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8日電 (鮑夢妮 吳君毅)空調可按人流及氣溫動態調節溫度、會議室在人離開15分鐘後自動關燈……經過技術改造,作為浙江首個民營低零碳產業示範園,杭州市臨平區繭SPACE產業園(下稱「產業園」)的樓宇在不降低舒適度的前提下節省電力,實際節能效率達4%左右。 杭州是中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近年,該市著力將「低碳」打造為城市綠色發展新名片。例如當地推進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建設,探索試點「零碳(近零碳)園區」,開展多技術、跨領域集成場景展示。 這令產業園建設方、杭州極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國興看到了機遇。2023年,產業園遵循「替碳、降碳、固碳、易碳」的思路啟動建設。以「替碳」為例,分布式光伏電站利用園區屋頂資源,平均每年可提供約212萬千瓦時綠色電能。 據悉,自建成以來,產業園綠色能源佔比從0%提高至59.7%,年發電節電收益超90萬元(人民幣,下同),萬元工業產值碳排放強度下降63%。 曹國興認為,產業園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可推廣」。他算了一筆帳,項目總投資790萬元,其中分布式光伏電站、儲能、節能改造都有不錯的投資回報,初步測算投資回報期在6年左右,基本不增加企業負擔,也無需政府補貼。同時園區內辦公與生產多業態混合,具有較強的普適性。 在杭州,鄉村地區也在因地制宜,探索多樣降碳路徑。 8月4日,頂部安裝光伏面板並配備充電樁的梅林村公共停車場。 吳君毅 攝 俯瞰蕭山區梅林村,不少分布式屋頂光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目前,該村已有60餘戶民居安裝光伏板,不僅滿足日常用電,還能把多餘的電賣出去。 村民繆文孝是村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5年前,他家屋頂安裝了6塊光伏板,只要有陽光就能入帳。「剛剛過去的7月,一共發電729度,除了夠自家用的,餘電上網還帶來253.61元的收益。」 在餘杭區徑山村,96%的森林覆蓋率和578類「野生鄰居」的生態家底,是該村打造低碳鄉村的天然優勢。 「我們聯合浙江農林大學開發浙江省首個村級竹林碳匯計量項目,科學撫育2000畝毛竹林。現在村毛竹林碳匯儲量超萬噸。」徑山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俞榮華介紹。 這些年,徑山村還將「綠色」藏於日常生活。「零碳」公交車站利用太陽能光伏為車站的LED屏、攝像頭及燈箱供電;景區用免費接駁車替代私家車,減少汽車碳排放;智慧茶園推行生物治蟲技術,用菜籽餅有機肥料替代化肥農藥……為鼓勵村民實踐綠色生活方式,當地推出30項低碳行為積分規則,1積分等於1元等價物,可兌換日用品或折現。2024年,徑山村村民因綠色出行、庭院美化等行為累計兌換低碳積分12萬元。 今年,徑山村入選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首批試點。「我們希望用時間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零碳鄉村就是未來鄉村。」俞榮華說。(完)
早上六點半,鬧鐘響起,你猛地從夢中驚醒,伸手按下「稍後提醒」。九分鐘後,鈴聲再次響起,你又按了一次。第三次響起時,你終於艱難爬起,卻感到腦袋昏沉、四肢沉重,仿佛比直接起床還更疲憊。 這種每天都在上演的「起床拉鋸戰」,你是否也參與其中? 按鬧鐘的貪睡鍵,幾乎成了現代都市人最常見的事情之一。根據一項涵蓋全球三百萬夜晚的數據分析,超過一半的人在早上第一聲鬧鐘響起後不會立刻起床,而是反覆按掉、反覆掙扎。 我們為什麼會貪睡?這到底是在補救前一晚的疲憊,還是在損害本該完整的大腦恢復過程?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對你的認知狀態、情緒和大腦功能究竟意味著什麼? 科學界對此其實並沒有一致結論:有研究指出貪睡會打斷大腦最重要的修復期,也有實驗證據表明適度貪睡可能有助於更平穩地清醒。那麼,每天早上的那幾次再睡幾分鐘,到底會有什麼影響? 貪睡行為有多普遍? 根據 2025 年5月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大型研究,全球超過55.6%的睡眠記錄都出現了貪睡行為。這項研究由布萊根婦女醫院與麻省總醫院聯合團隊發起,分析了來自21000多名用戶的睡眠數據,總共追蹤了約300萬個夜晚。 研究發現每次按貪睡鍵平均可延長11分鐘的賴床時間,而重度貪睡者在超過80%的清晨都使用該功能,則每天花約20分鐘在斷斷續續地在醒來與睡眠之間反覆拉扯。每次貪睡並非只按一次,用戶平均按了2.4次,相當於每早驚醒-入睡的回合循環至少兩輪。 貪睡行為在工作日顯著增加,尤其在壓力大的日子裡,人們更難果斷起身。調查還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使用貪睡鍵,瑞典、德國、美國是貪睡率最高的國家。 更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發現了一類反直覺現象,那些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反而更少貪睡。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類人早晨通常面臨不可推卸的責任,如照顧孩子、趕早班車、出門工作等,根本沒有再睡一次的空間。 相反,那些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人更傾向於在醒來前貪睡,這可能代表著他們處於補覺階段,或者身體正經歷某種恢復狀態,如感冒、疲勞或心理壓力後的修復反應。 反方觀點 貪睡可能打斷大腦的「黃金修復期」 雖然再睡幾分鐘聽起來像是對自己溫柔以待,但在不少睡眠專家看來,這種習慣可能正悄悄削弱我們最寶貴的睡眠階段。 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睡眠研究者麗貝卡·羅賓斯(Rebecca Robbins)博士團隊指出,清晨即將醒來的階段,是整晚睡眠中最富含快速眼動睡眠(REM)的時段。REM 睡眠不僅與夢境相關,更是情緒調節、學習記憶整合、神經連接重塑的重要時機。 然而,每一次被鬧鐘強行喚醒,再迅速回到淺睡狀態,都會打斷這一過程,讓大腦從高質量的修復期退回到低效率的淺層睡眠。 研究還發現,反覆的貪睡行為會使睡眠節律碎片化,擾亂褪黑素和皮質醇分泌的自然節律,使大腦難以分辨真正的起床信號。起床後即使身體已經醒來,大腦仍像裹在被子裡那樣遲鈍、昏沉,需要更長時間恢復清晰意識。特別是對於那些本就睡眠不足的人來說,貪睡帶來的額外睡眠質量極差,甚至會帶來反效果。 從神經科學角度看,這樣的邏輯並不難理解。大腦在夜間有四至六個完整的睡眠周期,每個周期內都包含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REM) 階段。貪睡打斷的並非整晚睡眠,而是恰恰最關鍵的最後一段,就像電影看到高潮突然被暫停,自然影響結局體驗。 因此,睡眠專家普遍建議: ·將鬧鐘設在最晚必須起床的時間點。 ·堅持一響就起策略,讓大腦形成明確的喚醒節律。 ·嘗試使用漸亮燈光或柔和聲音的喚醒裝置,減少清晨驚醒帶來的神經衝擊。 正方觀點 適度「貪睡」,可能更利於大腦清醒 雖然多數睡眠專家仍對貪睡持謹慎態度,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為的複雜性。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睡眠科學家蒂娜·松德林(Tina Sundelin)博士團隊在《睡眠研究雜誌》(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首次通過實驗室實測,提出了不同觀點:「在合理時間範圍內,貪睡並不會顯著損害認知,反而可能幫助人們更溫和地清醒。」 研究團隊招募了31名重度貪睡者,要求他們在一周內分別完成立即起床與30分鐘貪睡兩種起床模式,並監測其腦電波、唾液皮質醇、反應時間及主觀清醒程度。結果顯示貪睡者總共只減少了約6分鐘的睡眠時間,遠低於人們普遍擔憂的嚴重睡眠浪費;在貪睡組中,大多數人並未出現更高的起床睏倦評分;在多個認知任務上,貪睡組表現略優或無差異,反駁了「貪睡降低清晨效率」的常見說法。 更關鍵的是,研究提出一個有趣的機制假設:貪睡可能幫助大腦從深度睡眠過渡到淺睡,從而減輕睡眠慣性帶來的起床遲鈍。 這就像在跑步前先熱身一樣,通過幾個輕度喚醒階段,讓神經系統逐步啟動,而不是直接從冷啟動切換到全功率運行。在部分人群中,貪睡是一種主觀上「積極調節」的機制,有助於減輕清晨情緒波動與身體不適。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貪睡無害、人人適用。Sundelin 也明確指出:研究樣本為睡眠充足者,且貪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若睡眠本身已不足、或貪睡時間過長,可能就無法獲得類似的積極效果。 總結: 貪睡不是簡單的懶惰或自律失敗,它是一種複雜的睡眠調節行為,背後牽涉到大腦喚醒機制、情緒調節與生理節律的多重互動。從目前研究來看,若你本身睡眠充足、貪睡時間不超過30分鐘,適度貪睡未必有害,甚至可能幫助你更平穩地清醒。但若你長期睡眠不足、貪睡頻繁反覆,則可能打亂生理節律,反而加劇疲勞與認知低效。 比起糾結要不要再睡五分鐘,更重要的是你昨晚是否睡得夠好?在一個缺覺的時代,最好的貪睡策略,其實是讓自己早點睡覺、睡眠充足。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小猫咪视频 | 花间直播 |
优直播 |
糖果直播 | 零点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浪花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大鱼直播 | 红桃直播 |
牡丹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抖音成人版 |
四季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绿茶直播 |
97播播 | 黑白直播 |
柠檬直播 |
魅影9.1直播 | 比心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520直播 | 婬色直播 |
伊人app |
魅影直播间 | 花蝴蝶app直播 |
sky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