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8月8日電 (記者 孫睿)記者8日從西寧海關獲悉,當日,一批重1.5噸、產自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貝母順利抵達中國臺灣地區,標誌著青海貝母連續兩年實現「跨海赴約」。 產自互助縣林川鄉的貝母,生長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腦山地區,這裡海拔高、氣溫涼,十分契合貝母喜冷涼、耐寒、喜隱蔽的生長習性。 「我們的貝母作為川貝枇杷膏的原料,品質優良,藥用成分含量高,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青海綠康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付紹兵說。 為支持青海特色產品出口,西寧海關依託「關長送政策上門」等活動,向企業宣講檢疫監管、通關等政策規定,並建立「一對一」關企服務機制,全程跟蹤企業出口動態,及時解決產品出口問題,助力企業保訂單、穩出口。 西寧海關工作人員表示,將進一步優化服務,提高通關效率,助力更多青海特色優質產品走向海外。(完)
銀川8月11日電 (記者 李佩珊)記者11日從寧夏固原市彭陽縣文化旅遊廣電局獲悉,彭陽縣姚河塬遺址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名單,成為寧夏第三個獲此立項的遺址。 姚河塬遺址位於彭陽縣新集鄉姚河村北部,面積約92萬平方米,包括墓葬、馬坑、車馬坑、祭祀遺坑、鑄銅作坊、制陶作坊等遺蹟。2017年5月,該遺址被發現並持續開展考古發掘工作,目前共出土青銅器、玉器、骨器等文物3000餘件,甲骨文150餘字,其中,關於「獲侯」的刻辭為墓葬及遺址的國別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該遺址被業界專家認為是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國都邑城址、最西北的西周早期諸侯級墓葬、最西北的甲骨文發現地、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最西北的鑄銅作坊遺址,對探尋西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研究西周王朝建立後對西部邊緣地區控制的管理模式,認識西周時期的西北邊陲族群轉換、文化面貌和社會變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據悉,該遺址於2019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先後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2022年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現」。 此次成功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名單,意味著姚河塬遺址的保護、研究與活化利用工作將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彭陽縣文化旅遊廣電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協調考古機構持續推進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加強遺址價值內涵闡釋,完善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深入開展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等工作,持續做好考古成果轉化,強化文化產品供給,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在科學評估當地資源稟賦、經濟條件和實際需求基礎上,合理規劃實施保護展示、文化服務設施等項目,確保經濟、適用、高效,促進可持續發展。(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青柠直播 | 桃花直播 |
阴桃直播 |
金莲直播 | 六月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桃花app | 苹果直播 |
迷笛直播 |
富贵直播 | 快猫 |
柠檬直播 |
杏爱直播 | 深夜直播 |
黑白直播 |
婬色直播 | love直播 |
牡丹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桃鹿直播 |
青柠直播 |
蝶恋直播 | 橙色直播 |
比心直播 |
樱桃直播 | 荔枝直播 |
红桃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