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8月7日電 (阿琳娜 張開元)記者7日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悉,在信息感知技術領域的國產化、高集成、自主化過程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力學與感知工程學院肖國堯、全英匯教授團隊取得產業化突破。 團隊核心專利《基於FPGA的雷達回波信號採集/回放微系統電路晶片》攻克了信息感知系統在信號採集、信號處理、近存計算等方面的極小空間片內集成關鍵技術難題,與上海威固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該項專利成果轉化(轉化金額1050萬元),助力上海威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浙江省麗水市成功落地特種封裝基地,該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先進位造封裝產線,二期擬打造年產百萬片規模的微系統/晶片製造能力。 團隊開發了多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信息感知微系統晶片產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供圖 該團隊面向空天信息感知技術(低空經濟、民用航空、商業航天等)領域新一代綜合電子系統所面臨的SWaP-C(尺寸、重量、功耗、成本)極限約束問題,圍繞「超異構計算密度」與「納米級功能集成」的範式變革需求,突破在嚴苛SWaP-C約束下實現算力密度躍升與功能性能倍增的核心技術瓶頸,重點突破基於芯粒異構集成的自主可控多功能綜合電子微系統技術、支持認知電磁頻譜的智能射頻微系統、數字陣列異構計算架構及分布式邊緣智能處理等技術集群,著力構建空天信息系統的微納化智能處理基座,實現了從關鍵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關鍵跨越,為空天信息領域產業鏈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團隊開發了多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信息感知微系統晶片產品,通過校企合作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解決了新一代信息感知綜合電子系統所面臨的小型化、高集成、高性能瓶頸問題,並成功應用於某專項工程、中電科及航天科工工程產品、「引力波」探測科學裝置、「微釐空間導航星座」S3星等,有力支撐了重大工程和前沿科學裝置的整體性能提升。 前期,團隊依託陝西多源融合探測識別創新中心的技術創新成果,在西安中電科西電科大雷達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協助下開展了產業化相關部署,並取得一定成效,獲得行業的肯定。2024年肖國堯教授獲陝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支持,該成果獲得陝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陝西省第三屆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三等獎兩項省級產業領域獎項。未來,在該校科技園的協助與政策支持下將會大力推進信息感知微系統的產品化與產業化落地。 長期以來,肖國堯、全英匯教授團隊踐行「研教融合」理念,指導學生研發的《智芯未來——全國產高集成存儲微系統晶片》項目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陝西賽區金獎,指導學生參加「華為」終端硬體挑戰賽獲全國總決賽亞軍。 從實驗室的圖紙到生產線的晶片,肖國堯、全英匯教授團隊以自主創新的堅實步伐,在智能感知微系統領域實現了從核心技術突破到產業應用落地的貫通,將繼續為中國高端感知裝備的自主可控與創新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為「中國智造」添磚加瓦。(完)
「剛剛香港浸會大學呂海濤教授分享了如何藉助人工智慧,幫助發現藥物靶點。」近日,在2025京港澳青年科學家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副教授韓偉聽完主旨演講,便立刻聯想到自己的研究領域:「我們已經合成了很多的新材料,卻未必完全清楚真正適用的方向,人工智慧或許可以提供新的啟發。」 在這個匯聚了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量子通信、未來航天、新能源等多個前沿領域的「交流場」上,200餘位青年科學家齊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次次燃起「跨界火花」,架起了科研與產業、人才與項目之間的橋梁。 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同心攜手 向新而行」,人工智慧成了連接不同學科的「通用語言」。不少與會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AI不僅提升了科研效率,也幫助他們突破原有的學科邊界,開啟更加融合與開放的研究路徑。 「AI在科研中的廣泛應用,某種程度上革新了我們的科研思維。」香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王鵬長期做葉綠體研究,他介紹,「以往,我們只能小規模地分析葉綠體中某些蛋白與其他代謝通路的相互作用;而現在可以一次性輸入3000多個蛋白數據,通過AI來自動配對,得到一個葉綠體層面的蛋白相互作用的全貌。」 除了方法上的革新,人工智慧也推動著青年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硬科技」前沿。「仿生智能技術是一條新賽道。」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郭雷指出,仿生智能可以催生前沿科學發現,克服現有的類腦智能局限性,更好實現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國際領跑。 「這個方向特別需要跨學科的融合,以及從基礎理論到關鍵技術,再到公司應用的全面創新,以及複合型的青年人才。」郭雷說道。 如何培養出更多具備跨界能力的青年科研人才?也是本次大會關注的話題。「目前,我們已經和內地科研單位開展了多項合作,包括科研項目對接、人才交流、學生聯合培養。」王鵬提到:「這不僅有助於技術上的互通互補,也加強了兩地人文層面的交流。」 當下,這種「雙向奔赴」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化。大會現場,京港澳三地29個優質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當天正式成立的「京港澳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團」,將常態化服務三地科創項目與人才成長;同步啟動的「北京市港澳創新中心」也將聚焦科技企業孵化、成果轉化、跨境標準共建,打造京港澳科創資源落地「第一站」。 在韓偉看來,這是非常好的契機。他說,香港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和創新能力,內地擁有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和廣闊的市場,通過與內地在科研項目、平臺資源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可以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 澳門大學副校長莫啟明在採訪中介紹,學校近年來在中醫藥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正在橫琴新校區加快部署,探索中醫藥與西醫協同發展的新方向,「我們希望把握好『一國兩制』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家中醫藥的科技創新與推廣,為中醫藥『走出去』貢獻澳門的力量。」(完)(《中國新聞》報劉益伶報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4329
78
2025-10-24 14:22
79618
81
2025-10-24 14:22
28514
12
2025-10-24 14:22
15846
26
2025-10-24 14:22
53874
68
2025-10-24 14:22
23574
14
2025-10-24 14:22
98431
25
2025-10-24 14:22
13698
86
2025-10-24 14:22
86435
79
2025-10-24 14:22
98274
24
2025-10-24 14:22
84965
13
2025-10-24 14:22
53874
54
2025-10-24 14:22
45238
97
2025-10-24 14:22
41735
54
2025-10-24 14:22
24615
29
2025-10-24 14:22
29847
68
2025-10-24 14:22
85719
46
2025-10-24 14:22
81623
51
2025-10-24 14:22
73589
98
2025-10-24 14:22
69217
23
2025-10-24 14:22
51476
43
2025-10-24 14:22
19573
37
2025-10-24 14:22
82371
27
2025-10-24 14:22
92653
32
2025-10-24 14:22
14267
59
2025-10-24 14:22
87452
21
2025-10-24 14:22
82463
47
2025-10-24 14:22
42879
81
2025-10-24 14:22
97156
75
2025-10-24 14:22
28175
59
2025-10-24 14:22
76523
41
2025-10-24 14:22
87965
87
2025-10-24 14:22
56213
72
2025-10-24 14:22
87629
21
2025-10-24 14:22
62548
94
2025-10-24 14:22
97483
59
2025-10-24 14:22
14783
35
2025-10-24 14:22
63987
48
2025-10-24 14:22
64951
71
2025-10-24 14:22
75681
34
2025-10-24 14:22
43758
73
2025-10-24 14:22
29145
59
2025-10-24 14:22
96527
17
2025-10-24 14:22
41936
95
2025-10-24 14:22
43618
68
2025-10-24 14:22
56217
84
2025-10-24 14:22
82573
29
2025-10-24 14:22
74586
87
2025-10-24 14:22
49528
98
2025-10-24 14:22
94718
37
2025-10-24 14:22
91528
23
2025-10-24 14:22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鲨鱼直播 |
| 榴莲视频 | |
| 趣播 | 魅影直播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 成人免费直播 | 莲花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小妲己直播 | 9.1樱花ppt网站大片 |
| 阴桃直播 | |
| 柚子直播 | 嫦娥直播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
| 蜜糖直播 | 小k直播姬 |
| sky直播 | |
| 青稞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奇秀直播 | |
| 橙色直播 | 黑白直播 |
| 贵妃直播 | |
| 凤凰网直播 | 桔子直播 |
| 绿茵直播 | |
| 杏仁直播 | 比心直播 |
| 小狐狸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