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8月14日電 (孫倩 孫婷婷)立秋時節,臨沂市臨沭縣青雲鎮盧官莊村的玉米地連綿成片,一架無人機正低空飛行,進行噴藥作業。60多歲的村民盧洪真站在田埂上,望著農田感慨道,「我們把土地託管給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每畝地除了保底收入800元(人民幣,下同)外,年底還有分紅。」 盧官莊村的土地託管,始於2021年11月。彼時,盧官莊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鼓勵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該村歷時半年時間的集中整治,整理出1000多畝連片土地。「考慮到村裡老年人居多,年輕勞動力不足,再加上受技術、資金的限制,自身種植水平不達標,我們決定將1500多畝土地託管給金豐公社。」盧官莊村支部書記盧洪本介紹說。 「以前種地效率低,村民掙不著錢,不少土地都撂荒了,村集體還背著百萬元的債務。」盧洪本說,該村推行「雙社聯合」模式後,探索出鄉村發展新模式。 「雙社聯合」是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自願以土地入股,通過「以好換孬」「以近換遠」等方式整合零散地塊,將「小田」變「大田」。同時,金豐公社運用「兩拌三噴」等新農技,助力小麥、玉米等作物增產,不僅降低種植成本,也保障了糧食穩產增收。「我們的原則是本村人種本村地,增產收益不出村。」 臨沭縣金豐公社縣社社長董書通介紹說,作為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金豐公社憑藉在農業領域積累的專業優勢,為託管土地提供從產前的農資供應,到產中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再到產後農產品銷售等全鏈條服務。目前,金豐公社的縣級為農服務中心已遍布全國22個省份。 圖為發達麵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生產車間。孫倩 攝 在德州市夏津縣,發達麵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高速運轉,將粒粒小麥轉化為麵粉。「我們收購的小麥,大多來自方圓十公裡內的種植戶。」該公司董事長徐山元表示,作為一家糧食經營企業,應從田間地頭把住品質關。 徐山元介紹說,傳統的車輛在運輸小麥過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的現象。為此,發達麵粉集團對小麥運輸車輛進行嚴格密封,避免小麥運輸、裝卸中的撒漏、受潮、黴變和汙染等損耗。 在從倉庫到加工的傳送過程中,傳統傳送方式是通過攪籠螺旋輸送。徐山元表示,今年,集團全部改為刮板運輸機,小麥破損率從0.3%降至0.2%。「不要小看破損率下降0.1%,企業年小麥加工量300萬噸,這一個環節就省出3000噸小麥,相當於六七千畝麥地的產量。」 圖為山東五徵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孫倩 攝 在山東五徵集團有限公司,現代化高端農機產品正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該公司首創的混合動力CVT拖拉機,比傳統機型節油25%,自主研發的青飼料收穫打捆一體機實現了收穫、切碎、輸送、打捆一站式作業。 「我們始終將綠色發展放在首位,將其融入企業戰略和日常運營中。」據山東五徵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李太福介紹,該公司累計投入近3億元,先後完成了鍋爐「煤改氣」綠色改造、用電設備節能技術改造等43個項目,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如上述民營企業一樣,時下,山東民營企業紮根實業、深耕主業,用行動書寫責任答卷。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山東民營經濟增加值2.54萬億元,同比增長5.7%,佔GDP的比重達50.7%,佔據「半壁江山」。(完)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要舉措,長江、黃河的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母親河重現生機、活力。 長江流域湖北鄂州梁子湖畔,夜幕降臨,上百萬隻螢火蟲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 付新華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20年監測螢火蟲的遷徙與生存狀況。 研究團隊的高感光監測儀和AI追蹤識別技術記錄下了長江中下遊十多個水棲螢火蟲種群的「足跡」,自2016年起,對水環境最為敏感的一類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持續擴大,十年間,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 而在萬米高空中,遙感衛星也感知著螢火蟲周邊長江水質十年間的變化。 這是2015年4月拍攝於湖北鹹寧段長江幹支流的遙感衛星影像,黃色越深表示主要汙染物總磷的濃度越高;而這是今年4月同一江段的影像,顏色已由黃轉青,表明總磷濃度大幅下降。 十年間,長江流域近萬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汙染源減少的同時,監管排汙口的「天網」越織越密。 截至2024年底,長江經濟帶累計排查了14萬公裡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汙口18萬餘個,整治完成率約90%。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從水系密布的長江流域往北,與長江同源共生的黃河,十年間也經歷著生態的蛻變。 今年夏天,黃河中遊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聯合進行了第30次調水調沙作業。 在小浪底水庫上遊的潼關水文站,在線光電測沙儀用光線穿透黃河水,感知著其中泥沙含量的變化。我們發現,這裡流過的每立方米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從多年平均值27.5公斤減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而黃河泥沙逐年減少的關鍵就在黃土高原。 從高空俯瞰黃土高原溝壑,我們看到了為攔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壩。如今,黃河流域已經有5.83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沙74億噸。 2024年,黃河輸沙量較此前多年的均值減少超八成。當長江入海口的衛星影像褪去昔日的渾濁,當黃河三角洲蛻變成群鳥翔集的生態樂園——母親河的煥新重生不僅讓流域居民共享生態福祉,更鑄就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脊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8459
97
2025-11-06 14:45
12769
82
2025-11-06 14:45
37916
67
2025-11-06 14:45
71864
47
2025-11-06 14:45
83291
62
2025-11-06 14:45
36584
21
2025-11-06 14:45
92876
93
2025-11-06 14:45
92746
85
2025-11-06 14:45
96157
63
2025-11-06 14:45
31748
21
2025-11-06 14:45
64815
38
2025-11-06 14:45
59167
98
2025-11-06 14:45
85461
95
2025-11-06 14:45
94362
32
2025-11-06 14:45
53481
47
2025-11-06 14:45
92576
95
2025-11-06 14:45
71836
27
2025-11-06 14:45
52814
73
2025-11-06 14:45
12938
62
2025-11-06 14:45
52968
41
2025-11-06 14:45
59263
51
2025-11-06 14:45
87539
28
2025-11-06 14:45
46159
59
2025-11-06 14:45
73658
14
2025-11-06 14:45
64198
58
2025-11-06 14:45
34162
24
2025-11-06 14:45
72158
39
2025-11-06 14:45
87613
67
2025-11-06 14:45
64329
47
2025-11-06 14:45
81526
75
2025-11-06 14:45
35462
94
2025-11-06 14:45
68593
51
2025-11-06 14:45
85397
54
2025-11-06 14:45
48731
79
2025-11-06 14:45
79534
13
2025-11-06 14:45
97825
74
2025-11-06 14:45
53816
86
2025-11-06 14:45
98743
18
2025-11-06 14:45
92453
67
2025-11-06 14:45
13974
19
2025-11-06 14:45
15742
28
2025-11-06 14:45
98375
62
2025-11-06 14:45
28315
45
2025-11-06 14:45
58197
19
2025-11-06 14:45
64813
16
2025-11-06 14:45
28164
59
2025-11-06 14:45
28965
21
2025-11-06 14:45
78291
53
2025-11-06 14:45
41697
28
2025-11-06 14:45
17243
52
2025-11-06 14:45
23841
53
2025-11-06 14:45
| 优直播 | 伊人下载 |
| 小蝌蚪app | |
| 蜜桃app | 小猫直播 |
| 抖音成人版 | |
| 橙色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桃花app | |
| 名模直播 | 青柠直播 |
| 杏爱直播 | |
| 桔子直播 | 趣爱直播 |
| 花瓣直播 | |
| 榴莲视频 | 花儿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柚子直播 | 么么直播 |
| 蜜桃直播 | |
| 月神直播 | 六月直播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 桔子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色花堂直播 | |
| 小蝌蚪app | 打开b站看直播 |
| 美女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