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平臺「反內卷」需轉向落實,破局關鍵在於調整算法邏輯 日前,美團、餓了麼、京東三大平臺同步發聲,承諾抵制惡性競爭、規範促銷行為,同時提出多項限制補貼行為的舉措。 那麼線下商家感受如何?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仍有不少商家表示,外賣不賺錢,大額優惠券和紅包減免金額過高,每單實收金額遠低於商品定金。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外賣平臺「反內卷」破局關鍵在於平臺調整算法邏輯,降低促銷活動對流量分配的權重,增加服務質量、用戶評價等維度佔比;同時,明確補貼成本分擔比例。監管部門需強化執行力度,定期公布平臺抽成比例、補貼規則等數據。 外賣紅包減免高 兩瓶啤酒比線下少賣16元 日前,一名精釀啤酒門店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一筆美團外賣訂單,這筆產生於8月5日的訂單顯示,顧客點了5斤果啤和5斤鮮啤,一共是96元加上兩個杯子1元以及2元包裝費和2元配送費,但是顧客使用了10元紅包和5元商家代金券、5元滿減、2.6元滿減配送費的優惠,合計優惠了22.6元,顧客支付了79元。商家到手是70.22元。 這名負責人稱,這一單在線下店的售價為79元,另外加上外賣包裝的成本2塊錢,合計是81元。這一單就比線下低了10元左右。自己的門店是連鎖品牌,定價權不在門店自己,在線上原本9.9元和5.9元一斤的啤酒分別漲到12元和7.2元一斤,使得整體的訂單比線下貴了不少,但加上各種紅包和優惠,自己實收仍然低於線下。 這名負責人還提到,以一件線下售價30元的瓶啤為例,線上的價格為35元,有名顧客通過外賣平臺下單兩瓶,各類優惠達到19.6元,配送費是6.9元,顧客實際支付價格是57.3元,自己實收43.86元。這兩瓶啤酒就比線下少賣16元多。 另一名飲品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個月外賣平臺推出「1元購」和「0元購」的時候,是平臺與品牌方協商了一個價格,讓門店、品牌方讓利,最後平臺把補貼分給商家。回歸正常以後,一杯飲品線下大致是10元,在線上定價到13元,平臺如果讓利5元,到手也就8元,等於仍然讓掉了商家的利潤。 一名賣烤串的商家稱,紅包減免有時候可以漲到10元。線下堂食已經與平臺的售價出現了倒掛。 為了少「虧」錢 有商家提高外賣平臺標價 一名砂鍋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她的一份砂鍋燴麵線下售價是10元,在平臺標價達到了14.8元,即便這樣到手也才8元。一份排骨砂鍋線下22元,在線上將價格標到25.8元,顧客實際16元左右就能買走。她考慮如果繼續將平臺價格標高,可能會帶來不利影響,所以也是「賠錢賺吆喝」。 一名雞公煲店的負責人表示,店內一份20元的黃燜雞在平臺標價達到35.8元,加上7元的配菜總計43.8元,但各類優惠券和補貼直接能把價格降到29.8元,這樣的價格仍然高於堂食。但這一單店裡的預計收入只有19元左右。 這名負責人還稱,產品的定價是幾年前商家定的,此後平臺總是單方面調整定價,主要提高定價以讓顧客感到折扣力度更大。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商家「外賣到手收入低於線下」的矛盾,本質是線上定價機制扭曲。為覆蓋抽成和配送費,商家需提高線上標價,但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高,商家只能通過「虛高標價+折扣」吸引流量,最終導致實際收入低於線下。 疑問 平臺技術服務費在6%-8% 為何商家「體感」不好 某外賣平臺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臺的技術服務費,就是大家理解的佣金,這部分是6%-8%。如果自配送,則是9%-9.5%。這項費用,成一單就按比例抽取。對於配送服務費,一般佔訂單實付費用的15%左右,這筆錢不是平臺收入,而是用於支付騎手和合作商的配送成本。這筆錢也是成交一單就要支付一單。 「紅包、優惠券,以及給用戶免配送費,這些都不是必須項,而是彈性自主選的。商戶在平臺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多少、何時來上這些策略,也可以不上。」該工作人員表示,在商家看來,商家在平臺上的實收金額相比商品訂單金額要少至少20%,他們默認這些支出都是平臺抽走的佣金。但平臺官方公布的佣金收取比例只有6%-8%。雖然平臺在「反內卷」,但商家體感並不好。 有財經類媒體曾在報導中表示,補貼活動成本主要是由平臺或服務商、商家共同承擔的優惠券,其中商家的分攤金額往往最多;配送服務費則是商家使用騎手配送支付的費用,為吸引用戶下單,相當一部分商家選擇全額承擔配送費;平臺佣金,對應平臺的信息服務費等,只有這部分收入是全部落入平臺口袋的。 可以看出,商家在平臺付出的給予消費者的促銷優惠是平臺佣金的數倍,有商家會把自己未到手的金額均視為平臺抽成。雖然這些補貼最終是讓消費者得到的優惠,但規則是平臺制定的,商戶不補貼,可能意味著沒有流量和曝光。 專家 商家面臨流量分配不公、 補貼規則不透明等問題 今年以來,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已經屢次引發監管部門重視。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已對外賣平臺開展行政約談,要求外賣平臺企業理性競爭。此前,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已於5月,針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了平臺企業。 8月1日,美團、餓了麼、京東先後在官方渠道發布聲明,承諾將規範促銷。其中,美團在聲明中稱,將堅決規範促銷行為,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建立公平有序的行業秩序,促進各方互利共贏。餓了麼承諾合理規劃發放補貼、堅決抵制惡性競爭、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合作促進生態共贏。京東也承諾,規範補貼行為、抵制惡性競爭、提升服務質量、促進互利共贏。 8月5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集中約談美團、攜程、飛豬、同程、抖音等五家涉旅平臺企業,要求其嚴格遵守價格法、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禁止價格欺詐、哄抬價格、價格串通,嚴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不公平高價、限定交易等違法行為。 對此,陳禮騰表示,平臺「反內卷」政策需從口號轉向落實。當前實際執行中商家仍面臨流量分配不公、補貼規則不透明等問題。破局關鍵在於平臺調整算法邏輯,降低促銷活動對流量分配的權重,增加服務質量、用戶評價等維度佔比;同時,明確補貼成本分擔比例。監管部門需強化執行力度,定期公布平臺抽成比例、補貼規則等數據。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同步播報 多地新規: 騎手遵守交規不闖紅燈每月可多掙千元 近日,美團在東莞、天津、上海、長沙啟動新一輪「不闖紅燈安全激勵活動」。該活動在各地交警及相關部門指導下展開,騎手在配送過程中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每單即可額外獲得1至1.5元獎勵,每月可多掙千元。 「這項舉措很有意義,各外賣平臺在加強騎手安全管理的同時,以更多正向激勵代替負向懲罰的舉措,引導騎手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東莞市公安局交管支隊交管科副科長簡喜發說。 活動期間,部分騎手自願報名,穿上定製的騎手服,衣服背面印著「我承諾不闖紅燈」,以接受社會的監督。在東莞,活動推出預熱後就有超過3000名騎手踴躍報名。 據介紹,早在今年5月,美團便在濟南、泉州、惠州、包頭等城市開展騎手交通安全治理試點,為保持零闖紅燈記錄的騎手發放「等燈等燈獎」。活動期間,騎手一周增收達到400多元,試點城市超過2萬名騎手獲得獎勵,專送騎手闖紅燈行為環比減少26%。同時,在全國100餘個城市,美團還將「安全分」納入騎手考核,達到一定安全分等級的騎手將獲得對應月度獎金和權益。 此外,美團正開展專項行動,依託警企共治項目「燈塔計劃」與39個城市交警部門實現數據對接,精準定位交通違法及交通事故風險騎手,針對闖紅燈、超速、逆行、不戴頭盔等行為,根據騎手違法程度和頻次,分別處以警告、強制參加考試、限制接單等管控,並將交通違法情況納入對合作商考核指標中,推動各城市重點路口的騎手闖紅燈率顯著降低。 「我們始終將騎手交通安全放在公司運營的核心並持續投入資源,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研發投放智能頭盔、識別交通安全高風險行為騎手,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同時,讓遵守交通規則的騎手能獲得獎勵,進一步地引導營造遵守交規的良好氛圍。」美團安全管理部南區總監吳潤偉表示。
隨著三伏臨近尾聲,醫院的三伏貼門診熱潮開始退去,但網上商家的營銷卻進入白熱化。繼揭露「球加膠布」式三伏貼亂象後,北京商報記者持續追蹤引發市場熱議的「三伏貼」網購迷局。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網購平臺上銷量動輒數萬、標榜「醫院同款」的三伏貼,其本質竟多為普通日用品。在被問及功效時,商家客服更聲稱「和醫院差不多」,但遭到專業醫生「純屬誤導」的反駁。這些僅執行企業標準的日用品,在成分、工藝、安全性及療效上與真正的醫用三伏貼存在天壤之別,卻因商家刻意利用消費者對中醫藥知識和產品標識的認知不足進行誤導,才得以大行其道。 「不可替代藥品」卻暗示療效 三伏貼「宣傳超綱」已成網購普遍現象,許多商家為了吸引顧客,不惜誇大三伏貼的功效。 以淘寶平臺上「可孚醫療器械旗艦店」銷售的一款「艾草三伏貼」為例,其銷量已超10萬件。產品宣稱適用於成人和兒童,成分包含艾葉、元胡、細辛、白芥子、甘遂、麝香等傳統中草藥,乍看之下與醫院使用的配方相似。然而,從外包裝提供的信息來看,該店售賣的這款「艾草三伏貼」屬於日用品,並註明「不可替代藥品或醫療器械使用」。其執行標準為Q/ NJJJ016,但這是一項企業標準,而非國家或行業對醫療器械或藥品的強制性標準。 北京商報記者諮詢該店客服,店鋪客服人員明確表示該產品屬於「日用品」。當被問及是否能「治療」相關疾病時,客服人員採用了模糊話術:「堅持使用可以緩解症狀,一般半個月左右可見效,具體效果需視個人情況而定。」當記者進一步追問該產品與醫院三伏貼是否功效相同時,客服人員回應「差不多」。 北京某三甲醫院針灸科醫生張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個「差不多」純屬誤導。醫院使用的三伏貼,其配方比例、藥物濃度、透皮技術、安全性驗證、禁忌症管理以及必須由醫師操作等關鍵環節,與一個執行企業標準的日用品「艾草貼」有著天壤之別。後者所謂的「緩解」效果缺乏科學依據,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無保障。 張驥稱,三伏貼是依據中醫「冬病夏治」理論,在三伏天這一特定時間段,將調配好的中藥膏劑貼敷於特定穴位。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為旺盛,此時通過藥物刺激穴位,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調整陰陽平衡,對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冬季易發作的疾病具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企業標準門檻低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全國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查詢了解到,Q/NJJJ016標準由南陽玖灸久艾業有限公司提出並負責起草,最早發布於2020年6月。 北京商報記者就是否存在誤導消費者等相關問題向淘寶可孚醫療器械旗艦店經營公司可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去採訪函,對方回應稱,「艾草三伏貼類產品當前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和監管政策,艾草類產品屬於河南地區的特色產品,屬於傳統中醫產業。公司銷售的『艾草三伏貼』產品採用的是企業標準,生產企業為南陽玖灸久艾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河南省保健用品行業商會辦理了生產條件評估論證備案,公司按照內部質量控制要求對產品進行過第三方委託檢測,評估產品的安全性」。 醫藥行業分析師朱明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企業標準由企業自行制定並備案,主要用於規範其內部生產和產品質量。對於僅執行企業標準(非藥品、非醫療器械)的日用品而言,其要求通常低於國家或行業對藥品、醫療器械的強制性標準。這類產品僅遵循企業標準,通常以字母「Q」開頭,既不屬於藥品,也不屬於醫療器械。部分產品會明確標註為日用品,而有些則未作標註,使得此類產品更具迷惑性,更容易被缺乏藥品知識的人群誤當作藥物使用。 客服稱產品「和醫院差不多」「堅持使用可緩解症狀」;商品頁面突出中草藥成分,引導消費者聯想醫療功效。在商家的宣傳中,「冬病夏治」這一中醫傳統療法被簡化為「三伏天貼了就有效」,成為營銷非藥產品的工具。 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明確劃定了三伏貼的適用範圍:僅限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及體虛易感冒人群。但市場上的產品宣傳幾乎涵蓋了全年齡段、全病種,從「兒童咳喘」到「成人三高」,從「婦科產後」到「風溼骨病」,仿佛一張三伏貼就能包治百病。「這種無邊界的宣傳,本質上是對中醫『辨證施治』原則的無視。」張驥直言。 商家對中醫理論的濫用還體現在「禁忌模糊」上。醫用三伏貼有明確的禁用人群:皮膚有創傷者、過敏體質者、急性發熱患者、孕婦、糖尿病患者等均不適合使用。但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的產品說明書大多語焉不詳。一款「成人通用三伏貼」的溫馨提示僅寫了「對本品過敏者禁用」,對糖尿病患者、過敏體質者等情況隻字未提。當記者詢問客服「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時,對方回復「建議諮詢醫生」,將判斷責任推給消費者,規避了自身的告知義務。 以「醫院同款」「非遺傳承」引流 消費者對「權威」的信任,成為商家虛假宣傳的突破口。「醫院同款」「非遺傳承」等背書,讓原本普通的貼劑搖身一變成為「養生神藥」,而這些背書大多經不起推敲。 「醫院同款」是最常見的虛假背書。例如,北京商報在此前三伏貼市場亂象調查報導中提及的「淘寶眾知堂旗艦店」,在商品圖中突出「藥監認證」「醫院同款」字樣,客服稱「很多醫院、門診、理療店都在用我們的產品」。但北京商報記者核實發現,醫院使用的三伏貼均為院內自製製劑,需憑處方領取,且成分、工藝均與電商平臺的產品不同。張驥表示:「醫院三伏貼含白芥子等中藥,貼敷時間、穴位都要根據患者體質調整,與電商上的『同款』根本不是一回事。」 「非遺傳承」的噱頭也被濫用。一些商家打著「非遺傳承」的旗號,聲稱其三伏貼產品源自古老的中醫秘方,具有神奇療效。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些所謂的「非遺傳承」產品大部分為砭貼,甚至部分為「三無」產品。 北京某頭部醫療器械營銷人員李偉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所謂的「醫院同款」「非遺傳承」只是商家引流的幌子。監管部門的抽查通常聚焦於:產品包裝標註信息是否與備案一致、是否完成正規報批流程。即便涉及成分核查,也多以包裝上的成分表為依據。而對於產品實際成分是否與宣稱相符、是否暗藏未標註藥物成分等實質性內容,則缺乏常態化的深度抽檢機制。因此,網絡銷售渠道成為監管盲區——淘寶、抖音等平臺上,多數三伏貼產品通過電商店鋪、個人賣家等形式流通,跨區域銷售的特性進一步增加了監管難度。 更需警惕的是,部分商家銷售的實際上是膠布,卻在商品名稱上強行蹭三伏貼概念。例如,抖音平臺的可孚醫療器械旗艦店售賣的一款「透氣膠貼」,在宣傳頁面上明確標註「醫用三伏貼」。該店面的宣傳頁面還圍繞「冬病夏治」的概念、對應穴位位置圖以及「冬病夏治」的三伏時間線等內容進行詳細介紹。然而,北京商報記者查閱該商品的備案信息發現,其預期用途僅限於為創面敷料、繃帶等提供粘貼力,以起到固定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消費者,發現多數消費者難以區分「藥準字」「械字號」和「企標產品」的差異,一部分受訪者誤認為「械字號就是藥品」,而更多人則認為「有執行標準的產品就安全有效」。這種認知誤區為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例如,用「企業標準」冒充「國家標準」,將「醫療器械備案」包裝成「醫療認證」,甚至將「物理刺激」混淆為「中藥療效」。 一位購買過「械字號」三伏貼的消費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看到『醫院同款』就買了,貼了一個三伏天,哮喘還是犯了,才知道被騙了。」此類案例並非個例。每年三伏天過後,醫院皮膚科都會接診不少因使用劣質三伏貼而導致皮膚過敏甚至灼傷的患者。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實習記者 宋雨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9754
24
2025-10-25 22:11
71369
67
2025-10-25 22:11
57419
14
2025-10-25 22:11
36145
98
2025-10-25 22:11
79682
32
2025-10-25 22:11
54738
21
2025-10-25 22:11
45679
48
2025-10-25 22:11
25678
83
2025-10-25 22:11
39827
62
2025-10-25 22:11
17524
13
2025-10-25 22:11
65293
83
2025-10-25 22:11
68275
58
2025-10-25 22:11
84156
35
2025-10-25 22:11
86915
47
2025-10-25 22:11
82314
12
2025-10-25 22:11
61845
73
2025-10-25 22:11
37421
95
2025-10-25 22:11
36541
87
2025-10-25 22:11
96471
47
2025-10-25 22:11
84269
71
2025-10-25 22:11
28534
39
2025-10-25 22:11
54297
43
2025-10-25 22:11
16453
43
2025-10-25 22:11
38594
35
2025-10-25 22:11
61523
35
2025-10-25 22:11
94536
52
2025-10-25 22:11
34857
58
2025-10-25 22:11
65321
18
2025-10-25 22:11
86925
39
2025-10-25 22:11
96318
92
2025-10-25 22:11
12754
28
2025-10-25 22:11
68715
97
2025-10-25 22:11
63175
63
2025-10-25 22:11
43165
74
2025-10-25 22:11
71354
75
2025-10-25 22:11
98631
13
2025-10-25 22:11
71432
59
2025-10-25 22:11
84935
78
2025-10-25 22:11
87649
76
2025-10-25 22:11
53468
16
2025-10-25 22:11
83241
12
2025-10-25 22:11
41798
38
2025-10-25 22:11
73246
94
2025-10-25 22:11
13756
29
2025-10-25 22:11
98471
38
2025-10-25 22:11
87452
26
2025-10-25 22:11
21845
71
2025-10-25 22:11
52417
78
2025-10-25 22:11
43265
67
2025-10-25 22:11
19256
25
2025-10-25 22:11
49157
48
2025-10-25 22:11
| 夜月视频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
| 仙凡直播 | 柠檬直播 |
| 九球直播 | |
| 小蝌蚪app | 巧克力直播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 五楼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红杏直播 | 凤蝶直播 |
| 伊人直播 | |
| 小猫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魅影看b站直播 |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
| 海棠直播 | 金桔直播 |
| 飞速直播 | |
| 蜜糖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蝴蝶直播 | |
| 午夜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小狐狸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