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8月9日電 (閆姣 王牧雨 九美旦增)記者從甘肅省應急廳獲悉,截至9日18時,甘肅榆中縣等地山洪災害已造成15人遇難,28人失聯;榆中縣受災地域約八成供電臺區及住戶已恢復供電。 9日,記者在榆中縣興隆山村看到,多方救援力量已匯集,大型清淤車輛全天參與清理工作;救援人員在積極幫助村民處理災後現場;村民們自發用鐵鍬清理家中淤泥,並收留房屋倒塌嚴重的鄰居住宿。 8月9日,甘肅蘭州市榆中縣山洪受災現場,消防人員展開救援。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7日18時起,榆中縣遭短時強降雨天氣,引發山洪災害。災害發生後,公安、消防、電力、應急救援等多部門各司其職,疏導交通、清理淤泥、搶修電力,甘肅省衛生健康委抽調醫務人員進駐10個安置點,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8月9日,甘肅榆中縣,救援車輛開展河道清淤工作。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榆中縣未來十天以多雲天氣為主,其中9日至10日有分散性陣雨或小雨;12日和14日有陣雨或小雨。 目前,失聯人員搜救、基礎設施搶修、民眾轉移安置等應急救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完)
盤錦8月13日電 (王涵)成群的丹頂鶴掠過遼河口綿延的赤紅鹼蓬草甸,翅影倒映在新生的潮溝水面。這生機盎然的景象,源自遼寧盤錦十年堅定的「退養還溼」治理。通過努力,598戶養殖戶完成圍海養殖向開放式養殖轉型,8.59萬畝養殖灘涂恢復自然生態,潮汐重新雕刻出自然岸線。 丹頂鶴的回歸離不開人工輔助。在盤錦市林業和溼地保護管理局丹頂鶴野化基地,飼養員何玲玲正負責關鍵的野化訓練。「這是野化訓練,每天逐步提升它們的飛行能力。」據她介紹,幼鶴從孵化基地轉運後,需約三年訓練期,通過特定引導,從跟隨奔跑逐步實現短距起飛直至自由盤旋。當它們能長時間適應野外環境,便會被放飛。「看著它們飛走,最高興。」何玲玲說,監測記錄顯示放飛後的丹頂鶴最遠已至吉林。 野化放飛的成功,依託於溼地生態的整體改善。盤錦市林業和溼地保護管理局副局長劉野指出,總面積8萬公頃的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嚴格管理、生態修復與科技監測,為丹頂鶴等497種野生動物提供了基礎。「鳥類數量是環境的『晴雨表』。」劉野強調。得益於20世紀90年代開展的人工繁育,並在2016年技術取得突破(採用「種鶴自然孵卵15天+人工孵化」模式,顯著提升幼鶴體質與成活率),丹頂鶴種群不斷壯大。通過人工繁育增加基數、野化訓練放歸野外,丹頂鶴越冬數量從2010年的僅5隻,躍升至2024年的187隻。 丹頂鶴野化基地飼養員何玲玲給丹頂鶴餵食。王涵 攝 丹頂鶴種群的顯著恢復,源頭是盤錦市「退養還溼」的堅定行動。面對圍海養殖導致的生態破壞,盤錦市自2015年起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啟動大規模修復。其中,「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作為核心工程,發揮了關鍵作用。 盤錦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孫磊介紹,盤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退養還溼工作。工程始於2015年,當年退養2.3萬畝,並於2018年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核心目標是退出圍海養殖,恢復濱海溼地。 遼河入海口。王涵 攝 最終,藍色海灣項目成功修復濱海溼地5.37萬畝,恢復自然岸線15.77公裡。昔日的養殖池塘被拆除,潮汐自由進出,重塑了健康的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盤錦市自然資源局數據顯示,通過「退養還溼」工程,累計恢復被佔溼地8.59萬畝,其中包括2015年退養還溼2.3萬畝,藍色海灣5.37萬畝,大凌河項目0.92萬畝。溼地生態功能提升,成為黑嘴鷗、斑海豹以及丹頂鶴等物種的關鍵棲息地。 從圍海養殖的灘涂到生機勃發的溼地,從瀕危物種的零星蹤跡到如今丹頂鶴翱翔、黑嘴鷗歡鳴、斑海豹安家的盛景,盤錦用十年的「退養還溼」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沿海地區統籌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快猫 | 贵妃直播 |
杏仁直播 |
嗨球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妖姬直播 |
大鱼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成人免费直播 |
看b站a8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黑白直播 |
月神直播 | 魅影5.3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桃花直播 | 秀色直播 |
蜘蛛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love直播 |
红桃直播 |
绿茶直播 | 大鱼直播 |
糖果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橘子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月夜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