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月13日電 題:舌尖上的世運:「中國味」圈粉「世界胃」 作者 王利文 賀劭清 袁牟知博 紅油在餐碗裡輕輕晃出漣漪,巴拿馬柔術運動員阿羅塞梅納·雅克琳盯著碗裡的紅油抄手,先用勺子舀起一勺湯試探,辣得吐舌卻又忍不住再嘗。這樣的鮮活場景,正在成都世運村和成都的街頭巷尾不斷上演。當來自世界各地的味蕾與中式美食碰撞,一場跨越國界的「舌尖對話」正酣。 8月6日晚,成都世運會外籍運動員等在成都望江樓公園品成都蓋碗茶。 記者 安源 攝 成都世運村餐廳的蒸汽裡,藏著生動的舌尖對話。每日供應的數百種餐食中,回鍋肉、宮保雞丁的鮮香與地中海風味、歐陸經典菜餚交織。「龍抄手是我來成都就愛上的寶藏!」在世運村餐廳負責餐飲服務的寮國志願者安吉推薦道,除了享譽海外的火鍋、麻婆豆腐等「美食明星」,更多地道本地滋味正悄然俘獲「世界胃」。 泰國體操教練帕廷亞·汶亞克對此深有感觸。在成都嘗到辣中帶著微妙酸甜的魚香肉絲、焦香味層層遞進的甜皮鴨後,他刷新了對川菜的認知,「和泰國川菜館完全不同,這裡的辣帶著層次」。 世運村周邊的火鍋店成了外籍參賽人士解鎖「四川熱情」的首選。火鍋翻滾間,不同語言的歡笑聲混著蒸汽升騰。有人舉著毛肚研究「七上八下」的涮燙技巧,有人把黃喉誤認成「海裡的神秘食材」,還有人特意點上特辣鍋底,用大汗淋漓感受四川的「熱辣滾燙」。 而火鍋店旁的四川特產店,成了這份熱情的「見證者」。店員餘思函記得,一位美國運動員抱著成堆花椒和火鍋底料約好次日再來:「要把這刺激又迷人的味道帶回家。」 8月6日晚,成都世運會外籍運動員等在火鍋巴士上品成都火鍋。 記者 安源 攝 餐桌之上,飲食方式的碰撞更添趣味。一家中餐廳裡,西北牛肉麵的湯碗剛見底,奧地利手球隊運動員們的目光又盯上了剛出鍋的水餃,褶子捏得像花瓣,旁邊一小碟辣椒油蘸料正冒著細密的泡。用五天時間練熟了筷子的隊醫馬丁·倫普鮑爾輕巧一挑,水餃穩穩落進蘸碟,小口咬開,牛肉鮮香混著湯汁迸發,在舌尖留下回甘,「我們想嘗試更多新鮮的美食,通過這些味道,我們正一點點靠近中國文化」。 這樣的味覺探索,時有上演。荷蘭籍體操技巧評判員魯道夫·克洛彭布爾嘗過紅糖餈粑後,暫時「拋棄」了鍾愛的小籠包:「這米做的甜食軟軟糯糯,是從沒嘗過的奇妙味道。」 巴拿馬柔術運動員阿羅塞梅納·雅克琳在體驗多種四川滋味後坦言,最情有獨鐘的還是麻辣味型,「因為它最能代表四川的熱情與活力」。 餐桌外,零食袋裡也藏著驚喜。烏克蘭蹼泳選手季莫申科·葉夫赫妮婭對著辣條、瓜子等「中國零食」兩眼放光,裝滿一包打算帶給媽媽:「了解一個國家,就得從它的味道開始。」 從世運村的一粥一飯到街頭巷尾的煙火升騰,各代表團成員在味蕾雀躍中讀懂成都的包容。一口口來自東方的滋味成了文化橋梁,讓「世界胃」在鮮香裡共鳴,在滋味中相知。(完)
衢州8月10日電 (記者 陳溯 左宇坤 吳君毅)在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的山上,有一座高几十米的「麵包窯爐」,這裡烤制的麵包香氣撲鼻、鬆軟可口,每到節假日就有不少遊客前來品嘗打卡。事實上,這座「麵包爐」曾是一個石灰窯。如今,路裡坑村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將閒置資源變廢為寶,讓村民們吃上了生態飯。 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曾經的「石灰窯」如今變身「麵包爐」。記者 陳溯 攝 8月的一個早晨,在路裡坑村「羊棚咖啡」工作的村嫂曾美君調製出了一杯柚香咖啡,曾美君今年50歲,是土生土長的路裡坑村人。回憶起曾經的家鄉,她用「漫天的灰塵」形容,「以前村子裡到處都是灰濛濛的,家家戶戶都燒石灰,環境汙染嚴重」。 20世紀90年代,路裡坑村是遠近聞名的「石灰村」,三衢山腳下,100餘座石灰窯晝夜不停地燒制石灰,石灰產業也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2000年前後,響應國家環保號召,村子的石灰窯陸續關停,石灰窯的關停,讓整座村子陷入沉寂,年輕人陸續出走他鄉,只留下荒廢的礦坑和孤獨的老人。 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沉寂的村莊開始迎來生機。 常山縣輝埠鎮路裡坑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劉志亮向記者表示,2021年,路裡坑村和文旅企業共同組建鄉村運營團隊,依託自身資源打造了一系列文旅融合項目。 記者看到,沿著路裡坑村600餘米的道路上山,曾經的羊棚變成了羊棚咖啡館,荒廢的石灰窯變成了麵包窯、窯書房,閒置農房變成精品民宿和餐飲店,曾經荒蕪的老礦坑也華麗轉身,變成「瀑布泳池」和「礦坑營地」。 8月10日,常山縣路裡坑村「瀑布泳池」。記者 陳溯 攝 劉志亮回憶道,剛開始在網上推廣項目時,有些網友並不看好這裡的發展,認為這裡太荒涼、不會有人來,「當時這些評論讓我們壓力很大,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項目啟動後受到很大歡迎,不少年輕人到此打卡遊覽,感受路裡坑村美麗的環境和工業遺址文化。」 統計顯示,2024年以來,路裡坑村各業態共吸引遊客15餘萬人次,帶動150餘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促進村集體增收達600餘萬元。 曾經荒涼的鄉村在特色產業的加持下重新煥發生機,更多人開始回鄉就業創業。 「我以前在青海開店,疫情後路裡坑村引入了很多新業態,所以我就選擇回鄉就業。」曾美君說,現在村裡環境好了,發展機會更多了,回到家鄉可以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一邊照顧家人。 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原來的礦坑變成了如今頗受歡迎的「巖洞自然餐廳」。記者 陳溯 攝 從無人問津到自帶流量,路裡坑村的轉型之路離不開「特色+文化」。 作為路裡坑村的開發者和返鄉創業者,畢業於中國美院的常山人餘家富向記者談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感悟,「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一些在地文化屬性,還有一些產業特色,路裡坑村原先是一個礦坑,也有石灰窯,我們就基於這種特色發展新業態,讓遊客體驗『入坑文化』。目前國內村莊發展業態同質化比較嚴重,通過在地的文旅融合,鄉村產業發展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3965
92
2025-10-27 20:58
35629
18
2025-10-27 20:58
26479
29
2025-10-27 20:58
72615
93
2025-10-27 20:58
31729
76
2025-10-27 20:58
61853
17
2025-10-27 20:58
35172
24
2025-10-27 20:58
84136
39
2025-10-27 20:58
61352
65
2025-10-27 20:58
96532
75
2025-10-27 20:58
95184
91
2025-10-27 20:58
54217
25
2025-10-27 20:58
51326
98
2025-10-27 20:58
61452
63
2025-10-27 20:58
13492
38
2025-10-27 20:58
72456
94
2025-10-27 20:58
15237
42
2025-10-27 20:58
76295
37
2025-10-27 20:58
83649
59
2025-10-27 20:58
62153
25
2025-10-27 20:58
62718
47
2025-10-27 20:58
71932
95
2025-10-27 20:58
39548
18
2025-10-27 20:58
13579
56
2025-10-27 20:58
31829
34
2025-10-27 20:58
56379
95
2025-10-27 20:58
64138
52
2025-10-27 20:58
38176
48
2025-10-27 20:58
58637
74
2025-10-27 20:58
24879
89
2025-10-27 20:58
13694
53
2025-10-27 20:58
45831
16
2025-10-27 20:58
26318
98
2025-10-27 20:58
83592
85
2025-10-27 20:58
97654
52
2025-10-27 20:58
39457
26
2025-10-27 20:58
12594
32
2025-10-27 20:58
57423
15
2025-10-27 20:58
68741
62
2025-10-27 20:58
21945
27
2025-10-27 20:58
76452
29
2025-10-27 20:58
26498
29
2025-10-27 20:58
16428
63
2025-10-27 20:58
62519
57
2025-10-27 20:58
13649
27
2025-10-27 20:58
81239
65
2025-10-27 20:58
89425
64
2025-10-27 20:58
92387
23
2025-10-27 20:58
68419
83
2025-10-27 20:58
27345
47
2025-10-27 20:58
84532
92
2025-10-27 20:58
12963
96
2025-10-27 20:58
65972
21
2025-10-27 20:58
| 抓饭直播 | 蜜桃直播 |
| 迷笛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蜜糖直播 |
| 优直播 |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免费直播 | |
| 五楼直播 | 糖果直播 |
| 桔子直播 | |
| 鲨鱼直播 | 金莲直播 |
| 榴莲视频 | |
| 快猫 | 比心直播 |
| 柠檬直播 | |
| sky直播 | 夜魅直播 |
| 樱桃直播 | |
| 午夜直播 | 杏仁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红楼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 小蝌蚪app | |
| 魅影直播间 | 樱桃直播 |
| 牡丹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