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 張薌逸 8月13日,天津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消息稱,天津市推出購存量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首付款新舉措。 當前,住房公積金政策已成為各地支持住房消費的重要抓手,除支持支付首付款外,各地也紛紛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使用次數認定標準,拓寬公積金提取範圍。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差異化、精細化的住房公積金政策或將成為樓市調控的常態化工具。 降低購房門檻 天津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本次發布的新政策明確,符合條件的繳存人及配偶可一次性申請提取購房合同籤訂當月之前的住房公積金金額支付首付款。同時,辦理該業務後因購買同一套住房申請公積金(組合)貸款的,已提取金額納入貸款額度計算範圍。 目前,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首付款相關政策已成為各地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的重點方向。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已有北京、深圳、杭州、西安等超30個地區出臺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首付款政策,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首付款的城市能級也逐步延伸至一線、二線核心城市。 例如,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8月8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相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支持繳存人在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的同時申請公積金貸款。 「此前住房公積金最為直接的作用還是體現在降低月供利率層面,但購房者需先自籌首付款再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資金周轉壓力較大。」張波表示,目前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帳戶餘額支付首付的地區不斷增多,顯著降低了購房門檻,對首付能力不足的年輕群體和新市民尤為有利。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住房公積金在提高居民購房和租房支付能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條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帳戶餘額支付首付款,進一步發揮了住房公積金的住房保障功能,更好支持繳存人住房消費需求。 加大住房公積金政策優化力度 今年以來,住房公積金政策優化是各地房地產政策優化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帳戶餘額支付首付的同時,多地還從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延長還款期限等方面進行優化調整。 蘇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8月12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範圍的通知》,提出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使用次數認定標準、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款比例、支持物業費提取住房公積金等多條舉措,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在降成本、促消費、惠民生等方面作用。 北京發布的《通知》也對住房公積金政策進行了優化,包括調整住房套數認定標準、提高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等。 「目前住房公積金政策在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方面起到作用比較明顯,結合其他房地產政策,共同帶動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收窄,核心區庫存去化周期縮短。」張波表示,未來,住房公積金有望從住房金融工具升級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居住服務工具,推動「住有所居」向「住有安居」的跨越。 談及下一步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優化方向,張波認為,各地可以結合「租購併舉」政策,加大住房公積金在租賃場景下的支持力度,助力形成「租購銜接」長效機制。此外,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的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模式可在全國更大範圍推廣,完善全國統一的公積金平臺,提升跨區域服務效率。 陳文靜也認為,深圳、西安等多地已推進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互認互貸,給其他城市提供了參考。未來有關政策的推廣能讓住房公積金更好地保障更多居民的住房需求。
2025年上半年,在單邊主義明顯抬頭、保護主義捲土重來、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以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的亮眼成績,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不僅為自身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更通過貿易投資、產業鏈協同、創新驅動及市場輻射等多元路徑,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這份「成績單」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近日,標普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布報告,決定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和展望「穩定」不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值提高至4.8%,較4月的預期上調0.8個百分點,體現出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信心。在當前全球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動蕩時期,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用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錨」與「加速器」,中國意味著確定性、未來性、機遇性。 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拉動全球貿易穩步增長 釋放國內消費與生產潛能是促進世界市場互聯互通、實現中外經貿良性循環的關鍵支撐。今年上半年,中國積極發揮14億多人口消費升級與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充分激發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樞紐作用,推動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超21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為全球貿易復甦注入強勁動能。 從進口方面看,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總值近8.8萬億元,隨著「兩重」「兩新」等政策持續發力,內需擴大帶動進口回升,展現出旺盛的內需活力。民生消費品進口強勁增長、高端裝備技術進口持續旺盛,石化、紡織等機械設備進口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電子元件等關鍵零部件也得到較快增長,原油、金屬礦砂等重要原材料的進口量增加,凸顯了中國產業升級與全球先進產能的深度對接。 從出口方面看,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代表高附加值和技術升級方向的機電產品出口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佔比提升至60%。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工具機、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增速都超過兩成,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設備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達12.7%,成為引領全球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的新銳力量。 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佔外貿整體比重達51.8%,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夥伴數量達61個。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1.32萬億元,同比增長5.7%,打通了「買全球、賣全球」的數位化新通道,惠及全球億萬中小企業和消費者。中國正以超大規模市場體量、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日臻完善的供給體系,持續夯實全球貿易增長基石。 科技創新與高技術製造業深度融合,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 科技創新與高技術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是築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屏障的關鍵路徑。今年上半年,中國堅持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雙輪並重,持續優化製造業全球分工協作網絡,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提升提供關鍵支撐。 從製造業升級方面看,推動高技術製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上半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3D印表機、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1%、36.2%、35.6%。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建設成效顯著,重點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60%,數位化轉型推動生產效率提升取得明顯成效。 從全球產業鏈協同來看,中國以開放姿態深化國際技術合作,助力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7.1%、53%、36.2%、17.7%,跨國企業將中國納入全球研發和製造網絡的趨勢持續強化。我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達8148.7億元,同比增長21%,通過聯合研發、產能合作等方式,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為全球產業鏈穩定注入強大動力。中國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高技術製造業深度融合,既實現了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貢獻了中國方案,為全球多邊自由貿易注入了正能量。 數位技術和產業化深度融合,推動全球數位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數位技術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正深刻重塑全球產業形態和經濟格局。今年上半年,中國以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位化雙輪驅動,通過技術溢出、標準共建和場景共享,為全球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從核心技術突破看,中國在5G、人工智慧、算力基礎設施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上半年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達448.6萬個,5G國際標準制定中的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佔全球比重超過42%。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算力市場,智能算力規模是通用算力的12倍,AI算力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超35%,為全球數位技術迭代提供了關鍵支撐。 從產業融合實效看,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質生產力。上半年,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約10%。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智能化體驗成為消費者購車核心考量。「絲路電商」夥伴國已增加到36個,有效降低了當地企業交易成本與市場準入門檻。 從數字生態建設情況看,中國數據中心綠色化改造成效顯著,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通過技術創新成為全國綠色算力發展的「領跑者」。截至今年6月底,其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最低降至1.15,綠電使用率達到80%以上。當前,中國正以「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與共建國家共享數位化轉型紅利,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開闢新航道。 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政策協同和開放合作,助推全球投資恢復增長 促進高水平雙向投資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不斷增強與新興市場國家開放合作,推動雙向投資實現新發展,助力增強全球產業與投資合作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從吸引外資情況看,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政策可預期性吸引外商加碼投資,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4232.3億元。其中,東協地區實際對華投資增長8.8%,瑞士、日本、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68.6%、59.1%、37.6%。不少跨國公司亦繼續增持中國資產,折射出中國市場的強大磁力,彰顯了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從對外投資情況看,在全球跨境投資疲軟的背景下,中國境外投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上半年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358.5億元,同比增長22%,為沿線各國經濟增長、民生改善提供有力金融支撐。雙向投資的發展動向充分體現了中國開放合作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中國正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 新能源開發提速與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持續助力全球綠色經濟轉型 全球綠色轉型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是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上半年,中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新能源開發提速提質,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在推動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從裝機規模看,上半年全國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2.68億千瓦,同比增長99.3%,約佔新增裝機的91.5%;可再生能源裝機達21.59億千瓦,同比增長30.6%,約佔全國總裝機的59.2%,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中國貢獻過半。 從能源結構看,上半年全國能源結構轉型取得歷史性突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突破15億千瓦,風光發電總量歷史性超越火電,煤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降至46.4%的歷史低點。相應地,上半年中國碳排放量實現下降,成為全球唯一取得該成績的主要工業國。 從新能源產業鏈看,產業鏈持續發展完善,中國光伏產業鏈企業總數已超100萬家,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技術水平已領先全球,中國企業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組件、60%的風電裝備,中國已成為全球綠色轉型的重要推動者和主要貢獻者。 中國經濟上半年表現強勁,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不僅體現在經濟增長的數據和貿易規模上,更在於中國通過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和對外開放,為全球經濟提供了穩定性和確定性,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示範。面向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高質量的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能,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 (作者:黃茂興,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荔枝直播 | 黄播 |
金桔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奇秀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五楼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莲花直播 |
橘子直播 | 零点直播 |
心动直播 |
魅影9.1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蜜糖直播 |
就要直播 | 凤凰网直播 |
魅影直播间 |
红桃直播 | 伊人直播 |
妖姬直播 |
蜜桃app | 比心直播 |
樱桃直播 |
魅影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比心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祼女直播app |
仙凡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