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月13日電 (單鵬)為期3天的成都世運會柔術項目12日完成全部賽程。最後一日進行的殘疾人柔術項目中,中國選手斬獲1金1銀。 作為成都世運會新增項目,殘疾人柔術分為肢體殘疾、視力殘疾和智力殘疾3個小項,共設3枚金牌,吸引了全球36名運動員參賽。 殘疾人柔術是殘疾人運動員個人防衛策略的套路展示,每隊由兩名殘疾人運動員或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和一名非殘疾人運動員組成。每支隊伍須展示6種攻防動作,裁判員依據標準對每隊選手的攻防動作評分,得分高的隊伍獲勝。 在肢體殘疾混合雙人柔術比賽中,中國選手郭奧、李雨財在決賽中戰勝一對德國組合,奪得金牌。在上午的預賽中,中國組合以90.0分位列六對參賽選手之首,晉級次輪;半決賽中,中國隊大比分擊敗了哥倫比亞選手,挺進決賽;決賽中,中國組合以5分優勢險勝德國組合,為中國隊贏得成都世運會柔術項目的首枚金牌。 李雨財(右一)與郭奧(左一)在比賽中。 記者 呂楊 攝 「超級高興!」決賽後,李雨財大聲喊出了奪金的激動。李雨財的這塊金牌來之不易。失去右小腿的他,每日堅持早、中、晚三練,每天在柔術墊上摔打四五個小時。訓練時他要卸下假肢,單腳在墊子上彈跳、翻滾、摔投。「任何動作都有難點,但只要你每天和它過招,困難就慢慢變成習慣。」李雨財說,「我想告訴所有殘疾的朋友,一定要相信自己,為人生加油。」 在視力殘疾混合雙人柔術比賽中,合作僅有4個月的中國雙人組潘天佑、王文強一路過關斬將,挺進決賽。決賽中,中國隊以6分之差敗給德國隊,屈居亞軍。 王文強(右)與潘天佑(左)在比賽中。 記者 安源 攝 王文強有視力缺陷,比賽當天,他必須戴上眼罩,在漆黑中作戰,起初,眼前沒有一絲光亮的感覺讓他極不適應。但四個月的朝夕磨合,王文強與潘天佑建立了足夠的默契,動作編排、進攻姿勢、防守方式、技術銜接……他們練習了無數次,甚至約定了聲音暗號——聲音的長短、大小代表不同的動作。「比賽後我們直接回去繼續練,備戰今年全運會,爭取最好成績。」王文強說。 智力殘疾混合雙人柔術項目沒有中國選手參加,金牌被一對義大利親兄弟組合摘得。29歲的哥哥納波利·喬瓦尼(Napoli Giovanni)賽後接受採訪時直言獲得金牌心情「超級激動」。喬瓦尼此前是一名柔術運動員,受其影響,比他年輕10歲且有智力殘疾的弟弟也走上了柔術道路。「相比其他運動員,我們配合起來要更容易,因為我們是親兄弟。」喬瓦尼如是說。 至此,成都世運會殘疾人比賽項目圓滿收官。連同日前結束的自由潛水項目,中國殘疾人運動員共奪得5金1銀。(完)
泉州8月7日電 題:踏歌而行數千裡,內蒙古烏蘭牧騎赴泉州開「藝術派對」 記者 奧藍 「有朋自遠方來嘛!這個道理我懂!這些飲料請你們喝,我不要錢。」在蟳埔村演出間隙買水時的一幕小插曲,讓楊壯津津樂道。 這幾日,「北疆文化絲路行」錫林郭勒盟·泉州市兩地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建省泉州開展,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的「快閃巡演」是重頭戲之一。楊壯是此行的文旅推薦官,也是活動的臨時主持人。 烏蘭牧騎,蒙語意為「紅色的嫩芽」,是活躍在內蒙古廣大農村牧區的紅色文化工作隊。公開材料顯示,自1957年首支烏蘭牧騎成立以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聚焦現實題材,累計創作演出1.3萬多個節目,累計行程130多萬公裡。內蒙古118.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如今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就是其中之一。 連續3日來,烏蘭牧騎隊員們演出十餘場,商業街、廣場大舞臺、景區、博物館……處處是舞臺,表演曲目都是在內蒙古家喻戶曉的作品,馬頭琴雙人奏《萬馬奔騰》、舞蹈《頂碗舞》、蒙古族長調作品《走馬》、呼麥版本的《四歲的海柳馬》…… 圖為表演現場。記者 奧藍 攝 這也是一場藝術的盛宴。馬頭琴音樂、呼麥、長調,隊員們身上穿著的蒙古族服飾,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內蒙古草原上傳承千年。 「這次帶來的節目都是精心編排的,希望用這種輕鬆活潑的快閃形式打破文化傳播的壁壘,讓更多人對北疆文化產生興趣,了解北疆文化。」劉金鐸加入烏蘭牧騎已18年,他告訴記者,他們這幾年一直在探索文化交流的新方式,無論是去偏遠的牧區演出,還是到全國各地的演出交流,都是希望把北疆文化人與自然共生的根脈講給大家聽。 演出前的準備工作很簡單。隊員們一般提前半個小時拉著拉杆箱來到現場,當音響調試成功、演出服換裝完畢、馬頭琴調好弦之後,演出就開始了。 圖為演出現場。蘇日嘎拉圖 攝 演出節奏很快,強度也很大。僅6日,從早到晚一共演了6場,每場六七個節目、大約半小時。烏蘭牧騎小分隊一行6人,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演奏樂器的,每個人都一專多能。 很多當地表演藝術家們也加入「快閃巡演」,帶來的木偶戲、拍胸舞等閩南特色藝術形式與內蒙古的北疆文化相互和鳴,引起現場觀眾的熱烈回應。 「能與內蒙古的文藝團體同臺,挺榮幸的。其實,我也挺嚮往這種草原文化。」泉州提線木偶劇團的楊耀鑫這次帶來了劇團經典節目《小沙彌下山》,詼諧活潑的表演方式很有人氣。他告訴記者,他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次與外省文藝團體交流的機會。「(烏蘭牧騎)的歌聲舞蹈都很好,是一種比較震撼的感覺,看著自己都覺得洶湧澎湃。」 來到泉州後,隊員們入鄉隨俗,現學了閩南語流行歌曲《愛拼才會贏》,與泉州市蟳埔村的姐姐們,一同表演。 圖為演出現場。蘇日嘎拉圖 攝 演出總能吸引不少觀眾駐足,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不少觀眾表示這是第一次認識內蒙古。 「我們踏歌而來,就是想讓更多人看到北疆大地上既傳統又鮮活的文化風景。」《頂碗舞》的舞蹈演員桑薩爾告訴記者,這是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的隊員們第一次來到泉州,就是為了讓大家領略到這樣獨具特色的北疆風情。「對我來說,在哪表演都是一樣的。烏蘭牧騎的成立初衷就是服務群眾。在內蒙古,我們奔波在草原上;在泉州,也是為了把好節目帶給大家。」(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樱桃直播 | 桃花直播 |
暖暖直播 |
97播播 | 蜜桃app |
彼岸直播 |
妖姬直播 | 黑白直播 |
小猫咪视频 |
魅影直播 | 杏爱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花瓣直播 | 桔子直播 |
伊人app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蜜桃app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小草莓直播 | 嗨球直播 |
桔子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韩国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深夜直播 | 嗨球直播 |
奇秀直播 |
茄子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