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產教融合的人形機器人零件柔性共享製造智能產線在北京科技職業大學正式落成。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該產線由北京科技職業大學與智能製造企業北京螞蟻工場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它的建成不僅為學校教學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實踐平臺,更開創性地成了「真訂單、真生產、真交付」的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創新平臺。走進北京科技職業大學先進位造實訓基地一層西側的實訓車間,一條佔地300餘平方米的人形機器人零件柔性共享製造智能產線映入眼帘。螞蟻工場項目經理許明佩介紹,這條產線集成立體庫碼垛機器人,5臺數控加工中心、有軌制導車輛(RGV)和自動引導車(AGV)、機器臂等配套設備設施,形成從原材料預裝到加工、存儲、再調度的全自動化閉環。該產線能夠充分滿足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小批量、多樣化、小尺寸、高精度的創新研發與試製生產等需求。 「這條產線不僅是生產單元,更是教學載體。」北京科技職業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主任韓偉介紹,基地特別設置了10個教學工位,學生可實時觀察產線運行數據與數字孿生仿真畫面,獲得「做中學、學中做」的沉浸式教學體驗。 「從這裡能學到真實產線上零件的完整生產流程,學生能參與到流程的各個環節,這些都是從課本上學不到的。比如,學生可以參與從運行管理、工藝設計、數控編程、產線控制與運維、數據採集及數字孿生等全鏈條生產各個環節,深度掌握產品工藝設計、數控編程、系統操作、智能質量檢測及控制的核心技能。」韓偉說。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北京科技職業大學與北京螞蟻工場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將共同開發覆蓋智能加工、在線檢測、數字孿生、數據採集和預測維護全流程的實踐教學體系,並開設《工程訓練》《智能產線集成與應用》《工業數據採集與可視化》等5門核心課程。產線運營採用「企業訂單+教學實訓」雙軌模式,由螞蟻工場提供真實生產訂單,學校師生參與從工藝設計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生產,實現生產與教學的無縫銜接。 今年,北京科技職業大學首批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等相關專業職業本科學生將參與人形機器人非標結構件加工實訓,完成多批次零件的生產交付。企業還將派遣工程師駐校指導,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同步。「明年學校計劃申報『機器人技術』職業本科專業,這個實訓基地將成為未來機器人技術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內容之一。」韓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飛速發展的具身智能產業,學校和企業還計劃共同申報「北京市具身機器人非標結構件快速響應中心」,打造集研發、中試、生產、教學於一體的創新平臺。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培訓學生500人次,承接企業訂單產值超200萬元,將成為經開區乃至全市的人形機器人零部件柔性製造共享平臺。 文/本報記者武文娟攝影/本報記者崔峻
衢州8月10日電 (記者 陳溯 左宇坤 吳君毅)在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的山上,有一座高几十米的「麵包窯爐」,這裡烤制的麵包香氣撲鼻、鬆軟可口,每到節假日就有不少遊客前來品嘗打卡。事實上,這座「麵包爐」曾是一個石灰窯。如今,路裡坑村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將閒置資源變廢為寶,讓村民們吃上了生態飯。 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曾經的「石灰窯」如今變身「麵包爐」。記者 陳溯 攝 8月的一個早晨,在路裡坑村「羊棚咖啡」工作的村嫂曾美君調製出了一杯柚香咖啡,曾美君今年50歲,是土生土長的路裡坑村人。回憶起曾經的家鄉,她用「漫天的灰塵」形容,「以前村子裡到處都是灰濛濛的,家家戶戶都燒石灰,環境汙染嚴重」。 20世紀90年代,路裡坑村是遠近聞名的「石灰村」,三衢山腳下,100餘座石灰窯晝夜不停地燒制石灰,石灰產業也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2000年前後,響應國家環保號召,村子的石灰窯陸續關停,石灰窯的關停,讓整座村子陷入沉寂,年輕人陸續出走他鄉,只留下荒廢的礦坑和孤獨的老人。 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沉寂的村莊開始迎來生機。 常山縣輝埠鎮路裡坑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劉志亮向記者表示,2021年,路裡坑村和文旅企業共同組建鄉村運營團隊,依託自身資源打造了一系列文旅融合項目。 記者看到,沿著路裡坑村600餘米的道路上山,曾經的羊棚變成了羊棚咖啡館,荒廢的石灰窯變成了麵包窯、窯書房,閒置農房變成精品民宿和餐飲店,曾經荒蕪的老礦坑也華麗轉身,變成「瀑布泳池」和「礦坑營地」。 8月10日,常山縣路裡坑村「瀑布泳池」。記者 陳溯 攝 劉志亮回憶道,剛開始在網上推廣項目時,有些網友並不看好這裡的發展,認為這裡太荒涼、不會有人來,「當時這些評論讓我們壓力很大,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項目啟動後受到很大歡迎,不少年輕人到此打卡遊覽,感受路裡坑村美麗的環境和工業遺址文化。」 統計顯示,2024年以來,路裡坑村各業態共吸引遊客15餘萬人次,帶動150餘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促進村集體增收達600餘萬元。 曾經荒涼的鄉村在特色產業的加持下重新煥發生機,更多人開始回鄉就業創業。 「我以前在青海開店,疫情後路裡坑村引入了很多新業態,所以我就選擇回鄉就業。」曾美君說,現在村裡環境好了,發展機會更多了,回到家鄉可以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一邊照顧家人。 浙江衢州常山路裡坑村,原來的礦坑變成了如今頗受歡迎的「巖洞自然餐廳」。記者 陳溯 攝 從無人問津到自帶流量,路裡坑村的轉型之路離不開「特色+文化」。 作為路裡坑村的開發者和返鄉創業者,畢業於中國美院的常山人餘家富向記者談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感悟,「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一些在地文化屬性,還有一些產業特色,路裡坑村原先是一個礦坑,也有石灰窯,我們就基於這種特色發展新業態,讓遊客體驗『入坑文化』。目前國內村莊發展業態同質化比較嚴重,通過在地的文旅融合,鄉村產業發展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2746
92
2025-11-15 20:52
94235
93
2025-11-15 20:52
24691
65
2025-11-15 20:52
24761
37
2025-11-15 20:52
85241
95
2025-11-15 20:52
97153
34
2025-11-15 20:52
95231
69
2025-11-15 20:52
68274
81
2025-11-15 20:52
25169
64
2025-11-15 20:52
23179
82
2025-11-15 20:52
37861
49
2025-11-15 20:52
48527
15
2025-11-15 20:52
54176
32
2025-11-15 20:52
21698
17
2025-11-15 20:52
56342
56
2025-11-15 20:52
68924
45
2025-11-15 20:52
42536
14
2025-11-15 20:52
91386
47
2025-11-15 20:52
64798
68
2025-11-15 20:52
13684
48
2025-11-15 20:52
74962
32
2025-11-15 20:52
57968
68
2025-11-15 20:52
47821
17
2025-11-15 20:52
68147
67
2025-11-15 20:52
15874
57
2025-11-15 20:52
56317
52
2025-11-15 20:52
24859
65
2025-11-15 20:52
97425
28
2025-11-15 20:52
52869
59
2025-11-15 20:52
97835
68
2025-11-15 20:52
12587
14
2025-11-15 20:52
13579
45
2025-11-15 20:52
64721
29
2025-11-15 20:52
34169
73
2025-11-15 20:52
47938
18
2025-11-15 20:52
54239
17
2025-11-15 20:52
86734
67
2025-11-15 20:52
47698
96
2025-11-15 20:52
53194
63
2025-11-15 20:52
72539
67
2025-11-15 20:52
71354
59
2025-11-15 20:52
21356
82
2025-11-15 20:52
96572
74
2025-11-15 20:52
15469
13
2025-11-15 20:52
75368
28
2025-11-15 20:52
26835
49
2025-11-15 20:52
46328
19
2025-11-15 20:52
14598
95
2025-11-15 20:52
56917
47
2025-11-15 20:52
64831
74
2025-11-15 20:52
26914
87
2025-11-15 20:52
58642
95
2025-11-15 20:52
71362
38
2025-11-15 20:52
| 西瓜直播 | 西甲直播 |
| 杏仁直播 |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鲨鱼直播 |
| 苹果直播 | |
| 花间直播 | 春雨直播 |
| 520直播 | |
| 趣爱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月神直播 | |
| 妖姬直播 | 9.1樱花ppt网站大片 |
| 红桃直播 | |
| 荔枝直播 | 海棠直播 |
| 巧克力直播 |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
| 婬色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 么么直播 | |
| 美女直播app | 比心直播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黄播 | 密桃直播 |
| 苹果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