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8月13日電 題:一張工票揭開「血淚往事」:數萬礦工亡魂控訴日寇罪行 記者 郭佳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的玻璃櫃裡,陳列著一張發黃的工票。紙邊雖已殘缺,字跡卻依舊清晰。這張工票記錄著1942年11月,礦工牛世清在井下連續工作30天,當月帳面工資32元3角4分。然而,扣除上月欠費9元3角8分、本月各項扣費27元2角,他不僅分文未得,結算後還倒欠礦方4元2角4分。 觀眾在陳列館觀看牛世清的工票。 張瑤 攝 「這張工票有力證明了,在東北淪陷時期,礦工是怎樣被日本侵略者敲骨吸髓地剝削的。」該陳列館黨支部副書記劉宏穎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侵華日軍在遼源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這只是冰山一角。」 因煤炭資源豐富,「九一八」事變後,吉林遼源被日寇強佔14年,其間大約致8萬至10萬礦工死難。當地的礦工墓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反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掠奪自然資源、殘害中國人的見證地之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煤炭需求陡增,其掠奪步伐隨之加緊。14年間,遼源被掠走1548.96萬噸煤炭,這些煤炭為侵略者帶來巨額利潤,卻留下6座堆滿中國礦工遺骨的萬人坑。 觀眾在遼源觀看遇難礦工遺骸。 張瑤 攝 遼源礦工墓是其中規模最大、遺骸最集中的一處。礦區被鐵絲網、高壓電網和三米多高的土牆重重圍困,六道卡子門嚴密把守,只準進不準出。劉宏穎說,礦工絕大多數來自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有被騙來的,也有被抓來的。 當時礦上流傳著一句話——「人間地獄十八層,十八層底下是礦工。」在井下,礦工們每天勞作十三四個小時,卻只有粗劣的口糧果腹。躺下不許睜眼,不許交談,上廁所甚至不能穿衣服。 更可怕的是,礦工們在毫無安全保障的情況下作業,礦難頻發。據記載,1942年,泰信一坑發生瓦斯煤塵爆炸,617名礦工當場遇難。這只是日軍佔領期間幾十起重大事故中的一起,死者總數現已無法精確統計。 這處礦工墓遺址佔地近6萬平方米。走出陳列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矗立在山腰的高大紀念碑——「日偽統治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墓」。紀念碑兩側修了石階路,訪客拾級而上可見八座屍骨館,裡面保存著197具完整的礦工遺骸及20餘具零散的礦工遺骨,可謂步步驚心。 在一個玻璃房前,劉宏穎停下來說,這是西坡的「煉人爐」遺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至今仍可見一尺多厚的骨灰和焦土,當年的景象讓人不寒而慄。 觀眾在陳列館參觀。 張瑤 攝 2020年,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被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劉宏穎介紹,遼源礦工墓1963年挖掘,1964年對外展出,至今已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及外國友人近700萬人次。 來自南京的參觀者遲芮寧說,她讀過很多關於日軍暴行的記載,但站在這裡仍感到震撼,日軍的殘忍程度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作為年輕一代,將銘記這段屈辱歷史以鞭策自己,為國家富強貢獻力量。」 臨別前,劉宏穎又回到那張工票前。「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時,會本能地算一遍帳,然後沉默。」她說,「這種沉默,比任何解說都更有力量。」(完)
上海8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2025國際通信大會(ICCC 2025)11日在上海正式開幕,匯聚全球700餘名通信領域的學者、產業界人士、研發工程師及青年研究人員,搭建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與產業合作平臺,共同探討通信科技發展的前沿趨勢與未來機遇。 本次大會由中國通信學會(CIC)等聯合主辦,復旦大學承辦,以「塑造融合連接的未來(Shaping 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Connectivity)」為主題,共設置了13場分論壇、19場技術講座、26場研討會、38個特邀報告、16個演示,共同構成了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 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教授傑拉德(Gerhard P. Fettweis)11日在滬發表演講。(復旦大學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在題為《智簡:未來通信技術的展望與實踐》的報告中為應對傳統網絡在可擴展性、適應性和靈活性方面面臨的巨大挑戰,提出了具備內生智能與原生簡潔固有特性的智簡(Intellicise)無線網絡的策略。該策略基於原生的認知與學習能力,將通信系統從被動的數據管道演進為主動的智能體,從而推動各行各業的廣泛數位化轉型。 德國科學院院士、德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教授傑拉德(Gerhard P. Fettweis)在《我的6G夢》的演講中前瞻性地探討如何實現6G——既將其視為一個技術裡程碑,也視為社會和商業的賦能者。在他的願景中,6G不僅被視為一項技術成就,更是構建賦能個人、保護隱私並為社會帶來切實利益系統的基礎。 來自知名企業的精英朱佩英介紹了一個以感知輔助人工智慧(AI)為核心的6G-ISAC框架。她在演講中指出,在該框架下,無線電網絡能夠動態構建物理世界模型,以支持具身智能(Embodied AI)。通過融合感知與智能,無論是骨幹節點(Bastion Nodes)還是AI設備,都能進化為具身智能體(Embodiment-AI),即:能在現實環境中感知、適應並行動的系統。這種融合將為類機器人化的服務與應用開啟一個全新領域,使6G成為大規模智能交互系統的平臺。 據悉,十餘年來,國際通信大會(ICCC)已成長為中國通信領域的國際學術標杆。ICCC 2025的成功舉辦,前瞻性地揭示了通信技術的演進方向。 據悉,ICCC 2025的技術講座環節匯集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者,就AI深度賦能、硬體突破、多域融合、場景化網絡、內生安全等話題進行深入講解,傳播前沿知識,促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94165
53
2025-10-27 05:49
86152
73
2025-10-27 05:49
49352
28
2025-10-27 05:49
47193
19
2025-10-27 05:49
97268
95
2025-10-27 05:49
86527
86
2025-10-27 05:49
84596
63
2025-10-27 05:49
41632
38
2025-10-27 05:49
47182
24
2025-10-27 05:49
48657
87
2025-10-27 05:49
83241
39
2025-10-27 05:49
74365
68
2025-10-27 05:49
47192
14
2025-10-27 05:49
91364
72
2025-10-27 05:49
98256
28
2025-10-27 05:49
78234
96
2025-10-27 05:49
61973
51
2025-10-27 05:49
65184
63
2025-10-27 05:49
14782
82
2025-10-27 05:49
94132
53
2025-10-27 05:49
85241
74
2025-10-27 05:49
85271
25
2025-10-27 05:49
57186
53
2025-10-27 05:49
68495
94
2025-10-27 05:49
74152
38
2025-10-27 05:49
54317
64
2025-10-27 05:49
46239
92
2025-10-27 05:49
31756
49
2025-10-27 05:49
46312
49
2025-10-27 05:49
61423
53
2025-10-27 05:49
39762
17
2025-10-27 05:49
32697
29
2025-10-27 05:49
76548
91
2025-10-27 05:49
35728
42
2025-10-27 05:49
38716
96
2025-10-27 05:49
21638
27
2025-10-27 05:49
76842
86
2025-10-27 05:49
78365
28
2025-10-27 05:49
78943
96
2025-10-27 05:49
41758
48
2025-10-27 05:49
94382
52
2025-10-27 05:49
15764
27
2025-10-27 05:49
57814
79
2025-10-27 05:49
61238
29
2025-10-27 05:49
54769
91
2025-10-27 05:49
95413
18
2025-10-27 05:49
96814
45
2025-10-27 05:49
52794
62
2025-10-27 05:49
51387
63
2025-10-27 05:49
46321
74
2025-10-27 05:49
72415
52
2025-10-27 05:49
48617
71
2025-10-27 05:49
| 小妲己直播 | 极速直播 |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
| 曼城直播 | 金桔直播 |
| 金桔直播 | |
| 小猫咪视频 | 520直播 |
| 妖姬直播 | |
| 午夜直播 | 魅影直播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抓饭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茄子直播 | 柠檬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绿茵直播 | 水仙直播 |
| 莲花直播 | |
| 黄播 | 69美女直播 |
| 咪咕直播 | |
| 夜魅直播 | 金桔直播 |
| 牡丹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零点直播 |
| 蝴蝶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