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8月13日電 (孫虹 林婧)「十年磨一劍」。談及村裡的高甲戲傳習所,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岑兜村黨總支副書記洪天來如是概括。十年來,這個「娃娃傳習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娃娃演員,為高甲戲傳承注入蓬勃生機。 作為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南海明珠」的高甲戲亦莊亦諧、以「醜」為美,流行於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語方言地區、港澳臺地區以及東南亞閩南籍華僑聚居地,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月12日,專業高甲戲演員洪德文(中)在福建省南安市岑兜村高甲戲傳習所指導孩子們練習基本動作。記者 呂明 攝 素有「十家九戲」之說的岑兜村,是高甲戲發祥地,也是名副其實的閩南「戲窩子」。洪天來1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鼎盛時期,村裡有近30個高甲戲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演戲或從事與戲班演出有關的活。 隨著時代發展變遷,在傳統戲劇逐步走向沒落的大潮中,高甲戲亦處境堪憂。2015年,岑兜村開辦高甲戲傳習所,招收岑兜小學的學生在課餘時間學習高甲戲,並持續至今。 拉頂、壓腿、下腰、打虎跳……午後的岑兜高甲戲傳習所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七八個孩子跟隨高甲戲老師洪德文練習基本功,不一會兒已是汗流浹背。 8月12日,11歲的洪詩語(右一)和8歲的弟弟洪詩博(左一)在高甲戲專業演員洪德文的指導下排練。記者 呂明 攝 今年62歲的洪德文是專業的高甲戲演員,也是土生土長的岑兜人。從藝46年,他見證了高甲戲的起起伏伏,依然活躍在舞臺上。 「也想過退休,但劇團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處境。」多年來,洪德文利用業餘時間教授傳習所的孩子們學藝。面對調皮的孩子、有限的時間,他忍不住搖頭,卻仍希望有更多孩子加入傳承高甲戲的隊伍。 12日晚,洪德文帶著兩名傳習所的孩子前往晉江梧林傳統村落演出。舞臺上,11歲的洪詩語和8歲的弟弟洪詩博精彩亮相,用稚嫩的唱腔和生動的肢體語言,展示中華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與喝彩,也讓洪德文倍感欣慰。 8月12日晚,洪詩語、洪詩博姐弟倆在福建晉江梧林傳統村落登臺演出。記者 呂明 攝 洪詩語學習高甲戲已有4年,在她的帶動下,弟弟也加入傳習所,姐弟倆進步飛快。今年3月,包括洪詩語姐弟倆在內的17名傳習所孩子受邀赴澳門演出,站上了更高的舞臺,讓更多人認識了高甲戲。 幾套動作、幾齣唱詞的記憶,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了藝術的種子,換來了年輕一代對高甲戲的認知和喜愛。洪天來說,10年來,先後有300多名孩子在傳習所學習,有9人進入劇團成為專業的戲曲演員。 從娃娃唱戲抓起,岑兜村還在不斷探索非遺活態傳承的各種可能。此前,通過舉辦高甲戲服飾文化田園走秀、高甲版脫口秀、戲劇快閃、戲劇潮玩、戲劇幫傳會等各類活動,岑兜村以「戲曲+N」的模式讓傳統藝術走進生活,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不僅如此,岑兜村還建成了高甲戲展覽館、古戲臺,並組織高甲戲藝人編寫高甲戲史話,設計高甲戲主題文創產品。而今,總投資1億元的岑兜高甲戲文創綜合體項目正在建設中,一個以高甲戲為核心、多種劇種融合的戲劇小鎮已初具雛形,也將為傳習所的孩子們帶來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多演出機會。(完)
鄭州8月7日電 題:為什麼一位漢學家執著於「搶救」瀕危文字? ——專訪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白樂桑 記者 闞力 語言文字記錄了人類的歷史和生活。目前,全世界正在使用的語言約有七千種。隨著數字智能技術的到來,部分語言文字逐漸邊緣化,走向瀕危。同時,數智技術也為保護它們提供了新手段。近日,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白樂桑就如何運用數智技術保護瀕危文字等話題接受「東西問」專訪。 2025年4月21日,「甲骨溯源·國風雅韻」專題展在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開幕。圖為甲骨文青銅組雕展品。 記者 闞力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不少文字已傳承千百年,為何會逐漸走向瀕危? 白樂桑:我們應該認識到,每一種語言文字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每一種語言文字都是人類財富。瀕危文字目前尚無統一標準,相比語言來說,文字更容易界定瀕危標準。 「聽說讀寫」是傳承語言文字的重要方式。語言文字走向瀕危的因素有很多,如其使用範圍、使用群體的「聽說讀寫」能力等,大多數語言文字走向瀕危就是因為沒有人使用了。 隨著電子產品興起,「聽說讀寫」慢慢發展成了「聽說讀打(字)」。學生用鍵盤替代手寫,雖減輕書包重量、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導致「提筆忘字」。 我認為,應該在文字手寫能力方面做個調查,掌握大家的文字手寫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要讓孩子們堅持文字聽寫訓練。因為相較於字母文字,漢字的結構比較複雜、特殊,當下中國年輕人大多使用漢語拼音輸入法,將拼音轉化成文字輸入到電子產品中,如此一來,就會出現「提筆忘字」的文字手寫能力弱化現象。字母文字便不存在這種情況,無論是手寫還是使用輸入法,都是同一種字母,所以你不會忘記它長什麼樣。 文字的使用範圍也影響著它的傳承。譬如,中國西南滇、川、藏交界地區的納西族所使用的文字——東巴文,被譽為「世界上最後一種活著的象形文字」,總共約有1400個單字。目前,能夠認識、使用這些東巴文的納西族人越來越少,他們會用東巴文簡易記事、記帳、寫信和寫對聯等,也會將東巴文作為學漢語的注音符號使用。 2024年6月30日,由瑞士、奧地利、西班牙3個國家組成的旅行商踩線考察團走進中國雲南省麗江市。圖為歐洲旅行商學寫東巴文。 記者 黃興鴻 攝 記者:您為何提出深度開發中國瀕危語言文字資源的構想? 白樂桑:我來自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曾在中國留學學習中文。2017年,我到中國交流時提出由北京語言大學、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瑞士日內瓦大學三方合作,共同對東巴文資源進行深度開發,以慕課形式向世界傳播東巴文。 了解東巴文的瀕危狀況後,我們團隊創造性地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方式,讓來自全球的愛好者了解、學習東巴文字和納西文化,達到保護這一珍貴語言文化遺產的目的。 我們此前研究發現,若想科學有效地保護東巴文等世界瀕危語言文字資源,就需要系統性地開展資源記錄、保存、開發、利用、研究等工作,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技術,且要注意將以人為本與技術創新有機結合。 「東巴文啟蒙慕課」是通過漢語、英語、法語、德語四種語言教學和在線傳播的便捷性,快速覆蓋世界各地的學習者。2023年在法國正式上線後全面鋪開,首期便有8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2000名學習者進行註冊學習。 我其實不懂納西語,這一構想完全是出於中文教育教學經歷和對漢字的濃厚興趣,而具有大眾性的慕課恰是傳播語言、文字最好的形式之一。我們之前做過中文慕課,取得不錯的傳播效果,但是相較於中文這一國際性語言、文字,東巴文還是太過於小眾。經過一段時間探索,我們發現慕課同樣可以有效緩解東巴文瀕危狀況,便先做了300個與納西文化相關的東巴文字。 2025年3月9日,雲南麗江正值納西族傳統節日三多節,非遺傳承人和鈞與旅居麗江的民眾開展東巴文化交流活動。 發 顧一航 攝 記者:慕課模式對人類語言文字和文化遺產保護有何意義? 白樂桑:慕課本身具有當代教育的特性和重要性。2016年,我們團隊研發上線了中文啟蒙慕課,第一年的七周課程全部免費,由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技術部門支持。上線後我發現,有來自104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註冊它,由此,我真正明白了,慕課(MOOC)第一個字母「M」的涵義就是「massive」(大眾性的、大規模的)。 近些年,我還在關注滿語。滿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的人口數量不少,我了解到如今會說滿語的人甚少。 研究數據表明,大約每兩周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如果有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在學習、使用一種瀕危語言文字,或許將會緩解當下這種語言文字的瀕危狀況。譬如學習、註冊慕課的人數,有時會超過一種瀕危語言文字的原始使用人數,我確信慕課能在維護瀕危語言文字方面起到挽救作用。(完) 受訪者簡介: 白樂桑。受訪者供圖 白樂桑(Jo l Bellassen),法國知名漢學家、漢語教育專家,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大學教授、首任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法國漢語教師協會創始人及首任會長,曾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歐洲漢語教學協會會長。出版《法國漢語教育研究》《跨文化漢語教育學》《滾雪球學漢語》《中國語言文字啟蒙》等40多部著作及教材,發表學術文章100餘篇。2003年,榮獲中國政府頒發的「中國語言文化友誼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香蕉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大鱼直播 |
魅影直播 |
凤蝶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暖暖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茄子直播 |
牡丹直播 |
糖果直播 | 河豚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极速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荔枝直播 |
伊人直播 | sky直播 |
金莲直播 |
魅影直播 | 小k直播姬 |
雨燕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富贵直播 |
桃鹿直播 |
雨燕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