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如何看待醫學的理性與非理性?為何醫學發達的現代社會卻容易引發健康焦慮?「當醫學遇見『非理性』」——「醫學文化史」系列新書分享會暨跨學科對話日前在京舉行,來自醫學界和文化界的知名專家、作家進行了深入探討。 對話會現場。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孔令燕介紹,「醫學文化史」系列源自英國著名醫學史家、倫敦大學學院醫學史中心榮譽教授羅傑·庫特的宏大構想,由全球五十五位頂尖學者耗時八年撰寫,是首次系統梳理醫學文化史的開創性著作。202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該系列,歷經五年翻譯與編輯,現已出版《醫學文化史:古代卷》《醫學文化史:中世紀卷》《醫學文化史:文藝復興卷》《醫學文化史:啟蒙時代卷》四冊,後兩冊《醫學文化史:帝國時代卷》《醫學文化史:現代卷》將於近期面世。 北京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醫學文化史」系列譯叢主編張大慶指出,20世紀60年代「病人權力運動」催生了醫學史研究的重大轉向:從醫生主導的「自上而下」專業史研究,發展為融合患者視角的「自下而上」文化史研究。這一轉變使得普通人的醫療體驗和健康觀念進入學術視野,醫學史研究不再僅是醫學專業人士的領域,更多人文學者開始參與其中。面對醫學與文化的雙重複雜性,該叢書突破傳統通史體例,創造性採用環境、食物、疾病、經驗等八個主題貫穿各卷,全面涵蓋醫療健康領域的核心議題。該書價值在於揭示了醫學發展始終與文化演進緊密交織,通過呈現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疾病的理解和治療實踐,幫助讀者認識到現代醫學觀念的歷史相對性,從而更理性地看待當代醫學的成就與局限。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從文學視角解讀醫學的文化屬性,認為醫學從來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涉及人對身體和生命的自我想像,「即使今天,我們的身體也並非完全交給理性和醫學」。面對現代醫學的局限性,他提出自己的理解:醫學始終面臨「可怕的絕對」,即某些疾病無法治癒、生命必然終結的終極命題。這使得醫學註定無法完全理性化,必須保留對非理性維度的包容。他認為「醫學文化史」系列圖書的價值正在於呈現這種張力:既包含有趣的「無用知識」,展示古人「奇怪」的治療方法,更以此為認知鏡鑑,幫助我們理解醫學發展的文化語境。他倡導寬容的醫學觀,即現代人應當接納理性治療與傳統經驗的共存,這種開放態度,恰恰體現了對醫學文化本質的深刻把握——它永遠是人類認識自我、應對生死這一永恆命題的文化實踐。 「醫學文化史」系列圖書書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石川引用特魯多醫生墓志銘「醫學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強調醫生需破除「萬能幻覺」,既要保持悲憫之心又要接受醫學的局限性。「例如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及精神疾病而言,醫學更多是在尋求最佳管理方案而非徹底治癒。」他還從臨床實踐出發,分享了精神醫學發展中的文化啟示,重點剖析了精神醫學的特殊性——從希波克拉底的"黑膽汁"理論到中世紀的"驅魔"實踐,精神疾病認知始終與文化觀念緊密交織。 在對話中,張大慶還指出,當代醫學面臨一個顯著悖論:隨著檢測技術日益精密,人們發現的「異常指標」越來越多,但真正的健康感受卻可能不升反降。他以甲狀腺結節為例,現代儀器的高敏感性使得幾乎人人都有結節,但這種過度診斷反而可能引發健康焦慮,形成「健康主義悖論」——越是追求絕對健康,越容易陷入對健康的持續擔憂中。 這一現象背後是深刻的文化變遷。李敬澤指出,現代社會塑造了一種「絕對健康」的幻象,將健康異化為對各項指標的機械追求。「當人們用這種完美主義標準審視自身時,反而會陷入持續的不健康感。」他認為這種現象在臨床上表現為「疑病症」的增多,以及患者症狀描述的日益複雜化——文化水平越高、表達能力越強的患者,其症狀主訴往往越豐富多元。(完)
8月9日,「三伏天——戴士和油畫作品與文獻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展覽深度梳理呈現戴士和藝術生涯與成果,匯集油畫、壁畫、素描等多種形式的作品與文獻資料共130件,其中,《三伏天》《跟我擊掌》《曼倫寨》等油畫為首次展出。戴士和1948年生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油畫寫生和油畫寫意的主要踐行者之一。展覽展出戴士和各個階段的作品,展品時間跨度較大,最早的展品是戴士和1962年所繪的水彩寫生《香山》,展出的油畫作品包括《青年徐悲鴻》《畫室窗下》《母與子》《一摞速寫本》等。除了油畫,展覽還收集了相關的草圖一併展出。如《辛氏酒家——黃鶴樓的傳說》壁畫手稿、油畫《林風眠》的素描手稿等,觀眾可以從中了解創作的具體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特別展出了戴士和的壁畫設計原稿《先秦諸子——昨夜星辰》,通過這件作品,觀眾可以體會到油畫對壁畫創作的積極影響。 展覽現場。阮佳雯 攝展覽現場,95後丁先生與李先生分別與《畫室窗下》合照。他們從年輕人的視角表達觀展體驗:「直觀感受就是色彩非常鮮豔,看的時候心情會很愉快。乍一看很絢爛,仔細看又能看出每一筆都是細節。」「看戴士和的畫,能感受到磅礴的生命力。」一位女觀眾告訴記者,「尤其是色彩,很生動,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新鮮氣息。」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錢流向記者介紹,「戴士和的油畫非常有辨識度,他在油畫裡融入了對中國文化的深刻認知,吸收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和許多民間的東西,同時追求畫面的生動性,所以他的畫面很有趣味,是自由且奔放的。」雕塑家吳為山評價戴士和:「他探索一種特別的寫意,油畫語言不修不描,作品像『日記』『札記』,小小篇幅,寥寥數筆,卻因其意味雋永,因其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而引人入勝。」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劉海粟美術館主辦,上海鴻一美術館承辦,將持續至8月31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2583
27
2025-10-25 19:31
34251
87
2025-10-25 19:31
47635
95
2025-10-25 19:31
72635
84
2025-10-25 19:31
53861
37
2025-10-25 19:31
27615
16
2025-10-25 19:31
87596
54
2025-10-25 19:31
26378
39
2025-10-25 19:31
41589
61
2025-10-25 19:31
16975
69
2025-10-25 19:31
48956
84
2025-10-25 19:31
89653
97
2025-10-25 19:31
34156
12
2025-10-25 19:31
17962
87
2025-10-25 19:31
47913
31
2025-10-25 19:31
85237
87
2025-10-25 19:31
32895
48
2025-10-25 19:31
41635
28
2025-10-25 19:31
36725
79
2025-10-25 19:31
75214
29
2025-10-25 19:31
27163
14
2025-10-25 19:31
73895
69
2025-10-25 19:31
19835
86
2025-10-25 19:31
17538
72
2025-10-25 19:31
56147
42
2025-10-25 19:31
84236
69
2025-10-25 19:31
84379
52
2025-10-25 19:31
39462
32
2025-10-25 19:31
92186
28
2025-10-25 19:31
37456
27
2025-10-25 19:31
97426
71
2025-10-25 19:31
28541
27
2025-10-25 19:31
13594
37
2025-10-25 19:31
28137
37
2025-10-25 19:31
72348
59
2025-10-25 19:31
47329
35
2025-10-25 19:31
57169
48
2025-10-25 19:31
41598
69
2025-10-25 19:31
94825
59
2025-10-25 19:31
58329
78
2025-10-25 19:31
92876
57
2025-10-25 19:31
41257
42
2025-10-25 19:31
45126
16
2025-10-25 19:31
76234
38
2025-10-25 19:31
19654
74
2025-10-25 19:31
68215
36
2025-10-25 19:31
81645
84
2025-10-25 19:31
39576
17
2025-10-25 19:31
14875
94
2025-10-25 19:31
51347
25
2025-10-25 19:31
93864
37
2025-10-25 19:31
| 榴莲视频 | 伊对免费下载 |
| 凤蝶直播 | |
| 零点直播 | 心跳直播 |
| 凤凰网直播 | |
| 零点直播 | 青草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sky直播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黄瓜直播 |
| 暖暖直播 | |
| 彼岸直播 | 小k直播姬 |
| 成人免费直播 | |
| 花椒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 月神直播 | |
| 蜜疯直播 | 雪梨直播 |
| 黄播 | |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魅影5.3直播 |
| love直播 | |
| 黑白直播 | 迷笛直播 |
| 现场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