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雲/新疆日報訊(記者 李雄心攝影報導) 8月12日,「對口援疆 潮湧天山」主題採訪活動南疆組採訪團首站抵達阿克蘇地區,20餘家中央媒體和援疆省市媒體及自治區媒體組成的採訪團,深入一線,以行進式、全媒體、多視角探訪了阿克蘇具有代表性的援疆項目和產業發展等工作開展情況。塔克拉瑪幹·三五九旅文化旅遊區外景。(8月12日無人機攝)8月12日,在「沙漠之門」景區,遊客騎駱駝遊覽塔克拉瑪幹沙漠。採訪團一行走進塔克拉瑪幹·三五九旅文化旅遊區「閃耀明珠」改造項目,了解浙江省引領打造兼具文化內涵和自然風光的沙漠塔河胡楊軍墾文化旅遊明珠帶情況。8月12日,採訪團在塔克拉瑪幹·三五九旅文化旅遊區採訪。8月12日,遊客乘坐「沙漠之門」小火車遊覽塔克拉瑪幹·三五九旅文化旅遊區。8月12日,塔克拉瑪幹·三五九旅文化旅遊區內景觀。8月12日,遊客在「沙漠之門」景區打卡拍照。8月12日,遊客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開啟越野挑戰。2024年,台州市援疆前方指揮部安排援疆資金6900萬元,援建該項目,建設或完善沙漠之門、睡胡楊谷等景區旅遊地標和配套基礎設施,引領打造兼具文化內涵和自然風光的沙漠塔河胡楊軍墾文化旅遊明珠帶,持續舉辦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門越野挑戰賽、沙漠文化旅遊節等九大旅遊節慶節會活動,年均接待遊客60餘萬人次,實現文旅產值3200餘萬元,帶動就業1500人次。
福州8月7日電 題:兩岸青年體驗非遺技藝 同心傳承中華根脈 作者 葉秋雲 「這些工具充滿歷史感和力量感,感覺很有故事。」近日,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賴玉寅在福建理工大學體驗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的「敲打成型」環節時,手持錘子專注敲打著銀器。他說,看似簡單的重複敲打,實則力道和角度都大有學問。 時值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舉辦期間,第二屆海峽兩岸(福州)大學生公益廣告創意大賽暨學術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兩岸青年跟隨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銀飾鍛制技藝(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林偉星學習畲族銀器製作技藝。 8月5日,第二屆海峽兩岸(福州)大學生公益廣告創意大賽暨學術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圖為兩岸青年體驗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福建理工大學 供圖) 熱衷中華傳統文化的賴玉寅,對此次體驗興致濃厚。他說:「製作時,最專注的就是敲打的節奏感。整個世界仿佛只剩下槌子和銀器的清脆聲,能專心感受每一次敲擊帶來的微小變化,完全沉浸其中。」 「兩岸在老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上很相似。」製作過程中,賴玉寅聯想到了臺灣傳統工藝的保護。他說,傳承都依賴師徒口傳心授,創新則都在努力結合現代審美,讓老手藝走近年輕一代。 作為指導老師,林偉星看著兩岸青年認真製作銀飾,十分欣慰。他認為,金銀器製作技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兩岸青年共同體驗非遺,能讓他們真切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工匠精神。 7月30日,兩岸近百名青少年走進福州市鼓樓區文化館,體驗非遺篆刻技藝。記者 呂明 攝 在第三屆兩岸青少年「創未來」科普夏令營活動中,兩岸近百名青少年走進福州市鼓樓區文化館,體驗非遺篆刻技藝。臺灣大學生吳哲維循著印材上用黑筆描好的名字筆畫執刀刻石,當名字逐漸清晰時,他說,「印材是石料,下刀需用力,可見篆刻很考驗功力。」 臺灣中原大學學生楊進忠則與大陸同學組隊,在福州圍繞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展開設計,共同搭建了公共藝術裝置《渡夢歸脊》。他認為,以閩南宗族文化和建築特徵為核心靈感的公共藝術裝置《渡夢歸脊》,承載了遊子尋根、家族凝聚、血親同源的情感。 當前,福建積極鼓勵臺胞參與非遺傳承與保護。據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透露,在福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臺胞1名、省級傳承人有臺胞12名。 首位臺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卓聖翔表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需要兩岸青年同心協力。兩岸青年攜手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既能為彼此搭建深度交流、共築夢想的橋梁,也能讓兩岸傳承人共同發力,讓非遺傳承下去。(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春雨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零点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咪咕直播 |
成人抖阴 | 荔枝直播 |
97播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月神直播 |
深夜直播 |
彼岸直播 | 月神直播 |
蜜疯直播 |
桔子直播 | 蜘蛛直播 |
桃花app |
荔枝网直播 | 妖姬直播 |
桃花直播 |
月夜直播 | 零点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奇秀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零点直播 |
黄瓜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浪花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