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8月8日電 (阿琳娜 胡浪任 欣悅)「謝謝每月給我寄來校報,使我了解母校的情況。看到母校興旺發達,心中很是高興。」96歲高齡的交大校友——電機系1952屆畢業生張洪森的來信,字裡行間表達了對母校的思念和對母校發展的祝福,還提到了辦好《西安交大報》的建議,流露出的真摯感情讓人心生感動。 張洪森1929年7月出生於上海,他自小便對電器電訊懷有濃厚興趣,懷著對交大電機系的景仰,他報考了交通大學並被錄取。 在交大電機系學習時,張洪森接受了系統且先進的專業知識教育,不少老師的創新性授課方式給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電機之父鍾兆琳教授的「啟發式」教學類似於如今的「翻轉課堂」,先預習後聽課以及用英文答辯的學習方式給彼時年輕的張洪森以莫大的眼界開闊;張煦院士當時教授長途通信課,他深入淺出地講授課程發展前沿的方式讓學生受益匪淺。除此之外,張洪森還對張鍾俊院士、趙富鑫教授、蔣大宗教授等師長念念不忘。他感慨道:「交大對我而言是立業之本,培養我獲得知識和本領,是親愛的母校,飲水思源,決不忘本。」 在信中,張洪森提及了很多自己的同班同學,表示很掛念同學們。由於在校時擔任副班長,畢業後又成為班級校友會負責人,他長期與同學們保持密切聯繫,始終關注大家的發展,並對老同學的成就如數家珍。不過提及自己,老先生謙虛地說:「他們(其他同學)貢獻比我大得多,我得向他們學習!」 2004年張洪森(前排左一)在西安交大參加108周年校慶。西安交通大學供圖 交大電機系的學習時光,不僅賦予了張洪森紮實的專業知識,也培養了他嚴謹認真、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張洪森自豪地說:「回憶這一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與母校對我的培養是分不開的,通過學習打下了工作能力的基礎,能夠為祖國作貢獻、為母校增光添彩。」 在給校報編輯部的來信中,張洪森提到了馮若渠、錢慰宗等本班同學隨校西遷的動人故事。「他們服從組織需要的精神令我敬佩!」在張洪森的心中,西遷精神是可貴的,這種精神跨越時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勇挑重擔、砥礪前行,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西部建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我常常在校報中看到弘揚西遷精神的稿件,十分感動。」張洪森說。 張洪森曾在交大西遷後兩次到訪西安交大,一次是2004年參加學校108周年校慶活動,而另一次是在2013年與同屆校友一起向學校捐贈「礪志石」並參加落成儀式。他說:「學校發生了很大變化,規模擴大了,設施現代化了,學生學習、生活環境改善了,成果纍纍令人興奮,我打心底裡為母校感到自豪。」 「希望交大青年學子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做一個德才兼備為人民服務的人;保持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適應新時代新要求;養成艱苦奮鬥的優秀品質,在奮鬥中磨礪成果;堅持創新精神,滿足祖國和人民越來越高的要求;秉承團隊協作觀念,聚集力量為祖國作貢獻。」張洪森寄語交大學子。(完)
「剛剛香港浸會大學呂海濤教授分享了如何藉助人工智慧,幫助發現藥物靶點。」近日,在2025京港澳青年科學家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副教授韓偉聽完主旨演講,便立刻聯想到自己的研究領域:「我們已經合成了很多的新材料,卻未必完全清楚真正適用的方向,人工智慧或許可以提供新的啟發。」 在這個匯聚了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量子通信、未來航天、新能源等多個前沿領域的「交流場」上,200餘位青年科學家齊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次次燃起「跨界火花」,架起了科研與產業、人才與項目之間的橋梁。 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同心攜手 向新而行」,人工智慧成了連接不同學科的「通用語言」。不少與會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AI不僅提升了科研效率,也幫助他們突破原有的學科邊界,開啟更加融合與開放的研究路徑。 「AI在科研中的廣泛應用,某種程度上革新了我們的科研思維。」香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王鵬長期做葉綠體研究,他介紹,「以往,我們只能小規模地分析葉綠體中某些蛋白與其他代謝通路的相互作用;而現在可以一次性輸入3000多個蛋白數據,通過AI來自動配對,得到一個葉綠體層面的蛋白相互作用的全貌。」 除了方法上的革新,人工智慧也推動著青年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硬科技」前沿。「仿生智能技術是一條新賽道。」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郭雷指出,仿生智能可以催生前沿科學發現,克服現有的類腦智能局限性,更好實現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國際領跑。 「這個方向特別需要跨學科的融合,以及從基礎理論到關鍵技術,再到公司應用的全面創新,以及複合型的青年人才。」郭雷說道。 如何培養出更多具備跨界能力的青年科研人才?也是本次大會關注的話題。「目前,我們已經和內地科研單位開展了多項合作,包括科研項目對接、人才交流、學生聯合培養。」王鵬提到:「這不僅有助於技術上的互通互補,也加強了兩地人文層面的交流。」 當下,這種「雙向奔赴」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化。大會現場,京港澳三地29個優質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當天正式成立的「京港澳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團」,將常態化服務三地科創項目與人才成長;同步啟動的「北京市港澳創新中心」也將聚焦科技企業孵化、成果轉化、跨境標準共建,打造京港澳科創資源落地「第一站」。 在韓偉看來,這是非常好的契機。他說,香港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和創新能力,內地擁有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和廣闊的市場,通過與內地在科研項目、平臺資源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可以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 澳門大學副校長莫啟明在採訪中介紹,學校近年來在中醫藥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正在橫琴新校區加快部署,探索中醫藥與西醫協同發展的新方向,「我們希望把握好『一國兩制』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家中醫藥的科技創新與推廣,為中醫藥『走出去』貢獻澳門的力量。」(完)(《中國新聞》報劉益伶報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9146
67
2025-10-26 03:35
25364
41
2025-10-26 03:35
39582
68
2025-10-26 03:35
87539
53
2025-10-26 03:35
85673
86
2025-10-26 03:35
72493
64
2025-10-26 03:35
89436
82
2025-10-26 03:35
98342
71
2025-10-26 03:35
58362
36
2025-10-26 03:35
41576
63
2025-10-26 03:35
97368
68
2025-10-26 03:35
76598
62
2025-10-26 03:35
67821
61
2025-10-26 03:35
12495
89
2025-10-26 03:35
35841
52
2025-10-26 03:35
52189
59
2025-10-26 03:35
67158
98
2025-10-26 03:35
86923
43
2025-10-26 03:35
76415
59
2025-10-26 03:35
59241
74
2025-10-26 03:35
73926
19
2025-10-26 03:35
26941
83
2025-10-26 03:35
79523
95
2025-10-26 03:35
85172
58
2025-10-26 03:35
29718
81
2025-10-26 03:35
87923
51
2025-10-26 03:35
64893
15
2025-10-26 03:35
56349
61
2025-10-26 03:35
85612
61
2025-10-26 03:35
27654
41
2025-10-26 03:35
83216
78
2025-10-26 03:35
71629
27
2025-10-26 03:35
67548
76
2025-10-26 03:35
18235
54
2025-10-26 03:35
52963
81
2025-10-26 03:35
54123
65
2025-10-26 03:35
87914
53
2025-10-26 03:35
65213
53
2025-10-26 03:35
83925
69
2025-10-26 03:35
25876
18
2025-10-26 03:35
16295
52
2025-10-26 03:35
51689
83
2025-10-26 03:35
65872
48
2025-10-26 03:35
27134
79
2025-10-26 03:35
91752
13
2025-10-26 03:35
51329
64
2025-10-26 03:35
57284
49
2025-10-26 03:35
47358
85
2025-10-26 03:35
51867
23
2025-10-26 03:35
37659
71
2025-10-26 03:35
13725
35
2025-10-26 03:35
41978
57
2025-10-26 03:35
91528
68
2025-10-26 03:35
| 小草莓直播 | 成人抖阴 |
| 桃花app | |
| 香蕉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 青稞直播 | |
| 比心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嗨球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茄子直播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樱桃直播 | 现场直播 |
| 奇秀直播 | |
| 河豚直播 | 桔子直播 |
| 柚子直播 | |
| 夜魅直播 | 仙凡直播 |
| 柠檬直播 | |
| 糖果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 现场直播 | |
| 迷笛直播 | 四季直播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 百丽直播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 莲花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