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以下簡稱CDP)公布2024年全球企業問卷結果,有超過24800 家公司對氣候變化、森林和水資源安全環境信息通過CDP進行披露,這些企業佔據了全球市值的三分之二,其中僅約2%(近500家)企業獲得「A」等級。大金在氣候治理、環境信息透明度及可持續商業實踐等方面表現卓越,連續四年上榜獲最高評級「氣候變化A級」。作為全球權威的環境數據披露平臺,CDP不僅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夥伴,其評級體系更被譽為企業環境責任的「黃金標準」。CDP 評級分為A或A-、B或B-、C或C-到D或D-四個等級,A 級不僅要求企業公開透明地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減排目標等核心數據,更強調對氣候風險的預判能力與對機遇的轉化能力。作為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世界先進企業,大金能夠連續四年獲此認證,全面彰顯了大金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引領和示範意義。從願景到執行:大金深入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共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面對舒適空間需求激增,如何緩解能源消耗和排放造成的環境壓力已成為時代挑戰之一。在此背景下,大金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提出「環境願景 2050」,明確到 2050 年實現全球事業活動及產品服務中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為達成這一願景,大金規劃了多維度行動路徑:在產品端,推進節能化與環保型冷媒開發,覆蓋從生產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減排;在建築與能源領域,通過一體化節能方案、能耗管理系統及可再生能源應用,降低建築碳足跡;針對難以直接抵消的剩餘排放,通過普及熱泵採暖、布局可再生能源事業、開展森林保護等碳抵消舉措形成補充,最終構建起「直接減排 + 間接抵消」的全鏈條減碳體系。同時,大金集團以每5年為目標周期制定「FUSION」經營戰略規劃,將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空調行業低碳作為經營計劃執行,力爭到2050年在全球的事業活動及產品服務中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作貢獻。為此,集團設定了明確的階段性目標:以2019年為基準設計 2025 年溫室氣體排放減低30%,2030年減排至50%。在持續努力下,截至2024年3月,2023年度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已達7000萬噸,持續推進人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全球品牌:不斷開創空氣新價值大金作為行業內集空調、冷媒及壓縮機研發、生產、銷售、售後於一體的世界知名企業,自1924 年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探索空氣舒適的奧秘,不斷引領空氣文化的發展,發展至今,業務已遍布全球175個國家和地區。立足全球視野,大金不僅以自身經營發展為目標,更以「用空氣創造答案」為企業願景,在降低環境負荷的同時,創造有利於「地球」、「城市」、「人」的新價值,通過推廣普及變頻空調提升能源的效率,開發和推廣環境友好型的環保冷媒、普及熱泵地暖、活用和普及可再生能源,減輕環境負擔,為人們享有舒適和健康空間創造新的價值。展望未來,隨著「環境願景 2050」的深入推進,大金將繼續以「用空氣創造答案」,把每一步實踐轉化為推動全球碳中和的持續動能,展現全球企業應有的擔當與遠見。*2024大金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
多所高校開啟就業幫扶「全程陪跑」模式 靶向施策補短板 就業服務「不斷線」 夏夜,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青花街的一塊LED大屏前,一群年輕人正圍在一起熱火朝天地觀看球賽,其中有不少人是玉溪師範學院的校友。 青花街與玉溪師範學院相隔不遠,2020年10月開街後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被認定為雲南省級創業街區,越來越多創新創業項目在這裡孵化。畢業於玉溪師範學院美術學院的王子強也在這裡成功創立了「瓦貓大人」品牌。 玉溪師範學院聯合玉溪市人社部門,在這條街構建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服務聚合體,聚焦崗位對接、創業孵化、技能培訓等。 現在,青花街成為玉溪師範學院畢業生的創業「根據地」,街上還專門開闢了「職享咖啡角」供大家交換就業信息。 這裡不僅白天人來人往,晚上同樣熱鬧。「我們利用『夜經濟』的特點,設立夜間招聘專區,組織互動活動,提供政策諮詢和職業規劃指導,更高效地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玉溪師範學院學生處副處長沈麗萍說。 大學生就業一直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7月,隨著畢業生紛紛離校,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去向問題更是受到廣泛關注。 不久前教育部召開高校畢業生離校後促就業工作座談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強調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聚焦突出問題,堅持效果導向,真正做到服務「不斷線」,即政策落實「不斷線」、崗位資源開發「不斷線」、跟蹤幫扶援助「不斷線」、就業數據審核「不斷線」。 玉溪師範學院這種「離校不離心」的服務模式,正是全國高校落實就業服務「不斷線」要求的縮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還有不少地方、多所高校,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就業幫扶「全程陪跑」的有效做法。 精準「畫像」:一個都不能少 「困難畢業生在就業市場面臨多方面問題。」江西科技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吳麗娟說,「所以,我們對學校2025屆困難畢業生實施精準畫像,進行分類指導。」她介紹,學校對照困難畢業生名單進行逐一排查,同時依託二級學院院長、就業幹事、輔導員深入學生群體摸排,建立詳細的就業幫扶臺帳,做到一人一檔、一人一策。 精準,成了不少高校解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共同選擇。比如,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要求幫扶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開展技能培訓、職業測評、心理疏導,推薦至少3個適配崗位,建立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崗位分享群,藉助「工學雲」平臺將崗位信息精準推送至未就業畢業生,持續開展就業幫扶。浙江師範大學則建立了困難畢業生動態幫扶機制,動態更新「紅」「橙」「黃」三級幫扶清單,實行幫扶情況周匯報制度。 北京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曉傑介紹,學校要求每個學院配備一名專門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其職責涵蓋學生就業推薦、就業市場建設、就業指導課程授課及解答學生困惑,確保學生在學院層面能及時解決就業相關問題。另外,本科生從入校起就配備了導師,導師在學生專業發展、個人成長及生涯發展方面提供全程指導。「一名導師一般最多帶不超過3名新生,以保證指導的精細度。」劉曉傑說。 針對有特殊情況的畢業生,不少高校也出臺了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比如,黑龍江工商學院針對脫貧、殘疾等困難群體,建立「一人一檔」,實施「一對一」結對幫扶,落實「3次政策輔導+3次崗位推薦+3次談心談話」的「333」陪伴式服務模式,全程護航,託底安置。學校還自籌資金4.86萬元,為93名困難學子發放求職補貼,將物質幫助與精神關懷相結合,把溫暖送到學生心坎上。 「靶向治療」:把短板補起來 精準識別只是開始,如何在「畫像」過程中,找到畢業生的就業困難才是關鍵。 「學校給還沒有就業的學生辦了就業扶持班,有些本科生的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較弱,老師會對學生提供具體的幫助和訓練,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很具體,也能直擊要害。」貴州大學菸草學院的畢業生餘宸南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對於就業困難大學生來說,如何把他們的短板補起來,才是增強職場競爭力的根本做法。 針對這種情況,不少學校提供了「靶向治療」方案。 江西科技學院發揮校友資源開設了「校友圓桌派」,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學生的訴求,然後邀請校友開展各類講座,比如AI應用、禮儀培訓、面試技巧、視頻製作、營銷技巧等,每月一場。 「我們工作室堅持職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發展相結合,開設了一個公眾號、一個雲課堂、一個工作坊、一個集訓營、一個加油站、一個諮詢團和一個直播間。」浙江師範大學「七彩人生職業發展工作室」負責人祝偉華說。其中,公眾號和雲課堂解決的是普遍性的問題,加油站、諮詢團和直播間則解決個體性問題,工作坊和集訓營則主打實用性,從如何撰寫自我介紹到面試禮儀,「都是對學生非常有用的內容」。 張新婷是黑龍江工商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2021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家中經濟拮据。初入大學時,張新婷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再加上初到新城市的不適應讓她感到迷茫,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沒有形成清晰的方向。 輔導員老師為她安排了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她緩解焦慮情緒,並著力幫助她提升專業能力,引導她加入了學院的設計工作室,讓她在真實的項目中鍛鍊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張新婷在面試時容易緊張,教師便陪她模擬面試場景,反覆練習。現在,張新婷已經成功通過了省內一家文創企業的面試。 入職當天,張新婷在朋友圈留下感言:「感謝一路走來所有給予我幫助的人,尤其是老師的幫助,讓我相信我也可以擁有更好的未來。」 開拓思路:基層舞臺更廣闊 學生的就業觀念也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 潘德忠是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2021級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生,在今年畢業離校前仍未落實畢業去向。其實,潘德忠在求職過程中一直非常積極,投遞了不少份簡歷卻沒有成功,他感到十分氣餒。 輔導員結合專業特點,與潘德忠分析了在新疆工作的優勢,分享了校友留疆留基層的案例,引導潘德忠轉變就業觀念並調整就業預期,為他制訂一對一就業幫扶策略,幫助他量身定製了求職簡歷、與相關企業對接。最終,潘德忠與新疆的一家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目前,他已經進入這家企業實習。 基層的土壤裡藏著最鮮活的民生百態,真正的工作能力,從來都是在實踐中打磨出來的。 為吸引更多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教育部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推薦和獲獎人物事跡宣傳,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指導各地設立地方性項目吸納更多畢業生。甘肅採取省級財政適當補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單位就業,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給予項目人員生活補貼,補貼期限3年。河南採取省級統一招考、縣級統籌、鄉鎮管理、村級使用的模式,招用5000名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每人每月工資3500元,省財政給予待遇保障,服務期限2年。內蒙古實施的社區民生志願服務計劃招募5000人,擴大「三支一扶」招募規模至3000人,「西部計劃」新招募1000人以上。 「做好就業工作沒有捷徑,關鍵在於抓落實。」懷進鵬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實習生 楊展儀 康璐瑤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雨燕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大鱼直播 | 贵妃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蜜唇直播app | 魅影直播间 |
么么直播 |
大鱼直播 | 妲己直播 |
九球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樱花直播 | 魅影9.1直播 |
蜘蛛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柠檬直播 |
比心直播 |
极速直播 | 么么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大鱼直播 | 五楼直播 |
黄播 |
茄子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花间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