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幹部群眾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黃土地上續寫傳奇(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山西,「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東渡黃河,取得平型關大捷,在此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動百團大戰等戰役,鑄就太行精神、呂梁精神。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百團大戰的歷史壯舉,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現了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磅礴力量。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近日,記者深入三晉大地,訪歷史印記,感今昔巨變,見證紅色熱土升騰新氣象。 初心如磐:紅色記憶永不磨滅 大同靈丘縣白崖臺鄉白崖臺村,「勝利之光」窯洞廣場上,一座「引路人」雕塑熠熠生輝。 時針撥回到1937年,八路軍115師向冉莊集結。當地百姓當嚮導、送軍糧、做軍鞋,為平型關大捷作出貢獻。 「老鄉別怕,我們是八路軍,能不能給我們帶路?」村民曾懷的孫子曾富生回憶,曾懷從家裡取了口糧,正準備給在山上避難的家人送去,這時,一名年輕戰士攔住了他。 曾富生說:「爺爺帶著一位騎馬的『首長』到了大石頭溝,那裡可以看到喬溝。」 距村4公裡、長城一號旅遊公路旁,平型關大捷主戰場喬溝,掩映在蔥蘢草木中。當年,八路軍巧用這一天然伏擊場,殲滅日軍1000餘人,擊毀日軍汽車100餘輛,繳獲一批輜重,取得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八路軍軍歌》的這句歌詞,體現了這場戰鬥的影響。抗戰勝利後,曾懷成為「義務講解員」,一遍遍講述喬溝伏擊戰的故事,賡續紅色記憶。 受曾祖父曾懷事跡感召,曾科峰選擇參軍入伍。退役後,他返鄉創業,在白崖臺村辦起富民箱包廠,當起致富帶頭人。村裡10餘名脫貧戶實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 借力喬溝的名氣,白崖臺村對八路軍115師將士居住過的窯洞「修舊如舊」,復建了八路軍機要處場景,在老爺廟高地爭奪戰遺址建設了紅色文化主題商街「平型關驛站」,積極發展紅色旅遊。依託紅色資源,村裡引入專業公司,打造紅色實景教育基地,2024年全年接待紅色研學團隊40多個、6000餘人次。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黨員幹部帶領下,村民們辦餐館、開民宿、賣特色農產品,共同把昔日人均不足「3畝坡地、1頭耕牛」的貧困村建設成為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莊。 白崖臺鄉黨委書記劉慧聰說:「紅色資源變成實實在在的文旅產業,老鄉們嘗到了甜頭。」 恆心如鐵:綠色發展久久為功 呂梁興縣,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內,一本封面泛黃的《論持久戰》引人駐足。 晉綏邊區土地貧瘠、物產稀少,加之敵人封鎖、「掃蕩」,最艱苦時120師的戰士們每人每天只能分到7兩黑豆。根據地克服困難,在黃土高原的窯洞裡辦起抗戰學院,讓《論持久戰》的真理之光照亮前行道路。 「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為功」,從取得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無不如此。 依託紅色資源,寫出農工文旅融合文章。 興縣蔡家崖鄉蔡家崖村,過去祖祖輩輩種地,交通也相對落後,咋能致富?交通先行,調整產業結構。 鐵路部門開行「蔡家崖號」列車,結束興縣不通旅客列車的歷史。村裡開發紅色景區,打造商業街,還鼓勵村民承包果園、搞雜糧加工廠、辦農家樂。僅今年6月初試營業的農家樂「晉綏大院」,就帶動近20名村民就業。 產業豐富了,增收渠道也寬了。蔡家崖村黨支部書記溫永利算了筆帳:10年間,村民人均年收入由4000多元增長到1.2萬多元。 厚植綠色家底,將生態優勢轉為發展動能。 靈丘「九分山水一分田」,如何擺脫資源束縛,開闢新賽道?科學規劃,發力有機農業。 走進靈丘車河有機社區,山水田園美景盡收眼底,與「荒山荒坡破房」的老照片形成鮮明對比。「先吃螃蟹」的下車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春感慨:「科技興農,讓『空心村』變成了康養地。」 生態治理,土壤改良,有機認證,質量追溯……車河的「試驗田」被複製推廣,靈丘有機農業的「高產田」逐步壯大。如今,全縣有機農產品累計認證133個品種,認證面積3萬多畝,生產經營主體30多家。 「科技讓農民嘗到甜頭,農民就會把科技放在心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小芬介紹,目前學校常年在靈丘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推廣,「論文寫在田間,成果出在地頭,高等教育與鄉村全面振興雙向奔赴。」 信心如炬:金色收穫照亮未來 走進靈丘縣下關鄉楊莊村,情景劇《紀念白求恩》正在村口廣場上演。 今年80歲的村民耿玉鳳,演繹了當年老大娘為救治傷員用自家老母雞熬雞湯的故事。她每次排練都精神抖擻,還把家裡保存的老風箱拿出來做道具:「俺們從小就知道,要多為別人、多為集體做事情。」 1938年10月上旬,由於創建的「模範病室」被燒毀,白求恩跟隨大部隊在晉冀一帶迂迴,11月來到靈丘。他在這裡開展巡回醫療,創建特種外科醫院,開創了群眾參與醫院管理的先河。 靈丘縣文旅局幹部劉軍,曾擔任楊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那時候條件多艱苦,白求恩還堅持做手術,搶救傷員!今天我們更要有發展信心。」劉軍說。 信心賽黃金。堅定信念,鼓足幹勁,發展面貌就大不同。 信心,源自因地制宜。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潛力大。 在興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中鋁華潤有限公司生產車間,960攝氏度的電解鋁水生產出來後,通過抬包車直接進入園區鋁業生產車間的爐子內,實現無縫銜接式協同生產。公司電解鋁生產部副總經理程志強說,鋁液無須製作成鋁錠即可直供工業園企業,既節能減耗,也降本增效。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興縣向著建設百萬噸千億元級鋁鎂產業集群目標穩步前行。 信心,源自搶抓機遇。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新興產業活力足。 鄰近「東數西算」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靈丘立足優勢,規劃建設佔地1萬多畝的大數據園區,吸引秦淮、京東、秦雲等20多家企業落戶,搭上了「新能源+算力」產業的快車,伺服器總量佔全省1/3。在秦淮數據中心,30餘萬臺伺服器吞吐海量信息,20毫秒低時延光纜直通北京。基地運維經理宋善仁表示:「從先期的水冷到現在的板式液冷,新技術不斷夯實競爭力。」 信心,既在當下,也在未來。 聚力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這片黃土地正積蓄變革與創新之力,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勇爭先。(人民日報 記者 李浩燃 劉鑫焱 鄭洋洋)
金華8月10日電 (董易鑫 李朵)8月2日至10日,2025「凌雲音樂獎」中國聲樂作品演唱比賽及民族器樂演奏比賽(下稱:2025「凌雲音樂獎」)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舉行,近1400位參賽選手參賽,還吸引了眾多聲樂、器樂教師,音樂愛好者觀摩學習。 當國家級音樂大賽與浙江中部縣城相遇,舞臺與田野相連、技藝與民心共振——這不僅是一個選手比拼專業技藝的舞臺,更是一次國樂文化的「返鄉實踐」。 活動期間,一場音樂會在浦江縣橫山村的智慧農業葡萄基地上演。(浦江縣官方供圖) 當國樂從舞臺至田野 一邊是來自北京的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奏響的「中西合璧」交響樂,另一邊則是由十餘位文化特派員自編自導的「鄉村音樂會」——活動期間,在浦江縣黃宅鎮橫山村的智慧農業葡萄基地,兩場風格迥異的音樂會輪番上演,為當地村民送去聽覺盛宴。 「國樂的誕生與中國的田野有緊密聯繫,這次我們在縣城辦賽、採風、演出就是印證了一句話——讓本土音樂『重回』土地。」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曲學選說。 據悉,2025「凌雲音樂獎」在傳統聲樂類比賽的美聲、民族唱法大類基礎上創新開設中國古曲與古詩詞藝術歌曲、中國傳統民歌與改編作品、中國藝術歌曲等五個賽道單元,旨在讓參賽選手擁有獲得更多展示機會,也讓更多中國聲樂作品得以傳播和推廣。 同期,涵蓋多場主題音樂會、雅集、研學等活動的「萬年上山·詩畫浦江」國風音樂周也在當地舉行:浦江縣演出了傳承千年的春節民間習俗——板凳龍。鑼鼓聲中,評委們忍不住加入舞龍隊伍、喊起號子。 從公益課堂到比賽現場、從光鮮舞臺到廣闊田間,專家和村民學在一起、玩在一起、樂在一塊。 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介紹:「我們並非單純舉辦比賽,而是希望舉辦類似於音樂夏令營的活動,用豐富的形式將比賽和採風有機融合起來。讓年輕人利用珍貴的時間學習、成長。」 「本屆『凌雲音樂獎』設立了多個聲樂、民族器樂的單項賽道同時展開,目標是讓專業藝術的實踐平臺下沉到基層,與民眾的文化審美相互融合、助力,漸進式創新,實現中國傳統音樂藝術與時代同步發展;讓音樂學子們能夠打破專業壁壘,互相聽見、相互看見,對音樂藝術有更廣闊的視野。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專業的比賽、精彩的音樂會以及豐富的音樂活動,為國內外音樂精英和愛樂者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促進民族音樂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胡琴表演藝術家宋飛說。 「韻起浦江—凌雲音樂獎」開幕式音樂會在浦江中學報告廳啟幕。董易鑫 攝 讓音樂成為城市「標配」 「一個賽事可以帶動一個城市的文化發展。我們更看重的是,如何通過賽事這顆『種子』拉動浦江大中小學美育的發展建設,增強賽事舉辦地的孩子們對藝術的審美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曲學選說。 浦江舉辦國家級音樂大賽並非首次。2023年,當地曾承辦「敦煌杯」中國彈撥樂(琵琶/阮/柳琴)演奏比賽。彼時,浦江官方提出「背著樂器就能免費坐公交」「活動期間所有酒店不允許漲價」等暖心舉措,不僅保障了比賽順利舉行,還拉動了當地文旅產業發展。 「前年我們之所以把『敦煌杯』放在這裡舉辦,起初是因為浦江籍青年音樂人才張輝的極力舉薦和牽線搭橋。這次的2025『凌雲音樂獎』也是因為上次辦賽效果不錯,我們才再次選擇這裡。」承辦方相關負責人杜怡璇介紹。 此外,浦江的「城市氣質」也成為國樂賽事接踵而至的重要原因之一。 活動期間,浦江縣浦陽街道同樂村熱鬧非凡,來自2025「凌雲音樂獎」的專家評委與優秀青年選手、當地村民歡聚一堂,用音樂對話。(浦江縣官方供圖) 「浦江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詩詞之鄉』等美譽,綠水青山串接起萬年上山、千年鄭義門和月泉吟社,以及百年書畫興盛地的文化脈絡,也孕育了根深葉茂的浦江民間藝術。」浦江縣委常委方淵說,在音樂藝術方面,浦江亂彈唱腔高亢激越,表演粗獷奔放,深受百姓歡迎,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躍於各種舞臺。 據悉,浦江官方正以此次活動為起點,融入了建設「國樂之城」的長遠考量,嘗試推動名家進村入企開展藝術交流、聯動省市縣文化特派員和浙江省文藝賦美工程,冀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 「多年前,中國樂器協會曾提出『讓樂器成為家庭的標配,讓音樂成為生活的剛需』的目標。這次活動,我們看到浦江很多老百姓對音樂文化有內在需求,也證明這個目標正一步步走向現實。」中國樂器協會常務副會長孫瑞勇說。(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3517
15
2025-11-21 19:06
96271
19
2025-11-21 19:06
56497
65
2025-11-21 19:06
94856
52
2025-11-21 19:06
71238
87
2025-11-21 19:06
56481
74
2025-11-21 19:06
89352
96
2025-11-21 19:06
48251
91
2025-11-21 19:06
36714
73
2025-11-21 19:06
79582
38
2025-11-21 19:06
85926
37
2025-11-21 19:06
45837
41
2025-11-21 19:06
64897
25
2025-11-21 19:06
49261
46
2025-11-21 19:06
43529
38
2025-11-21 19:06
29834
57
2025-11-21 19:06
28415
49
2025-11-21 19:06
78435
62
2025-11-21 19:06
27354
13
2025-11-21 19:06
17869
73
2025-11-21 19:06
18435
39
2025-11-21 19:06
98416
58
2025-11-21 19:06
21769
42
2025-11-21 19:06
27945
15
2025-11-21 19:06
74913
79
2025-11-21 19:06
75418
41
2025-11-21 19:06
28951
24
2025-11-21 19:06
63192
71
2025-11-21 19:06
53748
74
2025-11-21 19:06
26851
12
2025-11-21 19:06
86253
76
2025-11-21 19:06
95471
98
2025-11-21 19:06
18359
82
2025-11-21 19:06
71864
23
2025-11-21 19:06
68413
16
2025-11-21 19:06
59486
65
2025-11-21 19:06
97485
13
2025-11-21 19:06
83641
38
2025-11-21 19:06
49721
84
2025-11-21 19:06
76493
97
2025-11-21 19:06
59682
13
2025-11-21 19:06
39276
31
2025-11-21 19:06
35798
32
2025-11-21 19:06
16954
71
2025-11-21 19:06
53814
81
2025-11-21 19:06
49235
19
2025-11-21 19:06
42351
81
2025-11-21 19:06
56819
72
2025-11-21 19:06
98136
83
2025-11-21 19:06
65347
92
2025-11-21 19:06
62817
76
2025-11-21 19:06
97648
49
2025-11-21 19:06
17528
96
2025-11-21 19:06
| 蜜桃app | 杏爱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夜魅直播 | 趣爱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 榴莲视频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贵妃直播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 西瓜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花儿直播 | |
| 春雨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 趣爱直播 | |
| 密桃直播 | 桃花app |
| 蜜桃直播 |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莲花直播 |
| 桃花app | |
| 红桃直播 | 小蝌蚪app |
| 夜月视频直播 | |
| 抓饭直播 | 奇秀直播 |
| 蜜唇直播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