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黃哲雯)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和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協同,在內蒙古最北端額爾古納市開展的高緯度特短生育期油菜育種取得重大突破——近日,利用王漢中院士團隊首創的「Bt(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Eb(Eco-breeding生態育種)」理論和技術體系,成功培育出「北亞油1號」等5個全生育期僅需100天的高緯度特短生育期高產高油春油菜新品種,為打造「北亞油谷」提供了核心種源支撐。 由內蒙古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專家組測產,「北亞油1號」在室韋新品種示範區理論測產畝產達到284.75公斤,較當地主栽品種平均單產提高93%,該品種5月6日播種,7月中旬終花,8月中旬即可收穫,且具備優異的耐寒性,完全適應北亞地區特殊氣候條件。 據介紹,在北緯45度以北的亞洲地區,包括我國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部分區域,鹽鹼地等後備耕地資源十分豐富,在俄羅斯遠東等地區還有超15億畝待開發利用耕地,可用於發展短生育期春油菜生產,是一個亟待開發的「北亞油谷」。 然而,北亞地區嚴苛的自然條件以及從種質創新到栽培技術的全產業鏈存在系統性短板,致使北亞油料產業發展面臨「缺芯少魂、無種可種」的瓶頸問題。 為突破這一瓶頸,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聯合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額爾古納市政府共建「北亞油菜大豆科創中心」,依託年創製10萬份雙單倍體系的強大生物育種技術平臺,王漢中院士團隊首創「BT+EB」育種理論和技術體系,開創了高緯度寒地油料作物育種新模式。
成都8月12日電(賀劭清 曹惠君)電子科技大學12日對外發布稱,該校團隊研發出一款新型具備高機動性與強穩健性的「電子蟑螂」軟體微型機器人。這款機器未來應用前景非常廣泛,有望在災害救援、管道檢測、偵察監聽等隱蔽狹小空間作業場合大顯身手。 「電子蟑螂」機器人實物圖,大小與一枚硬幣相當。電子科技大學 供圖 這款機器人個頭小,重約1克、長約2釐米,只有一個硬幣大小。它還跑得快,行走直線速度可達9.6釐米/秒,一秒內可實現原地轉彎280度。同時,它還特別靈活,就算從高處跌落被迫「翻了個身」,也能繼續爬行。它還能夠承載相當於自身重量900倍的壓力,120斤的人踩上它,依然能夠毫髮無傷地回彈復原。 從外形上看,「電子蟑螂」機器人更像一張四方桌。「桌面」似綠色的方片,實則是由柔性壓電材料製成的驅動器,相當於「蟑螂」的「人工肌肉」,調控著它的行動軌跡。與「人工肌肉」平行的下方框架上,分布著電池、控制電路、傳感器等部件,憑藉直徑只有頭髮絲四分之一的細線和「人工肌肉」相連。操作人員通過手機藍牙發送信號至電路板,就能遠程給機器人下達行動指令。 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發團隊。電子科技大學 供圖 在演示視頻中,「電子蟑螂」能夠在平面上靈活完成前進、後退、轉彎等一系列動作。支撐其複雜運動軌跡的,僅是單獨一片薄薄的「人工肌肉」。這背後的設計原理,正是這款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難題。這一設計靈感,來源於團隊一次偶然的發現。當時研發團隊正在做機器人運動實驗,突然注意到重量較輕的機器人,會隨著身上部件振動頻率的不同,作出超出設計預想的爬行方向,例如突然前進、後退或轉彎。 從頻率影響運動軌跡的現象發現,到相關理論提出,再到實驗驗證得出計算公式,電子科技大學團隊共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該「電子蟑螂」區別於其他同類型微型機器人的最大優勢,就是僅靠調節單個驅動器的頻率,便實現了靈活控制腿部末端運動軌跡的形狀、方向與傾斜角度。 此外,這隻「電子蟑螂」還可同時適應水陸運動的「兩棲」機器人。當它處於水中時,四條腿就變成了「船槳」,受水的阻力運動變緩,但基於不同的頻率依舊能展開水面可控滑行。(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成人抖阴 | 雨燕直播 |
水仙直播 |
榴莲视频 | 暖暖直播 |
极速直播 |
69美女直播 | 西瓜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蜜疯直播 | 奇秀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花瓣直播 | 杏仁直播 |
雨燕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雨燕直播 |
午夜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抖音成人版 |
现场直播 |
桃花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春雨直播 |
69美女直播 | 蝴蝶直播 |
蜜桃app |
小k直播姬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极速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