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3日電 題:兩岸演員談話劇《寶島一村》:兩岸在一村 記者 應妮 一座舞臺上「活著的博物館」,一段不說就會被遺忘的故事。8月13日,導演賴聲川攜臺灣演員屈中恆、那維勳,以及上劇團的新生代演員司雯共同亮相北京,分享《寶島一村》這部話劇17年來的感人點滴。 《寶島一村》資料劇照。 (上劇場供圖) 《寶島一村》的誕生,離不開兩個人——賴聲川與王偉忠。王偉忠是眷村長大的孩子,因擔憂眷村記憶隨拆遷消散,於是找到賴聲川,希望能夠做一個關於眷村的舞臺劇,把兒時記憶搬到戲劇舞臺上,讓更多人了解眷村及那段歷史。他用一句「電視都是速食,只有話劇才是永恆的」打動了賴聲川。賴聲川把從王偉忠那兒聽說和親歷的25個家庭、上百個故事,濃縮成了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生活片段。2008年,《寶島一村》終於和觀眾見面。 2010年,《寶島一村》開啟大陸巡演。2020年,在上劇場成立五周年之際,賴聲川推出由上劇團演員們傳承出演的專屬版《寶島一村》。 在劇中飾演「老趙」的屈中恆17年來場場不落,他將自己的父親作為觀察、參照的對象。「我爸爸的很多性格其實和『老趙』一樣,熱心、願意幫助鄰居,比如他掃地的時候,把自家院子掃完,還要幫鄰居門前也掃一掃。『老趙』身上的許多東西我都會去觀察我爸,跟他聊天。」 因出演《寶島一村》的契機,屈中恆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的父親。而如今,屈中恆已是四個女兒的父親,這一次更是帶著自己的女兒開啟《寶島一村》的巡演,一遍又一遍地看這個對她來說有些遙遠卻那麼近的故事。「演到今天,我已經有一種責任感在身上,有責任讓更多的兩岸中國人知道這段故事、了解這段歷史。」 17年來,那維勳從眷村二代的「大牛」演到了一代的「李子康」,代際的變換也是成長。他在劇中演繹的情節與父輩經歷相似。那維勳的父親七歲時與奶奶和叔伯們一起輾轉來到臺灣,但奶奶在遷徙中途過世,父親四兄弟也走散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卻也有意想不到的巧合,四兄弟在因緣際會之下慢慢重逢。然而父親自七歲去到臺灣,直到2007年前後才回到大陸老家。 那維勳說:「2016年我爸爸去世,在此之後的每一場《寶島一村》,我都覺得是演給天上的爸爸看的。」每每飾演「李子康」,他都覺得仿佛鑽進父親的身體裡,去感受、思念和致敬父親。 8月13日,《寶島一村》分享會在北京舉行。 記者 應妮 攝 來自上劇團的大陸演員司雯與屈中恆搭檔演出「趙嫂」,她坦言這個人物的種子已經在自己身上發芽,「我是哈爾濱人,小學畢業之後在北京,後來又在上海落地工作成家,演出中代入自己這種遷徙的情緒來體味劇中趙嫂的心情。」賴聲川透露,兩岸演員第一次聯排時,司雯的表現一下子就把老演員們「鎮」住了,「那一刻我深深感動,上劇場在大陸招募的年輕演員,和臺北這些18歲起就在籃球場上和我建立起友誼的老演員,在這部劇中融合得如此順暢」。 雙版本的《寶島一村》巡演之旅將啟航。上演17年的經典版本將在8月22日至23日的北京站迎來第350場演出,王偉忠將特別出演劇中的「說書人」,娓娓道來這個故事。已經上演了116場的專屬版巡演則是不斷解鎖新的版圖。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版本。賴聲川說:「真實、誠懇是藝術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東西,我們選擇將《寶島一村》的故事繼續說下去,希望可以讓所有中國人都看到它。」(完)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文獻,是鐫刻著中華文明基因的「活化石」。這批跨越魏晉至宋的珍貴遺存,涵蓋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多種書體演變軌跡,不僅見證了漢字書法從實用向審美的歷史躍遷,更承載著古人的精神追求與文化密碼,為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的時代特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證資料。如何讓沉睡在文獻中的古老書法「甦醒」?漢儀敦煌當代字庫項目團隊以數位化轉譯千年敦煌遺書書法,構建起系統化的「敦煌體」字庫。日前,敦煌遺書《法句經》隸楷首次應用於敦煌當代美術館年度大展《登臨出世界》中,標準著該字庫正式發布。20世紀初的劫難讓大量敦煌文物流失海外,成為國人心中的文化之痛。「敦煌體」字庫項目以「讓流失的文明回家」為初心,聚焦漢字書體演變的關鍵節點——隸楷之變,精選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法句經》《成實論》《妙法蓮華經》等不同時期典型寫本作為母本,展開對海外敦煌寫本的數字再生探索,讓散落在海外的敦煌記憶重新匯入中華文明的長河。由敦煌學專家、書法家、藝術家、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等組成的跨領域團隊,在深度解析敦煌遺書書法筆法、結構、氣韻的基礎上,運用基於深度學習的風格遷移等前沿技術,對有限的書法樣本進行精準拓展,構建起大規模、系統化的「敦煌體」字庫。從筆尖的提按頓挫到代碼的0與1,從泛黃的紙卷到數位化的字符,技術手段讓敦煌書法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書法藝術從「文物標本」到「數字資產」的跨越,讓千年筆墨在數字時代獲得了「活態傳承」的新生命。在「登臨出世界」展覽現場,展覽前言與章節標題首次使用了項目研發的敦煌當代隸楷風格字體,古老筆墨與現代展陳碰撞出獨特的美學火花;藝術家鄭靖的作品《映心》則將傳統敦煌書法與現代光影藝術相融合,讓觀眾在光影流轉中感受千年書法的靈動。 業內人士指出,從藏經洞的千年塵封到數字時代的筆墨新生,「敦煌體」字庫不僅是一次書法藝術的當代轉譯,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益實踐,讓敦煌遺書從博物館的展櫃中「走」出,融入當代文化肌理。 在文化自信日益增強的今天,這樣的探索正為我們打開一扇窗:讓更多沉睡的文化遺產甦醒,讓千年文明在當代綻放新的光彩。未來,「敦煌體」字庫將廣泛應用於學術研究、藝術展覽、公共美育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古籍整理的規範用字,到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範本,再到書籍裝幀、品牌設計中的文化表達,讓敦煌書法的韻味滲透到當代生活的細節裡,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4218
75
2025-11-07 22:40
48916
94
2025-11-07 22:40
45137
57
2025-11-07 22:40
56291
62
2025-11-07 22:40
27845
82
2025-11-07 22:40
15289
12
2025-11-07 22:40
12597
95
2025-11-07 22:40
15793
87
2025-11-07 22:40
28467
58
2025-11-07 22:40
32457
28
2025-11-07 22:40
65394
75
2025-11-07 22:40
52916
34
2025-11-07 22:40
47239
56
2025-11-07 22:40
63297
74
2025-11-07 22:40
43185
16
2025-11-07 22:40
59712
98
2025-11-07 22:40
69541
36
2025-11-07 22:40
64397
96
2025-11-07 22:40
69742
74
2025-11-07 22:40
34568
86
2025-11-07 22:40
58793
65
2025-11-07 22:40
56781
17
2025-11-07 22:40
92546
95
2025-11-07 22:40
72485
78
2025-11-07 22:40
67145
79
2025-11-07 22:40
58934
97
2025-11-07 22:40
39861
93
2025-11-07 22:40
41897
79
2025-11-07 22:40
64319
42
2025-11-07 22:40
53829
97
2025-11-07 22:40
12597
59
2025-11-07 22:40
17823
26
2025-11-07 22:40
58293
68
2025-11-07 22:40
13789
97
2025-11-07 22:40
37586
35
2025-11-07 22:40
69428
49
2025-11-07 22:40
25746
73
2025-11-07 22:40
14283
39
2025-11-07 22:40
95281
17
2025-11-07 22:40
65723
73
2025-11-07 22:40
96724
59
2025-11-07 22:40
45361
29
2025-11-07 22:40
89512
98
2025-11-07 22:40
95612
25
2025-11-07 22:40
45268
58
2025-11-07 22:40
14378
16
2025-11-07 22:40
12587
71
2025-11-07 22:40
42859
75
2025-11-07 22:40
63928
27
2025-11-07 22:40
87396
93
2025-11-07 22:40
35249
25
2025-11-07 22:40
31984
72
2025-11-07 22:40
26175
14
2025-11-07 22:40
| 六月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富贵直播 | |
| 韩国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 美女直播 | |
| 青草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 伊人直播网站 | |
| 迷笛直播 | 奇秀直播 |
| 心跳直播 | |
| 柠檬直播 | 零点直播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 青稞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橘子直播 | |
| 绿茶直播 | 桃花app |
| 杏仁直播 | |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凤凰网直播 |
| 魅影5.3直播 | |
| 快猫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夜魅直播 | |
| 山猫直播 | 美女直播app |
| 浪花直播 | |