劃定保護區不足以逆轉衰退,需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全要素修復。比如,針對汙染突出水域,建立汙染源追溯、治理、問責機制;對漁業依賴型區域,推行「階段性禁漁+生態補償」機制,同步做好漁民轉產安置。 長江江豚保護成效,離不開法律剛性約束與跨部門聯合執法。這一經驗提示,需通過立法明確禁漁區、航運限制等保護紅線,並強化執法力度,對非法捕撈、排汙等行為嚴格追責,避免政策空轉。針對跨境物種,可建立跨境保護網絡。 遷地保護可以作為瀕危小型鯨類保護的有效補充措施,特別是針對自然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的物種,應及時考慮、在物種仍具一定種群規模時構建遷地保種種群。 人工飼養繁育成本高、效率低,其價值在於積累技術,而非替代野外種群,因此應控制規模,以滿足科研和科普宣教為基本遵循。 社會參與、提升全民保護意識同樣重要。需加強科普宣傳教育,聯合社會公眾、民間組織、志願者、媒體之力共促保護行動。(完) 受訪者簡介: 王丁。受訪者供圖 王丁,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鯨類學研究和保護工作逾40年,長期聚焦白鱀豚、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布氏鯨等鯨豚類研究和保護工作。兼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鯨類專家組成員等職務。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數十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專著4部(合著)。2021年被國際海洋哺乳動物學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是唯一一位獲此榮譽稱號的中國學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春雨直播安装包 | 伊人直播 |
魅影视频 |
夜月视频直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河豚直播 | 小蝌蚪app |
免费直播平台 |
小猫咪视频 | 夜月视频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月神直播 |
蜘蛛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雨燕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糖果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9i安装下载 |
樱花直播 | 黄播 |
魅影视频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香蕉直播 |
97播播 | 黑白直播 |
海棠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