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孫晶 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等七部門近日聯手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猶如一場精準部署的金融「春雨」,正潤澤中國製造業升級的戰略縱深。作為全國經濟「頭馬」與工業壓艙石,廣東如何在國家金融力量的全新賦能下,搶佔新型工業化制高點,其探索路徑對全國具有關鍵標杆意義。 廣東新型工業化獲「燃料」 《意見》明確設定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目標——到2027年,一個支撐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化」)的成熟金融體系將基本成型。這對廣東而言,絕非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關鍵助力。審視廣東工業投資的基本面:2024年總額突破1.5萬億元,佔固投比重的37.2%,創18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比重進一步提升至38.1%,其「以投促轉」的態勢相當清晰。 此次國家級金融新政的核心價值在於「精準」兩字。耐心資本的導向就是明確要求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三化」,破解製造業尤其是技改升級、基礎研發領域普遍的「融資期限錯配」困境。 耐心資本瞄準結構性優化,強調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特別是中小微製造企業)的協同發力,而非大水漫灌。廣東在科技(2024年研發投入510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倍增)、綠色(低碳轉型需求巨大)、產業鏈(存在大量關鍵配套中小企)的優勢領域,亟需此類結構性支持。 耐心資本關注風險分擔機制創新,政策鼓勵風險補償、擔保增信等工具運用,意在降低金融機構對新興領域、前沿技術的信貸風險顧慮。 廣東憑藉其堅實的投資底盤與《意見》指向的精準金融工具包,正迎來將龐大工業投資「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的歷史性窗口。 廣東躍升更在「支點強」 坐擁全國第一工業大省的「底座」,廣東角逐新工業革命的核心優勢更在於其「動態競爭力」的三重支點。 「硬核」產業迭代加速。廣東不止於傳統「世界工廠」,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競爭力。今年上半年,省製造業指揮部跟進的45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00億元,進度超前11.7個百分點,這批「種子選手」正是金融活水最該澆灌的對象。 創新投入的「槓桿效應」發揮作用。超5100億元的年度研發投入,疊加數百億元政策資金的 「催化劑」作用,廣東的創新生態正從「投入量變」邁向「產業質變」。科技金融工具的深化(如智慧財產權質押、投貸聯動),有望讓實驗室成果加速穿越「死亡之谷」。 區域協同的「梯次動能」顯現。珠三角作為創新策源與高端製造引擎,牽引產業鏈升級;粵東粵西粵北則依託產業轉移與特色集群承接,提供擴容腹地與轉型縱深。這種省內循環的梯次互補結構,使廣東能更彈性地優化資源配置,規避轉型陣痛中的「青黃不接」。 未來如何催化廣東質變? 在《意見》框架下,廣東新型工業化的升級路徑將聚焦「化學反應」而非簡單疊加。 金融供給的「精準直達」將有望破解「期限錯配」:鼓勵銀行發展5-10年期中長期技改貸、設備更新貸;推動保險、養老金等「長錢」以股權、債轉股、專項金融債等方式入場。 同時,金融供給適配「風險分層」, 針對不同成熟度的技術與企業(如初創科技企業VS成熟智造工廠),組合運用風險補償、政府引導基金、供應鏈金融等工具,構建 「全生命周期」融資支持鏈。 金融供給還將賦能「三化轉型」,擴大綠色信貸/債券規模,明確支持數位化改造項目的融資標準(如收益權質押),探索數據資產價值評估與融資應用。 有專家認為,珠三角應利用金融優勢撬動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前沿布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再造一個「新廣東製造」,需以制度耐心匹配長期資本。 七部門《意見》的核心,是引導金融體系克服短期利益衝動,以「制度性耐心」擁抱製造業的「長期價值」。廣東坐擁產業迭代、創新活力、空間縱深三重優勢,是國家賦予這一戰略任務的關鍵承載地。 能否將這份「金融政策大禮包」轉化為廣東製造業「三化」轉型的澎湃動能,既考驗地方政府對產業規律的精準把握與項目甄別能力,更考驗金融機構突破傳統風控模式、擁抱產業變革的決心。當耐心資本真正澆灌於技術攻堅與智造升級的土壤,廣東方能在新型工業化這條賽道上,跑出引領全國的「加速度」,為中國躍升製造強國提供一份厚重的「廣東方案」。
南京8月8日電 (李璐 朱曉穎)2025年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推進會8日在南京召開。中國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劉亮表示,今年前7個月,長江幹線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預計達23.4億噸,同比增長4.8%。 2025年1月1日,航拍長江下遊南京段。(無人機照片)記者 泱波 攝 長江幹線航道綿延2800餘公裡。自2005年起,長江幹線貨運規模已連續20年位居世界內河首位。連接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的長江,承擔著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80%以上鐵礦石、電煤和外貿貨物運輸,每年對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貢獻超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間接貢獻達2萬億元以上。 劉亮介紹,今年前7個月,三峽樞紐貨物通過量達9858.4萬噸,同比增長15.3%;長江引航中心引領船舶3.5萬艘次,同比增長2.4%;遊輪客運量達514.4萬人次,同比增長5.3%,展現出長江黃金水道的發展活力。 目前,長江幹線航行規則已實現統一,長江水系電子航道圖覆蓋5606公裡;岸電、洗艙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運營,長江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監控與服務平臺、長江船舶補能加注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試運行;長江經濟帶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成為常態,今年前7個月使用岸電12862.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2%。 劉亮表示,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將把長江航運建設成為經濟高效物流通道、綠色低碳生態通道。(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9614
89
2025-10-25 11:23
86742
96
2025-10-25 11:23
14769
57
2025-10-25 11:23
12458
95
2025-10-25 11:23
62397
24
2025-10-25 11:23
19824
95
2025-10-25 11:23
19267
81
2025-10-25 11:23
61274
83
2025-10-25 11:23
45273
83
2025-10-25 11:23
14739
81
2025-10-25 11:23
45283
93
2025-10-25 11:23
45972
67
2025-10-25 11:23
81526
76
2025-10-25 11:23
39627
81
2025-10-25 11:23
47218
64
2025-10-25 11:23
59184
39
2025-10-25 11:23
31482
27
2025-10-25 11:23
56472
68
2025-10-25 11:23
27834
41
2025-10-25 11:23
68359
64
2025-10-25 11:23
29581
34
2025-10-25 11:23
13264
74
2025-10-25 11:23
83419
94
2025-10-25 11:23
68523
58
2025-10-25 11:23
47653
87
2025-10-25 11:23
63192
91
2025-10-25 11:23
97561
93
2025-10-25 11:23
29741
38
2025-10-25 11:23
92816
63
2025-10-25 11:23
69241
84
2025-10-25 11:23
42389
51
2025-10-25 11:23
36249
89
2025-10-25 11:23
45816
96
2025-10-25 11:23
19864
41
2025-10-25 11:23
21639
78
2025-10-25 11:23
86234
76
2025-10-25 11:23
71394
95
2025-10-25 11:23
15279
47
2025-10-25 11:23
53641
73
2025-10-25 11:23
12879
21
2025-10-25 11:23
58297
31
2025-10-25 11:23
67295
64
2025-10-25 11:23
75412
53
2025-10-25 11:23
93685
79
2025-10-25 11:23
79856
36
2025-10-25 11:23
25813
91
2025-10-25 11:23
34589
28
2025-10-25 11:23
64378
16
2025-10-25 11:23
63549
63
2025-10-25 11:23
27849
71
2025-10-25 11:23
38159
48
2025-10-25 11:23
| 浪花直播 | 520直播 |
| 青草直播 | |
| 六月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金莲直播 | |
| 红桃直播 | 蝴蝶直播 |
| 橙色直播 | |
| 小狐狸直播 | 魅影直播 |
| 金莲直播 | |
| 成人抖阴 | 彼岸直播 |
| 贵妃直播 | |
| 桃花app | 九球直播 |
| 美女直播 | |
| 魅影9.1直播 | 雨燕直播 |
| 妲己直播 | |
| 夜魅直播 | 苹果直播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
| 蜜糖直播 | 魅影5.3直播 |
| 杏爱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