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8月13日電 (記者 郭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故事分享會13日在廣州舉辦。著名抗日將領和愛國人士後裔,海外僑胞、臺灣同胞代表,省各民主黨派、歸國留學生代表和有關專家學者、港澳臺僑青年等近百人齊聚一堂,現場聆聽和分享抗日烽火中的家國故事。 此次活動由廣東省委統戰部指導、廣東省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主辦。 故事分享會上,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將軍之子曾德平,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陳銘樞將軍長孫女陳小漣,參與指揮「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戴戟將軍之孫戴琳、戴飈,《國歌》詞作者田漢的侄女田偉,馬來西亞南僑機工範榮輝的侄子範慶和,秘魯中華通惠總局名譽主席蕭孝權等講述了先輩感人至深的抗戰故事。 「爺爺陳銘樞作為京滬衛戍總司令官兼代理淞滬警備司令,從頭到尾親自參與了淞滬抗戰的發起、組織和指揮,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作出了巨大貢獻。」專程從美國回來的陳小漣分享道,「奶奶曾多次為國民傷兵醫院的成立籌款,外公、外婆在他們家裡創建了一個臨時工廠,用於縫製冬衣慰問前線。」 她感嘆道,我們這一代人很幸運,沒有聞過戰爭的硝煙,但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儘自己的力量,用行動去守護。 戴戟將軍之孫女戴琳在講述中具象地還原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全過程,解密了很多生動的細節。她表示,在祖父的心中,親自參加抵抗決策和指揮『一·二八』淞滬抗戰是他最值得驕傲的人生經歷。她此次介紹祖父的抗戰事跡,也是為了完成祖父希望全民族銘記這段歷史的願望。 馬來西亞古晉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範慶和講述了大伯範榮輝的南僑機工往事。「作為南僑機工後人,我有責任、有義務把他們的愛國精神傳承下去。」範慶和透露,馬來西亞吉隆坡、檳城等城市早已建立了南僑機工紀念碑,他希望在馬來西亞東馬沙撈越附近能夠建立一座更雄偉、更有意義的南僑機工紀念碑,以時刻銘記先輩們的事跡。 曾德平講述了祖父曾生領導的東江縱隊營救文化名人和美國飛行員的故事,讓與會嘉賓了解到東江縱隊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廣東省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此次故事分享會,就是要通過抗戰將領和愛國人士後裔講述先輩的真實故事,共同緬懷和致敬抗日先輩,回顧歷史,銘記歷史,厚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深刻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作用和重要貢獻,凝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大聯合的強大合力。 據悉,此次故事分享會是「我們的故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系列主題活動的重頭戲,之後,嘉賓們還將赴廣州、東莞、深圳參觀有關抗戰紀念館和抗戰遺址,實地感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蓬勃生機。(完)
巍巍喜馬拉雅山脈,滔滔雅魯藏布江,在西藏,時間仿佛流淌出不同的韻律。這裡的生活很慢,雪山冰湖亙古寧靜,草甸牧場上牛羊悠閒、牧歌迴蕩,格桑花靜靜開放,酥油茶在銅壺裡咕嘟作響。這裡的發展很快,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復興號」動車組飛馳青藏高原,5G網絡通達所有鄉鎮,民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增收致富的步伐越走越快。 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西藏人民正以獨特的節奏,跑出幸福生活的「加速度」。 駐足美景,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初入雪域高原,腳步似乎慢了下來。山脈倒映著雲朵的影子,拉薩河靜靜流淌,犛牛慵懶地咀嚼著鮮草……當地老鄉告訴記者,「在西藏,一切要慢一點,像犛牛一樣慢」。 慢一點,景致才好看。海拔4700多米的納木錯湖水如鏡,水鳥翔集,藏語意為「天湖」。7月的納木錯邊,拉薩市當雄縣納木湖村村民斯加正牽著犛牛供遊客騎乘、拍照。26歲的斯加在家鄉放牧,旅遊業算是他的「兼職」。 「每年旅遊旺季,我們『牽牛拉馬』帶遊客在湖邊觀光,月收入能有9000元。」斯加說,沾了西藏旅遊蓬勃發展的光,他既能在家門口掙錢,又能為家鄉發展出力,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據統計,今年以來,納木錯景區已通過旅遊服務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約2000萬元。「我們85%以上的員工都是本地群眾,從事景區講解、文創製作、生態護林等工作。」拉薩納木錯景區保護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龍泉向記者介紹,景區定期對員工開展專業培訓,持續優化遊客的旅遊體驗。 綠水青山,是納木錯文旅發展的最大本錢。「納木錯的生態系統相對脆弱,文旅開發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張龍泉介紹,納木錯景區近年設置生態監測站,實時監測湖水水質和周邊生態環境變化;嚴格劃分核心保護區和觀光區,控制觀光區遊客總量;新能源供氧觀光車、環保公廁等一批設備設施得到更新。 在昌都市邊壩縣邊壩鎮普玉一村,三色湖、祥格拉冰川、貢嘎藍冰洞等自然景觀,成為遊客熱門打卡點。「這裡有冰川、湖泊、宗堡,歡迎各地朋友來邊壩三色湖景區發發呆,享受一下慢生活。」邊壩縣文旅局黨組書記仁增旺秀說。 「三色湖」由黑湖、白湖、黃湖組成,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每年5月底至6月初,景區的高山杜鵑漸次開放,呈現粉紅、淺紫、雪白色花團的盛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賞玩。來自遼寧的自駕遊客李先生說:「三色湖很靜謐,能給人帶來心靈寧靜的力量。」 2024年初,普玉一村利用50輛越野摩託車搞起了「冰雪探秘+越野騎行」特色旅遊。「靠著這輛摩託車,年收入過萬了。」村民平措說。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邊壩縣去年全年接待遊客超30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3454萬元,同比增長225.84%。 接診提速,患者就醫少跑腿 那曲市人民醫院,是全國海拔最高的三級甲等醫院。幾天前,19歲的患者索朗因突發胃出血緊急入院治療,還出現了嘔血症狀。內科醫生仁增曲卓嫻熟診斷、安排用藥,患者不久就有了明顯好轉。這離不開她的「師父」——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吳昊的指導。 作為遼寧省第10批、第11批援藏醫療專家,吳昊起初對那曲的印象是艱苦,「連樹都長不起來」。彼時,有些疑難病患者來那曲就診,卻因醫療設備缺乏、救治能力有限只能轉院拉薩,耽誤了病情,這讓他十分痛心。 「患者大老遠跑來看病不容易,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為了讓成熟的醫療技術在那曲落地生根,吳昊收了仁增曲卓等2位「小徒弟」,將自己的方法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她們。「現在我們每月完成的檢查已經從幾例增長到三四百例,兩位學員已經可以獨立完成腸鏡、胃鏡操作,其中一位學員不久前剛在自治區競賽中獲了獎。」談起徒弟們的進步,吳昊十分欣慰。 青藏高原地廣人稀,為了讓患者少跑腿,自2022年起,那曲市人民醫院引入遠程會診機制,通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專家遠程會診,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更好的診治。 在病理(遠程)診斷中心,切片經掃描上傳後,一周內就會從遼寧大連傳回會診報告;在眼科遠程診斷中心,專家通過實時畫面遠程指導本院醫生檢查眼底;在心電遠程診斷中心,已有1469條患者的心電圖數據成功共享…… 如今,那曲市人民醫院醫療設施和治療水平有了極大改善,接診速度越來越快。 放眼整個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已全面建立,基本醫療、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急救和巡迴診療體系不斷完善,自治區民眾正在從「病有可醫」邁向「病有良醫」。 安居樂業,致富路上越走越快 「藏東明珠」昌都,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一場大雨剛過,稍有涼意,藏式小樓內卻是暖意融融。在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吉塘社區江嘎自然村,55歲的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西繞加措端起一杯酥油茶,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當年只有糌粑吃,還吃不飽,鞋子也是修修補補,腳趾頭都露在外面。」西繞加措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裡還過著緊巴巴的窮日子。坐落在深山中的這個藏東鄉村,村民們主要種植青稞,做成糌粑,偶爾用多餘的糌粑找鄰鄉牧民換酥油和牛肉。 讓西繞加措頭疼的還是房子。彼時,他的小屋是座一層高的土坯房,設施簡陋,冬天漏風、夏天漏雨。一到冬天又潮又冷,寒氣逼人,人還得和牲畜擠在一起。 2005年,西藏農牧民安居工程讓西繞加措搬進了新家。二層藏式小樓整潔明亮、水電完備,人居和牲畜飼養分開。他的兩個子女畢業後,也在家鄉順利就業。「現在吃喝不愁,生活舒服,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他說。 江嘎村還有不少像西繞加措這樣的村民,在政府的幫扶下住進了新房。有新房住,還要有錢賺。西繞加措和同事們把目光投向了察雅縣特色產品——蘋果醋。 察雅縣被譽為藏東的「蘋果之鄉」,高原上產的蘋果形狀飽滿、汁水甘甜,引起蘋果醋飲料加工企業的興趣。「所有村民一起開了個會,決定入股蘋果醋加工廠,分紅由全體村民共享。」西繞加措說,蘋果醋加工廠的分紅每年都在增長。 土地流轉、招商引資、入股實業、建特色小鎮……近幾年,江嘎村變著法子拓寬致富道路,全村人均增收1100餘元。 吉塘鎮如今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吉塘鎮作為西藏自治區規劃的「特色小城鎮示範點」之一,成了214國道沿途旅客的打卡點和休息站。「吉塘特色小鎮」正規劃打造康巴特色生態小區,兼顧生態宜居與文旅發展。「現在和諧安定的生活,離不開黨和國家對西藏的關懷和支持。歡迎各地遊客來吉塘做客。」西繞加措說。 蹄疾步穩,「幸福」過上了好生活 在西藏,每一步都是向上攀登。無論步履快慢,走向的都是幸福生活。 那曲市色尼區羅崗村,一座融合高原特色與江南風格的現代化村落。這裡是18個自然村85戶人家的新家園,道路寬敞整潔,兩層小樓鱗次櫛比,既有江南風格的白牆青瓦,又綴有獨具西藏特色的紋飾。今年6月,牧民德吉央宗一家剛剛搬進這裡。如今這個村子有了一個新名字——「杭嘉新村」,由浙江杭州、嘉興援助建設。 「村裡的公路通了,出門接送小孩方便許多,房子裡的設施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談到新家的變化,德吉央宗笑得咧開了嘴,「現在我就希望村裡再建個學校,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學啦!」 德吉央宗和丈夫多瓊時常想起過去艱苦的生活:無論冬夏,都要去水井打水;冬天氣溫低,取暖只能靠爐子。搬進新家後,供電、供水、通信設施一應俱全,供暖設施今年冬天前也將建成。小樓門口還鋪設了太陽能電池板,每月可儲電約20度供村民免費使用。「現在的生活真是好。」德吉央宗說。 伴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出臺,西藏民眾不僅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更向「居者有好屋」邁進。數據顯示,西藏和平解放之初,人均自有住房面積不足3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到了41.5平方米。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我們鼓勵村民把犛牛、人力、草場入股到合作社,依託數位化『智慧牧業』平臺進行科學養殖和管理,年底就能享受到分紅。」杭嘉新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扎西群培說。 德吉央宗告訴記者,她的名字「德吉」在藏語裡是幸福的意思。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幸福故事在這片聖潔的雪域高原上演。 本報記者 呂九海文/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07日 第 01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9372
63
2025-11-18 13:48
12638
68
2025-11-18 13:48
26471
41
2025-11-18 13:48
21538
14
2025-11-18 13:48
25817
39
2025-11-18 13:48
46931
13
2025-11-18 13:48
53671
86
2025-11-18 13:48
94132
54
2025-11-18 13:48
94851
62
2025-11-18 13:48
18425
83
2025-11-18 13:48
34795
16
2025-11-18 13:48
32918
73
2025-11-18 13:48
38495
47
2025-11-18 13:48
16385
63
2025-11-18 13:48
87432
84
2025-11-18 13:48
52384
62
2025-11-18 13:48
49286
72
2025-11-18 13:48
24356
79
2025-11-18 13:48
29365
58
2025-11-18 13:48
59217
91
2025-11-18 13:48
97534
32
2025-11-18 13:48
21536
89
2025-11-18 13:48
67245
96
2025-11-18 13:48
32561
17
2025-11-18 13:48
93451
92
2025-11-18 13:48
24986
79
2025-11-18 13:48
45817
62
2025-11-18 13:48
34961
79
2025-11-18 13:48
59317
57
2025-11-18 13:48
27893
58
2025-11-18 13:48
76853
43
2025-11-18 13:48
51692
91
2025-11-18 13:48
41397
13
2025-11-18 13:48
37458
28
2025-11-18 13:48
27948
93
2025-11-18 13:48
76815
73
2025-11-18 13:48
32956
87
2025-11-18 13:48
27389
78
2025-11-18 13:48
32618
18
2025-11-18 13:48
98617
31
2025-11-18 13:48
27596
41
2025-11-18 13:48
74982
65
2025-11-18 13:48
58376
42
2025-11-18 13:48
54861
65
2025-11-18 13:48
42586
92
2025-11-18 13:48
17482
42
2025-11-18 13:48
58641
96
2025-11-18 13:48
47319
72
2025-11-18 13:48
27145
62
2025-11-18 13:48
79218
35
2025-11-18 13:48
96173
98
2025-11-18 13:48
| 青草直播 | 心跳直播 |
| 魅影9.1直播 | |
| 百丽直播 | 贵妃直播 |
| 快猫 | |
| 橘子直播 | 520直播 |
| 伊对免费下载 |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成人抖阴 |
| 桔子直播 | |
| 魅影5.3直播 | 桃花app |
| 韩国直播 | |
| 花瓣直播 | 茄子直播 |
| 蜜桃app | |
| 凤凰网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 荔枝网直播 | |
| 桃花直播 | 贵妃直播 |
| 直播软件下载 | |
| 快猫 | 优直播 |
| 杏爱直播 | |
| 红杏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